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967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西山区2019年第二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4大题,28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考生必须把所有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项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选项框,不要填涂和勾划无关选项。

其他试题用黑色碳素笔作答,答案不要超出给定的答题框。

4.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

Zn-65S-32Fe-56O-16C-35.5Mg-24Cu-64

一、选择题(请考生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本题共20小题,1--15题每小题2分,16--20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拉瓦锡

D.牛顿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故答案选择C

考点:

空气成分的测定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豆浆B.空气C.二氧化锰D.生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豆浆中含有蛋白质、水分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二氧化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生铁中含有铁和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点睛】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3.制作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羊毛衫B.木制桌椅C.纯棉毛巾D.食品保鲜膜(袋)

【答案】D

【解析】

A、纯羊毛衫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木制桌椅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纯棉毛巾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食品保鲜膜(袋)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点睛∶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4.为了减轻被黄蜂蜇(黄蜂毒液显碱性)后的疼痛感,可以涂抹的物质是(  )

A.食盐水(pH=7)B.浓硫酸

C.食用醋(pH=3)D.牙膏(pH=9)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因为黄蜂毒液显碱性,所以应该涂抹显酸性的物质,且酸性不能太强。

【详解】A、食盐水的PH等于7,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B、浓硫酸显酸性,但是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涂抹在人体上,故选项错误;

C、食醋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D、牙膏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酸性的物质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

5.镧的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下列有关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元素元素名称中含有“钅”旁,是金属元素,故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7,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故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故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7,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故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故正确。

故选A。

【点睛】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定溶液的pHB.

铁钉放入试管内

C.

稀释浓硫酸D.

取用少量稀盐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铁钉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取用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且应胶帽在上,防止腐蚀胶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7.用分子的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温度计中的水银在温度升高时会膨胀----------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水结成冰----------温度降低,分子的运动停止

C.饭菜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蔗糖在水中溶解为糖水----------分子很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温度计中的水银在温度升高时会膨胀,是由于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引起,原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

B、水结成冰----------温度降低,分子的运动减慢,不是停止,故错误;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可以闻到饭菜飘香,正确;

D、蔗糖在水中溶解为糖水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错误;故选C。

8.小美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你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化肥是()

A.CO(NH2)2

B.KCI

C.Ca3(PO4)2

D.K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是由于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故需要补充氮、钾元素,故选D。

9.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A.碳酸钠,Na2CO3、烧碱B.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C.氢氧化钠、NaOH、纯碱D.氢氧化钙、CaO、熟石灰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其化学式是Na2CO3,此选项不一致;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是NaHCO3,此选项一致;

C.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其化学式是NaOH,此选项不一致;

D.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其化学式是Ca(OH)2,此选项不一致。

故选B。

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的结论,不是现象,故错误;

B、石蕊遇碱变蓝,故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正确。

D、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故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错误。

故选C。

11.下列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不同粒子

B.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C.图①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D.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核内质子数不同

原子或离子属于不同的元素,它们表示氧、氖、钠三种元素的不同粒子,A选项错误;B.②表示的是氧离子,④表示的是钠离子,在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钠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故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B选项正确;C.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图①表示的是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阴离子,C选项错误;D.氧、氖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钠位于第三周期,D选项错误。

故选B。

12.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如下应:

 2KMnO4+16HCl=2KCl=2MnCl2+ 5X↑+8H2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应是

A.HClOB.ClO2C.O2D.Cl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由2KMnO4+16HCl=2KCl+2MnCl2+5X↑+8H2O可知,反应前后钾原子都是2个,锰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8个,氢原子都是16个,反应前氯原子是16个,反应后应该是16个,其中10个包含在5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Cl2。

故选D。

13.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健康的认识

B.对生活常识的认识

①可用大量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腌制鱼肉

②可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①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预防CO中毒

②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油污

③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

D.对概念的理解

①因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

②因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③因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表面的铁锈

①能改变反应速率

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亚硝酸盐有毒,不可用大量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腌制鱼肉,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故A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水灭火是利用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防毒面具,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表面的铁锈,故C正确;

D、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因为催化剂不仅能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

C

14.《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苏南民歌。

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g

B.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9:

10:

2

D.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选项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9):

(1×10):

(16×2)≠9:

10:

2,故选项错误;D、乙酸苯甲酯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条件为点燃

B.反应物甲的化学式是C2H4

C.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

2

D.甲物质为可燃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乙烯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4+3O2

2CO2+2H2O。

【详解】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故正确;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甲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故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

1,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物质(C2H4)具有可燃性,为可燃物,故正确。

故选C。

16.金属钨(W)可做白炽灯泡的灯丝。

用黑钨矿主要含有钨酸亚铁(FeWO4)得金属钨(W)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其主要反应原理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①②③④的产物都有氧化物

C.反应①④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为加快反应的速率,可将黑钨矿石碾成粉末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③是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②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反应①④中都有单质参加反应生成了化合物,故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正确;

D、将黑钨矿石碾成粉末可以增加反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

故选B。

1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20℃时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

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20℃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选项错误;

B.50℃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0%,此选项错误;

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2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所以将5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50℃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20℃时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所以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此选项错误;

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8.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15

32

1

未知

 

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

4

D.物质Z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可分析X、Y、Z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Q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20g﹣15g=5g,为反应物;Y的质量增加了32g﹣2g=30g,故Y是生成物,生成的Y的质量为30g;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30g﹣5g=25g,未知的数值为37g﹣25g=12g。

因此:

A、该反应为:

X+Q→Y,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故A错误;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故B正确;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

5:

25=1:

5,故D错误;D、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19.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选项错误;

B、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选项正确;

C、b~c段是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完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因此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沉淀,选项错误;

D、d点时锌过量,因此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氢气,选项错误,故选B。

20.下列图象反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表示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井持续高温

②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③表示镁

氧气中燃烧

④表示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生成铁,固体质量不会为0,错误;

②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pH减小,但是不会小于等于7,正确;

③镁在氧气中燃烧,镁和氧气的质量都减小,氧化镁的质量增大,氧气和镁不能同时过量,错误;

④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生成了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钾元素仍然在剩余固体中,故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正确;

故选:

A。

二、填空与简答(请考生使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本题共5小题,除方程式每个2分以外,其余每空均为1分。

满分34分)

21.

(1)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氢气____________;②两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③三个氮原子___________;④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⑤标出铵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号“3Fe2+”中数字“2”的含义表示______________。

【答案】

(1).H2

(2).2OH-(3).3N(4).Ca(5).

(6).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解析】

【详解】

(1)①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故表示为:

H2;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要表示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来表示,故两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

2OH-;

③三个氮原子就是在氮原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

3N;

④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表示为:

Ca

⑤铵根离子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铵根显+1价,原子团化合价等于各元素代数和,设:

铵根中氮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

(+1)×4+x=+1,x=-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故填:

(2)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符号“3Fe2+”中数字“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22.化学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用化学。

(1)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世界。

①厨具:

铝制品炊具不宜用不锈钢清洁球擦洗的原因是_________。

不粘锅手柄上的塑料属于________,(选填“热塑”或“热固”)性。

②燃料:

以前,我国城市家庭以煤为燃料,在冬季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

煤气能使人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后来,用“峰窝煤”取代了“煤球”,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_______。

③烹饪:

烹任时油锅着火了,最好用锅盖盖灭。

这种的灭火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

④营养:

小明同学午餐的食谱为:

大米饭、豆腐干炒肉、骨头蛋汤。

以上食物中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有糖类、_____、油脂、无机盐和水。

(2)将以下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熟石灰

B.小苏打

C.生石灰

D.尿素

E烧碱

①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配成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___。

②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1).会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2).热固(3).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使人缺氧死亡(4).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5).隔绝空气(6).蛋白质(7).A(8).C

【解析】

【详解】

(1)①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用钢丝球擦洗能破坏保护层;不粘锅手柄上的塑料属于热固性塑料,故填:

能破坏其表层的氧化铝保护膜;热固;

②煤气能使人中毒的原因是碳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使人缺氧死亡;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能增大可燃物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燃烧,故填:

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使人缺氧死亡;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

③用锅盖盖灭能使可燃物于氧气隔绝,故填:

隔绝氧气;

④大米饭提供的是糖类、豆腐干炒肉提供的是蛋白质和油脂、骨头蛋汤提供的是无机盐、水,故填:

蛋白质;

(2)①熟石灰能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配成波尔多液;故填:

A;

②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所以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填:

C。

23.

(1)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为了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____。

A天燃气

B酒精

C氢气

D乙醇汽油

(3)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2)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分解产物为氨气。

二氧化碳和水,因为草木灰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和碳酸氢铵混合使用,在密闭的大棚内放置碳酸氢铵和稀盐酸,两者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生成的氧化铵又可以作为氮肥再次使用。

①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

________写一条即可)。

②碳酸氢铵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下列关于使用碳酸氢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潮时易分解

B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该注意防潮防晒

C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

(4)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取出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

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