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760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乘法

第1课时蚂蚁做操

第2课时去游乐园

第3课时乘火车

第4课时去奶奶家

第5课时0×5=?

第6课时买矿泉水

 

第六单元乘法

第1课时蚂蚁做操

教学内容:

教材P5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乘法运算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出示“蚂蚁做操”的情境图。

 

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乘法数学问题(表述完整)。

 

(每行有12只小蚂蚁,有4行,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这一道乘法算式。

 4.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小组长汇总。

 二、新授探究 

1.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预设:

 

方法一:

把蚂蚁从中间分成两部分,先算10×4=40,2×4=8,再算40+8=48.

方法二:

列表法

方法三:

竖式计算

 2.交流方法 

(1)交流方法一和方法二,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把12分成10和2。

 

(2)交流方法三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实际意思,即每一步求出的是点子图中的哪个部分。

 

(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义。

)  

第一步,4乘2结果是8个点,所以8写在个位; 

第二步,4个10是40个点,写在第二层,相同数位对齐;

 第三步,再把8和40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48。

 

(3)简单介绍乘法竖式的展开形式。

 与方法三的竖式进行比较,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3.学习三位数成一位数的乘法竖式 

出示“213×3= ”,你会算吗?

试试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学习成果预设: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计算方法 

口算方法:

200×3=600  10×3=30  3×3=9   600+30+9=639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①具体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②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③比较一下列表的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它们的算理相同。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53第1题。

(1) 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并口算; 

(2) 利用竖式进行计算,并且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2.完成教材P53第2题。

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我们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就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乘法问题吧!

五、作业

 

第2课时去游乐园

教学内容:

教材P5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明确在乘法计算中“个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明确在乘法计算中“个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10×4+2     20×3+8       30×2+7       40×2+6

7×8+6        8×9+5        5×6+9        3×6+7

2.列竖式计算。

32×2=   321×3=   431×2=

设计意图:

复习口算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为进位乘法的学习作铺垫。

新旧知识的衔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有效地指导新课的教学。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题情境图)

师:

星期日,几个小朋友去游乐园游玩。

看,他们已经来到了游乐园的售票处,请同学们独立观察情境图,从情境图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口头表述从情境图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师:

对于情境图中的数学问题,我们先看看淘气是怎么算的,一起来判断一下他做得对不对。

(学生逐个判断)

生1:

第一个做对了。

生2:

第二个也做对了。

生3:

第三个做错了。

师:

共同交流找出“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

”的计算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口算方法:

10×5=50 2×5=10 50+10=60

表格呈现法:

50+10=60

竖式计算:

(重点指导学生说清竖式计算每一步的实际意义,师板演)

3.指导标准竖式形式的书写方法。

(1)12×5的竖式该怎么写?

先乘哪一位?

(相同数位对齐,先乘个位)

(2)个位上相乘的积满十怎么办?

(个位上相乘的积满十应向十位进1,0写在积的个位上,1写在十位和个位中间的横线上,写小一点)

(3)再乘哪一位?

(十位)

(4)在竖式计算中,对于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

(在计算十位上的数时,应该把进到十位上的数加上)

4.解决实际问题:

“13人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

”14人、15人、16人分别需要多少元?

(1)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先列式计算,然后与同伴说说自己的算法。

(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思考过程。

课件出示学生所列的竖式,结合具体的情境解释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提醒学生进位要做好标记)

(3)解决“14人、15人、16人分别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师重点指导“个位上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同时指导学生做好进位标记,十位乘完后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帮助学生掌握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再指导竖式计算方法,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算理,体验了笔算乘法的优越性。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P55第2,3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第3课时乘火车

教学内容:

教材P56。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乘法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4+2=  5×7+4=  6×5+1=

3×4+2=  7×8+5=  6×7+5=

2.计算下面各题。

师:

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你们能说一说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吗?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个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计算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个位进上来的数)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课前进行乘加两步混合计算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56页“乘火车”情境图。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师:

仔细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结合情境图叙述题目中的有用信息)

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生1:

卧铺车厢每节乘72人,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生2:

硬座车厢每节乘118人,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生3:

这列火车一共能乘多少人?

3.列式计算。

(1)出示问题:

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要怎样解决?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与同伴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汇报算式:

72×5)

(3)估算一下,5节卧铺车厢大约可乘多少人?

预设

生1:

如果按每节卧铺车厢乘70人计算,5节卧铺车厢大约可乘350人,而实际计算应该比350人多一点。

生2:

因为72比70大,比80小。

70×5=350,80×5=400,所以72×5的得数在350和400之间。

师:

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呢?

怎样才能得到准确值?

(请一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4.总结算法。

师:

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学生说出了三种做法)

横式:

70×5=350 2×5=10 350+10=360

列表:

师: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竖式,我们今天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与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引出连续进位并板书)

集体总结竖式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个位向十位、十位向百位连续进位;把进上来的数写在横线上面,计算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5.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1)课件出示:

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2)课件出示:

118×7。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订正。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看教科书上呈现的口算过程,然后再算一算。

(3)指名板演,汇报每一步计算的过程。

(4)总结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6.独立完成智慧老人的问题。

(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这里没有把算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通过估算与笔算的良好结合,使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在学生汇报计算过程的环节中,理清学生的计算思路。

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学情,才能更好地创造高效的课堂。

我们把信任给予学生,学生就会把奇迹带给我们。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P57第1,3,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第4课时去奶奶家

教学内容:

教材P58。

教学目标:

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和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到合适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图列式计算。

2.买3根同样的跳绳需要多少钱?

8元

师:

谁来说说,“买3个同样的闹钟和3根同样的跳绳一共需要多少钱?

”应该怎样计算?

12×3=36(元)      8×3=24(元)

36+24=60(元)

师:

谁会列综合算式?

生:

12×3+8×3

师:

这样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乘加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板书:

去奶奶家)

设计意图:

复习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以致用的喜悦,设疑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交流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58页例题情境图。

师:

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

谁愿意将自己知道的信息大声地告诉同学们?

预设

生1:

淘气去奶奶家先乘了火车,后来又乘了汽车。

生2:

我知道图中黑白相间的路线表示的是火车路线;红色的路线表示的是汽车路线。

生3:

淘气乘的火车每时行115千米,他乘了4时;淘气乘的汽车每时行45千米,他乘了2时。

师:

我这里还有三幅图,是三个同学根据这幅情境图画出来的,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并说一说,每幅图分别是怎样表示淘气的行驶路线的?

(小组内交流,师巡视)

师:

谁能说一说你比较喜欢哪幅图,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生1:

我喜欢第三幅图,因为这幅图比较简洁,不仅画起来方便,而且也便于观察。

生2:

我也喜欢第三幅图,因为这幅图把情境图中的信息描述得最完整,而且最容易看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动手画图,进一步感受数量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尝试自己画第三幅图。

(师巡视指导)

3.淘气9:

00乘火车出发,2时后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置?

在图中标出来。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展示各自在图中所标注的位置。

师: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确定这个位置的?

(引导学生汇报)

预设

生1:

我是直接用眼睛进行估测的,大约在淘气乘火车总路程一半的位置。

生2:

我是这样确定的:

先测量出表示淘气乘火车总路程的线段的长度,然后取乘火车总路程的线段的长度的一半,做上标注。

4.根据线段图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三幅图。

师:

如果要求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应该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生1:

先求淘气乘4时火车行驶的路程,再求淘气乘2时汽车行驶的路程。

生2:

然后把这两段路程加到一起就是淘气家到奶奶家的总路程。

(2)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115×4=460(千米) 45×2=90(千米)

460+90=550(千米)(师板书)

师:

同学们现在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能把上面的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

先求乘火车行驶的路程,再求乘汽车行驶的路程,最后将两段路程相加。

列成综合算式是115×4+45×2,可以用脱式计算,如下:

 115×4+45×2

=460+90

=550(千米)

设计意图:

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画图分析、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在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使问题顺利解决,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P59第1,2题。

1、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情境图学生尝试自己画一画。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4、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乘加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第5课时0×5=?

教学内容:

教材P60。

教学目标:

1.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

(课件出示小猴子吃桃子图——共有5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的前面都有一个空盘子)请同学们看一看,并说一说这幅图中你最喜欢哪只小猴子。

⊙动脑思考,探究规律

师:

聪明可爱的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

第一只小猴子的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

生:

0个。

师:

第二只呢?

生:

0个。

师:

这2只小猴子的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怎样列式?

生:

0+0=0(个)。

师:

如果用乘法应该怎样列式呢?

生:

0×2=0(个)或2×0=0(个)。

师:

第三只小猴子呆呆地看着它的小伙伴,它的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

生:

0个。

师:

第四只呢?

师:

0个。

师:

那么这4只小猴子的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怎样列式?

生:

0+0+0+0=0(个)。

师:

如果用乘法应该怎样列式呢?

生:

0×4=0(个)或4×0=0(个)。

师:

第五只呢?

生:

0个。

师:

5只小猴子前面的5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怎样列式?

生:

0+0+0+0+0=0(个)。

师:

如果用乘法应该怎样列式呢?

生:

0×5=0(个)或5×0=0(个)。

师:

盘子里的桃子一个都没有,就是0个桃子,小猴子要吃桃子,只能吃到0个桃子,那么0×0还是等于0。

读一读黑板上的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读算式,老师归纳:

0乘任何数都得0)

设计意图:

小猴子吃桃子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通过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巧妙地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了知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究有关0的算式的竖式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四个乘法算式。

240×2=   130×5=

203×3=   208×7=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预设

生1:

前两个算式的多位数的末尾都是0。

生2:

后两个算式的多位数的中间都是0。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计算方法,交流讨论后汇报。

生1:

240×2我是这样想的:

200×2=400,40×2=80,400+80=480。

生2:

203×3我是这样想的:

200×3=600,3×3=9,600+9=609。

生3:

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师指名板演前两个算式:

一个多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集体评议。

师总结:

一个多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相乘的一位数可以和三位数十位上的数字对齐,如下图所示:

师:

24乘2表示什么?

生:

表示24个十乘2是48个十,也就是480。

师:

所以要在48的后面再添一个0,这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试写后面两个算式的竖式。

师:

208×7的积的十位上的5是怎么得来的?

生:

0×7=0,0加上进位的5等于5。

师:

计算有0的乘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

乘数末尾有0的竖式,不要忘记末尾的0,积要照写0。

生2:

乘数中间有0的竖式,如果有进位,要加上进位的数。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获得对“0乘任何数都得0”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在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三、巩固练习

1.举例说一说为什么“0乘任何数都得0”。

2.完成教材P61第2题。

3.填一填。

一只小鸡两条腿,104只小鸡(  )条腿,306只小鸡(  )条腿。

一只青蛙四条腿,104只青蛙(  )条腿,208只青蛙(  )条腿。

一只蜘蛛八条腿,101只蜘蛛(  )条腿,1001只蜘蛛(  )条腿。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6课时买矿泉水

教学内容:

教材P62。

教学目标:

1.结合“买矿泉水”的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连乘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体会连乘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教学难点

体会连乘的实际含义,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

粉笔。

师:

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数出这盒粉笔一共有多少支吗?

生:

24支。

师:

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

生:

这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

所以一共有4×6=24(支)。

师:

那么5盒这样的粉笔有多少支?

生:

24×5=120(支)。

师:

谁能完整地叙述刚才这道题目?

生:

1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

5盒这样的粉笔一共有多少支?

师:

列式计算,并说一说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

4×6=24(支),求出1盒粉笔有多少支。

24×5=120(支),求出5盒粉笔有多少支。

师:

类似刚才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出现,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应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对眼前的实物先数后算,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62页情境图,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们从情境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

张老师要买2箱矿泉水。

生2:

一箱矿泉水有24瓶,每瓶3元。

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同桌间交流)

师:

谁能完整地叙述出你得到的数学信息和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的问题?

预设

生:

矿泉水每箱有24瓶,每瓶3元,买2箱矿泉水一共需要多少钱?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

2.估一估,150元够吗?

师:

请同学们估一估,买2箱矿泉水大约需要多少钱?

(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估算。

(2)同桌间交流自己是如何估算的。

(3)集体交流各自不同的估算方法。

预设

生1:

24×2的积比50小,50×3=150,150元够了。

生2:

我把每箱的瓶数往多估,25×2=50(瓶),50瓶需要150元,所以实际购买时150元够了。

3.算一算,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多少元?

师: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1)独立探究。

(2)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3)汇报独立思考后的结果,教师板书。

24×3=72(元) 72×2=144(元)

师:

第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

一箱矿泉水需要多少钱。

师:

第二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

2箱矿泉水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

上面的两个算式可以写成一个算式,谁能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生:

可以列成24×3×2。

师:

这个算式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引导学生联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连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板演脱式的书写方法。

4.课件出示教材62页最后的情境图,根据图示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幅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叙述完整)

例如:

情境1:

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每层能放35本书,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情境2:

鸡有45只,鸭的只数是鸡的5倍,鹅的只数是鸭的2倍,鹅有多少只?

情境3:

小组合作摆放如教材图中的积木,提出问题后集体解决。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小结,加深学生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巩固练习

1.学校买了6盒钢笔,每盒12支,学校一共买了(  )支钢笔。

如果每支钢笔4元,一共要花(  )元。

2.修路队的工人每人每天修路12米,求8人5天修路多少米。

我们可以先用12×8=(  ),表示(  ),再用乘得的积乘5得(  );也可以先用12×5=(  ),表示(  ),再用乘得的积乘8得(  )。

3.根据算式说明理由。

(1)小明去游泳馆游泳,游泳馆的泳道长25米,他已经游了3个来回。

他已经游了多少米?

A.先算25×2=50(米),再算50×3=150(米)。

B.先算3×2=6(个),再算25×6=150(米)。

C.先算25×3=75(米),再算75×2=150(米)。

(2)某校教学南楼有3层,每层有8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了6盏灯,一共安装了(  )盏灯。

A.6×(8×3)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