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13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1.docx

《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1.docx

武1

文王受命与武王克商释正

郑捍马

zhenghanma@

武王克商的日期无疑是中国历史的重大里程碑,从古至今都是历史研究者极感兴趣的课题,但一直众说纷纭,直到“夏商周断代工程”利用各种现代手段,在众多人的共同努力下,最后将武王克商的年份定在公元前1046年。

不过十年过去了,仍有不少人质疑,主要的原因是对历史文字的理解存在不同意见,有些历史文献的记载本身就彼此矛盾;而人们对古天文又比较陌生,很少有人去反演当年的天象,并提出令人信服的天象证明和解释,因此错误和偏见在所难免。

我利用StellariumV0.10.6.1中文版桌面星空软件反演当年的天象,利用实用万年历V6.06软件查对干支日名,并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反复进行验证,试图对武王克商的历史文献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并提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来确证武王克商的日期。

在利用StellariumV0.10.6.1中文版桌面星空软件反演公元前的年份时,有一点要特别指出。

由于这套软件将公元前一年设为公元0年,因此StellariumV0.10.6.1星空软件标明的公元前的年份都比实际年份少了一年。

如StellariumV0.10.6.1星空软件标明的公元前999年实际应是公元前1000年。

要理清武王克商的日期,必须先从文王受命开始。

《史记·周本记》载:

“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

……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

……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明年,伐犬戎。

明年,伐密须。

明年,败耆国。

……明年,伐邘。

明年,伐崇侯虎。

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

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

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

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

(1)这里明确记载后来称为周文王的西伯昌在位总计五十年。

西伯昌即位五十年自然是指继其父王季之位,成为殷商王朝的诸侯西伯长达五十年。

所受之命当然不能理解为商纣王“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之命,因为此命是不可以称王的。

那么西伯昌受的是什么命呢?

除了商纣王,只能是上天授予了。

上天给西伯昌受了怎样的天命呢?

这一定是一种特别的天象。

公元前1059年5月20日至6月2日,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大行星聚集在一个狭小的空域,黄昏后出现在西边太阳落山处,见图一。

图一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20:

00西边太阳落山处五星聚

中国黄河流域的先民,作为早期先进农耕文明的创造者,为安排农事,很早就学会了辨认天象,并产生了对上天的宗教崇拜。

而殷商中后期,更是到了迷信的程度,凡事都得龟卜蓍筮。

甲骨文的大量发现就是明证。

西伯昌也不例外,“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说明西伯昌对预测天意很有一番研究。

对于几百年不遇的天文奇观,他自然会联想到某种神圣的天意和使命。

也许当时民间正流传着大禹和成汤时期也出现过类似天象的传说。

这是指公元前1953年2月20日到3月1日的五星聚,和公元前1576年12月15日至30日的四星聚。

见图二和图三。

图二公元前1953年2月24日清晨6:

30东边日出前五星聚

图三公元前1576年12月20日清晨6:

30东边日出前四星聚

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黄昏,五星聚在西边太阳落山处,由于晚霞的映衬,在西伯昌看来,就好像五只赤乌鸟齐聚在岐山周祖庙的上方,仿佛上天在指示他去夺取商纣王的王位。

用实用万年历V6.06软件查得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正好是甲子日,应该将该日视为文王受命之日。

《帝王世纪》云:

“文王即位四十二年,岁在鹑火。

文王于是更为受命元年,始称王矣。

(2)“岁在鹑火”指作为岁星的木星在鹑火次,即在柳、星、张三宿中。

用StellariumV0.10.6.1星空软件反演发现,木星从公元前1059年7月6日进入柳宿,公元前1058年7月20日左右离开张宿。

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文王受天命之日,木星尚未进入鹑火次。

公元前1058年1月11日为农历正月初一,从下图四可看出该日00:

30木星和鹑火次的星宿正处在子午线附近。

当时尚处在观象授时阶段,故应称公元前1058年为鹑火年。

因此,文王是在受天命后的第二年才改正朔称王的,即公元前1058年为周文王元年。

司马迁说:

“盖受命之年称王”恐怕有误。

图四公元前1058年1月11日00:

30木星和星宿正处在子午线附近

按《史记·周本记》的记载推算,公元前1058年,周文王元年断虞、芮之讼。

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二年伐犬戎。

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三年伐密须。

公元前1055年,周文王四年败耆国。

公元前1054年,周文王五年伐邘。

公元前1053年,周文王六年伐崇侯虎。

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

公元前1052年,周文王七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周文王受天命后励精图治,在公正地处理虞、芮两国的诉讼后,各路诸侯相继归附于他。

虽然周文王经过多年的准备,完全有能力推翻商纣王。

但遗憾的是他年事已高,于周文王七年,即公元前1052年一命归西。

《史记·周本记》在“受命之君”断虞、芮之讼后,分明用了六个明年,也就是说周文王七年,文王崩。

“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

”其中的“十”应为“七”之讹误。

汉隶“十”与“七”很容易误认,后人将司马迁《史记》的“七”误认为“十”,这才引起至今争论不已,纠缠不清的纪年问题。

文王只能是受命后于周文王七年去世,前后年份才能吻合。

《尚书·武成》孔颖达疏云:

“《史记》亦以断虞芮之讼为受命元年,但彼以文王受命七年而崩,不得与孔同耳。

”(3)可见唐人孔颖达所见《史记》本是“七年”而不是“十年”。

西伯昌于公元前1052年去世,与《史记·周本纪》一致,《尚书·无逸》也明确记载:

“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4)西伯昌在位总计50年,所以西伯昌继其父西伯之位是在公元前1101年。

西伯昌受天命之日是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农历五月初九甲子日,该年是西伯昌即位43年,而非《帝王世纪》所云:

“文王即位四十二年,岁在鹑火。

文王于是更为受命元年,始称王矣。

“岁在鹑火”的周文王元年是受天命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1058年,也就是西伯昌即位44年。

有人对文王生前称王表示怀疑。

我认为西伯昌亲眼目睹如此罕见的天象,再加上被纣王囚禁多年的愤怒,以及自身的实力,自认为得天命而称王,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武王为完成父亲的夙愿,即位后并没有改年号,仍旧继用父亲的纪年。

故《史记·周本记》载: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

东观兵,至于盟津。

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

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

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

诸侯皆曰:

‘纣可伐矣。

’武王曰:

‘女未知天命,未可也。

’乃还师归。

”(5)九年指的是周文王九年,即公元前1050年,武王在毕这个地方举行祭祀。

《尚书·武成》中“惟九年,大统未集”(6)那段文字应是武王在毕祭时的讲话。

从实际天象分析,“东观兵”前应添上“十年”两字。

因为公元前1050年全年上半夜都见不到火星,又何来“有火自上复于下”之说。

可能是司马迁偶误,少算了一年,也可能是后来漏掉了“十年”两字。

周武王在为周文王守孝三年后,于周文王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049年大约9月13日前后,实施了第一次伐纣,史称盟津观兵。

从毕祭发誓伐纣到盟津观兵,武王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做准备。

“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王屋就是王屋山,在盟津的西北方,武王在渡过黄河到达盟津后,发现火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大约21:

00消失于西方地平线下。

见图五。

图五公元前1049年9月13日19:

30左右火星在偏西方出现

但《史记》漏载了东边的天象,以致后人无法正确理解武王为何退兵。

殷人尚白,“白鱼跃入王舟中”,意味殷商敢于迎战周武王。

周人尚赤,作为周人幸运之星的火星虽然在黄昏时出现在西方。

但主伐的木星自从公元前1049年4月5日黄昏时从西方消失后就一直不见,此时却在火星从西方消失后不久,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见图六。

古人很早就有岁星所在之国不可伐的见解。

《左传·召公三十二年》载:

“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

”(7)殷商王都朝歌,在盟津的东方,从盟津看东方出现的岁星,正好在朝歌的位置。

武王受文王教诲,非常了解古星占术。

白鱼和岁星的出现显示天意对周人不利,于是武王才决定退兵。

各路诸侯不明就里,都说:

“纣可伐矣。

”而武王却说:

“女未知天命,未可也。

”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此。

图六公元前1049年9月13日21:

45木星正从东方地平线升起

《史记·周本记》载:

“居二年,……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

”(8)前面盟津观兵是周文王十年,“居二年”后,自然为周文王十二年,而不是十一年。

武王军队毕渡盟津时为周文王十二年的十二月戊午,即公元前1046年1月14日农历正月十六,武王率师再次渡过黄河到达盟津。

这里可以看出明年周文王十三年建丑无疑。

《尚书·泰誓上》载:

“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孔传》注:

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9)《尚书》和《孔传》采用的是殷历,但都明确指出武王克商在文王受命改元的第十三年。

《尚书·泰誓中》载: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10),也说明武王在戊午日到达盟津黄河北岸。

图七公元前1046年3月21日甲子日晚19:

52木星在天顶

《史记·周本记》载: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11)《尚书·牧誓》载: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12)即周文王十三年二月甲子日凌晨,公元前1046年3月21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武王来到商郊牧野宣读牧誓。

前面指出文王受天命之日为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干支日名是甲子,武王很可能是特意也选择在甲子日发起攻击。

1976年三月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就是最好的物证。

其铭文载:

“武王征商,惟甲子朝。

岁鼎克昏,夙有商。

”意思是武王在甲子日清晨开始攻击商纣王,黄昏岁星正在天顶时,攻破商都,第二天清晨完全占领了商王的都城。

该甲子日黄昏19:

52岁星正在天顶,得到星空软件的很好印证,见图七。

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的记载与反演的天象高度一致,三重证法无可质疑地证明武王克商的日期就是公元前1046年3月21日。

其他后来的历史文献记载凡与此不合者,皆应是文献记载本身有误。

《尚书·武成》载: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

越翼日,癸已,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13)依《史记》“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则《尚书·武成》记载的“惟一月壬辰”应是“惟十一月壬辰”。

查周历十一月壬辰是公元前1047年12月19日农历十二月二十。

用星空软件看十一月壬辰旁死魄差不多是半个残月的月相,见图八。

图八公元前1047年12月19日23:

00半个残月从东方升起

《逸周书·世俘解》载:

“惟一月丙辰旁生魄,若翼日丁已,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

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

则咸刘商王纣。

”(14)查一月丙辰旁生魄是公元前1046年1月12日,农历正月十四,旁生魄的意思看来是即将满月的月相。

二个月后的甲子日为公元前1046年3月21日农历三月廿三,前五日就是“越若来二月既死魄”之日,即公元前1046年3月16日己未日农历三月十八,既死魄看来是满月后两、三天的月相。

有关月相的讨论不在本文的范围,本人将另文研究。

依《史记》,《逸周书·世俘解》的“惟一月丙辰旁生魄”也有可能是“惟十一月丙辰旁生魄”,即公元前1047年11月13日农历十一月十四。

根据历史记载综合分析,我认为《尚书·武成》和《史记》的记载比较合理。

武王于公元前1047年12月20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一癸已日从宗周出发,公元前1046年1月14日农历正月十六戊午日,武王率师再次渡过黄河到达盟津。

在汇集各路诸侯之后,于公元前1046年3月21日清晨从商郊牧野开始攻击商纣王。

《国语·周语下》伶州鸠对周景王说:

“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

”(15)前面图七已表明,武王伐纣的公元前1046年3月21日晚19:

52,木星和星宿正处在子午线附近,该年可称为鹑火年,故有“岁在鹑火”之说。

前面分析的周文王元年也为鹑火年,两个年份正好相隔十二年。

这也符合当时人认为岁星大约十二年一个周期的观测经验,为后来春秋时以岁星纪年提供了经验积累。

用StellariumV0.10.6.1星空软件反演发现,木星从公元前1046年3月19日起,每天晚上20:

00之后越来越向西偏离中天,以星占术看,对周人十分有利。

所谓“月在天驷”,意思是月亮在房宿,房宿四星与黄道垂直相交,就好像四匹天马拉动太阳和五大行星,沿黄道周而复始地运转,故房宿四星又叫天驷。

公元前1046年3月16日22:

00月亮正好处在天驷中,见图九。

这应该是武王发起攻击前五天向商郊牧野逼近之夜。

图九公元前1046年3月16日晚22:

00月亮在房宿中央

图十公元前1047年11月30日13:

08日月合朔

析木之津指的是从尾宿到斗宿这段跨越银河的黄道。

公元前1047年11月8日到12月8日太阳正经过这段黄道。

“日在析木之津”应该是指武王为伐纣进行积极准备的这段时期。

“辰在斗柄”,依韦昭注:

“辰,日月之会”(16),此句意思是指日月在斗宿的斗柄上交会。

用StellariumV0.10.6.1星空软件反演发现公元前1047年11月30日,日月在斗宿的斗柄上交会,见图十。

用万年历V6.06软件查得该日是农历十二月初一癸酉日,13:

08合朔,周历应是十一月初一。

前面已分析武王于公元前1047年12月20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一癸已日从宗周出发,公元前1047年11月30日正是武王离开宗周伐纣那个月的朔日。

“天鼋”,依韦昭注:

“天鼋,次名,一曰玄枵。

”(17)所以天鼋指的是四象中北方玄武的龟背,即二十八宿的女宿、虚宿和危宿,“星在天鼋”指的是作为行星的水星在女、虚、危三宿之间,公元前1047年12月18日水星最后一次清晨在东方建星和牛宿之间可见,见图十一。

图十一公元前1047年12月18日水星最后一次清晨在东方可见

图十二公元前1046年1月14日17:

40水星在危宿

之后水星进入女宿,逐渐向虚宿和危宿移动,但一直在太阳的光辉下不可见,直到公元前1046年1月11日水星首次黄昏在西方虚、危两宿之间可见。

公元前1046年1月14日,武王率师抵达盟津之夜,水星即将离开危宿,向室、壁两宿移动,见图十二。

“星在天鼋”指的是武王伐纣从宗周出发到抵达盟津这一行军阶段。

水星于公元前1046年1月31日移动到壁宿附近,之后在此徘徊,于公元前1046年2月8日水星最后一次黄昏在西方室、壁两宿之间可见,见图十三。

图十三公元前1046年2月8日水星最后一次黄昏在西方室、壁两宿之间可见

图十四公元前1046年2月15日水星首次清晨在东方室、壁两宿之间可见

之后,水星又于公元前1046年2月15日首次清晨在东方室、壁两宿之间可见,直到公元前1046年3月21日水星即将离开壁宿进入奎宿,这段时间每天清晨都可见,见图十四和图十五。

由此看来,武王伐纣从出发到得胜,整个阶段,水星都在四象之一的北方玄武之中移动。

图十五公元前1046年3月21日水星即将离开壁宿进入奎宿

图十六公元前1047年12月30日日月交会于牛、女两宿间

再看日月之交会,前面图十已表明武王出发之月的朔日,日月在斗柄交会。

接下来的公元前1047年12月30日,农历正月初一癸卯日,05:

39合朔,日月交会于牛、女两宿间,见图十六。

再接下来的公元前1046年1月28日,农历二月初一壬申日,19:

32合朔,日月交会于虚、危两宿间,见图十七。

最后一个朔日是公元前1046年2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一壬寅日,06:

47合朔,日月交会于壁宿,见图十八。

武王伐纣从出发到得胜的整个阶段,日月交会都在四象之一的北方玄武之中。

所以才有“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之说,即武王伐纣的整个阶段,水星以及日月交会都在北方玄武之中。

图十七公元前1046年1月28日日月交会于虚、危两宿间

图十八公元前1046年2月27日日月交会于壁宿

攻击前的公元前1046年3月20日傍晚20:

00木星在中天偏西一点,直到子夜时分从西方落去。

而火星从牧野看去,正在宗周方向,见图十九。

这说明主伐的岁星已偏向周方而不再偏向商纣王。

火星也在宗周方向关照周人,武王又得到各路诸侯的大力支持,且第二天又是甲子日。

上天如此地眷顾武王,可以说武王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武王才一天就摧枯拉朽般地把近五百年历史的殷商王朝彻底解决。

难怪后来的周人将火星奉若神灵,视为周人的幸运之星,对此深信不疑,尚赤的传统一直延续了八、九百年。

以上的分析表明,周文王于公元前1101年继其父王季成为殷商诸侯西伯。

文王受天命在西伯昌即位第43年,即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该日为甲子日。

周文王于第二年正式称王改正朔,即公元前1058年为文王元年。

公元前1052年,即周文王七年,文王去世。

武王于周文王十年,即公元前1049年9月13日前后,实施了第一次伐纣,史称盟津观兵。

这次伐纣由于不合古星占术的要求无功而返。

武王于公元前1047年12月20日,周文王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癸已日,从宗周出发前往朝歌伐纣。

公元前1046年1月14日农历正月十六,周文王十二年十二月戊午,武王率师再次渡过黄河到达盟津。

在汇集各路诸侯之后,于公元前1046年3月21日清晨从商郊牧野开始攻击商纣王。

该日已是周文王十三年二月二十三甲子日。

该日清晨6:

00向商纣王发起攻击,当晚20:

00左右攻破商都城朝歌,于次日清晨取得彻底的胜利。

断代工程将武王克商定在公元前1046年,是无可置疑的。

图十九公元前1046年3月20日20:

00木星在天顶而火星在宗周方向

(1)《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16-119页

(2)《丛书集成·帝王世纪·路史》主编者王云五,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二十五年六月

初版第二十八页

(3)《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9页下

(4)《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2页上

(5)《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0页

(6)《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4页下

(7)《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127页中

(8)《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1页

(9)《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9页下和180页上

(10)《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1页上

(11)《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2页

(12)《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2页下

(13)《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4页上

(14)《逸周书校补注译》黄怀信著,三泰出版社2006年版第195页

(15)《国语》韦昭注,明洁辑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59页

(16)《国语》韦昭注,明洁辑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61页

(17)《国语》韦昭注,明洁辑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6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