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著志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952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编著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如何编著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如何编著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如何编著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如何编著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编著志书.docx

《如何编著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编著志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编著志书.docx

如何编著志书

修志九题

鞠颖哲

九个题分两类:

第一题,志为何物,是为了解答什么是志的问题;后八个题(资料翔实、

体例完备、以事横分、述而不论、反映全貌、突出特点、详略得当、语言朴实),要回答志应

该怎么写的问题。

我认为,这些问题,修志的同志都应该掌握。

现介绍给大家,仅作续志编写

的参考。

一、志为何物

大凡参加修志的人员,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就是什么是志书?

志书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特

点,有什么功能,有哪些种类?

修志工作者对这些问题不一定要有专门的研究,但必须有一个

大体上的了解和把握。

对志书一点也不了解,伸手就写志,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像志,不是志。

1、志书的性质

上届修志之初,对志书的性质展开过讨论。

说法很多,如历史书、地理书、人文地理书、

史地综合之书、行政管理之书、政书、百科全书、信息总汇、资料全书、一方古今总览、综合

著述、地情书、地方文献等等。

上届修志搞了20年,基本是编修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所

以对地方志的性质有个大体上一致的说法,即地方志是一个地方从自然到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

资料性著述。

我们现在所提的志书包括方志和专志两种。

按着方志定义的思路,给志书下个定义,可否

说志书是记载一地域或一事物全面情况的资料性著述。

2、志书的特点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归纳出三点:

全面性、资料性、著述性。

(1)全面性:

反映一地或一事物的全貌。

记述地方:

从自然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工农

商学兵、科教文卫体,方方面面都要包括进来,无一遗漏;记述事物:

横剖结构,组成该事物

的每一部分,都要列项记述,不能缺项;记述历史:

来龙去脉,发展变化要交待清楚,以时为

序,分期划段记述,不能断线。

这样的书籍,只能是志书。

别的书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它们没

有必要提出这样的要求。

仅从这一点来说,把志书称之为一地之百科,一事之大全是可以的。

(2)资料性:

上志书的资料要求全面、完整、准确、翔实、系统、有用。

志书的容量有限,

不可能把现成的资料原原本本地放进志书,必须由作者去粗取精,加工整理,用自己的话把

资料提供的情况记录下来。

这种加工,不作评论,不作渲染,原汁原味地保留资料的精华。

以这种加工不但不会损坏志书的资料性,还会使志书相对地增加容量,融入更多的资料。

(3)著述性:

志书资料性很强,但决不是一般的资料汇编。

之所以会是这样,就是志书同

时要有很强的著述性。

无论对资料的取舍,篇目的设计,内容的论述,文字的表述,观点的把

握等等,都要有一定的规则和章法,都要下一番加工制作的工夫。

这种制作工夫要适度,要掌

握住火候。

志书又要有观点,又不能议论,不能直接表述观点,要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志书这

种著述性不同于一般历史著作,也不同于其它学术著作。

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资料性著述。

3、志书的功能

志书从它产生之日起,历朝历代,绵延不断的流传下来,以至于使修志成为中华民族的一

种优良传统。

原因只有一个:

它是经世至用之书。

说白了,就是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用。

底有哪些用途呢?

具体用途可以举出千万条,我省1998年用志工作会议上,会上交流志书发挥

作用的例子就不下百条。

归纳概括起来,还是传统提法的三大方面:

资治、存史、教化。

我们

在谈志书的资料性的时候,提到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什么是有价值的资料?

应该有个标准,有

所遵循。

我认为:

用这三大功能去衡量,具备一条就是有价值的资料。

修志界有人提出资治、存史、教化哪个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没什么绝对的客观的标准。

能是相对于用志的人而言的,行政长官用志偏重于资治,科研人员用志偏重于志书的存史功能,

宣传教育工作者用志偏重于志书的教化作用。

作为我们修志的人不要强调哪个方面,而要强

调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志书,即为社会提供全面、完整,准确、翔实、系统、有价值的资料。

资料的翔实可靠,既全面又有价值是实现志书三大功能,发挥其社会作用的基础。

4、志书的种类

志书有许多种,我们见到的有省、市、县、乡镇志,山脉、河流、物产、厂(场)矿、院校、

行业、部门志。

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世上万物皆可为志,都可以以志这种形式写成书。

以,无法确切地说出志书有多少种,但若干种志书完全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方志和专志。

(1)方志(地方志):

以地域为记述对象的一方之志称为方志。

现在的省、市、区、县、乡

镇等志皆为方志。

这样的方志一般以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要求记述一地历史和现状,自然到

社会的全貌。

方志求全,不能漏项。

(2)专志(专门志):

以某一专项事物为记述对象的志称为专志。

如山志、水志、厂志、校

志、省志的行业分志等皆为专志。

专志贵专,不要面面俱到。

二、资料翔实

志书是资料性著述。

它的功能人们概括为三条:

资治、存史、教化。

不同时期,不同身分

的人对它的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何者为先,哪个最重要?

确实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有一段时间,

人们(主要是修志者)特别强调它的资治作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引起各级领导对修志的重视,

所以总是把它放在第一位来提。

后来人们倾向于把它的存史功能放在第一位,认为是最基本

的功能。

这是因为它辑存了大量的多方面的历史资料,搞历史的人用它深入研究历史,搞政治

的人借鉴它搞好政治,搞教育的人用先人的业绩鼓舞后人。

所以,存史是最基本的功能,资治、

治史、教化都是派生出来的作用。

从人们探讨修志的三个功能何者为先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料在志书中所占的地位是多么

重要。

所以,我们说,完整、准确、有价值的资料,是志书的生命,是志书存在的基础。

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编修志书就提出一个最起码的要求:

资料翔实。

资料翔实,

不难理解,但真正作到,确实不容易。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收集资料。

基本要求是收集全,凡是与编写对象相关的资料都要尽力收集到。

不一定

全用得上,但必须掌握了解。

资料可分为三种:

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

文字资料是

最基本的资料,包括图书资料、档案资料、报刊资料等。

具体来讲,例如批文、报告、函件、

会议记录、消息报道、领导讲话、重要发言及记载该事物的相关著述,当事人的笔记、日记、

回忆录、调查记录各种书籍等。

实物资料是指有历史价值的或者参考价值的历史实物,主要包

括遗迹、遗址和文物两个方面。

实物资料不能直接入志,过去一般都是画影图形,现在基本是

用实物照片。

口碑资料是指储存在人们记忆中或者流传在群众口头中的,尚未整理成文字的资

料,包括回忆录、民歌、民谣、民谚、遗闻轶事和民间传说等。

回忆录(或者访谈录)应是口碑

资料的主体。

口碑资料对修志人员来说,不是第一位的资料来源,但却不能废弃。

文字资料再

全,也不可能详尽地反映当时的全面情况,何况我们还不能收集全。

这样就要求我们要采访一

些当事人。

这些当事人,一般都年事已高,所以第一届编史修志时提出抢救活材料。

对我们续

志来说,也存在这个问题。

要及早列出采访人员的名单,根据他们的年龄及健康状况排出日程。

不要等到文字资料收集差不多了再收集口碑资料,要同时进行。

不然,有可能造成缺憾。

的意见是最好先收集口碑资料,当事人对一段时间的情况清楚,不但能提供资料,还可以提供

编写的思路和资料线索。

2、整理资料

资料到手后,要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以便使用。

对我们参与编写的人员来说,整理资料,

也是熟悉情况,形成思路的过程。

我们整理资料是为了修志用,不能像图书馆和资料室那样,

把资料分门别类编号存放就可以了。

为修志使用方便,我们必须编资料汇编、资料长编或者专

题资料。

下届续志我们要求编出资料长编,即分类后按时间顺序把相关资料串联起来。

这样就

会发现哪一方面哪个时期资料是否够用,然后再有针对地补充长编内容,直到长编基本不缺项

不断线,材料基本够用了,再进行编写。

上届修志为了赶时间,省志多数分志没有搞长编,写

着写着就发现资料不够用,停下来回头再收集资料,反倒浪费了时间。

有的干脆放挺了,缺就

缺吧,断就断了。

搞资料长编要注意两点:

(1)注明资料出处,便于使用时查找。

(2)各种说法

并列,待以后入志时取舍。

3、核实资料

要做到资料准确可靠,必须下一番存真求实的考证工夫。

无论是对文字资料,还是口碑资

料,都要进行查对核实。

对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数字都要认真考证。

资料长编对

同一事物允许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写入志书只能是一种经过考证的,核实准确的说法。

考证,首先要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最后得出合理的判

断,确定一种符合实际的说法写入志书。

如果,经过考证仍确定不了,那么,宁可舍弃,也不

能入志。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志书确实可靠,成为信史。

通过这一段修志实践,我认为,志书对资料性的要求应该是全面、完整、准确、系统、有

价值的。

全面是说要包括记述对象的所有方面,不能缺项;完整,要包括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个

阶段,不能断线;准确,包括语言使用的准确,但第一位的应该是把资料本身搞准;系统,是

指对资料编排要领属合理,详略得当,方便使用。

有价值,就是有用途,这是一种社会功能,

它的基础还是把资料搞全、搞准、搞系统。

四个方面中,第一位的是资料的准确,它是志书价

值所在,生命力所在。

但其他方面也不能舍弃,只有在四个方面都作了努力,才有可能达到资

料翔实的要求。

三、体例完备

体例是指志书的记载方式或记载手段。

志书记载方式不仅是一种,它包括志、述、记、传、

图、表、录(起码是七种)。

对一部志书来说,要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记述对象,这几种

方式都应该用上,这就达到了所谓的体例完备。

下面我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七种记载方式。

1、志,是记述志书的主体内容的一种方式。

也就是说,志书以事层层分类以后,从记述

单位开始,就要以时为序记述事物的发展过程。

志者,记也。

基本要求是如实记述,述而不论,

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这种记述方式在全书中至少占百分之六十的分量,所以在七种方式中,

它是最主要的一种体式,所以它是志书体式的代表,整个书都冠以“志”的名称。

我们平常说,

修志要符合志体,就是指是否符合这种记述方式。

2、述,志书是把一项完整的,相互关联的事物分门别类,分散记载的。

他的好处是能容

纳大量的资料,方便检索。

但是,这样做,把一个完整的事物搞散了,人们很难得到一个整体

的认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代修志工作者在志书中设置了概述和篇章小序等综合记述内容。

它的任务就是概述全貌,沟通联系。

上届修志因历史跨度很大,概述还有一个阐明历史发展

脉络的任务。

这些综合性文字,在志中占的文字量不大,但地位却很重要。

因以概述而得名,

所以把它称为“述”。

概述,不是概论,它也要采取记述体。

它是一种综合概括性很强的记述

体。

3、记,是指大事记(编年)一类的文字记述方式。

志书是分述的,影响全局的大事在分述

中只能作为背景给予简单的交待。

要想了解某件大事发生发展及其结果的具体情况,在分述中

很难得到满足。

大事记进入志书中,解决了这一问题。

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个别条目可采用

记事本末体。

一般修志都要先搞大事记,它是完成全书编写的重要准备,作为统领编写全志之

经,指导全书编写。

全书完成后,有的把它废弃了,有的把它收入附录之中。

现在多数把它作

为全书的一部分纳入志书,与分述相互补充、印证,使志书反映全貌的方式更加完备。

4、传,是指人物传。

地方志的主体是记事的。

但一切事情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我们在

记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当然要记到人。

不过受篇幅和体式的限制,只能采取以事系人的办法。

即记述某件事情的同时,某人对该事物贡献大,也记上一笔,不能展开,展开就把文章脉络打

乱了。

他的生平,以及与该事无关的其它贡献一律不记。

这样对待一地或者一个行业有重大贡

献的人物,是不公平的。

也不利于反映一地一行业的发展的真实面貌。

所以,志书一般都设有

人物传专篇。

人物传一般是一人一传,也有和传,或者传群体的。

主要是记述他们的生平业绩,

功过是非。

说志书有教化作用,人物传的入志应该占首功。

5、图,是指人工绘制的图形。

志书讲求图文并茂。

因为志书不单记事,而且要状物。

川河流、动物植物、机械工具、矿产、桥涵等自然或人工创造的物体,它的存在状态,用文字

可以描述,但很困难,往往说不明白,搞不准确。

到底外观是什么样的?

读了没什么印象。

图,一目了然。

这种方法古以有之,是修志的传统,有的时期志书就叫图记,以图为主,加简

单的文字说明。

现在这种记载方式也没有废止,而且有所发展。

以省志为例,水产志绘制了我

省每一种鱼的图案(几百种),使志书图文并茂,解决了作者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

文物志,

主要文物都拍了彩色照片附于文后,省志所有的志前面都加了照片反映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

照片的入志,使志书图文并茂,相映生辉,是以图入志的现代形式。

6、表,是指入志的表格。

志书在记述事物发展变化时,每个阶段情况,只能是综合的、

概括的,需要用一些典型材料,也是非常有限的。

比如,我们记述一个行业的发展情况,不能

把这个行业的所有的企业都写出来。

怎么办?

只能分几个阶段,设几个项目(产量、产值、利

润)进行记述。

这样,能把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大体上勾勒出来,但却把大量有价值的具体情

况和数字舍弃了。

为了更好的实现志书反映全貌,增强记述的资料性,人们找到一种概要全貌

又节省文字的办法,就是使用表格,实现以表概全的目的。

表格有的是现成的,多数应该是自制的,只有自制的表格,才能完全按照作者的意图,达

到与文字记述相辅相成的要求。

志书以文字记述为主,表格不宜过多,不能喧宾夺主,但反映

全貌的志书,表格的作用是不能小看和忽视的。

7、录,是指附录。

一般是放在志书的正文之后的,所以称为附录。

放置附录的目的就是

辑存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这部分内容不用自己动手写,只需要做些编辑工作。

编辑的主要任务

是确定人选的标准。

附录虽然是志书中保留原始资料最多的地方,文字容量可以大一些,但也

不能超过志书文字的一半。

这就要精选,有的可全文照录,有的要节选。

这就需要编辑通览全

部资料,从中选出有存史价值的资料来。

四、以事横分

这是志书在结构(篇目)安排上的一条基本要求,也是志书分类的一条原则。

讲的是志书篇

目安排的两条准则:

第一,要以实际存在的事物进行分类;第二,要横向排列门类。

何谓实际存在的事物?

就是指自然存在的山川、河流,各种动植物,及人类创造的真实存

在的物品(道路、车辆、桥涵、及各种机械、生产工具和生活日用品等)。

社会生活中各党派团

体、各机关单位的具体工作,各种民族,各种信仰等。

一句话就是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真实存

在的事物的名称分类标目。

何谓横分门类?

就是说一项具体事物,包括某一地域的自然地理情

况,某个行业、某个部门、某项事业,都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构成的。

如机械由电力机械、

矿山机构、农业机构(农、林、水)、气轮机、仪表、汽车等具体行业组成;中共志由组织、

宣传、统战、纪检、党校、信访等部门组成。

我们就把这些相对独立的部分分解出来单独排列

篇章去记。

这些部分之间当然是有联系的,在整体中地位和作用也不会是一样的。

但我们在设

置篇目时,就不考虑联系、地位、作用了,要独立对待,切掉一切联系;要一视同仁,平起平

坐地横向开列篇目。

横分是有层次的。

因为所谓单一事物都是相对的,事物无限可分性才是绝对的。

但制定修

志的篇目,不能无限制地横分下去。

修志之初,提出横分到底,说的是横分到记述单位,不是

说让你无休止地分下去。

事物无限可分,但是修志不能无限制地分下去。

横分到哪个层次为好?

这个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根据资料提供的可能,相应照

顾一下详略的平衡,在哪个层次方便记述,就横分到哪个层次,不搞无限分割,也不能搞一刀

切。

(省志横分到章、节、目、子目的情况都有)。

既然横分存在层次,整个志书的篇目就形成了梯形结构。

这个结构能否牢固,关键是我们

如何构筑这种结构形式。

上届修志绝大多数采取了篇、章、节、目体。

这不是修志者的发明,

而是借用了教科书的方法。

这个办法的一个好处就是加强了志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整个篇

目安排中,它讲求分类合理,领属得当,标目精确、排列有序(点题)。

可见,篇章节目体,虽然不能说是修志者的发明,但确实根据修志的需要,提出了不少的

新的要求。

我认为它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志书框架结构形式。

在我省续志工作规划中,仍规定

采取这种体式。

有人主张志书采用条目体。

所谓条目体,实际上是编目体。

即分篇后,陈列若

干(几十、几百)个目去写。

这实际上把事物分成两个层次。

两个层次不适应当代事物多层次可

分的情况。

编目体的第一个层次太大,太笼统;第二个层次,太小,太细碎。

采用编目体,会

使志书失掉综合性、系统性,又不便于检索,所以上届修志没有用这种体式。

有人提出续志内

容可能简化些,所以提倡用条目体。

可以试试。

以事横分门类这一界定很简单,也很明确。

这是志书根据存史检索的需要,提出的区别于

其它书籍编写方法的特殊要求,因此,具有很强的排他性。

下面,我就排除几种其它分类情况。

1、不能像历史著作那样,以时期分类。

上届修志历史跨度大。

我省因为历史上缺史少志,

所以提出上溯不封顶,下限到1985年。

有的志,如人口、民族、农业、畜牧业等从有人类活

动开始写,绝大多数志书最晚也是从清末开始写的。

这么长的历史分成各个项目去上溯,有的

资料少,连不起来;有的资料多各篇章又容不下(如铁路志、金融志内容多,资料宝贵),我们

允许它设专篇写一段历史,然后再以事横排篇目记述当代的情况,这就出现了先史后志的篇目

结构形式。

有的整个行业、部门没有太多可上溯的,但个别事物的章节需要追溯历史。

这就出

现了章节以时期分类的情况。

根据上述两种情况,我们提出一个变通的规定:

篇目安排要以横

为主,宜横则横,宜纵则纵的说法。

这是为了解决历史跨度大带来的问题而提出的变通办法,

不是志书以事横分的正宗要求。

以后写志时间跨度不会太大,就没有必要这样做了。

2、不能像一般学术著作那样,以学科分类。

这一条是以事横分的要求。

学术著作第一层

面界限很清楚,可以用实际存在的学科分类,到第二个层面以后就开始探讨该研究对象的活动

规律是什么,就开始用认识论和方法论分专题论述了。

上届修志,我省省志科技志试图用学科

分类,实践一段不行,又重新按行业分类了。

3、不能像写书面报告那样,按问题分类。

写报告最重要的是,要提出问题,拿出处理意

见。

书面报告的一般格式:

事物发展概况,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几条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这些,我们机关干部比较熟悉。

有的,把这个习惯带到志书中,在章节这个层面上,就有按问

题和措施分类的。

以问题和措施作章节,下面再设目,把一些背景、原因、发展、变化、指标、

措施、口号,什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等都上了标题。

这些促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不是

事物本身,所以,也就不是以事分类了。

交叉分类,会造成记述上的分散和混乱,读后很难得

到一个完整的认识。

因此,我们强调篇目中每一个层次(篇、章、节、目)都必须坚持以事横分

类。

这样才能保证上下的统领关系,才能解决相互交叉的问题带来的记述上的混乱。

4、不能为了突出重大事件,而搞专题分类。

重大事件,是志书记述的重点,在记述中应

该浓墨重彩。

但不能表现在篇目设置上。

重大事件影响面大,应该是影响到哪,记到哪,不应

该单独设篇集中记。

上届修志有的人主张历次政治运动设专篇记述,我们没有同意,第一,不

合乎志书的体例。

志书以事分类,它搞的是专题分类;第二,是行不通的。

整个志书其它篇都

以行业分类,集中搞一篇专题,这就等于交叉分类。

交叉分类必然造成大量的交叉重复。

如果

坚持统一的以事分类,志稿中出现个别的重复情况,主编是可以处理的,由于交叉分类造成的

大面积重复,谁也处理不了。

办法只有一个,去掉篇,由部门设题去写。

五、述而不论

这是志书在内容记载方面的一条基本要求。

字面意思是只记述,不发议论。

记述体是史家的传统,史记、汉书、三国志其中的记、书、志都是记载、记述的意思。

十四史都是采用这种体裁。

地方志接受了这种传统并且坚持下来了。

现代史学家接受西方的影

响,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写历史,无论是论从史出,还是以论带史,或是夹叙夹议,都不是传

统的记述体了。

当代史学家以直接阐释历史规律为己任,对重大历史事件不单是记录它发展的

过程本身,还要阐发它的背景、原因,评价它的得失,论述它的历史作用、意义和影响。

修志

不必这样。

前面说了与当代写史比较当代修志的作用,主要是存史,把真实的情况如实地记述

下来,流传下去,千秋功罪,留给后人评说。

为什么志书要述而不论,道理很简单。

但第一届修志的实践证明,真正做到述而不论,并

非易事。

我们的志稿随处都在大发议论,就是印出的志书也还是留存议论的痕迹。

这些议论性

文字,第一没必要,第二多数不准确。

那么,为什么人们还要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我们过去谁也没有写过志,对现代史书却接触了一些。

志和史有联系,但也有区别。

到底区别在哪里,一开始很难说清。

于是,有一部分人认为史志一家,修志就是写史,即兴议

论一番,当作非常正常的事情。

2、参加修志的同志,多数来自机关干部。

擅长机关应用文,重视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议的

作用,所以总是在行文中表明自己的态度,发一通议论。

3、我们志书的资料来源主要是机关档案,各种类型的报告居多。

报告对当时的情况有分

析,有评价。

作者原封不动的把它搬入志书中,认为这就是用资料说话。

修志之初,有人提出

“要用资料说话,不要自己说话”。

从反对作者在行文中发表议论这个角度讲,这句话是对的。

但原封不动地照抄文件,不但观点陈旧,也破坏了“述而不论”的修志记述体例。

记述体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记事体裁,它只要求原原本本地把事物发展各个阶段的状况记述

下来。

不但不需要论述,大量的描述和说明解释文字也是不必要的。

上届修志中,有的志稿的

某些段落像报告,有的章节像教科书,就是因为上了大量的描述和说明文字造成的。

述而不论,不是不要观点,而是要求“寓观点于记述之中”,这个要求比直接表白观点、

发表议论要高,要困难。

应注意以下三点:

1、志书是官书,要体现当政者的观点。

志书不是个人著述,不能以作者的观点定是非,

要以官方的观点定是非。

当代修志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现

行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判断是非。

重大问题,经研究得出结论后,需请示上级党委部

门同意,方可入志。

2、领导只能就重大问题判断你形成的意见是否可以入志,主要的工作还得作者收集大量

的资料进行专题研究。

研究时既要全面地看,历史地看,又要看本质,看主流。

需要有一个坚

持真理,存真求实的态度,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3、最难的是,不让你把研究成果直接搬入志书,而是通过篇目的安排,详略的处理,用

你掌握的事实,用恰当的语言,把正确的观点体现出来。

这需要一定的编写能力和文字工夫。

志书的存史作用及它的资料性决定它应该采取述而不论的体例。

如前所述,述而不论并不

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需要有一定的本事,下一定的工夫。

这样编写出来的书才能真正成为资料

性著述。

有人不肯下这样的工夫,把记述体看的太简单,把志书搞成分门别类的拼凑起来的资

料汇编,把某些章节写成大事记或者流水帐。

这也是上届修志过程中,在志书内容上出现的问

题,也应该引起同志们的注意。

六、反映全貌

反映全貌,是对志书的基本要求之一。

也是志书区别于其他书籍的一个特点,一个强项。

人们把志书称作地方情况的百科全书,主要是看中了这一点。

如何反映全貌,这就不像理解其字面意义那么容易了。

要从多方面下一番工夫。

首先,要搞好志书的总体设计,主要是事先设计出来一个基本篇目。

这个基本篇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