最新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精品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881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精品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精品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精品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最新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精品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最新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精品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精品推荐.docx

《最新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精品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精品推荐.docx

最新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精品推荐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隋朝大运河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文帝】

1、隋朝的建立:

杨坚-隋文帝-581年-长安

2、隋朝的统一

(1)隋朝完成统一的条件(原因):

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朝政权政治腐败;④隋文帝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⑤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2)隋朝实现全国的统一:

隋文帝-589年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统一,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基础。

【分析材料】“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反映出隋朝在完成统一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度繁荣。

二、隋朝大运河【开凿者-隋炀帝】

1、开凿的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和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控制东北、东南,统治全国。

2、开凿的条件:

隋朝的富庶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隋朝大运河的基本概况:

(1)三段:

洛阳(中心)、涿郡【今北京】(最北)、余杭【今杭州】(最南)

(2)四段和五水系【自北向南】:

永济渠(连接海河和黄河)、通济渠(连接黄河和淮水)、邗沟(连接淮水和长江)、江南河(连接长江和钱塘江)

▲4、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

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大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5、隋朝大运河的影响【即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

(1)积极影响:

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②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一直都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③有效地保护了大运河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2)消极影响:

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增加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特别注意】

大运河的开凿不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6、材料: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分析】皮日休的观点是正确的。

理由:

因为皮日休客观地肯定了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即它是我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能客观地看到隋朝灭亡与大运河开凿有一定的关联,这种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7、通过大运河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要从国情出发;要经过充分、科学的认证;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三、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大规模的统一;

2、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秦朝:

郡县制;隋朝:

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所沿用;

3、都修筑了一项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朝:

长城;隋朝:

大运河),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都因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渊】

1、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实行暴政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唐朝的建立:

李渊【唐高祖】618年(都城:

长安)

二、唐太宗开创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

1、唐太宗(李世民)继位:

626年,年号:

贞观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客观上:

A、隋朝由于残暴统治招致灭亡给唐初统治者尤其是唐太宗极大震撼,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唐太宗认真吸取隋亡的教训)

【分析材料】

材料1: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

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这样的道理:

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统治,就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或“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唐太宗关于这方面的名言:

“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材料2: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受富贵。

”(唐太宗)

唐太宗的这句话说明了唐太宗推行“贞观新政”的本质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封建政权。

B、隋朝创建的重要制度和经济繁荣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2)主观上:

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用能【唐太宗用人的原则:

选贤用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推行“贞观新政”。

【分析材料】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A、在唐太宗贞观年间,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图见书P9)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即和魏征有关。

B、“以史为镜”的含义:

吸取隋亡教训;“以人为镜”的含义:

认真听取大臣的进谏。

3、唐太宗推行“贞观新政”的措施:

(1)经济上:

在赋役制度方面,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劳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

作用:

促进了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治。

(2)政治上:

沿袭和完善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注意:

“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

A、“三省”和“六部”的名称和职责:

中书省:

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

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政令尚书省:

负责具体政令的执行。

吏部:

负责选用、考核官吏(通过科举考试被录取的进士如被委任官职,要到吏部报到。

户部:

管理户口、赋税礼部:

掌管礼仪、教化、教育(接待外国使者、科举考试都由礼部负责)

兵部:

负责军政(掌握全国军队的调动,执掌兵权)

刑部:

掌管司法、刑法、诉讼,有权逮捕并审讯犯人。

工部:

负责土木工程兴建。

B、“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他们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3)法律上:

修订《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4)教育制度上:

沿袭并完善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

(5)民族关系上: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誉为“天可汗”;

(6)对外关系上:

实行全面开放、广泛交流的对外政策。

▲4、“贞观新政”的影响: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一、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武则天的基本情况:

她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在高宗去世后,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1)在打击大官僚贵族集团的基础上,发展中央集权:

A、统治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

(成语“请君入瓮”与此有关)

B、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包括因军功升至五品的士兵都可以列入其中,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

(争取普通地主的拥护和支持)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创立了殿试制度(我国面试制度的开始),并首创“武举”。

(2)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3)设“北庭都护府(702年),巩固和开拓了边疆。

▲3、“贞观遗风”:

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4、如何看待武则天的“无字碑”:

“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名”,她政绩卓著,却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让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是非,属明智之举,其精神可嘉,具有政治家的眼光。

二、功过集于一身的皇帝---------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为“开元”】

1、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措施:

重用贤能【开元年间的名相:

姚崇、宋憬】,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

▲2、“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分析材料】

“开元初,上(唐玄宗)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此材料反映的是唐玄宗在他统治的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

三、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先进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

(2)国家粮食充裕。

【分析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反映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唐朝经济繁荣的景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粟。

2、手工业:

(1)瓷器生产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邢窑白瓷、越窑青瓷】;

(2)丝织品工业水平高【蜀锦】;

(3)制陶业:

出现了精品-----唐三彩.

3、商业:

都城长安已发展为一座国际大都市;

4、人口:

到唐玄宗时,人口达到一千多万户。

趋势:

人口及户数直线上升(说明和认识:

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就快。

5、疆域: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补充】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发明应用;②安定的政治环境;③开明的统治政策;④富有成效的社会改革;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第4课唐朝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一、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1、创立科举制度的目的:

进一步笼络人才,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封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

(概括为:

巩固统治)

2、科举制度的发展进程【创立:

隋朝;沿袭完善:

唐朝】

(1)隋文帝:

开始分科考试;

(2)隋炀帝:

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3)唐太宗:

增加了科举考试的科目;(4)武则天:

创设“殿试制度”和“武举”;(5)唐玄宗:

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3、什么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就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择优录用)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4、主要的考试科目:

(1)明经:

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相对容易。

(2)进士科:

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难度较大。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5、与科举制度有关的历史典故:

“雁塔题名”

6、与科举制度有关的诗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7、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影响【即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1)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为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有利于统治者巩固统治。

(2)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际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在较大程度上体现出唐朝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征。

(3)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4)士子用功读书风气盛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5)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6)19世纪英国的文官制度的产生也是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材料分析】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一、二说明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度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笼络人才,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封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

二、唐代的衣食住行时尚

1、饮食:

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2、服饰:

3、居行:

(1)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2)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娱乐活动。

三、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创新、开放、进取】

1、唐代的时代特点: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2、唐代的时代精神:

博大开放、汇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