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五专题十四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706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五专题十四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五专题十四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五专题十四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五专题十四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五专题十四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五专题十四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专题训练.docx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五专题十四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五专题十四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专题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五专题十四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专题训练.docx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五专题十四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专题训练

第一部分模块五专题十四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

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精选考题·江苏高考)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解析:

本题考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棉纺厂的快速增加反映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与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相关,B正确;珍妮机与工厂大量建立无直接联系,A错误;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排除C;这一时期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纺织品在中国滞销,D错误。

答案:

B

2.有人评论《阿凡达》隐含着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而每日林立的烟囱向空中排放出大量的烟雾。

下列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②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③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D.①③④

解析:

“烟囱多于教堂尖顶”、“大量的烟雾”既说明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说明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

答案:

C

3.美国史学家罗伯特.E.勒纳在《西方文明史》中说:

“如果没有蒸汽机,就不会有像我们描述的那样大规模的工业扩展。

”作者意在直接强调蒸汽机的发明(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密切联系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

C.有利于资本主义运输生产原料和商品

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解析:

四个备选项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但是材料考查的是蒸汽机发明的直接作用。

在蒸汽机发明之前,人们主要使用风力、水力畜力等动力,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而蒸汽机问世以后,机器生产则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故答案为D。

答案:

D

4.(精选考题·全国卷Ⅰ)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

“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

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19世纪上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体现了精选考题年《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命题思想。

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直至19世纪中后期才形成;D项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于20世纪初;A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C

5.(精选考题·杭州模拟)1949年4月20日和21日人民解放军炮兵同阻挠渡江作战的英国军舰激战,英国海军死伤惨重。

当年5月5日,英国议会下院对“长江事件”进行激烈辩论。

议会反对党领袖、后来出任英国首相的麦克米伦在辩论时指出:

现在看来,“炮舰观念”似乎是太过时了。

30年后,即1979年,英国学者发表文章称,30年前有人认为“英国炮舰政策在中国的终结”,应发展为“列强的炮舰政策在中国的终结”。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推行“炮舰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的影响

B.议会声明自由贸易为国策

C.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

D.为本国商品打开闭关自守国家的门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取得了飞速发展,为了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答案:

D

6.1688年和1831年英国各部门的收入分布情况表(单位:

万英镑)

年份

农林渔牧

工矿建筑

商业运输

地产房租

1688年

1930

990

560

250

1831年

7950

11710

5900

2200

(数据钱乘旦,《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据上表,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B.光荣革命

C.圈地运动D.海外殖民

解析:

从表格可以看出,1688年到1831年的英国各部门的收入分布中,第一产业农业增长了4倍,第二、三产业增长了10倍左右,尤其是第二产业——工矿建筑增行幅度最大,联系所学知识以及材料中的时间可知,这些变化都是工业革命的发生引发的。

答案:

A

7.精选考题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

下面是灾区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时用到的工具,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联系紧密的有(  )

①官兵用塑料桶挑水抗旱 ②飞机进行人工增雨 ③村民用抽水机抽水 ④用汽车将水运到田间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通过新材料为载体巧妙考查分析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渗透了对民生这一热点的关注,可谓立意不俗。

解答此题首先应该分析清楚四幅抗旱救灾的图片涉及的生产工具分别是塑料水桶、飞机、抽水机和汽车。

由此,可以进一步判断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

汽车和飞机容易判断,抽水机属于内燃机,因此与之有关,塑料技术也得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化学技术的发展。

答案:

D

8.精选考题年3月27日20点30分,当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活动有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共同参与中国的北京、上海、长沙、香港等许多城市也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

使电力开始成为一种新能源的直接原因是(  )

A.电灯泡的发明使用

B.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用

C.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

蒸汽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题意关系不大,电灯泡的发明是电力成为新能源之后的结果,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没有达到题干中所说的结果。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电力开始成为一种新能源。

答案:

B

9.(精选考题·安徽高考)下表是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表 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国家

百分比

国家

百分比

英国

0

俄罗斯

38

德国

13

意大利

18

法国

20

美国(1913)

30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政策,意在考查学生获取表格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表格信息可知,在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中英国关税率最低,这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A说法正确;美俄等国关税率较高,无法得出其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B说法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直接看出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排除C;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

答案:

A

10.(精选考题·南昌模拟)右图是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开幕前夕发行的纪念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邮票。

下列关于巴黎世博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塔上可以采用电灯照明技术②展品中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可采用电话进行联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飞机发明于20世纪初,故1889年是无法看到的,可以排除③。

答案:

B

11.二战后日本与韩国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二者发展的共同因素主要有(  )

①充分利用国际市场 ②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④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从二战后日本与韩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方面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韩国没有因朝鲜战争而使经济发展,也未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故②④应予以排除。

答案:

A

12.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这样说: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以下对保罗·肯尼迪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牛顿经典力学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瓦特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手段 ③亚当·斯密提出国家干预经济运行模式 ④“一只看不见的手”意寓市场供求规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此题可以运用排除法解答。

因为亚当。

斯密阐述了自由主义思想而非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因此排除含③的选项,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的三次科技革命无时不在改变着世界和人们的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功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作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例如,蒸汽动力的情况就是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2: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

但在19世纪里,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在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发明出现之后,又为科学研究与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材料3:

以下列举的各国是按照它们工业生产能力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的,这反映了各国在世界的工业生产能力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70年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苏联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德国

材料4: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都远远超过前两次工业革命。

它对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同时也对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1)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一些欧美国家发生的条件有哪些,蒸汽机的发明在当时有何意义?

(8分)

(2)据材料2,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6分)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工业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4分)

(4)根据材料4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的。

(4分)

解析:

此题是对三次科技革命的专项考查,能力要求比较高。

回答第

(1)问时一要提取出材料1的中心思想,二要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第

(2)问中的“不同”时,要全面、准确地阐述。

第(3)问旨在考查美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崛起的共同原因,学生可从充足的资金、统一的国内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等方面思考。

第(4)问较为灵活,回答时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变化。

答案:

(1)条件:

①欧美一些国家在18世纪已先后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摆脱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封建羁绊;②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新兴资产阶级获得了大量资金,使成千上万的农民破产并成为自由劳动者;③工场手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操作熟练的工人,在技术改进上积累了经验,使运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④十七八世纪的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⑤强有力地推动社会需要的刺激。

意义:

①提供了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②把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

(2)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大都来自工匠和技术工人的偶然发现,而且往往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科学和技术并没有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产生之前,都经过了一番科学的研究,发明产生后迅速用于工业生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举例:

法拉第的电磁实验促成了发电机和其他电磁机器的发明,这些发明又向科学家提出新问题并给予科学家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力量。

麦克斯韦对电磁波的研究为无线电报与无线电话的发明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技术又给物理学家提出了—些新的问题。

(言之有理即可)

(3)共同原因:

国内政治相对稳定;拥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拥有充足的资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4)人造纤维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的衣服更加丰富多彩;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计算机开始走进家庭,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以集成电路为基础而制造的小型家用电器,如电视机、洗衣机等,进入千家万户;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如手机、互联网,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言之有理即可)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材料2:

材料3:

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这25年里,共计175亿美元。

宇航工业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亿多美元。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垄断组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美国政府还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还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福利主义等。

(1)依据材料1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6分)

(2)依据材料2概括说明工业革命从哪些方面改变了英国的面貌。

(4分)

(3)依据材料3,指出美国在二战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经济,其在生产关系调整方面有何突出特征。

并从科技与国际背景角度分析美国重视宇航工业的原因。

(6分)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演变的看法。

(2分)

解析:

(1)问,实际是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问回答时要依据图中的图例及所学知识。

第(3)问第一小问答案完全来自材料,第二、三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第(4)问根据以上各问总结作答。

答案:

(1)改变:

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非洲丧失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贫困,给广大的黑人奴隶带来巨大的灾难。

(2)改变:

轻工业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铁路等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海外贸易拓展。

(3)措施:

投资新兴工业部门和重大科研项目;开拓国际市场;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注重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特征: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原因:

对抗苏联1957年人造卫星的发射,取得科技竞赛的领先地位;国际上注重保持高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

(4)应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应通过发展生产力来促进文明的进步。

1.“曼彻斯特棉纺织工厂都是大建筑,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

为了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

不少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

以上现象最早发生在哪个时期(  )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例如“曼彻斯特”、“棉纺织”、“工厂”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厂集中的地区、标志性行业和特征。

答案:

B

2.云南网精选考题年3月24日载 面对百年一遇的旱灾坚强的灾区人民没有叹息,没有等待观望。

下面就是云南路居镇投入13000多台抽水泵进行生产自救的场景之一。

乡亲们所抬着的抽水泵属于内燃机。

它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解析:

本题以社会热点切入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虽小立意高远。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答案:

B

3.(精选考题·天津高考)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罗斯福新政规定全国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有利于稳定国内商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使“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A正确;调整农业结构与出口无关,B错误;复兴工业生产与农民债务无关,C错误;实行社会救济与出口无关,D错误。

答案:

A

4.(精选考题·江苏高考)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罗斯福政府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可以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有利于缓和经济危机,C正确;美国市场并不缺少肉类供应,A错误;“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与“减少农业津贴开支”相矛盾,B错误;D与题干无关,排除。

答案:

C

5.近年来,禽流感、口蹄疫、甲型H1N1流感等新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甚至鼠疫、霍乱等旧的传染病也在局部地区死灰复燃。

这主要表明人类(  )

A.所面临的非传统性安全的危险不断加大

B.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C.在全球化的今天,已无法有效防控重大传染病

D.应遏制全球化的进程

解析:

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说明人与自然的发展是不和谐的,因此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答案:

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材料2:

孙中山在谈到辛亥革命的主张时说:

“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材料3:

材料4: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1)材料1为我们了解明末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

它导致了什么后果?

(2)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革命”的具体含义。

(3)材料3中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趋势是什么?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从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中的最主要部分可以看出西方福利制度的性质是什么?

(4)根据材料4,指出撒切尔夫人当政时期英国改革措施的新特点。

(5)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从维护社会公正的立场出发,谈谈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趋利避害。

解析:

本题以民生问题立意,将明未我国农民负担加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问由材料1中的“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可联想到阶级矛盾激化和爆发农民起义。

(2)问要注意孙中山主张的出发点。

第(3)问需要注意图中的数据。

由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图中的分摊比例可知,政府补贴所占的比重最大,可见政府是将纳税人的钱进行了再分配。

第(4)问难度不大,读懂材料即可。

第(5)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要言之成理,紧扣主题。

答案:

(1)明朝对农民加派军饷,百姓生活悲惨。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爆发农民起义,最终明朝被推翻。

(2)“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通过核定地价,实现“土地国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3)1938~197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1973~1999年略有下降。

1938~1973年逐年上升趋势与二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加强干预有关;1973~1999年的下降是因为1973年以后,英国等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性质:

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4)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抑制通货膨胀,削减社会福利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5)政府必须高度关注民生问题,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社会福利要根据国情量力而行,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文关怀,建立起可靠、优越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不能操之过急,造成财政赤字,阻碍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