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698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贵州省织金县一中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

一、选择题

1.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

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可见,唐朝御史台

A.职能广泛,地位重要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属于中央司法机构

D.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御史早在秦代就已设立,与宰相、太尉并承三公,故B项说法不准确;C项与题意不符;D项与史实不符。

从材料“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可知唐朝御史台职能较广泛,地位重要,所以应选A。

考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代的监察制度

2.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女政治活动家奥兰坡·德·戈兹在《人权宣言》发布后,起草并发表了《妇女和女性公民宣言》。

其中第二条规定:

“一切政治结社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类自然的与不因时效而消灭的妇女与男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所有权、安全与尤其是对压迫的反抗。

”该《宣言》的发表

A.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B.实现了男女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C.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D.保障《人权宣言》的顺利实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所提《妇女和女性公民宣言》主张结社以维护自由等权利,并提出妇女与男人有同样的权利,是在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这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因此A正确。

时至今日,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排除B。

《妇女和女性公民宣言》的发布是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发表的,排除C。

无法从材料中看出该《宣言》的发表保障《人权宣言》的顺利实施,排除D。

3.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说:

“吾党做劝告开明工夫,未必不为彼党间接发生助力。

彼党做预备革命军工夫,亦未必不为吾党间接生助力,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

”材料表明

A.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形成B.两党分工明确并各司其职

C.两党为共同利益实现联合D.实现民权是两者共同目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彼党做预备革命军工夫,亦未必不为吾党间接生助力,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革命党人和立宪党人都追求民主政治。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4.有学者提出:

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该论断的依据是

A.使欧洲在美国协助之下恢复发展以抗衡苏联

B.该计划将东欧国家排除在外

C.标志着美国与欧洲结成了军事同盟

D.欧洲的政治局势从此得到稳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是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所以说“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5.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

……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雀成怨府。

”郑观应感叹的是

A.股份经营弊端丛生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外商挤压民族工业

【答案】C

【解析】

材料“名为保商实剥商”,致使“华商因此不及人”,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没有体现出A项;B项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排除;材料“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说明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榨,不是“外商”,故D项排除。

6.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

下列遗址能为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佐证的有

①浙江龙泉发现多处宋窑遗址

②余姚河姆渡发现距今(2018年)7000年前的稻作遗址

③河南安阳发现殷代都城遗址并出土大量甲骨文

④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发现绢片等丝织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余姚河姆渡稻作遗址、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存都是长江流域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可以用来研究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故②④正确;宋窑出现在封建社会中期的宋朝,不能用来研究文明起源,河南安阳位于黄河流域,故①③错误;所以答案选D。

7.副总理李先念说:

“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

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援建项目的撤销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195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

农民屠宰牲畜的现象相当普遍;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高。

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C项正确;A与材料不符;B、D始于50年代末,不符合时间信息。

故选C项。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8.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其中阐述的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客观因素是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D.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二十二年”是1933年;从材料“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客观因素”可以看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中国,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35年开始的,故A项排除;C项是1937年,排除;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是1935年实行的,故D项排除。

【点睛】“民国二十二年”是关键时间因素。

9.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

④民主实现,言路畅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外国靠着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志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需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一些系列运动开启了民智,扩大了民主的力量,有志之士纷纷宣扬自己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故①②③正确;中国近代社会虽然引进西方的民主思想,但是没有实现民主,没有真正实行舆论开放,言论自由,故④排除。

所以答案选D。

10.下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

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

A.反满兴汉

B.官逼民反

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清末“新政”骗局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理解为“民智未开”背景清末新政和立宪期间。

所谓“民智未开”即应该用专制制度来统治人民。

用时间限定词排除A,用材料中驳斥观点一说可排除B、D。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11.“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由“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可知该美术流派为现代主义,故选D项。

ABC项不符合题意的特征。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作品·现代主义

12.《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

“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信息革命中,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但是工厂仍然大量存在,A项错误。

信息革命中,电脑代替人的部分劳动,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B项正确,D项错误。

机器是人类帮手,不存在矛盾,C项错误。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历史资料统计,明以前的洞庭湖区水灾平均83年一次,明代后期平均20年一次。

……长江在晚清时期(1840年到1912年),总共溃决30次左右。

涝灾以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太湖地区等为最巨,一般年份受涝田亩均在千万亩以上。

——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二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难以承受,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移民垦荒。

……到晚清这种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垦殖区域扩大到东北、内蒙古、西北、华南、长江流域等地区。

——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三洞庭一湖为川黔楚众水之总汇……滨湖居民狃于目前之利,围筑圩田,侵占湖地,而地方官又意存姑息,不行禁止。

若湖地渐就湮郁,则夏秋水发之时漫衍冲决,为泽国田庐之患,倘或跨州连邑所在淹浸……

——《清高宗圣训》卷131

材料四南河岁费五六百万金,然实用之工程者什不及一,余悉以供官吏之挥霍。

河帅宴客,一席所需,恒毙三四驼,五十余豚,鹅掌、猴脑无数。

……骄奢淫逸,一至于此,而于工程方略,无讲求之者。

——《清史纪事本末》卷45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洞庭湖地区水灾所呈现的趋势。

(2)根据以上材料,简析洞庭湖地区水灾发生的人为原因。

(3)根据对水灾成因的分析,请你提出根治江、湖水患的建议。

(至少四条)

【答案】

(1)趋势:

水灾日益频繁,灾情日益严重。

(2)原因:

人口过度增长,人类与山、湖争地;盲目移民垦荒,破坏森林植被;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降低;官吏贪污挥霍治水经费,导致治水工程荒废。

(3)建议:

严格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禁止盲目开垦和滥伐森林;植树造林;退田还湖;反腐倡廉。

【解析】

【分析】

本题紧扣时代热点环保问题,以洞庭湖水灾为例考察了中国古代农业中人地矛盾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考察洞庭湖水灾日益加剧及发生的人为原因,以及针对发生原因提出根治方案,要求学生具有识读史料、总结概括的能力。

【详解】

(1)从材料“明以前……平均83年一次,明代后期平均20年一次。

……长江在晚清时期(1840年到1912年),总共溃决30次左右”“一般年份受涝田亩均在千万亩以上”中可以分析出明清时期我国洞庭湖地区水灾所呈现的趋势。

(2)从材料“人口的大量增加……不可避免地出现移民垦荒”“滨湖居民狃于目前之利,围筑圩田”“南河岁费……实用之工程者什不及一,余悉以供官吏之挥霍”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计划生育、植树造林、反腐倡廉、退耕还湖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14.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

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

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

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

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

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

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

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

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教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

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

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隋唐均规定:

“工商不得入仕。

”(《通典》卷一四)。

……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

“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

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

【答案】

(1)特点:

文化普及程度较高;从先进地区推广到落后地区;从士阶层推广到农工商各阶层。

(2)原因:

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强;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宋代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宋代科举取士条件放宽;家庭重视文化教育。

(3)宋词繁荣,话本出现,画学兴起,风俗画流行;理学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科技发明形成并外传.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文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1)本题考查宋朝文化普及的特点,从材料中“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中概况和第二个自然段可以得出农工商的文化得到提高;

(2)本题考查的是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从材料二中概况其经济因素;从材料三中得到家庭对文化的重视;材料四中得到国家政策的转变,“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即科举制度取士的放款等,要求学生对材料的概况能力;(3)本题属于综合能力考查的试题,首先学生写出材料五中的观点,即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然后对该观点进行阐述,期间要求学生论证充分,史实正确,最后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即可。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答案】

(1)措施:

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

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3)理由:

拥护者:

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反对者:

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解析】

(1)根据材料“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人身自由、议政权力、选举权等角度思考作答。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贵”指的是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3)关于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参加国家事务的标准(财产等级制度)、司法权(陪审法庭)、决策权(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等角度思考作答

(4))此题考查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围绕材料观点,从支持和反对两个视角去分析,“支持者”主要肯定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反对者”主要点明梭伦改革的局限性等方面思考作答。

16.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答案】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不同:

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

(2)原因:

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已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比较分析能力。

读懂材料中凯恩斯对凡尔寒和约给德国带来的恶劣经济后果的强烈抨击,得出凯恩斯的主张和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在方式和目的上的不同(通过有限赔款利于德国恢夏;通过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

(2)问,应该赔款,即是认定战争责任的体现;不能过度赔款,则是从过去、将来和整体等角度考虑问题,并结合材料中的“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来分析概括。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对于德国赔偿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晚年的柏拉图开始承认法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他指出,如果一个城邦没有好的办法让统治者变为一个哲学家,或是让哲学家成为国王,则法治仍旧比人治好,实行法治的国家虽不能称为最好的政制,却可以被称为“第二等好”的政制。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说:

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做出最适当的判决……法治应该包括两重含义:

已经订立的法律受到普遍的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

请回答:

(1)柏拉图的“法治”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有何异同?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与我们现代社会主义法治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同:

都主张用完备的法律制度来统治国家。

异:

柏拉图认为“人治”优于“法治”,其“法治”思想是在哲人统治不能实现的前提下提出的次优选择;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优于“人治”。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维护的是雅典少数人的利益,即占人口少数的公民的利益。

我们现代的社会主义“法治”,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核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解析】

【详解】

(1)从材料“柏拉图开始承认法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做出最适当的判决”中可以分析出两者的共同之处;从材料“实行法治的国家虽不能称为最好的政制,却可以被称为“第二等好”的政制”“已经订立的法律受到普遍的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中可以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