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回顾整理 总复习17018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394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回顾整理 总复习17018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7 回顾整理 总复习17018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7 回顾整理 总复习17018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7 回顾整理 总复习17018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7 回顾整理 总复习17018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 回顾整理 总复习170187.docx

《17 回顾整理 总复习17018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回顾整理 总复习170187.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 回顾整理 总复习170187.docx

17回顾整理总复习170187

单元备课

课题

回顾整理——总复习

1.系统回顾整理本册知识点,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小数意义性质加减运算、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律、三角形四边形、计算器、观察物体、统计求平均数等知识。

2.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练习,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4.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本单元是对整册教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共分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是系统整理复习小数的有关知识,这部分知识概念较多,知识间结构紧密,与整数知识联系很大;第二板块是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第三板块是复习三角形、四边形以及观察物体的知识;第四板块是对《统计》这单元教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

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

重点

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教学

难点

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运算1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律1课时

三角形、四边形和观察物体1课时

计算器、统计求平均数等知识1课时

课题

回顾整理—总复习

课型

复习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

备课教师

周庆震

教学时间

共4课时第1课时

单位

马庄镇漕河小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体验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2.通过对本部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对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3.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本部分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复习题卡等。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再现旧知,回顾整理

1.课件出示课本103页上方画面。

这幅图是我们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

交流明确:

小数方面的知识

2.课件出示:

请把下列各数分类,相信你一定很棒。

0    7.523    6.8   69    101   1.25   384   0.001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整数:

0    69   101    384 

小数:

7.523    6.8    1.25   0.001

教师谈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小数的有关知识。

二、小组交流,自我梳理

1.回想一下,你学过小数的哪些知识?

与之相应的整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并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整理知识时要参与其中,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相互学习。

教学过程

复备

三、全班交流,构建成网

1.班内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整理板书:

整数                             小数

意义

(0和自然数的统称…… )←-------→(表示一个数的……    )

              计数单位

(……千、百、十、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读写法

(从高位……      )←----------→(整数部分……)

              比较大小

(先比较最高位……)←---------→(先比较整数部分……)

运算定律

(a+b=b+a……    )←----------→(a+b=b+a……        )

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2.教师小结

①小数的整数部分计数单位与整数的相同。

②整数与小数都是从高位起开始读写。

③在比较大小时,都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④运算律不仅适用于整数加减,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

⑤在计算整数加减和小数加减时,都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3.教师谈话:

小数意义与整数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那么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①课件出示:

用竖式计算

2.85+1.08 2.7+1.85  21.09—4.89    13—8.87

独立计算,班内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完成上面的板书)

②课件出示:

先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然后独立计算,交流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教学过程

复备

12.25+36+7.75    13.05+12.38—4.05

5.6—0.71—0.29   19.65—(3.98+6.65)

4.教师谈话:

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怎样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改写?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看谁说的又快又好?

(2)归纳整理: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教师谈话:

小数点的移动与小数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

请举例说明?

归纳整理:

小数点每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每向右移动一位就缩小10倍。

6.课件出示:

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说说你的方法与策略。

1米26厘米﹦米2.39千克﹦千克克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以前相比,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

一、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小数加减法

达标检测题

一、填空

1、由7个0.1、3个0.001和5个1组成的数是( ),读作(   )。

2、一个数缩小100倍是0.8,这个数是(   )

3、将下列各数按顺序排列。

0.91米 1.0米 10.1米 87厘米 0.69米 9分米

( )>( )>(  )>( )>( )>( )

4、把一个4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后是5.690,这个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5、96.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三位,结果是(   )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小数都比整数小。

(  )

3.10个百分之一是一个千分之一。

( )

4.0.9595保留三位小数是0.960。

(  )

5.把0.96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了1000倍。

(    )

三、选一选

1.把48.5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这个数缩小到它的( )

①1/10②1/100③1/1000

2.下列各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是(  )

①   2430      ②2.043      ③2.430

3.6.5时是6时(  )分

①  5   ②50       ③30

4.大于0.2而小于0.3的小数有(  )

①只有0.29  ②没有    ③无数个

5.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8,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① 18.808    ②80.808      ③8.088

四、动脑思考

一位会计在结账时发现账面上多了10.35元,经检查是将一笔钱的小数点点错了一位,记错了的这笔钱实际是多少钱?

课题

回顾整理—总复习

课型

复习

教学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及加、乘法运算律

备课教师

周庆震

教学时间

共4课时第2课时

单位

马庄镇漕河小学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整理用字母表示数和加、乘法运算律的相关知识,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2.在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加、乘法运算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加法、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题卡片等。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知识,回顾一下,在这两个单元里,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复习,看看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简洁引入,系统梳理,便于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要点,轻松有序地进入复习情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黄河简介》并配以多幅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的黄河史。

2.启情:

炎黄子孙为了纪念我们的母亲——黄河,将其编著成册,题为《黄河掠影》。

三、情境引路,复习要点

 情境一:

多媒体出示《黄河掠影》图书,注明:

每本n元

 1.引导: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主动提问题并自主选择同学回答)

教学过程

复备

 学生可能提:

买5本多少元?

(5n元)

            买x本多少元?

(xn元)

                            ……

    2、点拨导入:

如果每本15元,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练习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情境二:

多媒体出示《黄河大桥》图

1.简介:

大桥全长s米,汽车以每小时v米的速度行了t小时。

2.提问:

你能根据以上信息表示出已知其中两个量求另一个量的字母关系式吗?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3.引导:

你还学过哪些数量关系式,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填空,然后交流发言。

四、概括复习:

用字母表示公式及运算定律

1.导入:

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回答:

用字母可表示公式及运算定律)

2.启发:

通常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公式?

(生说师板书,学生完成书第103页第二栏。

3.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吗?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内容,并交流发言,师完成表格板书。

数量关系

公式

运算律

S=vt

C=(a+b)x2

a+b=b+a

C=as

C=4a

(a+b)+c=a+(b+c)

……

S=ab

a×b=b×a

 

S=aa

(a×b)×c=a×(b×c)

 

 

(a+b)×c=a×c+b×c

教学过程

复备

4.引入:

学了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呢?

(一可以进行验算,二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435+724+565+1076  

(2)40×13×25

(3) 45×102  (4) 75×199+75             

(指生板演,讨论订正。

5.减法有什么性质呢?

你能用a、b、c表示减法的性质吗?

[生说师板书:

a-b-c=a-(b+c)]

6.除法有什么性质呢?

你能用a、b、c表示减法的性质吗?

[生说师板书:

a÷b÷c=a÷(b×c)]

练习:

(1)432-123-77

(2)728-(350+228)

(3)540÷45÷2(4)270÷45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用字母表示数及加、乘法运算律

1.用字母表示数S=vt

2.加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

2.乘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达标检测题

一、填一填

1.每千克苹果a元,7千克苹果(          )元。

2.小明家到学校465米,每分钟走b米,4分钟后离学校还有(     )米。

3.一个菠萝重x千克,一个西瓜比这个菠萝的3倍重0.4千克,西瓜重(       )千克。

已知菠萝重2千克,西瓜重(      )千克。

4.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周长公式是(          )。

5.四

(1)班有学生42人,四

(2)班的学生比四

(1)少x人,四(3)班的学生比四

(2)班多9人。

①42—x表示(                     )

②42—x﹢9表示(                   )

6.a减去m的差的2倍是(                   )

7.一个工厂原有煤x吨,烧了7天,每天烧a吨,还剩(       )吨。

8.明明现有20元零花钱,如果平均每周积攒2元,照这样计算,7周后,他一共能积攒(    )多少元。

(指生口答,互相修正。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观察后口答)

1.(a+b)×.c=a+(b×c)(  )

2.78×101=78×100+78 ( )

3.a元可以买20个篮球,篮球的单价是20÷a。

( )

4.正方形的边长是a,面积是4a。

(  )

5.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同样适应。

(  )

6.21.32-(6.32+8.3)=21.32-6.32+8.3  (  )

三、怎样简便怎样计算。

435+724+565+1076     40×13×25    45×102

75×199+75      721-303        270÷45

 

课题

回顾整理—总复习

课型

复习

教学内容

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

备课教师

周庆震

教学时间

共4课时第3课时

单位

马庄镇漕河小学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整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2.在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以及高的作法。

教学准备

三角板、课件、练习题卡片等。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谈话:

同学们喜欢上美术课吗?

为什么喜欢美术课呢?

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谈话: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美术课式的数学课,让大家都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完成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复习任务。

二、活动中轻松复习

(一)拼摆积木,复习观察物体方面的知识

1.教师出示积木,谈话:

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积木搭成各种造型。

(1)教师边说边在教室中间的桌子上用积木拼搭简单的造型(如图)

(2)谈话:

我要考考同学们的美术功底,你能把我摆出的造型画下来吗?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造型,用简单的线条把自己看到的部分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教学过程

复备

(3)展示学生从不同角度画出的造型图,共同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

引导观察学生们画出的不同造型图,提问:

为什么同一个造型大家画得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回顾:

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综合练习题,巩固应用观察物体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综合练习19题课件,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订正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推理过程(为什么这么认为?

),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验证一下结果。

(二)板块拼图,复习多边形方面的知识。

1.谈话:

同学们的眼力果然厉害。

大家看这几个同学的画图(前面展示的积木造型图),他们会灵活运用一些线条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构图,既简单还准确,真是聪明啊!

学生看图,复习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由此引入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复习。

2.图里面有我们这学期重点研究过的图形——三角形,大家还记着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

(1)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概念:

三角形由三条线组成,它有三条边;

三角形有三个角;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

(2)利用课件,师生共同复习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角、边、顶点)

(3)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这是因为它有一个很好的特性。

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

①学生回顾,复习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生结合实际发表意见,说说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复备

三角形的稳定性还被运用到著名的斜拉大桥的设计中。

(出示课件)

②解决综合练习17:

斜拉桥的柱梁和拉索组成了一个个三角形,增加了大桥的稳固性。

(4)要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需要根据角和边的不同,先把三角形进行分类。

师生共同复习回顾三角形的分类。

a.从角的方面研究分为: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b.从边的方面研究分为:

等腰三角形(两腰、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5)火柴拼图,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

平时,我会用火柴棍拼摆出美丽的图案欣赏(课件展示),可是今天我却遇上了麻烦。

为什么我的这三根火柴棍拼不成三角形了呢?

我的手太笨了吗?

 学生回顾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解决综合练习16题,复习三角形内角和与高的知识

回顾总结: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要画高必须先找到三角形到底,然后再作底的垂线。

3.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1)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小组内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两邻角互补,内角和是360度。

(3)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二者都属于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

4.复习梯形的相关知识。

(1)学生回顾梯形的性质及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并小组内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相等,也是四边形。

(3)怎样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综合应用,提高能力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空间图形方面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在哪方面的表现比较好?

给自己制定好今后的努力方向。

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

1.认识多边形

2.三角形2、平行四边形3、梯形

3.观察物体

一、填空:

1.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

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

3.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5°,67°,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4.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75°,那么顶角是(),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是5厘米,另一条边长4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厘米长的绳子。

6.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且(),对角()。

7.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

8.一个四边形,当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时,它是一个()。

当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等时,它是一个()。

二、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多有两个钝角。

()

2.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有一个内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4.用三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和11厘米的绳子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

5.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

()

6.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三、作图题:

1.画一个高2厘米,底是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并作出它的高。

 

2.画出下面图形的高并标出相应的底。

 

达标检测

课题

回顾整理—总复习

课型

复习

教学内容

统计的整理复习

备课教师

周庆震

教学时间

共4课时第4课时

单位

马庄镇漕河小学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整理本单的知识,加强应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基本技能。

2.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

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复式分段统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片等。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前些天,老师带你们当了一次素质检察官,在我们的校园里进行了一次师生素质大调查,真是过足了检察官的瘾,不仅这样,我们还收集了许多数据。

今天,我们就把收集的这些数据运用起来吧!

老师邀请所有的同学做老师的小统计员,把我们收集的数据整理起来好吗?

二、回顾整理

谈话:

不过,做一个小统计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

让我们先来回想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吧!

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答:

⑴生活中经常用到平均数,我知道怎样求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⑵在进行统计时,要简洁明了地看出两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把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

⑶进行分段统计时,要根据数据的多少合理的进行分段。

……

教学过程

复备

课件出示同学们检查视力情境:

谈话:

看来啊,同学们对统计这部分的知识还记忆犹新呢,你们看——这是我们为三年级一班同学检查视力时收集到的数据:

男生(22人)

5.1 5.2 5.0 4.6  4.8 5.3 5.15.2

5.1 5.2 5.0 5.0 5.1 5.1 4.6 4.85.1 5.1 4.0 5.2  5.05.1

女生(22人)

5.0  5.1 4.9 4.6 4.7 5.2 5.1 5.0 

5.1 4.9  5.0 5.0 4.9  5.1 4.6 4.8 

5.1 5.2 4.3 4.25.0  4.9

你能将上面的数据整理,填写下表吗?

试试看。

4.9及4.9以下

5.0—5.1

5.2及5.2以上

男生

女生

①你能计算出男生的平均视力是多少吗?

②这个班级中,男生视力好,还是女生视力好?

谈话:

通过统计,你能告诉老师,你觉得统计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谈话:

你觉得这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与以前相比,怎样?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答:

⑴复式统计表比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更容易进行比较;

⑵复式统计表是将以前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表;

……

谈话:

那么现在就请小统计员们动起来进行统计吧!

三、走进生活,拓展运用

学生身体素质大检查。

课件出示:

体育课上,同学们锻炼的情境。

谈话:

体育课上,同学们个个都是体育健将。

瞧!

他们正劲头十足,锻炼身体呢,这是我们在五年级一班体育课上收集到的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