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各种参考资料和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218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各种参考资料和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各种参考资料和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各种参考资料和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各种参考资料和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各种参考资料和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各种参考资料和测试题.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各种参考资料和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各种参考资料和测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各种参考资料和测试题.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各种参考资料和测试题

物态变化复习指导

  1.一般来说,物质有三种存在状态,各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转化时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2.熔化和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熔点),而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上升。

同样,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凝固点),而非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下降。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见下表。

 

 

晶体

非晶体

物质

海波、冰、食盐、石英、水晶、明矾、奈、各种金属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过程

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过程

固液共存,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放出热量

 

  3.汽化和液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其区别与联系如下表: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剧烈程度

缓慢、平和

剧烈

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达到一定温度(沸点)并吸收热量才能发生

温度变化

自身及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等于沸点)

影响因素

液体的种类(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吸热快慢

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液化也有两种方式: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时要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质升华吸热来获得较低的温度。

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丸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5.易错问题剖析

 

  例1 如图所示,烧杯甲和试管乙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杯中水沸腾,若不断加热,乙试管中水能否沸腾?

 

 

  错误答案:

很多同学认为乙试管中水能沸腾,这是错误的。

 

  剖析:

我们知道,热传递要满足一个条件:

两个物体温度不同。

而液体沸腾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使液体温度达到沸点;②液体能继续吸热。

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试管内水到达100℃后就无法再从杯中水吸热,故试管中水能达到100℃,但因为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例2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错误答案:

烧一烧能提高小镜子温度,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剖析:

一般情况下,小镜子的温度低于口腔内气体的温度。

若不使小镜子升温而放入口腔中,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小镜子就要在小镜子上液化,使医生看不清牙齿上的病状,所以烧一烧,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例3 冬天,我们在室外呼出阵阵“白气”;夏天,打开冰糕的包装纸,也会看到冰糕冒“白气”。

这些“白气”是什么?

它们的形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错误答案:

“白气”是水蒸气,它们没什么不同。

 

  剖析: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这些“白气”都是液态的小水珠。

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但它们形成小水珠时有所不同,冬天呼出的“白气”是由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比空气温度要高,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就液化成小水珠。

夏天冰糕冒“白气”是因为空气温度比冰糕温度高,冰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而液化成小水珠。

“三步”解决物态变化分析题

 例1 [2006青岛]夏天,刚从游泳池中出来,让风一吹感到很凉,为什么?

 

 例2 [2007云南昆明]寒冷的冬季,我们能够看到呼出的“白气”,而炎热的夏天却看不到,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这是人人皆知的事例,同学们对此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理解时仍有一定的不足。

我们仍然用“三步”法来分析。

 

  一、确定研究对象。

“白气”从无到被呼出,所以变化的应该是“白气”,“白气”实际上是小水珠,那么,小水珠在形成之前是以什么状态存在?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到此我们明确了研究对象是在形成“白气”之前的我们呼出的水蒸气。

 

  二、在冬天温度较低,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会放热,温度要降低。

 

  三、最终呼出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珠──“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

因为冬天温度较低,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后迅速液化成小水珠,能够被看到,而炎热的夏天,温度较高,呼出的水蒸气不能液化,所以看不到“白气”。

 

  同样我们会联想到:

冬天水面上会有“烟雾”;冰箱门打开后,周围有“白雾”;牙科医生检查牙时,要先将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下,然后放入病人的口中。

 

  例3 [2007芜湖]向手背吹气和呵气,感觉有什么区别?

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用“三步”法来分析这个问题,其中吹气一问和风吹相似,都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此问是加快了人手背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时需要从人体上吸热,所以人会感到手背上凉爽。

对于向气背上呵气,为什么会感到暖和呢?

 

  一、确定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东西使手热的,我们会发现暖和的同时手上会有一些水滴出现,水滴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就有大量的水蒸气,至此我们已确定研究的是呼出的水蒸气。

 

  二、呼出的水蒸气在呵气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变化?

有水滴生成。

 

  三、水滴生成的同时,并且还感到手暖和,这是一种由水蒸气变为水滴向外放热的过程──液化。

 

  答案:

向手背吹气时,加快了手背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吸热,所以感到凉。

而向手背上呵气时,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背发生了液化现象,液化时向外放热,所以手会感到暖和。

 

  当然,生活中有大量的物态变化现象,只要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好这种分析的“三步”法,就可以较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现象。

 

  趁热打铁做练习:

 

  [2006南京]寒冬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

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

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形成的原因。

 

  答案:

“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

这是因为寒冬的晚上天气变得特别冷时,室内与室外的温差会很大,由于室外温度已达到零下,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直接发生凝华现象,在窗户的内表面形成一层霜

《物态变化》拓展提高(B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       态,-39℃℃时呈        态或          态,也可能呈             态,-38℃时呈          态。

 

  2.严冬时节,玻璃窗的内表面常结一层冰花,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        生成的,有时又可看到竖直的冰痕,这是由室内的水蒸气先        ,再在沿玻璃下淌的过程中          而成的。

 

  3.一位年轻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只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只是测甲前把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测得数是37.2℃,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结果乙、丙的体温读数均为37.8℃,问三人的体温真实值应为甲              ℃,乙            ℃,丙                 ℃。

 

  4.指出下列过程中,物态变化的名称及热放或吸热。

 

  

(1)在40℃时打开乙醚的瓶盖子(乙醚的沸点为35℃):

        、      ;

 

  

(2)阴雨天,水缸穿裙(即在水缸外表面,齐着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

           、           ;

 

  (3)人体出汗则能降温:

            、           ;

 

  (4)铜块放入铁水里不一会儿不见了:

            、             ;

 

  5.如图1所示的现象可以说明                                          。

 

图1

 

  6.饺子在水中煮,怎么也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过一会就会发黄变焦,这一现象说明                                        。

 

  7.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通常每1000g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等盐类约35g,所以海水是咸水,但可能变成淡水“跑”到地球上来.海水“跑”到陆地上变成淡水形成天然水循环,这个过程包含了水的        和       两种物态变化。

 

  二、选择题(36分)

 

  8.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中a图线所示。

若其他条

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图2

 

  A.a

 

  B.b

 

  C.c

 

  D.d

 

  9.如图3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

 

图3

 

  A.a、b、c肯定都是晶体

 

  B.a、b、c的熔点相同

 

  C.c比a熔化的快

 

  D.a比b的熔点高

 

  10.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11.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12.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13.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4所示。

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图4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14.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哪个正确(   )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

 

  B.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15.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

 

  B.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C.夏天,揭开棒冰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

 

  D.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固而造成的

 

  16.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表面积有关的是(   )

 

  A.温度不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放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放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17.小明做了一个实验:

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18.关于冰山上的积雪,说法正确的是(   )

 

  A.积雪只能熔化成水,流入江河湖海

 

  B.积雪只能升华成水蒸气散布在空中

 

  C.积雪既能熔化成水,也能升华成水蒸气

 

  D.积雪变成水蒸气只能先熔化再汽化

 

  19.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三、实验与设计题(20题4分、21题6分、22题4分,共14分)

 

  21.如图5是张岩和刘芳在科技活动中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纯的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要用水浴法加热?

此实验中涉及哪些物态变化?

 

图5

  四、阅读、简答题(4分)

   23.据《北京晚报》报道:

去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问

   题:

(1)请你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        ,它有两种方式:

        和        。

 

  4.物质从        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所有气体,在        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至         ,最小分度值是         。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和      。

 

  8.海波的溶点是48℃。

则:

50℃的海波呈       态,10℃的海波呈      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      的冷却效果较好。

因为它在      过程中要      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               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         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凝华

 

  吃冰棒解热                   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

 

  A.熔化、汽化

 

  B.熔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

这是因为(   )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

 

  A.积雪融化

 

  B.雾、露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如图,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8.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9.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10.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三、实验题(共10分)

 

  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6℃

99℃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一、填空题

 

   1.冰水混合物,沸水,-3℃

   2.升华,凝华;

   3.汽化,蒸发,沸腾

   4.气态,温度,压缩体积

   5.升华,凝华,熔化

 

  6.35℃~42℃,0.1℃;

 

  7.升华,凝华

   8.液态,固态;

   9.冰,熔化,吸热;

   10.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C

D

C、D

B

D

C

C

   三、实验题

 

  1.

(1)内部、表面、汽化、吸热、温度不变;

 

  

(2)第7分钟;

 

  (3)5分钟、99℃;

 

  (4)图(b)是水沸腾前,图(a)是水沸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