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6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166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6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6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6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6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6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6套.docx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6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6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6套.docx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106套

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新人教版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古诗文默写。

(8分)

1.默写上句

或下句。

(4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②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③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④,何时复西归。

(汉乐府《长歌行》)

2.根据语境默写。

(4分)

①默写出《爱莲说》中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

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诩的语句:

        ,        。

②默写出《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诗句:

(2)基础知识。

(8分)

3.看拼音写汉字。

(2分)

箱qiè()寒jìn()suí靖()zè()歪

4.看汉字写拼音。

(2分)

溃退()提防()拂晓()迫击炮().

5.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4分)

①锐不可当:

②荡然无存:

(三)文学常识填空。

(6分)

6.《芦花荡》选自《》,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这篇小说的姊妹篇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国籍)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

8.新闻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

是新闻的生命线。

  

(四)综合性学习(8分)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

9.写出两个关于战争的成语。

(2分)

10.写出描写战争的诗词两句。

(2分)

11.你知道哪些文学作品是描写战争的?

举两个例子。

(2分)

1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

请以一个中学生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写句话(不少于20字)表达自己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愿望。

(2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10分)

水陆草

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可爱者甚蕃()⑵濯清涟而不妖()

⑶香远益清()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4分)

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分)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分)

15.选文第1节从  、     、     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

16.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

请简述理由。

(3分)

(2)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文后问题。

(10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

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9.“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不超过4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意味。

(2分)

20.“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其原因是什么?

(原句回答)(2分)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2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2分)

(3)阅读《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回答文后21--25题。

(10分)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1)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2)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3)“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

尖上,甩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淳。

  

(4)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5)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

“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

昨天不还是四块吗?

”那人瞟了父亲一眼。

“昨天是昨天。

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

”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

”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6)(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

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 

(7)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

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

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

)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

”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8)“爹,你冷不冷?

”等走远了,我问父亲。

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

“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

”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 

(9)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

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

“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

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

”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

“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

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

感谢老祖宗了。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

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  

(10)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

“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如果也遇到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11)“什么,爹?

”  

(12)“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

22.根据作者写作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2分)·

  父亲摸黑砍柴→→

23.第(3)段画线处主要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24.选文两次写父亲的喘息声:

第(5)段写父亲的“喘气声越来越大”;第(7)段写父亲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

请结合语境揣摩父亲两次喘息时的心情。

(2分)

第一次

第二次

25.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既“将来你有钱了,不要让别人在你面前低头弯腰”)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愿?

(2分)

答:

26.本文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读后你一定有不少感触,请敞开心扉向自己的父亲说几句真心话,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27.作文:

(请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

让我________________的一句话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自豪”、“流泪”等,使标题完整;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只要拥有,哪怕点滴,用心珍惜,人生常乐。

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空间,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个好心情……真的,拥有不在乎多少,在乎感知,在乎呵护。

请以“拥有”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10分)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每小题各1分)

⑴多⑵美丽而不端庄⑶更加⑷亲近而不庄重

1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4分)(每题各两分)

⑴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跟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⑵我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去却不显得娇艳。

15.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2分)不慕荣利洁身自好(1分)

16.例:

我赞成周敦颐的观点,因为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来潮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我赞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因为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有在良好的环境里才能健康成长。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10分)

17.①②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2分)

18.“均”是全、都的意思,表达作用:

这个词表现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体现了我军渡江的气势(2分)

20.神勇(锐不可当)嘲讽(讽刺)(2分)

20.主观原因: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分)

客观原因:

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1分)

21.议论,作用:

画龙点睛,分析敌溃我胜的原因,提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深化了文章的思想。

(2分)

(3)阅读《悠长的铃声》,回答文后21--25题。

(0分)

22.父亲雪天卖柴父亲的叮嘱(一处1分)

23.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或自然环境描写)(1分)作用:

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也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2分)

24.焦急(1分)伤心、屈辱、愤怒(意对即可)(1分)

25.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用自己的善良、宽厚之心,教育孩子要心地善良,同情、尊重所有人。

(意对即可)(2分)

26.略

3、表达交流

27..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