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课件文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122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导读课件文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名著导读课件文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名著导读课件文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名著导读课件文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名著导读课件文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著导读课件文字.docx

《名著导读课件文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课件文字.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著导读课件文字.docx

名著导读课件文字

中外文学名著导读

授课纲要:

文学艺术与人类生活——文学于人生的价值、地位和影响

授课内容:

导读——通过一些作家作品的讲解找到名著与经典阅读的方法和捷径。

授课目标:

阅读名著与经典。

一、课程定位

有关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一门通选课

v该门课从有选择地讲解中外的文学名著入手,指导学生研读部分经典文学作品,重点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研究文学家对人类和社会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与方式,了解文学艺术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价值、地位与影响,学习汲取人类文化传承中,文学这一领域给我们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对于自身整体文化素质提高的滋养作用,为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素质的法律人才奠定基础。

二、讲授方法

v以“文学艺术与人生”为线索,以中外现当代文学为重点,通过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文学关注人生的角度与方式,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

同时兼顾小说、诗歌、戏剧三种主要的文学形式。

三、课程要求

v对于文学欣赏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学习在老师讲授的基础上发掘自己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即对老师课堂所叙观点有自己评判的能力,赞同或反对。

将文学的阅读与思考当作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一个方面。

v不是讲文学作品中好听的故事

v反对将名著当作附庸风雅的手段

四、内容框架

v1.导言:

文学名著与我们

(1)

v2.关于文学:

文学是什么,文学的标准,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使命。

(1)

v3.有关阅读:

阅读的态度和方法。

什么是名著?

(1)

v4.文学的此岸和彼岸(上):

海明威欣赏——文学关注社会人生,更关注理想和未来

(2)

v5.艺术的价值——人生的收藏。

经典与流行。

(1)

v6.文学的此岸和彼岸(下):

鲁迅研究——中国作家的文化选择

(2)

v7.《百年孤独》导读——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形式永远是追求现代的

(2)

v8.诗歌是人生抽象的表达:

文学艺术以形象思维表达抽象情感观念的特征。

(2)

v9.人生与戏剧相关、人生与表演相关:

从戏剧看文学艺术的本质以及人类对艺术的需求

(2)

第一讲导言:

文学名著与我们

解读这门课

——为什么要上一门文学课

v两个事实

第一:

大学是一个空间而不是一条道路

第二:

文学与法律相关

一、大学是一个空间而不是一条道路

v人生的变化——应试教育到大学的转化。

v人生的规划和目标:

远期、中期、短期

v积累——大学生,灵魂的发育季节。

1、哲学意义上的幸福与人生

人生应该幸福,这是最重要的。

2、愉快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

——人生幸福——自在从容——认识和判断——人生智慧——文化(人文与语言)

3、两件最重要的事

v锻炼身体:

假如肉体不是灵魂,灵魂是什么。

v读书:

交流知识经验与情感,获得对于人生的认识和评判能力,以及宣泄能力。

童钟贵的故事

第二:

文学与法律相关

要想学好法律一定要懂文学

v文学是人学,人是复杂

v小说里有你需要的一切东西

v文学艺术的功能——对人类心灵、人类精神情感可能存在的一切状态的探索。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黑格尔

1、大学与人文

v——人文”的核心命意是“超越个体、超越种族、超越国家、超越具体人伦事功,从人类整体甚至宇宙大全的角度思考世界”。

v——大学是以培养“人”为天职。

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这种大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其人文精神。

2、文学经典

v——文学经典的教育乃是全面持久的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由于文学本身巨大的包容性和感染力,深入解读一定数量的文学经典,往往可以在人文修养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讲

关于阅读

一、阅读的意义

1、阅读是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

2、阅读是了解世事人情的有效方法

3、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4、阅读是加强思想修养的必由之路

(以上目的都带有功利性)

5、阅读是提升人生质量的根本途径——非功利

二、读书的态度—文化的素质

•倾听

•对话

•交流

•判断

•汲取

伟人与我们

人类的文化遗产无边无涯、灿烂丰富,对个体的人来说如汪洋大海一样广阔深邃,没有止境。

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无数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思想。

他们高高在上,不屈从与世俗的凡音,有自己独到的真知灼见;他们关注人类的终极命运,关心人类长远的方向;他们有自己理解人类和把握人类命运的方式,以至于他的思想不朽。

<英>卡莱尔:

“伟人是自身有生命力的光源……这光源灿烂夺目,照亮了黑暗的世界。

他不是一枝被点燃的蜡烛,而是上帝恩赐给我们的天然阳光。

……整个世界的灵魂就是这些为人的灵魂。

读好书

帮助我们驱除贫庸,抵御邪恶,远离虚无与轻浮,获得对爱、对美、对善的认识与感悟能力,创造出更富足的精神世界和更纯粹的灵魂。

读书与思考,让我们彻底超越平庸,追求自由快乐的人生。

怎么读书——读书方法

•读经典

•读现代的书

•读全人类的书

读什么书

•文学

•历史

•哲学

•社会政治

•人物传记

•伟人的平易之作

第三讲关于文学

一、文学是什么

二、文学的标准是什么

三、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使命是什么

一、文学是什么

•人类心灵的栖息地

•人类心灵的自我对话和反省

•人类自身对生活的冀望与梦想

•人类得以确立自我心灵的方向,延续与发展的支撑力

文学是——

•超越于生活之上,是人间智者审视自身生活面貌,追求合理美好人生的畅想,是如人间仙乐般的声音。

沈从文人生的三个层面

——生存——

——生活——

——生命——

文学需要平视,不能仰视,更不能俯视。

文学只有对于那些需要它的人才有意义。

文学的核心精神是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主义的核心:

爱人——博爱——将人看作万物之灵,关爱人的生命和生命价值,关注生命的意义。

以人为本——以人的利益为核心,以人的价值为评判标准来权衡世间万物,包括自然和我们人类自身。

二、文学的标准是什么

•对人的思考,对人类命运的观察和思考,对人类生存方式的观察和思考。

对人类合理的生存方式的探索与找寻。

这一切首先是建立在对人的生活状貌细致的观察与对特征的判断和把握上的。

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本质,把握特征,又要使用语言形象的描述出来。

文学的三种基本形式

小说:

客观的隐忍者作家个人的情感冲动的,对生活的观察和描述。

诗歌:

直接的心灵的感觉。

戏剧:

捕捉生活中具有契机性的冲突,勾连起事件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些关键点,展现现象背后的本质的特征。

三、文学的本质和使命

•文学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

•观察生活,描写和表现生活,目的是思考和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合理与荒谬,向往一种更加合理的,更加美好的人生。

•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充满了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都充斥着理想主义的浪漫与激情。

哲学——老子·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常想、常做的,而常人不去追究的常理。

——冯友兰

•文学的本质:

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历着却不容易看到的,感觉到却没有去理性思考的东西感性地展示出来。

•(哲学——理性归纳)

文学与法

•法——追求自由的保障(群族生存方式中的关系与秩序。

共同约定。

•文学——从对现实的审视与评判中发现与追求更加合理与美好的人生。

•理想人生——最大限度上的人类自由。

•文学——自由——法

 

第四讲海明威欣赏

——文学关注社会人生,更关注理想和未来

文学的此岸和彼岸(上)

 

  

   

•马克斯·韦伯说过:

“我们这个时代的命运,是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从公众生活中隐退。

•斯宾诺莎说过:

“不必赞许,不必惋惜,不必责难;但求了解而已”。

内容大纲

(一)海明威的故事

(二)艺术家与艺术作品

(三)海明威作品欣赏

(四)艺术风格

(五)艺术的价值和地位

(六)经典与名著

暗线:

海明威与鲁迅的短篇小说比较——文学在人类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对人类命运、人类精神方向的思考

选择的缘由

•本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了解二十世纪作家的所思所想所为

•与鲁迅的对比——比较出中外创作环境以及作家选择的不同

•个人欣赏——予人者,己之所爱。

欧内斯特·海明威[美]

•1899、7-1961、7

•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杀人者》、《乞力马扎罗的雪》久负盛名

 文学地位

•他是本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本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迷悯的一代”的歌手和代言人

•《永别了,武器》是风靡欧美的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的最好作品,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杰作。

•“硬汉子”的精神丰碑

•他缔造的叙事技巧和文体风格曾在欧美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典评价

•“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约翰·肯尼迪总统

•人们说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文学的,一本是行动的。

他是文学史上少有的写得精彩又活得热烈的作家。

(一)海明威的故事

一出场便是一个英雄

矛盾?

饱受非议

•从外部看海明威——一个充满矛盾的作家

•海明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冒险。

•人生主题——激情、尝试、冒险——反抗宿命,找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活的真实而精彩——值得信赖的作家

美国人看海明威

•永不失败的人

•不怕死的人

•勇敢的人

•代表美利坚精神的人

评价伟人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正在于他们生命中的激情与力量,他们对于人生处境的敏感,这些都是超出常人的;他们对一切世俗规制的破坏也比常人大胆。

因此,伟人的情爱生活作为生命形态中的一种形式,往往显得格外的放纵、热烈,令人心摇目眩,目瞪口呆。

它并不给我们以道德的示范,而是给我们提供人生的示范,让我们看到了更加激荡人心的生活方式。

幽默的墓志铭

------恕我不起来了

•他说:

“在我看来,整个世界就像拳击场,每个人都在场内。

你只有还击才能生存―――我当然一直参加拳击,我要打到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时我要跟自己打,目的是要把死亡当作一种美的事物来接受,这也就是你每星期日看斗牛时见到的那种悲剧美。

•“死自有一种美,一种安静,一种不会使我惧怕的变形。

给《老人与海》的古巴渔夫

•信中写的:

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自己地位、收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

(2002年公布·104岁的古巴渔夫)

视像海明威

(二)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作家:

——经历——性格——作品的精神面貌——艺术风格

(三)海明威作品的内容

一、迷惘的一代

《太阳照常升起》1926年

“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斯泰因

《永别了,武器》

•作者: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问世时间:

1929年

•类别:

长篇小说

•推荐版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林今疑译

 

《永别了,武器》

•英文原文《AFAREWELLTOARME》一语双关,arms有“武器”和“怀抱”双重含义,暗示着亨利在人生信仰和爱情追求两方面的受到的双重打击。

•海明威说:

“不要以为我向你们展现的残酷和破坏只限于战争,它们是生活本身的状况。

” 

•战争具有象征意义,它是社会的缩影。

当一个社会走到了一个极端的时候,它的本质与特征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永别了,武器》的迷惘

•人就好比是“着了火的木头上的蚂蚁,有的逃了出来,烧得焦头烂额,不知往哪里逃好。

但是多数往火里跑,……末了还是烧死在火里”。

•在这“世界末日”的面前,再好的人都难免一死,“世界杀死最善良的人,最和气的人,最有勇气的人”。

•亨利带着讥讽口吻的独白:

“我一听得神圣、光荣、牺牲这些空泛的字眼就觉得害臊,在这场拯救世界民主的战争中,我可没有看到什么神圣的东西,光荣的事物也没有什么光荣,至于牺牲,那就好比芝加哥的屠宰场似的,不同的是拿肉来埋葬罢了。

《永别了,武器》集中反映了“迷惘的一代”的精神特征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序言中写道:

“作品是一场悲剧这个事实本身并不使我感到不快,因为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种结果。

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迷惘:

《阿尔卑斯山的牧歌》

诗意的海明威——过去的小说讲故事,讲能够说得清的人世间最表面的过程,海明威的小说讲潜在的、内心隐蔽的情感,这本是二十世纪诗歌中最早运用的手法,在意象派诗歌中很明显,讲一种抽象的、不可言说的或难以表达的人类最丰富、细腻、多变的深层情感,不使用长篇文字,却展现无比丰富的背景。

葬礼

•一件真实的事

•葬礼:

这是一种露天的表演,他通过使殡仪员发财证实我们对死者的崇敬之情,用足以加深我们的呻吟并使我们流双倍眼泪的昂贵费用强化我们的悲痛。

——[美]安·比尔斯《魔鬼词典》

《圣经·旧约全书·传道书》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风往南刮,风往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转行原道。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

江河从何处来,仍归还何处。

(“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

•万事让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 {在漫长的生命环节里,每个人都只是一瞬间。

}

•(宿命的话题,永恒的话题)       

二、硬汉子

•《老人与海》

1952年-1954年获奖

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式硬汉子的精神丰碑

《老人与海》

1952年-1954年获奖

“我这一辈子能写的最好的作品。

——海明威

三、对命运的反应

•《老人与海》

•《丧钟为谁而鸣》

•《白象似的群山》

•《乞力马扎罗的雪》

•《世界之都》

•《没有被斗败的人》

《丧钟为谁而鸣》

1940年

个人不能自成岛屿,大家共同构成陆地。

海浪冲毁掉欧洲的一个海角,欧洲就少了一块儿,所以你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杀人者》

(四)艺术风格

•根据经验进行创作--依靠经验理解

•省略--冰山原理

•视觉化——客观、隐忍、不参与评判。

生动的对话交代背景及其人物心理

•使读者能够触摸

•暗含诗意

文学欣赏的双向性

•作家和读者不可分割,文学创作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由读者的想象去填补。

高明的作者总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艺术风格之语言面貌

•——对话的生动性

•——语言的简洁性:

电文式、短语句

•——口语化

第五讲

文学艺术的价值和地位

附:

(经典与流行)

不单纯的《老人与海》

——文学对于人类精神文化的引导

v表现人类面对大自然的关系中的特征——自然不可战胜,征服自然的是人类自身的坚强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无所畏惧,永不言败。

v对死亡的蔑视与反抗——超越死亡,反抗宿命——尊严,不妥协就是尊严,自信与执着就是尊严。

v孤独的悲壮的——美(审美观察/审美判断)

v人类中的强者给与我们的启示——“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

两种与灵魂有关的小说

v直接关注灵魂的——博尔赫斯(阿根廷)

v通过肉体关注灵魂的——海明威

有人评论说海明威是赤膊上阵的作家,其实他们错了。

海明威——

“我这一辈子能写的最好的作品。

艺术的价值和地位

 

艺术是人类精神自觉的产物,在生存的困境中,艺术给了人们继续生活的勇气和理由。

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物质无止无休的追求,而是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提高,因为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经验的不断积累,人类已得到宝贵的教训,物质生活的满足是要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而精神生活的追求却可以是无止境的。

我们也因此可以预测到,如果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伴随而来的物质的极端丰富是人类正在追逐的主要目标的话,那么艺术及其代表的精神世界,也必将成为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文学——生活的演绎

v内在线索——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价值的精神力量

v与法律不同:

艺术通过了解人类的精神特质,从中找到人类的精神方向;是超越于现实之上的,超越凡俗的精神的追求,对人类自身的灵魂的塑造。

文学作品

v文艺——文学和艺术——文学

v文学:

文学作品——好的文学作品——名著——经典

经典与流行

马里奥·普佐

《教父》

v我一直觉得我写那些书时把自己出卖了,在那些书里,我不过是运用了自己讲故事的天分。

但回头想一想,我一直不是一个搞文学的人,而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故事与文学的关系

v有故事不等于文学。

v文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人性的本质、人类的精神特征、人类的生存特征——生存与命运、情感、精神方向与选择——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

——对生活的观察与把握。

v文学经典——能够展现出本质的精彩故事。

不仅要有好的思想感悟,还要有好的故事。

好故事是传播的必要条件。

杜甫:

v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不是文学的追求,是文化的追求。

好的文学作品

v称得上真正的文学作品是什么?

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的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基础是现实生活,来源于现实。

v我们衡量一个作品的原则,不是看它是不是完美的阐述了一个道理,一个原则,甚至一个高深的哲理,而要看它是不是完美的表达了人生,并且把现实人生之外的一个更高的人生理想表现出来了。

v尼采说:

有的人记忆很好,能够把经历的事情原原本本的有声有色地讲述出来,但这不是文学。

艺术的符号特征

v  艺术的基本含义是以一种特定的符号(音乐的音符、绘画的线条与色彩、文学的语言等等)描述现实,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抓住本质特征。

名著与经典

名著

——流传很广的,因为表达了时代的某种典型特征或者在艺术手段上的创新,被广泛流传和阅读的著名的文学作品。

经典

——是经受得住时间考验,历久不衰的著名的文学作品。

其特点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依旧将它奉为经典,原因在于它关注的是人性,展现的是人类面对大自然和人类自身时获得的共同感受,而人性是共通的,由此而展示了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

衡量文学名著的尺度——生存的能力

([美]奥维尔)

v在时间的长河里检验——纵横比较法

v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里有多少人阅读

(产生共鸣)

v与同时代的和以后的作家比较(莎士比亚)

v一部文学作品在远离它产生的时代许久还能具有影响力,一定是因为作品人类状态的永久性或普遍性的特征。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中文专业阅读导航代序

为什么要读经典?

当这个问题成为一个社会的普遍性问题的时候,就是这个社会需要读经典的最大理由;当这个问题成为一个时代的流行性问题的时候,就是这个时代需要读经典的最好理由;当这个问题成为一个大学中的热门性话题的时候,就是大学生们需要读经典的绝对理由。

什么是经典?

正如什么是良知和正义一样,只有融入人们的血脉之中的无言的良知和正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良知和正义。

没有理由的理由就是最好的理由,不需要解释的理由就是最神圣的理由。

对于经典,首先需要的是信仰、崇敬、尊重和遵从,而不是冗长的论证、繁复的诠释、科学的辩护和理性的选择。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只属于伟大和崇高的范畴,只属于理想和希望的境界,只属于对未知世界心怀敬畏者,只属于对人生的终极价值有所追求、有所叩问的人。

一句话,对于经典,需要有类似于宗教的情怀。

……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还因为经典并非只属于它所诞生的民族、国家和时代,而是超越时间属于整个历史,超越语言属于全人类。

……

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分享知识、经验和情感的结果。

教育的本质理应是对经典的分享,分享经典的过程就是传承和传播经典的过程。

作为人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中文专业,它的教育本质尤其是如此。

信不信由你!

是为序!

卡尔维诺如是说:

v——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v——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v——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v——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v——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

《人生的收藏》

——关于艺术在人生中价值与地位的联想

生活的现实不断消磨人的灵魂,艺术的作用是修补残缺不全的心灵。

第六讲鲁迅研究

(文学的此岸和彼岸下)

——中国作家的文化抉择

推荐书:

《鲁迅作品十五讲》

 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文学的诞生

•三个十年

•1918——1927

•1928——1937

•1937——1949(1945)

白话文学尝试

•1918年1月《新青年》:

胡适白话诗4首,后来的《尝试集》

•1918年5月《新青年》:

鲁迅《狂人日记》1919年3月《新青年》:

胡适《终身大事》

鲁迅的感悟

•《呐喊-自序》:

凡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感到者为寂寞。

中国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

※1917年1月《新青年》: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我的文学革命观》——白话文学——文学工具和形式的改革

※1917年2月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三推倒三建设:

推倒贵族文学(文言文),建立国民(白话)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建立写实文学;推倒山林(归隐)文学,建立社会文学——文学内容的改革

※《人的文学》周作人——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文学思想和内容的改革

文学研究会

•1920年11月北京

•1921年1月《小说月报》

•宣言:

将文学当作得意时的游戏和失意时的消遣的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治文学的人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

•为人生的艺术派

创造社

•1921年7月东京

•郭沫若(《凤凰涅盘》1920、1.《女神》1921、8)、田汉、郁达夫、成仿吾……

•文学尊重人内心的要求

•为艺术而艺术

•“爱以死板的主义规范活体的人心”

•郁达夫:

自叙传抒情小说,零余者形象——自我意识觉醒的知识青年对于个人尊严的要求——名誉、金钱、爱情等普遍欲望

作家作品研究

•文学——大文学——世界意义的文学、古今中外的文学——研究文学的总体成就——任何作家作品研究的基点

•文学研究:

•内部——作品产生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