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820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

第1次

授课日期

10月9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道路

 

·

教学纲目: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2.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1.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3.1.两对主要矛盾

3.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两对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布作

置业

阅读教材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

第2次

授课日期

10月16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认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了解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史的重大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了解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

教学纲目: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1.1.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3.1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1.3.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80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布作

置业

欣赏或阅读有关这一时期的书籍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

第3次

授课日期

10月23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都是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2.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深刻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中国独立、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教学纲目: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2.2.1.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自救运动(背景与性质)

2.2.2.洋务运动的内容

2.2.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和评价

2.2.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2.3.1.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良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布作

置业

观看电视剧:

太平天国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

第4次

授课日期

10月30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认识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2.了解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教学纲目:

3.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3.2.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布作

置业

观看电视剧:

走向共和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

第5次

授课日期

11月6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了解中国先进分子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巨大深远意义。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教学纲目: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4.3.3.大革命中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4.3.4.国民革命的失败及其评价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布作

置业

观看电影:

建党伟业阅读报纸:

《新青年》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

第6次

授课日期

11月13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了解国民党统治情况,认识中共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2.了解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及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教学纲目: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中国革命战略的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

布作

置业

分析: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

第7次

授课日期

11月20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了解日本侵华历史及罪行,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

2.认识中华民族大团结对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意义,懂得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教学纲目: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如何正确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地位和作用。

布作

置业

了解豫西抗日纪念馆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

第8次

授课日期

11月27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目的

要求

1.了解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深刻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复习

旧课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教学纲目:

7.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人民为什么抛弃国民党、选择共产党

7.4.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抛弃了国民党、选择了共产党?

布作

置业

电影欣赏:

建国大业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

第9次

授课日期

12月4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了解新中国成立时的国情,认识新中国以后取得成就的辉煌。

2.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认识中国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

教学纲目: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8.2.1.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性

8.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

8.3.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建国初期的中国国情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布作

置业

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