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控策略分析 5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50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猪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控策略分析 5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养猪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控策略分析 5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养猪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控策略分析 5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养猪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控策略分析 5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养猪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控策略分析 5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猪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控策略分析 51.docx

《养猪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控策略分析 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猪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控策略分析 5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猪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控策略分析 51.docx

养猪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控策略分析51

天气骤变,养猪人做好准备

核心提示:

     中央气象台17日06时发布天气预报称,未来三天,西南、江汉、江淮地区多阴雨天气,北方地区将受冷空气影响,局部地区降温达8℃,请养猪人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中央气象台17日06时发布天气预报称,未来三天,西南、江汉、江淮地区多阴雨天气,北方地区将受冷空气影响,局部地区降温达8℃。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未来三天,新疆北部和西部、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华南大部、江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大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西藏南部、云南西部、陕西东南部、四川东部、重庆北部、河南西部、湖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者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17日,受弱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4~6度的降温,同时伴有4~5级偏北或者偏南风。

17日起,另一股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开始影响新疆、西北地区、内蒙古大部、华北、东北地区,上述部分地区将依次有4~8度的降温,同时伴有4~6级偏北或者偏南风。

  有阴雨天气的地区注意猪舍防雨、防潮、保温工作,同时注意饲料的储藏,预防霉变。

有暴雨天气的地区重点检查猪舍防雨措施及调整运输的计划,保温同时注意通风除湿。

  出现降温和大风天气的地区重点做好保温工作,尤其是东北地区,基本上已接近冬季。

近期气候多变,着重预防仔猪腹泻和中大猪感冒,主要是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要做好。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核心提示:

     中央投资25亿元,用于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以下是该规定。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ischargestandardofpollutantsforlivestockandpoultrybreeding

GB18596-2001

国家环境保护局2001-12-28发布2003-01-01实施

前言

  为贯彻《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养殖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集约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不适用于畜禽散养户。

根据养殖规模,分阶段逐步控制,鼓励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逐步实现全国养殖业的合理布局。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特点,本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控制项目包括生化指标、卫生学指标和感观指标等。

为推动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促进畜禽养殖业干清粪工艺的发展,减少水资源浪费,本标准规定了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农业部环保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不同规模分别规定了水污染物、恶臭气体的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水量,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这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1.2.1本标准适用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的规模分级,按表1和表2执行。

  

表1: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适用规模(以存栏数计)

类别规模分级

猪(头)(25Kg以上)

鸡(只)

牛(头)

蛋鸡

肉鸡

成年奶牛

肉牛

I级

≥3000

≥100000

≥200000

≥200

≥400

II级

500≤Q<3000

15000≤Q<100000

30000≤Q<200000

100≤Q<200

200≤Q<40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11-批准2001-12-28发布

表2:

集约化畜禽养殖区的适用规模(以存栏数计)

  类别

   规模分级

猪(头)(25Kg以上)

鸡(只)

牛(头)

蛋鸡

肉鸡

成年奶牛

肉牛

I级

≥6000

≥200000

≥400000

≥400

≥800

II级

3000≤Q<6000

100000≤Q<200000

200000≤Q<400000

200≤Q<400

400≤Q<800

注:

Q表示养殖量。

1.2.2对具有不同畜禽种类的养殖场和养殖区,其规模可将鸡、牛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为:

30只蛋鸡折算成1头猪,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

1.2.3所有I级规模范围内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以及II级规模范围内且地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重点流域和污染严重河网地区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开始执行。

1.2.4其他地区II级规模范围内的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区,实施标准的具体时间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但不得迟于2004年7月1日。

1.2.5对集约化养羊场和养羊区,将羊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为:

3只羊换算成1头猪,根据换算后的养殖量确定养羊场或养羊区的规模级别,并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定义

2.1集约化畜禽养殖场

  指进行集约化经营的畜禽养殖场。

集约化养殖是指在较小的场地内,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工艺与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的饲养方式。

2.2集约化畜禽养殖区

  指距居民区一定距离,经过行政区划确定的多个畜禽养殖个体生产集中的区域。

2.3废渣

  指养殖场外排的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

2.4恶臭污染物

  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2.5臭气浓度

  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倍数。

2.6最高允许排水量

  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直接用于生产的水的最高允许排放量。

3技术内容

  本标准按水污染物、废渣和恶臭气体的排放分为以下三部分。

3.1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1.1畜禽养殖业废水不得排入敏感水域和有特殊功能的水域。

排放去向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

3.1.2标准适用规模范围内的畜禽养殖业的水污染物排放分别执行表3、表4和表5的规定。

 表3: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冲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

种类

猪(m3/百头·天)

鸡(m3/千只·天)

牛(m3/百头·天)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标准值

2.5

3.5

0.8

1.2

20

30

注:

废水最高允许排放量的单位中,百头、千只均指存栏数。

 春、秋季废水最高允许排放量按冬、夏两季的平均值计算。

表4: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

种类

猪(m3/百头·天)

鸡(m3/千只·天)

牛(m3/百头·天)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标准值

1.2

1.8

0.5

0.7

17

20

注:

废水最高允许排放量的单位中,百头、千只均指存栏数。

 春、秋季废水最高允许排放量按冬、夏两季的平均值计算。

表5: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

控制项目

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化学需氧量(mg/l)

悬浮物(mg/l)

氨氮(mg/l)

总磷(以P计)(mg/l)

粪大肠菌群数(个/ml)

蛔虫卵(个/l)

标准值

150

400

200

80

8.0

10000

2.0

3.2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3.2.1畜禽养殖业必须设置废渣的固定储存设施和场所,储存场所要有防止粪液渗漏、溢流措施。

3.2.2用于直接还田的畜禽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3.2.3禁止直接将废渣倾倒入地表水体或其他环境中。

畜禽粪便还田时,不能超过当地的最大农田负荷量,避免造成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3.2.4 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废渣,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控制项目

指标

蛔虫卵

死亡率≥95%

粪大肠菌群数

≤105个/公斤

3.3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3.3.1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执行表7的规定。

表7: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控制项目

标准值

臭气浓度(无量纲)

70

3.4畜禽养殖业应积极通过废水和粪便的还田或其他措施对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

   

4监测

      污染物项目监测的采样点和采样频率应符合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污染物项目的监测方法按表8执行。

表8: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配套监测方法

序号

项目

监测方法

方法来源

1

生化需氧(BOD5)

稀释与接种法

GB7488-87

2

化学需氧(CODcr)

重铬酸钾法

GB11914-89

3

悬浮物(SS)

重量法

GB11901-89

4

氨氮(NH3-N)

钠氏试剂比色法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7479-87

   GB7481-87

5

总P(以P计)

钼蓝比色法

1)

6

粪大肠菌群数

多管发酵法

GB5750-85

7

蛔虫卵

吐温-80柠檬酸缓冲液离心沉淀集卵法

2)

8

蛔虫卵死亡率

堆肥蛔虫卵检查法

GB7959-87

9

寄生虫卵沉降率

粪稀蛔虫卵检查法

GB7959-87

10

臭气浓度

三点式比较臭袋法

GB14675

注:

分析方法中,未列出国标的暂时采用下列方法,待国家标准方法颁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1)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2)卫生防疫检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5标准的实施 

5.1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5.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地方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严于本标准的集约化畜禽养殖业适用规模,或制定更为严格的地方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细说猪场病原传播途径

核心提示:

     有网友在论坛上说“养猪最难受的是当附近猪场有传染病而自己猪场没有时,苦胆都快吓破了!

”,该网友道出了养猪人对传染病的恐惧,更暗示了对病原传播的无奈。

传染病病原基本都是微生物,我们用眼睛看不到,病原虽小但其传播途径也有迹可循,只要掌握了病原传播规律,适时切断病源传播,就可减少猪场的疾病。

 

JakeWaddilove,

皇家兽医外科学院成员

  

   如果对病原在猪场之间传播的方式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没有人能指望成功控制疾病的传染。

比方说,如果某猪场一直在从蓝耳病阳性的人工授精中心购入精液,那就无法靠检测-淘汰的方法从自己的猪群里根除蓝耳病。

   同时,也必须知道疾病传播的各种途径,才能建立起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来控制这种疾病。

因此,在这里值得花些时间来帮助猪场工作人员和经理回顾一下疾病在猪只之间传染的各种可能性。

1猪间传播

  始终要把这一条视为最大的风险因素予以重视。

“对于一头猪来说,最大的疾病威胁来自另一头猪”——的确如此。

感染猪会排出大量病原,尤其是临床发病期以及刚要出现临床症状之前。

病原可能存在于呼出的空气、唾液、粪、尿、精液、皮屑以及胎盘组织里。

——这些病原可以感染其它的猪。

  隔离是有效的武器。

为了避免猪群直接从其它猪只感染疾病,就应该把猪场建在远离其它猪场和相关单位的地方。

还要远离运猪的道路,并且设置安全的围墙,以防流浪猪或野猪靠近。

对于养在其它猪场附近的猪群来说,疾病爆发的风险显然会高得多。

  为了控制病原在场内的传播,人们把不同日龄的猪隔离饲养在不同的场区、不同的建筑或猪舍。

这种办法可以成功地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但这样一来,猪群的免疫力会降低,对新病原的易感性会升高,因此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尽可能地把生物安全工作做到最好。

  对于外购猪只的猪场,源猪场必须不含有本场控制的病原。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对源猪场有全面了解,和源猪场兽医保持密切沟通,还要进行必要的化验。

对于外购生长猪的情况,必须保持持续的沟通。

  如果是外购种猪,那么通常需要选择健康水平相匹配的供应商。

先对购入种猪进行隔离可提升猪群的保护水平(隔离期通常为30-90天)。

在这段时间里,通过良好的战略性的本地驯化,在控制条件下让隔离动物接触本群病原,并进行适当免疫接种,这样这些种猪引进本群时就不会破坏本场的健康平衡。

不论是隔离区还是本场大群,都要维持良好的生物安全水平。

隔离区还要保持良好的外部生物安全水平。

  精液和胚胎也有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

也要选择健康水平匹配的供应商。

可以对供应场或相关遗传材料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

在外部疾病环境风险高的时候,可以先将购入精液冷冻保存,在精液采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对供应场的情况进行持续监测,这样可以提高防护水平,但受胎率会降低。

2粪尿传播

  许多病原通过粪便传播。

刮粪板清理粪沟的时候,或通过其它机械途径可造成传播。

粪、尿当中的病原可经机械途径(例如经车辆),或通过粪浆施撒在另一家猪场附近的农田上,实现跨场传播。

喷雾施撒粪浆时也会造成空气传播。

  在猪场内,对所有需要在猪舍间移动的设备进行清洗,并采用广谱消毒剂进行消毒,可降低场内机械传播的概率。

要注意那些可能使猪只接触到其它猪的粪便的环节,例如走道和门口。

尽量对不同猪舍间人员和设备的移动进行控制。

  通过控制人员和设备在不同猪场间的移动,实施车辆生物安全措施,禁止使用其它猪场的设备,可降低病原经粪/尿实现场间传播的风险,粪浆和粪肥的施撒过程要遵守当地相关法规。

3空气传播

  人们常说空气传播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的确,口蹄疫病毒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冷、湿、跨越水面)可传播至少100公里,猪肺炎枝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pleuropneumoniae)可传播若干公里。

然而,其它病原通过空气传播并不是那么容易。

蓝耳病(PRRS)就是一个例子。

以前人们认为蓝耳病很容易经空气传播,但现在发现,这种病原只有极少数情况下能够经空气传播到一公里以外。

通常情况下这种病原经空气传播的距离都在1km以内。

  对于密闭猪舍,在进气口安装合适的空气过滤系统可防止病原的空气传播。

对于人工授精公猪舍,这种技术效果很好,但目前的技术在大型商品猪舍以及在自然通风的猪舍当中应用效果不是很好。

实验证实,采用广谱消毒剂进行汽雾消毒可显著降低病原经空气在猪舍内以及猪舍间传播的风险。

4人媒传播

  病原的人媒传播是个难题。

一方面,人是传播病原的重要媒介,但另一方面,假如在这方面控制得过于严格,想要完全杜绝了人媒传播,又会带来现实的后勤问题。

  人类的衣物、皮肤、毛发和靴子可机械性地携带病原,也可在体内可通过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携带病原。

要想控制这种传播,就要限制人员的移动。

进入设施的人员最起码要穿着干净的衣物,还要更换外套和靴子。

最好进行淋浴。

在猪场内,要安置靴子消毒池,里面盛放病毒消毒剂,例如VirkonS,靴子消毒之前先要清洗干净。

要求工作人员至少在造访不同猪舍之间要消毒靴子。

要用抗菌肥皂来洗手。

  尽量避免人员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猪舍间移动。

在必需的情况下,要先造访低日龄饲养区,后造访高日龄饲养区。

  人员进入健康猪场之前的隔离期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领域,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依照传统,人员进入健康猪场前至少要隔离两夜,其间不能接触任何猪只。

这是根据多年以前口蹄疫病毒方面的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是多余的,结合淋浴、更换衣物,隔离一夜或更短的时间就足够了。

5其它动物传播

  病原可经其它活体动物传播。

例如,牛和羊(口蹄疫)、野生动物(野猪传播古典猪瘟/猪霍乱)、宠物(猫传播沙门氏菌)、鸟类(流感)、昆虫(苍蝇传播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suis和蓝耳病毒)以及啮齿动物(鼠传播猪痢疾短螺旋体Brachyspirahyodysenteriae)。

  动物传播的原理可能是机械性的(通过动物的身体携带),也可能是生物性的(病原在这些动物体内繁殖)。

这些动物可能表现临床症状,也可能不表现临床症状。

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病原可在宿主动物体内携带相当长的时间。

例如,Brachyspira hyodysenteriae可在鼠的肠道内存活180天。

  控制动物传播病原的方法是排除这些动物。

通过良好的围墙可以防止其它动物进入猪场,还应采取有效的防鼠措施。

猪舍设计过程中就要考虑到防鼠、防鸟、防苍蝇方面的需要。

显然,舍外饲养或自然通风的情况下这方面的挑战更大。

6车辆传播

  有许多车辆会接触各类猪只,造访各种猪场,这些车辆有可能造成病原传播。

运猪车辆的传播威胁最大,但需要记住,其它车辆,包括料车、服务车辆、运输肥料和死猪的车辆,以及员工的轿车也会构成传播威胁。

  这种传播的控制有赖于良好的计划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外部车辆不得进入猪场。

通过有效的场区设计、合理安排装猪、卸猪区、将食品发送安排在围墙之外,可以降低传播风险。

所有接近猪场的车辆都应事先进行清洗,轮胎上要喷洒消毒剂,或驶过车辆消毒池。

然而,如果轮胎或翼子板上占有过多泥土和有机物,消毒效果就会受影响。

  车辆隔离在现实生产条件下可能会成问题,这方面要根据猪场的具体需要来评估,但一定要记住,不是每个猪场都适合直接交货。

要意识到货车里的人员对猪场构成的传播威胁。

例如,不应允许运猪卡车的司机走下装猪台进入猪场。

外来车辆携带的工具箱也具有潜在的传播威胁。

7食品、饮水传播

  疾病经食品传播给猪的最好例子要算沙门氏菌了。

如果给猪喂泔水,又未经适当处理,就很容易传播沙门氏菌。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禁止饲喂泔水,应该避免。

人类食物传播疾病给猪的先例已经有过若干次,食品残渣被猪吃到,从而感染疾病。

  饮水也会传播病原。

水源污染、水箱不加盖,供水系统里面长出生物膜,这些会造成感染风险。

可能经饮水传播的病原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蓝耳病毒(有记载猪群转出11天之后仍能在饮水中存活)。

预防饮水传播的方法是采用一种经证实有效的广谱消毒剂,在不同批次间进行彻底消毒,畜养过程中也可在饮水中添加。

8非生物媒介传播

  非生物媒介的定义是能够携带、传播病原的无生命物体。

在养猪生产当中存在许多非生物媒介,

  把它们全都罗列出来是不可能的,这里仅举几个例子:

注射针头、药剂瓶、器材(例如超声波扫描仪)、靴子和衣物,以及猪舍,猪舍可将病员从一批猪传给下一批猪。

  像定期清洗消毒这样的简单的控制措施常常可以对疾病传播抑制产生重大的效果。

  感染风险的种类繁多,要想给出一个万能的措施显然是不可能的。

猪场老板或生物安全经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兽医专家一起讨论猪场存在的具体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常常很简单,例如在进入不同猪舍的时候清洗靴子,并用消毒池消毒,注射过程中勤换针头,对外来车辆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可能包括一氧化氮消毒室或空气消毒)。

多数情况下,制定一套良好的、可行的工作规程是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环节。

例如,坚决禁止不同猪场之间混用器材,要求来访者穿着本场提供的外套和靴子。

  要制定完整的终端清洗消毒程序,防止病原在同猪舍的不同批次之间传播。

清洗消毒过程中必须先清除明显的有机物残留,然后用高能洗涤剂进行高压冲洗,然后再用广谱消毒剂进行消毒。

要注意所有的可移动器具的清洗消毒;饮水需要经过处理。

如果存在特定病原的问题,则可能还需要采用特殊的消毒剂进行消毒,还可以采用气雾消毒来消毒不易够到的地方。

9本地或社区传播

  多数重要疾病暴发的研究显示,有时候疾病在当地相距很近的猪场之间传播,却找不出特别的原因。

按定义,这种传播是在距离很近的猪场之间发生的。

实际原因可能包括啮齿动物、昆虫或气雾。

要想在距离很近的猪场之间控制疾病传播要求非常高的生物安全水平,达到这种水平是非常困难的。

显然,避免这种传播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把猪场建得离其它猪场那么近。

10未知因素

  有时候病原传到猪场,却找不出传播的原因。

还有一些疾病的传播机理我们还不太清楚。

例如PMWS(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CVAD(圆环病毒相关疾病)。

这种病的控制非常棘手。

都不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何谈控制?

  当然,不论怎样,防止病原传播都是一件充满挑战的工作。

人们常常会说,传播控制太麻烦、花钱太多了。

这种想法绝对是错误的。

我们只要看看治疗疾病的成本以及疾病暴发造成的损失就会明白,这方面的投入是完全值得的。

论养猪业之孽障

核心提示:

     “猪只浑身都是宝,早起拾粪,粪难找”是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农村的一句俗语,猪粪俏得很,回田都不够,哪会成为孽障?

三十余年弹指间,造福人类的养猪竟然也有了孽障,其排泄物与污水对环境的威胁日渐凸现,与全社会和谐持久发展的步阀极不协调。

探究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法,不仅是全社会的殷切期望,更是业内人士应该勇于面对的社会责任。

  

  “猪只浑身都是宝,早起拾粪,粪难找”是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农村的一句俗语,猪粪俏得很,回田都不够,哪会成为孽障?

三十余年弹指间,造福人类的养猪竟然也有了孽障,其排泄物与污水对环境的威胁日渐凸现,与全社会和谐持久发展的步阀极不协调。

探究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法,不仅是全社会的殷切期望,更是业内人士应该勇于面对的社会责任。

1养猪业的污染的现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出栏不到八千万头,都是本土品种,个体小,排泄物亦少。

如前所述,那时猪粪尿是一宝,农村到处可见拾粪的农民。

这是因为当时都是散养户,家家养猪,一家多至几头,少则一头,排泄分散,又全部回田,且无洗栏污水的污染之嫌,自无污染一说。

  随着人口的发展,生活水准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变,集约化养猪的兴起,牲猪数量在近三十年迅猛增长,截至2008年,规模化养猪(50头母猪以上)已占到总量50%左右,全国能繁母猪近0.5亿头,年末存栏达4.9亿头,年出栏牲猪约6亿头。

  一头母猪一年的排泄量为4吨,全国仅母猪排泄物总量达2亿吨,一头肥猪一生排泄量约1.1吨,全国肥猪排泄总量为6.6亿吨,总计为8.6亿吨(这不包括每年死亡一亿头牲猪的排泄物)。

据国家环保局统计,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总量为6.5897亿吨。

可见仅养猪业一个行业的排泄量就超过了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的总量。

而养猪业污染面最大的废水尚未计在其内,加上牲猪排出的二氧化碳,氨的污染无不说明养猪业对全社会污染之严重。

2造成养猪业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

  作者于2007年5月27日在中国畜牧兽医报上发表连载文章中就指出养猪业大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与困惑,如猪多病多死亡多,威胁人类自身安全,社会资源无谓的浪费,产品过剩总体效益下降,自然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