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高中级地理周练24教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911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3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充高中级地理周练24教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南充高中级地理周练24教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南充高中级地理周练24教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南充高中级地理周练24教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南充高中级地理周练24教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充高中级地理周练24教案版.docx

《南充高中级地理周练24教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充高中级地理周练24教案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充高中级地理周练24教案版.docx

南充高中级地理周练24教案版

南充高中2012级地理周练(24)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2.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1.D 2.A 从图中信息来看,甲所在地区在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乙所在经济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东部沿海地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地壳相对稳定;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气候高寒;丁地区所指的长城以北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荒漠化严重。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从I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从Ⅲ到Ⅳ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B.交通运输

C.劳动力D.市场

3.C 4.D 第3题,从图中信息看,从I到Ⅲ阶段,林地减少,耕地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镇数目增加。

又因为当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第4题,从Ⅲ到Ⅳ阶段,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城市附近出现了花卉和绿化树种,说明了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读图完成5~6题。

5.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5.D 6.C 第5题,塔里木盆地中部为自然荒漠,河流上游人类活动稀少,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分布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导致土地荒漠化。

第6题,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7~8题。

 

7.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

A.滥采矿产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过度放牧

8.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

A.A地   B.B地C.C地   D.D地

7.D 8.B 第7题,根据图乙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

第8题,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出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而图乙所示的生态现象出现在B地。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9~10题。

9.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示地区原始林地逐渐消失的原因是(  )

A.森林大火或病虫害B.过度开垦

C.环境的自然演变D.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10.进入20世纪,该区域(  )

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

9.B 10.D 第9题,对照图中该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可知,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因此可判断出该区域经历了大规模开垦的过程。

第10题,1900年之后,耕地比重下降,草地比重相对恒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说明该地实施了退耕还林的措施。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

读表完成11~12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均

温差值

0.13

0.10

0.18

-0.16

-0.13

-0.25

-0.43

-0.40

-0.20

-0.10

0.11

0.22

11探究结果表明(  )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D.林林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1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⑤防风固沙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11.D 12.C 第11题,将各月份的月均温差值相加,所得结果为负值,这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第12题,由于该片林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而可起到减弱噪声和吸烟滞尘的作用。

由于对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东北、山西等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虽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生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

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

据此回答13~14题。

13.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①—②B.③—④

C.④—⑤D.⑤—⑥

14.下列措施中,不适合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是(  )

A.将煤炭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延长开采周期

B.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C.大力扶植机械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D.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削弱第三产业

D.解决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13.C 14.D 第13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滞后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故资源型城市的最佳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应处于资源开采开始走向衰退阶段、城市经济增长还维持着高位时期,故图中④—⑤阶段符合题意。

第14题,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故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应该削弱第三产业的发展。

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16.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

15.B 16.C 第15题,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第16题,从“煤变油”工艺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大量的水,而本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A.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B.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D.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

16.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

A.发展微电子工业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发展畜牧业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15.C 16.B 第15题,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可以基本满足珠江三角洲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但还不能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水电梯级开发后河流中泥沙减少,容易使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

第16题,流域综合开发的内容很广泛,但目前红水河流域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不适合发展微电子工业;发展畜牧业明显错误;另外,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不适合在南方种植。

读下图,回答17~18题。

 

17.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

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可能是(  )

A.工程质量低B.设计不准确C.人为破坏严重D.泥沙淤积严重

18.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17.D 18.D 第17题,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经四川盆地,由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小,发电受限。

第18题,甲河位于法国境内,其电力构成以核电为主,拆除水坝的原因是为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黑河市(50°15′N)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

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

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

据此完成19~20题。

19.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是制约条件是(  )

A.劳动力缺乏B.灌溉水源缺乏

C.热量不足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20.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C.全球气候变暖

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19.C 20.B 第19题,依据材料中“黑河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这一信息可知,限制水稻种植的主要原因与纬度高低有关,而纬度高低又直接与热量有关,故原来制约黑河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第20题,现在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与气温升高以及适应这一纬度的新水稻品种的开发有关,而能够持续高产、稳产等强调水稻品种的优良,故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引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

读图完成21~22题。

21.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适宜修建梯田

B.b处适宜种植喜阳植物

C.c处可以发展水产养殖

D.b处适宜修建梯田

22.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以

A.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B.发挥水热资源优势,扩大粮食种植

C.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大规模整修梯田

D.大力发展畜牧业

21.A 22.A 该题组考查区域农业发展背景及农业发展方向。

第21题,根据经纬网可确定该地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形是山地;a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适宜修建梯田;b处于阴坡,坡度陡,适宜种植喜阴植物,不适宜建梯田;c处为鞍部,没有大面积水面,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

第22题,根据当地的地形可知,其垂直差异显著,地形起伏大,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回答23~24题。

23.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800~200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B.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

C.属发达国家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4.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

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源密集型产业

C.能源密集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

23.C 24.D 图中横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纵坐标表示工业化水平,图中①~③阶段(1800~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按一定比例同步增长;③~⑤阶段(1948~2008年),随着该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先降后升,但总体工业化水平没有明显升高,说明该国曾经有过一次产业转移,而在2008年城市化水平超过80%,说明该国属于发达国家,工业比重变化不大,说明该国第三产业发展快,故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现代服务业。

2012年1月,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运煤铁路(即蒙华铁路)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蒙华铁路北起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线路全长1837千米,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预计2017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此完成25~26题。

25.建设蒙华铁路决定性的因素是

A.地质地形

B.河流分布

C.人口数量增加

D.国民经济发展

26.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是(  )

A.实施能源多元化,积极开发新能源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冶金工业

C.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D.增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能力

25.D 26.B 第25题,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现代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第26题,华中地区能源资源并不丰富,若大力发展高耗能的冶金工业,必然要增加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量,进而加剧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读“中俄石油管道分布图”,回答25~26题。

25.下列对中俄原油管道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经过大兴安岭东南部,沿线黑土、沼泽广布 ②能缓解中国能源紧缺状况,使能源供给来源多元化 ③输油管道沿线植被变化为荒漠→草原→森林 ④使俄罗斯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26.针对当前国际油价升高的形势,我国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A.停止进口石油,开采国内石油B.通过提高油价来降低国内石油消费

C.开发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和开展节能活动D.通过政治和军事干预油价

25.B 26.C 第25题,输油管道经过大兴安岭西北部,沿线无荒漠带的分布。

第26题,当前国际油价升高,我国的应对措施是:

开发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和开展节能活动;建立石油储备机制。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27~29题。

27.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③→④→②D.④→①→③

28.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

A.消费市场广大B.原料供应充足C.环境优美D.技术水平较高

29.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大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27.B 28.A 29.D 第27题,结合图中的经纬网及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汽车产业最初的中心在欧洲,对应于图中的①;之后转移到北美,对应于图中的④;现在转移到了亚洲,对应于图中的②。

第28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再加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居民的收入日益增加,购买力增强,故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广大。

第29题,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有利于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可以加快我国产业升级的步伐。

不一定使环境污染加剧。

读“中国工业转移路线示意图”,完成30~31题。

30.下列有关我国工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初期,国外产业向大陆转移

B.20世纪90年代,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

C.工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D.促成工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

31.工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主要有

A.使自然资源不足B.使环境污染加重C.使失业人口减少D.使交通压力减轻

30.C 31.D 第30题,我国工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31题,工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有减轻交通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以及减少就业机会等。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

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回答32~33题。

32.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①②B.②⑤

C.③⑤D.③⑥

33.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2.C 33.D 第32题,图中的③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

第3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读图,回答34~35题。

34.若图中甲点常年受西风控制,则该点可能位于

A.大洋洲

B.南美洲

C.欧洲

D.北美洲

35.若图中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乙点所在区域(  )

A.春季升温快,水热条件好B.夏季气温高,降水量丰富

C.秋季正值春小麦收获季节D.冬季寒潮使农业减产严重

34.B 35.B 第34题,若甲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则该点位于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可能位于南美洲。

第35题,若图中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乙点所在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36~37题。

 

36.甲地区(虚线以西)多大雾天气,主要是因为(  )

A.沿岸有寒流的冷却作用B.位于赤道地区,空气对流强烈

C.位于沙漠区,空气中尘粒多D.位于高山背风处,下沉气流强盛

37.城市①、②虽地处低纬度,但气候四季如春。

其共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洋流

C.地形地势D.土壤

36.A 37.C 甲位于秘鲁西海岸,受秘鲁寒流降温影响多平流雾天气。

①位于巴西高原上;②位于安第斯山上,海拔高,气温低。

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Pa)”,回答38~40题。

38.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方是(  )

A.甲    B.乙

C.丙D.丁

39.如果戊区域为阴雨天气,则等压线a的值最可能是(  )

A.1002.5hPaB.1005hPa

C.1007.5hPaD.1010hPa

40.若甲所在天气系统越来越强大并向北移动,那么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

A.南亚进入旱季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我国东部普遍受寒潮影响D.我国东部秋高气爽

38.B 39.B 40.B 第38题,甲为高压脊,乙为低压槽,低压槽部位易形成锋面而出现降水;依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规律,可知丙处为高压中心,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朗;丁处为高压脊,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第39题,若戊区域为阴雨天气,说明该处为低压中心,则a值与两侧等压线中数值较小的相等,即1005hPa。

第40题,依据位置和甲为高压脊,可判断若甲所在天气系统越来越强大且向北移动,说明副高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线段MN为脊线或槽线(谷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41~42题。

41.若MN为海平面气压场中槽线且M气压比N高,则

A.a区域温差大于b

B.a区域温度高于b

C.a区域为偏南风,阴雨天气

D.a区域为偏北风,阴雨天气

42.若MN为6月初西太平洋副高的两侧脊线,则我国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长江流域黄梅时节家家雨B.华北平原麦收时节雨纷纷

C.东北平原夏初时节处处旱D.珠江流域台风时节处处涝

41.D 42.B 第41题,依题意,MN为一冷锋天气系统,且N更接近低压中心,同时图中显示的纬度表明该地位于北半球,a区域受冷气团控制而多阴雨天气,北半球冷气团由北向南运动,故a地为偏北风,D项正确。

a区域因阴雨而温差小于b,故A错误。

第42题,若此时为6月初,则正是我国华北平原麦收季节;另外在我国夏季副高的北侧为雨带分布区,而图示副高位于江淮地区,则雨带分布于华北平原,故B项正确。

下图是“某日极地附近风向示意图”。

据此回答43~44题。

4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附近是冷锋且正好经历阴雨天气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44.沿纬线方向,从甲到乙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

高—低—高

B.风向:

南风—西南风—东南风

C.气压:

高—低—高

D.降水:

晴—雨—晴

43.A 44.C 第43题,依据冷锋符号,可判断图中甲、丁两地位于冷锋附近,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甲、丁两处唯有甲符合。

第44题,从甲到乙沿纬线方向依次是冷气团、暖气团和冷气团,则气温变化为低—高—低,风向为偏北风—偏南风—偏北风,气压状况变化为高—低—高,降水状况为雨—晴—雨。

45.下图为“全国高温预报图”。

造成图中甲、乙两区域高温天气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暖锋,乙——深居内陆,植被稀疏

B.甲——暖锋,乙——副高控制,沙漠地表

C.甲——反气旋,乙——盆地地形,副高控制

D.甲——反气旋,乙——深居内陆,盆地地形

45.选D 甲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天气出现在夏季,主要是受副高(反气旋)控制形成的;乙地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而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增温快而出现高温。

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回答46~47题。

46.该天气系统是(  )

A.南半球气旋B.北半球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为暖锋

B.M处雨后气温上升

C.N处为冷锋

D.N处出现连续性降水

46.B 47.D 第46题,图中气流逆时针辐合运动,说明是北半球的低压系统,即北半球气旋。

第47题,依据气流运动方向,或依据锋面气旋图中“左冷右暖”规则,可判断M处为冷锋,N处为暖锋。

暖锋过境多出现连续性降水,故D项正确。

冷锋过境后受冷空气控制而出现气温下降现象。

图1和图2分别是2012年4月12日8时和4月13日8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百帕)分布图。

读图完成48~49题。

48.图示区域,4月12日到13日风向和风速变化均较大的地点是(  )

A.aB.bC.cD.d

49.图中甲地区在该时间段内(  )

A.受暖锋影响,气温升高,由阴转晴B.受暖锋影响,气温升高,由晴转阴

C.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由阴转晴D.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由晴转阴

48.A 49.D 第48题,图中a地的等压线方向变化较大,导致风向变化很大,且a地等压线的疏密变化也较大,风力变化较大。

第49题,图1所示甲地在冷锋锋前,属暖气团一侧,而图2所示甲地在冷锋锋后,属冷气团一侧,所以甲地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因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所以天气由晴转阴。

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回答50~51题。

 

50.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

A.冀B.鄂C.甘D.吉

51.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B.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

C.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

D.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50.D 51.D 第50题,从播种的农作物可知该省为吉林省。

第51题,从图中可知该省气温呈上升趋势,会使得该省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纬度增大,种植范围扩大。

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52~53题。

 

52.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