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问题总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8776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问题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问题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问题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问题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问题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问题总汇.docx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问题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问题总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问题总汇.docx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问题总汇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问题总汇

1.《白鹭》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

外形(颜色、身段)生活习性(觅食、栖息)

3.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它的外形就像“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在清水田里静静地钓鱼、在枝头孤独地站立、在黄昏的空中低低地飞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就像“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因此,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2.《落花生》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们”一家人从种花生到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

2.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课文围绕落花生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四部分内容。

3.为什么在父亲眼里,花生“不好看但很有用”?

这句话中的“不好看”“很有用”揭示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谦逊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4.最后一段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

第二句写出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以及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

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议花生”是详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读者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不是为了谈怎样种花生、收花生以及花生的味道如何,因此详写“议花生”部分。

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桂花雨》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

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

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2.什么叫“桂花雨"?

作者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文章标题?

所谓"桂花雨”,就是在桂花盛开的时节,人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那桂花纷纷落下就像下雨一样。

因为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以及童年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以《桂花雨》为文章标题,借描写桂花雨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4.《珍珠鸟》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本文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从相识、熟悉、亲近到信赖的关系变化过程。

2.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

“我"和珍珠鸟之间有着怎样的情意?

课文从珍珠鸟的外形、叫声、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了它的可爱:

(1)小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大珍珠鸟发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小珍珠鸟“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3)小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4)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小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活动的范围由笼子到屋里,从桌面到“我”的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画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我的肩上”。

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悠闲。

这一过程反映了“我”和小珍珠鸟之间亲密、友好的情意。

5.《搭石》

1.秋凉以后,人们为什么“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秋凉以后,如果人们来来去去还趟着水走,是很凉的)

2.为什么人们会“谴责”没有摆好搭石的村民懒惰?

(因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要在寒凉的水里走,所以这个村子的人会受到谴责)

3.那一排排搭石还仅仅是一排排联结故乡小路的石头吗?

它还联结着什么呢?

(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6.《将相和》

1、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答:

蔺相如:

智勇双全、顾全大局。

在关键时刻,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保住了和氏壁,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当与廉颇发生矛盾时,他把赵国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恩怨。

廉颇:

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就不敢妄动。

他耿直爽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2、这三个故事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这三个故事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3、蔺相如比廉颇更重要,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答:

不认同。

他们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起的作用不同,但都很重要。

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也离不开廉颇的紧密配合。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1、“超音速”是指什么?

超音速”是指超过声速的速度,即大于1050千米每小时。

2、为什么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

因为进入太空之后,事物所受地心引力远远小于它的离心力。

8.《冀中的地道战》

1.结合全文,说说地道战“奇”在哪儿。

地道构造之“奇”:

地道、地洞、气孔、出口。

作用之“奇”:

既能坚持生产,又能打击敌人。

防御之“奇”:

防火攻、防水攻、防毒气攻人。

联络之“奇”:

“无线电”“有线电”。

2.“无线电”“有线电”为什么要加引号?

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

引号,在这里表示特殊含义。

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当前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3.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怎样理解“惊人的奇迹”一词?

奇迹:

“奇迹”是对冀中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和能力的高度评价。

惊人:

既坚持生产,又打击敌人,冀中人民的斗志确实“惊人”。

9.《猎人海力布》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2.文章的开头就说这是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认为该个故事的哪些地方最动人?

我认为最动人的地方是海力布为了说服乡亲们搬家,自已说出真相,变成石头。

他知道自己告诉别人鸟的话后,就会变成石头,可是为了救乡亲们,他选择牺牲自己。

他的行为太伟大了,非常动人。

3.从海力布得知可怕的消息后的表现,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从得知可怕消息后白海力布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看出海力布是个热心助人,心里有别人的人。

4.海力布明明知道,如果把鸟儿的话说出来,自己会变成石头,为什么他还要说?

因为海力布不仅平时热心地帮助别人,遇到困难替他人着想,更令人钦佩的是,在乡亲们遇到灾难的时候,他只有把事情说清楚,大家才会相信,只有牺牲自己,才能换来乡亲们的平安,所以他尽管知道说出来会变成石头还是说了,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

10.《牛郎织女

(一)》

1.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章主要讲述了牛郎从小生活孤苦,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结婚的故事。

2.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

牛郎每天放牛,和老牛很亲密,他把老牛照看得很细致、周到,还会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老牛也好像全了解牛郎的话。

牛郎被哥嫂赶出家后,就和老牛相依为命。

3.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牛郎和织女是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的。

织女与其他仙女偷偷下凡,来到湖里洗澡。

牛郎按老牛的指示来到湖边,拿走了织女的衣服,等织女上岸,借机认识了织女。

4.织女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嫁给牛郎?

 

因为牛郎心眼好,织女被他能吃苦的精神感动了,所以决心嫁给牛郎。

11.《小岛》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

这篇课文以将军的见闻为线索,记叙了战士们在小岛上种出一大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的事。

2、这个小岛有什么特点?

答:

这个小岛的环境很艰苦。

(1)小。

“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

(2)环境非常恶劣。

“树少,草少,土也很少”。

(3)很热。

“最凉快”的时候,是“二三十摄氏度”。

3、为什么战士们要在小岛上种菜昵?

答:

(1)上岛后没有蔬菜吃,有的战士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

(2)蔬菜运输困难,运往岛上的途中就要烂掉一大半。

4、战士们是怎样在小岛上种菜的?

答:

(1)菜地里的土,大部分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

(2)菜种是战士们从老家带来的。

(3)为了防晒和防盐,战士们用油布棚将菜地遮挡起来,并把菜地放在了小岛的南面。

12.《太阳》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答:

(1)距离远;

(2)体积大;(3)温度高

2、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答: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太阳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没有太阳就没有动植物。

(2)没有太阳,我们就没有吃的穿的,也没有煤炭。

(3)云、雨、雪、风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4)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3、课文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主要采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作比较、列数字: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打比方: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举例子、列数字“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13.《松鼠》

1.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答:

(1)外形特征——漂亮。

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上翘。

(2)性格特征——驯良。

松鼠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和自己的活动时间,不打扰人们的生活。

(3)行为特征——乖巧。

松鼠聪明有智慧,行动轻快敏捷。

松鼠搭窝时精心考究,搭出的窝既坚实又舒适。

(4)生活习性——洁净。

松鼠会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2、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相应的句子: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表达方法:

课文主要采用拟人的写法来介绍松鼠。

选文片段主要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4.《慈母情深》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

本文主要写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

2、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答:

文中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集中体现了“慈母情深”,同时反映了“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爱。

(1)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瘦弱的母亲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贫苦的母亲

(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辛劳的母亲

(4)“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通情达理的母亲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课文中还一些这样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一连三个“我的母亲”,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动作写得很具体,母亲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作者内心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触动。

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用反复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母亲一连串的动作,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而且加深了读者对母亲的印象,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15.《父爱之舟》

1.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答:

①卖茧给“我”买枇杷吃:

②摇船送“我”上学;

①住旅馆想为“我”加钱换房间;

④庙会上给“我”买豆腐脑;

⑤回家为“我”糊万花筒:

⑥雨雪天背“我”上学;

⑦替“我”铺床;

⑧在船上为“我”缝补棉被。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答:

“新滋味”是心酸的滋味,指“我”感受到了父亲为供“我”上学凑钱的艰难,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感受到了“我”肩上责任的沉重。

(2)我是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作者认为自己的词句不够形容深沉的父爱,其中句子中“载”一词把父爱具体化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父爱的深沉。

这个句子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3.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这条小渔船是文章的线索。

父亲摇着姑爹的小渔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作为一个情感载体,这条船承载了父亲的爱与无尽的期望,也承载了“我”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以“父爱之舟”为题,紧扣主题,突出了父爱的伟大。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当巴迪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

巴迪有什么反应?

父亲是怎样评价的?

巴迪有什么反应?

答:

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巴迪的反应是“得意扬扬”;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巴迪的反应是“痛哭起来”

2、巴迪长大后,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

答:

成年以后,巴迪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巴迪“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巴迪不仅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起来截然不同的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17.《21.古诗三首》

2、读一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意:

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

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而下。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落月、江枫、满天霜是静景,乌啼、渔火是动景。

特别是江枫、渔火,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

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意: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思想感情:

醒着离家千里之外,想梦中与家人团聚又被风雪之声吵醒。

这样的情景之下,作者就更加思乡了。

18.《四季之美》

1、这篇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答:

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的。

2、一年四季最美的时间是什么?

最美的景物有哪些?

答:

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最美的景物有鱼肚色的天空、彩云。

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最美的景物有明月、萤火虫。

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最美的景物有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最美的景物有雪、霜、火盆。

19.《鸟的天堂》

1、“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答:

“天堂”是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2、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分别是什么时间去的?

答: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傍晚,第二次是在早晨。

3、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答:

(1)这株大榕树很大,为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2)这株大榕树很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3)农民不许人去捉树上的鸟。

20.《月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

本文写了中秋夜里,“我”和弟弟妹妹寻找月亮的故事。

2、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答:

月亮的足迹出现在:

竹窗帘儿里、穿衣镜上、院子里、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河水里、弟弟妹妹的眼睛里、“我”的眼睛里。

3、文中的“月亮”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

文中的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

作者含蓄地告诉人们:

对光明、美好的事物,只要执着努力地追求,人人都

21.《古人谈读书》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译文:

A、勤勉而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B、我曾经说过:

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C、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下等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指导:

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率。

示例:

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

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

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着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我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21《忆读书》

1.冰心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展开的?

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答:

时间顺序。

七岁时、十二三岁时、1980年。

2.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

答:

作者回忆了年少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的经历,和因腿伤闭门不出后“读万卷书”的经历。

《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为此“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22.《我的“长生果”》

1、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

答:

①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

②真正的连环画:

③小镇文化站的文艺书籍;

①学校图书馆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2、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答:

①阅读,不仅能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②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③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