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998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3.docx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3.docx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3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一、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加法的意义、20以内数的加法);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乘法的意义;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后续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及其应用);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其应用);第二学段(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法、分数乘法)

二、课时安排建议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数

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2

儿童乐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有多少点子(乘法的直观模型)

  

2

动物聚会(乘法的应用)

练习二

1

 

三、单元教材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

1、通过丰富的数数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数的活动经验,并沟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一对多”的现象。

例:

一张桌子4条腿……

本单元的标题是数一数与乘法,突出数数活动与认识乘法之间的关系,数数活动不仅是理解数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四则运算的有效途径。

数数的结果可以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来表示,当相同加数个数较多时,无论写算式还是计算都显得麻烦,为了追求算式的简洁,在这一类特殊的加法算式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引出了乘法算式。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理解产生乘法的必要性,也沟通了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对于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分别说出算式的加数是几,有几个几相加,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

2、重视借助直观模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乘法的意义

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设法让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

为了发挥直观模型的作用,教科书增加了点子图,还专门设计了“有多少点子”一课。

通过“横着数”“竖着数”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通过用两种方法表示同一个算式的意义,结合情景,引导学生理解4*6中的“4表示什么?

6从哪来的”,帮助学生出从多角度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课题:

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难点:

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出示主题图)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

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预设1:

一块一块地数:

1、2、3、

预设2:

两块两块地数:

2、4、6、8

预设3:

五块五块地数:

5、10、15、20、

师: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

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

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

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

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

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

生2:

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师:

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2、说一说,算一算。

师:

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

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17页

(四)、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7+7=14(块)4+4+4=12(块)

(五)、教学反思

 

课题:

儿童乐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

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预设1: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2+2+2+2=8(人)

预设2: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

4+4+4+4+4+4=24(人)

预设3:

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

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

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

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师:

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19页

(四)、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五)、教学反思

 

课题:

有多少点子(乘法的直观模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20页情境图)

师:

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

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

相同加数是几?

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

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

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

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

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21页

(四)、板书设计

有多少点子

(五)、教学反思

 

课题:

动物聚会(乘法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

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1、想一想,连一连。

师:

你能看懂图意吗?

该怎么做呢?

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师:

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

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23页

(四)、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五)、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二

2、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

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预设1: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预设2: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预设3: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师:

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课件出示:

教材第25页第8题)

师: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

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

师:

能看图列式计算。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

教材第25页第6题)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

(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练习设计:

教材第24、25页

(四)、板书设计

练习二

(五)、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