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210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复习总结.docx

《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复习总结.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复习总结.docx

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复习总结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等电点isoelectricpoint,pI——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Structure——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到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Structure

——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肽段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肽单元peptideunit——肽键中的4个原子及相邻的2个α-C原子重复形成的长链结构

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structure——蛋白质分子中,两个以上二级结构单元相互聚集形成的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如αα、βαβ、βββ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Structure

——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结构域domain

——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在三级结构层次上形成的局部折叠区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QuaternaryStructure——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亚基:

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大部分蛋白质不会复性)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N元素含量:

16%

1、基本单位——氨基酸(L型)

1)甘氨酸Gly:

唯一不含手性原子的氨基酸——不具旋光性甲硫氨酸Met:

重要甲基供体

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性质2)茚三酮反应

3)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具有吸收紫外线ultravioletlight的性质

色Trp(最强)、酪Tyr、苯丙Phe——波长280nm的光用来测定分析溶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3、生物活性肽——谷胱甘肽GSH:

体内重要的还原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PrimaryStructure——包括二硫键disulfidebond的位置

1)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空间构象(二、三、四级结构)与功能的基础:

空间构象的基础;一级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高级结构与功能;

氨基酸序列提供重要的生物化学信息;重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可引起疾病

2、SecondaryStructure——靠肽链内和肽链间的氢键稳定

1)α-螺旋Helix:

常见,大多右手螺旋,靠链内氢键稳固

2)β-折叠PleatedSheet:

多肽链充分伸展,每个肽单元折叠成锯齿状结构;靠链间氢键维持;

肽链可以同向平行parallel,也可反向平行antiparallel

3、TertiaryStructure——靠次级键(非共价键)稳定

次级键:

氢键、疏水Hydrophobic作用、盐键(离子键)、二硫键

4、QuaternaryStructure——亚基间结合力:

氢键、离子键

5、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空间结构表现功能

1)构象改变引起功能变化2)构象改变可导致构象病

肌红蛋白Myoglobin,Mb:

具有三级结构的单链蛋白质,有8段α-螺旋结构,可结合1分子氧,易与O2结合,氧解离曲线呈直角双曲线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具有4个亚基组成的四级结构,可结合4分子氧,结合氧后由紧张态变为松弛态,氧解离曲线呈S状曲线(因为存在正协同效应)

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掌握几种方法的原理)

1、透析dialysis:

利用透析袋将大分子蛋白质和小分子化合物分开(超滤法也可分离)

2、盐析saltprecipitation:

将硫酸铵、硫酸钠或NaCl等加入蛋白质溶液,中和蛋白质表面电荷及破坏水化膜,导致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被去除而沉淀(沉淀法)

3、电泳electrophoresis:

蛋白质在高于或低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是带电的,在电场中能向电场的正极或负极移动

4、层析chromatography:

1)分子筛:

小分子蛋白质进入孔内,滞留时间长,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孔内而直接流出

5、超速离心ultracentrifugation:

不同蛋白质的密度及形态不同

第二章核酸NucleicAcids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一级结构——DNA或RNA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NA变性denaturation

——在理化因素作用下,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体结构解体,双链分开形成单链的过程

DNA复性renaturation或退火

——变性核酸单链在适宜条件下,经碱基互补重新形成双螺旋的过程

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不同来源的变性核酸单链在退火条件下结合形成杂合双链的过程

1、波长260nm的光用来对核苷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DNA是右手螺旋结构;疏水力和氢键维系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3、DNA超螺旋结构:

正超螺旋(左手,不利于基因表达);负超螺旋(右手,利于基因表达)

4、DNA的功能:

作为生物遗传信息复制的模板和基因转录的模板,是生命遗传繁殖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第三章酶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必需基团相对集中,构成的一定空间结构区域,与催化作用直接相关

辅酶conzyme——某些酶在发挥催化作用时所需的一类辅助因子,其成分中往往含有维生素,与酶结合松散,可用透析或超滤法除去(辅基与酶结合紧密,不可用透析或超滤法除去)

酶的别构调节allostericregulation——一些小分子物质与酶的调节部位或亚基结合,使酶构象发生改变,酶活性增强或减弱,从而控制代谢反应的现象

酶的共价修饰covalentmodification——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在另一些酶的作用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的现象

同工酶isozyme——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分布不同的一组酶

酶促反应动力学Kineticsofenzymereaction

1、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米-曼式方程式:

K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2)Km与Vm的意义:

Km为V=1/2Vmax时的[S],表示与酶亲和力的大小:

越大,亲和力越小

Vm为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3)Km与Vmax的测定:

双倒数作图法—斜率:

Km/Vmax截距:

x轴-1/Km;y轴1/Vmax

2、抑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可逆性抑制reversibleinhibition——非共价结合

竞争性Vmax不变,Km增加(y轴截距不变,斜率增大)与酶活性中心结合

非竞争性Vmax降低,表观Km不变(x轴截距不变,斜率增大)与酶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结合

反竞争性Vmax降低,Km降低(与原直线平行)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

第四章糖代谢

糖酵解Glycolysis

——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是糖的不完全氧化过程,发生在胞浆中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phosphatepathway

——糖在肝、脂肪细胞中经过磷酸戊糖途径生成5-磷酸核糖、NADPH的过程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乳酸循环Lactatecycle——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弥散入血后,进入肝脏异生为糖,糖释放入血又被肌肉细胞摄取,如此形成一个循环,又叫Cori循环

糖的无氧分解——Glycolysis糖酵解+乳酸还原

1)糖酵解(生成4ATP,净生成2ATP)的几个重要步骤: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Hexokinase己糖激酶:

4种同工酶,肝细胞中的是葡糖激酶)

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PFK-16-磷酸果糖激酶-1:

最重要的限速酶)

底物水平磷酸化——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ATP(磷酸甘油酸激酶)

底物水平磷酸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ATP(PyruvateKinase丙酮酸激酶)

2)限速酶及其调节(变构调节+共价修饰):

己糖激酶(6-磷酸葡糖反馈抑制,但对葡糖激酶无影响):

长链脂酰CoA(-)胰岛素(+)

6-磷酸果糖激酶-1:

ATP,柠檬酸(-)ADP,AMP,1,6-二磷酸果糖,2,6-二磷酸果糖(最强)(+)

丙酮酸激酶:

ATP,丙氨酸(-)1,6-二磷酸果糖(+)胰高血糖素(共价修饰使失活)

3)生理意义:

迅速供能,对肌肉收缩更为重要;成熟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

肌肉中产生的乳酸、丙氨酸(由丙酮酸转变)作为糖异生原料

糖的有氧氧化

1)3个阶段: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转变为acetyl-CoA乙酰CoA(脱氢酶复合体);

TCACycle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

2)三羧酸循环的重要反应过程和限速酶、调节、特点及生理意义:

乙酰CoA+Oxaloacetate草酰乙酸Citrate柠檬酸(柠檬酸合酶)

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NADH(异柠檬酸脱氢酶)—氧化脱羧Decarboxylation反应

α-酮戊二酸琥珀酸CoA+NADH(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氧化脱羧反应

底物水平磷酸化——琥珀酸CoA琥珀酸+GTP(琥珀酸CoA合成酶)

丙酮酸脱氢酶系:

NADH,ATP,琥珀酸CoA(-)NAD+,CoA(+)

柠檬酸合酶:

NADH,ATP,琥珀酸CoA(-)

异柠檬脱氢酶:

NADH,ATP(-)ADP(+)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NADH,succinyl-CoA琥珀酸CoA(-)AMP(+)

特点:

4次脱氢,2次脱羧,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3个不可逆反应

生理意义:

氧化供能;为其他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联系三大物质代谢的枢纽

3)有氧氧化生成的ATP——1NADH:

2.5ATP1FADH2:

1.5ATP

三羧酸循环一次:

(NADH)3x2.5ATP+(FADH2)1x1.5ATP+1ATP=10ATP

Glycolysis     Bridgingstep    TCAcycle    有氧氧化

2+2x2.5/2x1.5ATP     +2x2.5ATP    +2x10ATP   =30/32ATP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phosphatepathway——胞液

1)注意点:

限速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辅酶—NADP+;非葡萄糖氧化供能的重要途径

2)生理意义:

生成磷酸核糖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原料;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NADPH(供氢体)

糖原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

1)概念:

有葡萄糖经UDPG合成肝、肌糖原或三碳化合物糖异生合成糖原的过程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2)注意点:

耗ATP;关键酶—糖原合酶;UDPG尿苷二磷酸是葡萄糖的活性形式

关键酶—糖原磷酸化酶;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终产物=1-磷酸葡萄糖(85%)+葡萄糖(15%)

3)调节——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

糖原合酶—去磷酸化被激活

糖原磷酸化酶—其激酶+ATP时,磷酸化修饰激活。

肝脏中,主要受胰高血糖素调节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1)原料:

丙酮酸、乳酸、甘油、丙氨酸等生糖氨基酸部位:

主要肝脏,少量肾脏

2)3个可逆途径:

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

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果糖双磷酸酶-1)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

3)限速酶:

丙酮酸羧化酶——乙酰CoA(激活)ATP(+)

PEPCarboxykin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果糖双磷酸酶-1——AMP,2,6-二磷酸果糖(强烈抑制)ATP,柠檬酸,3-磷酸甘油(激活)

4)生理意义:

空腹或饥饿时依赖氨基酸、甘油等异生成糖,以维持血糖水平恒定;

补充肝糖原(摄入的葡萄糖一部分先分解成三碳化合物,后者再异生成糖原);

调节酸碱平衡(长期饥饿时,肾糖异生加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5)问答:

丙氨酸/乳酸如何异生为葡萄糖?

丙氨酸/乳酸经GTP催化生成丙酮酸

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苹果酸途径/天冬氨酸途径转运入胞液,在PEP羧激酶作用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PEP循着糖异生途径至1,6-二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在果糖二磷酸酶的作用下转变成6-磷酸果糖再异构为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在葡萄糖-6-磷酸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血糖及其调节

1)含量:

3.89mmol/L—6.11mmol/L>8.89mmol/L时形成尿糖

2)来源:

食物中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糖异生

去路:

氧化分解,合成肝、肌糖原,合成其他糖和糖衍生物,转变成非糖物质

3)血糖水平的调节——主要为激素调节

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

促进肌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加快糖的有氧氧化;抑制糖异生作用;减缓脂肪动员,从而减少脂肪酸对糖氧化的抑制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糖异生;促进脂肪动员

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肾上腺素强有力升高血糖(应激状态下,激活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

第五章脂类代谢

脂肪的动员mobilizationoffat——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FFA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酮体Ketonebody——脂肪酸在肝中氧化分解时特有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acetoacetate、

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和丙酮acetone

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而成,血脂以血浆脂蛋白的形式运输

Triglyceride,TG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1)部位:

肝脏,脂肪组织,小肠粘膜原料:

甘油、脂肪酸(来自葡萄糖代谢)

2)过程:

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2-甘油一酯1,2-甘油二脂甘油三酯

甘油二脂途径(肝细胞、脂肪细胞)——葡萄糖1,2-甘油二脂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类中只有TG储脂供能

1脂肪的动员

1)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

2)过程:

甘油三酯甘油二脂甘油一酯甘油α-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糖酵解或糖异生

+FFA(HSL)+FFA+FFA

2、脂肪酸(FFA)氧化方式中的β-氧化

1)部位:

除了脑组织,肝、肌肉(最活跃)

2)过程:

脂肪酸活化(胞液中):

脂肪酸脂酰CoA(acyl-CoA合成酶)—(ATPAMP)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限速酶—肉碱脂酰转移酶I):

外膜——脂酰CoA脂酰肉碱内膜——脂酰肉碱脂酰CoA

β-氧化:

4个重复步骤——脱氢加水脱氢硫解

生成1分子脂酰CoA(较之前少2个碳原子)、乙酰CoA、NADH、FADH2

3)能量生成:

以16碳软脂酸为例

活化耗2个高能磷酸键,相当于耗2ATP

经过7轮循环,生成8分子乙酰CoA(8*10=80ATP),7分子FADH2和NADH+H+(7*4=28ATP)

净生成:

80+28-2=106ATP

酮体的生成、利用、生理意义和调节——线粒体

1)生成:

肝细胞利用:

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

2)过程:

生成:

脂肪酸乙酰CoA乙酰乙酰CoAHMG-CoA(HMGCoA合成酶)乙酰乙酸

β-羟丁酸(还原)或丙酮(脱羧)

利用:

β-羟丁酸乙酰乙酸乙酰乙酸CoA乙酰CoA三羧酸循环

丙酮——量少又具挥发性,主要通过肺呼出和肾排出

3)生理意义:

酮体是肝脏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可通过血脑屏障);

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4)调节:

饱食:

胰岛素增加,脂肪动员减少,进入肝中脂酸减少,酮体减少

饥饿:

胰高血糖素增加,脂肪动员增加,血中游离脂酸浓度升高,利于β-氧化及酮体的生成

肝细胞中糖原含量及代谢的影响:

糖原含量丰富时,脂酸合成甘油三酯及磷脂;

糖供给不足时,脂酸主要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酮体生成增多

Malonyl-CoA丙二酰CoA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乙酰CoA、柠檬酸能激活乙酰CoA羧化酶促进丙二酰CoA的合成,后者能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I,从而阻止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酮体生成减少

5)疾病:

酮血症,酮尿症,酮症酸中毒

脂酸的合成代谢——胞液

1)原料:

乙酰CoA,辅助因子—ATP、HCO3-、NADPH、锰离子重要中间产物:

丙二酰CoA

2)乙酰CoA主要来自葡萄糖、氨基酸,线粒体中产生,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

丙酮酸入线粒体:

草酰乙酸+乙酰CoA柠檬酸

柠檬酸出线粒体:

草酰乙酸+乙酰CoA;草酰乙酸丙酮酸继续循环

3)限速酶:

乙酰CoA羧化酶—存在于胞液中,生物素是辅基,锰离子是激活剂

4)调节:

乙酰CoA羧化酶—软脂酰CoA,胰高血糖素(-)柠檬酸,胰岛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素(-)

磷脂Phospholipid的代谢——内质网

1、甘油磷脂的合成代谢

1)部位:

肝、肾、肠最活跃辅因子:

ATP、CTP

2)过程:

甘油二脂途径:

葡萄糖phosphatidate磷脂酸1,2-甘油二脂甘油三酯/脑磷脂/卵磷脂(需CDP-胆碱)(这两类磷脂主要通过该途径合成,在体内含量最多)

CDP-甘油二脂途径:

葡萄糖phosphatidate磷脂酸CDP-甘油二脂···

2、甘油磷脂的降解

磷脂酶A1:

溶酶体中甘油磷脂溶血磷酸+脂肪酸

磷脂酶A2:

细胞膜、线粒体膜甘油磷脂溶血磷酸+不饱和脂肪酸

胆固醇Cholesterol的代谢——存在形式:

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

1、胆固醇的合成——胞液、内质网

1)部位:

除脑组织、成熟红细胞,以肝、小肠为主

2)原料:

18乙酰CoA、36ATP(葡萄糖有氧氧化),16NADPH、16H+(磷酸戊糖途径)

3)过程:

HMG-CoA(重要中间产物)合成MVA甲羟戊酸(耗NADPH、H+,HMG-CoA还原酶)

4)调节(看看):

HMG-CoA还原酶:

昼夜节律性;磷酸化失活;胆固醇反馈抑制;

胰岛素、甲状腺素诱导合成;胰高血糖素、皮质醇(-)

饥饿与饱食:

饥饿(-)摄取高糖、高脂肪膳食(+)

胆固醇、激素:

作用于HMG-CoA还原酶

2、胆固醇的转化—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酯(酶:

血浆中LCAT,组织中ACAT)

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血脂)的代谢

1、分类和组成

1)分类:

超速离心法(电泳法)—CM乳糜微粒(CM),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pre-β脂蛋白),

LDL低密度脂蛋白(β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α脂蛋白)

2)组成:

CM(含TG最多),VLDL(含TG),LDL(含胆固醇及其酯最多),HDL(含脂类)

3)载脂蛋白的功能:

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

2、血浆脂蛋白代谢

1)部位:

CM乳糜微粒——含apoCII(激活脂蛋白脂肪酶LPL:

水解甘油三酯和磷脂)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肝脏为主、少量小肠

LDL低密度脂蛋白——肝HDL高密度脂蛋白——肝为主、少量小肠

2)功能:

CM—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主要形式;VLDL—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LDL——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HDL——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第六章生物氧化

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或电子传递链electrontransferchain

——一系列作为电子载体的酶和辅助因子,最终将还原当量氢传递给氧生成水的过程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耦联ADP磷酸化,生成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phosphorylation

——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ADP/GDP磷酸化生成ATP/GTP的过程

P/O——物质氧化时,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的磷酸摩尔数及生成ATP的摩尔数,比值越高效率越高

呼吸链的组成及排列顺序

1、组成(复合体的名称及主要辅基):

复合体I:

DANH-泛醌还原酶FMN、Fe-S复合体II: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FAD、Fe-S

复合体III: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铁卟啉、Fe-S复合体IV:

细胞色素c氧化酶铁卟啉、Cu

2、NADH氧化呼吸链:

NADH复合体IQ复合体IIICytc复合体IV氧气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复合体IIQ复合体IIICytc复合体IV氧气

氧化磷酸化

1、偶联部位:

复合体I、III、IV

2、调节:

1)3类抑制剂

呼吸链抑制剂:

阻断电子传递(对I:

鱼藤酮、粉蝶霉素A对III:

抗霉素A对IV:

CO)

解偶联剂:

使电子传递和ATP形成两个偶联过程脱离,只抑制ATP生成如,二硝基苯酚DNP

ATP合酶抑制剂:

对氧化和磷酸化均抑制如,寡霉素

2)主要受ADP调节:

只有ADP和Pi充足时,电子传递速度才能达到最高水平

ADP浓度增高时,转运入线粒体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ADP不足时,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

ATP的生成和利用

1、生成:

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磷酸肌醇转化

2、利用: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提供生物合成、活化所需能量;

使蛋白质磷酸化或去磷酸化;提供离子转运、激素与递质分泌所需能量

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线粒体穿梭系统

线粒体外的NADH通过间接的途径(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

1、磷酸甘油穿梭系统(骨骼肌、脑):

以3-磷酸甘油和磷酸二羟丙酮为载体,在两种不同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催化下,将胞液中NADH的氢原子带入线粒体交给FAD,再沿琥珀酸氧化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因此,经此穿梭系统带一对氢原子进入线粒体,可生成1.5分子ATP。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肝、心肌):

以苹果酸和天冬氨酸为载体,在苹果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催化下,将胞液中NADH的氢原子带入线粒体交给NAD+,再沿NADH氧化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因此,经此穿梭系统带入一对氢原子进入线粒体,可生成2.5分子ATP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氮平衡nitrogenbalance

——摄入食物的含氮量与排泄物(尿与粪)中含氮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可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概况

营养必需氨基酸nutritionallyessentialaminoacid——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共有8种:

甲、缬、异亮、苯丙、亮、色、苏、赖(甲携一本亮色书来)

泛素化ubiquitination

——泛素与选择性被降解蛋白质形成共价结合,并激活蛋白酶体对泛素化蛋白质的降解

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poolofaminoacid——外源性氨基酸(食物蛋白经消化吸收)和内源性氨基酸(体内组织蛋白降解产生)混在一起,分布在体内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