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作文之作文《如火欣赏一首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474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欣赏作文之作文《如火欣赏一首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欣赏作文之作文《如火欣赏一首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欣赏作文之作文《如火欣赏一首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欣赏作文之作文《如火欣赏一首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欣赏作文之作文《如火欣赏一首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欣赏作文之作文《如火欣赏一首诗.docx

《欣赏作文之作文《如火欣赏一首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欣赏作文之作文《如火欣赏一首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欣赏作文之作文《如火欣赏一首诗.docx

欣赏作文之作文《如火欣赏一首诗

作文《如火欣赏一首诗

【篇一: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从小到大,读过无数的诗篇。

许多人,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志向,思念亲人同友人离别之意。

在我读过的诗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孟郊的《游子吟》: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诗中作者体现了以为慈爱,朴素,伟大的母亲的无限的爱。

现在的我们,对于母亲的关爱,认为是理所应当,无法体会母亲的用心良苦,甚至有时还对母亲大吼大叫,但作为母亲的她们,仍然默默的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

她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

记得5.12的“汶川大地震”中,有位母亲在废墟中用身体抵住抵住塌下来的楼房,身体下面护着她3,4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有母亲护着,孩子毫发无损,安静的睡着。

当救护人员解开盖在孩子身上的被子时,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对你的爱。

虽然这个母亲的伟大事迹已经家喻户晓,可是知道的那些人是否有感触?

母亲,可以为自己的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普天之下,并不只有这位妈妈会这样做,而是所有的妈妈都会这样做。

回想自己生病的时候,妈妈整宿没睡,倒水给我喝,守在床边,寸步不离,在母爱的呵护下,病好得很快。

当醒后看到妈妈整宿没睡守在床边的时候,感动得落泪。

回想自己考砸的时候,妈妈给予的并不是责骂,而是给我分析错的题目的正确解答方法,当手里捧着考得不错的成绩单时,她笑了,笑的很欣慰,也笑得比我还开心。

回想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妈妈每天都在陪我走。

不管什么天气,她都总是牵着我的手走;不管什么情况,她总是在受挫折后才教给我一切;不管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她总是陪我度过。

?

?

曾经,怨恨过母亲,为什么那么残忍,为何不在泥泞中抱我前行?

为什么不在挫折前教我应对?

为什么那么执着,不在寂静中劝我放弃而不去休息?

?

现在,我并不怨恨母亲,而是感激她。

她从不抱我前行,是因为她要我学会面对坎坷;从不在受挫折钱教我应对,是要我体味人生;从不叫我放弃,是要在无言中教我持之以恒的道理。

妈妈,谢谢您!

感谢您教会了我许多;感谢您,这15年来每一天都在陪我走?

?

谁言寸草心?

报的三春晖。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悯农》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学过很多首古诗,例如:

孟郊的《游子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每次看到这首古诗,我就仿佛看到:

烈日炎炎的中午,一个农民伯伯在一下一下的锄着地,锄头越来越重,农民伯伯也

越来越累,豆大的汗珠顺着脸流了下来,湿透了衣服,滴到了地里,这是一幅多么辛劳的画面啊!

正是因为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我们每天才能吃到那么多丰富的食物,有香喷喷的米饭、好吃的馒头、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

?

可妈妈告诉我说,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因为灾害、战争等各种原因而吃不上饭,他们忍受着饥饿与痛苦,有的人还被饿死了,这是多么的悲惨啊!

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又是多么的幸福啊!

可有的小朋友,并不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运,他们吃饭的时候浪费粮食,对食物挑挑捡捡,还把饭粒掉的四处都是,甚至有的小朋友还偷偷的将食物倒掉,唉!

真是不应该呀!

在这里,我要对所有的小朋友,大声地说:

“请爱惜粮食!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歌

在我所学的诗中,我喜欢的一首就是《长歌行》。

这首诗是汉乐府的名歌,现在还能完整的背出来: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

绿油油的蔬菜上,晶莹的露水等着阳光?

?

少年时不努力,老了只能白白地伤悲。

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法国有个叫做波德莱尔的名人说过:

“时间吮吸着我们的生命,这没有影子的仇敌,啮蚀了我们的心,吸尽我们的鲜血,养得肥头肥脑”。

是呀!

时间如流淌的河川,一去不复返。

可有许多人都不珍惜时间,任时间飞逝。

我现在也要抓紧时间学习,少看电视,多看书。

学要学好,玩要玩好,增加效率。

成长快乐,学习进步,才是我想要的。

吸取先辈的教训,成为有用的人。

《长歌行》是我最喜欢的诗,也是我最难忘的诗,还是我最受启发的诗!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诗,是一艘扁舟,带我们在用流不息的智慧海洋里穿行;诗,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仓库,里面有挖掘不完的宝藏;诗,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等着我们去探索;诗,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里面永远有我们想要的知识。

从小到大,我读过许多诗,比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牧的《山行》,李白的《赠汪伦》?

?

有许多,许多,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春夜喜雨》。

这首诗是唐代名家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我喜欢这首诗中所赞美的春雨,喜欢春雨过后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当春天的第一场雨降临人间,给人们带来的是无尽的喜悦,因为人们将在这个季节,这场春雨里,撒下能带来丰收的种子,而春雨可以滋润着它们茁长成长,这场春雨中蕴含着生命的希冀。

春雨,不像夏天的雨大有一怒吞山河的威势,汹涌澎湃;不像秋天的雨愁愁绵绵,凄凄凉凉;不像冬天的雨夹着瑟瑟寒风,冰冷刺骨。

春雨,有着自己的一番独特的美,正如诗中所说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的美是悄然的,就是在那夜深人静,万家熄灯灭火的时候,它飘洒下来了,夹着和风,夹着温柔,轻抚着大地,当人们早上醒来时,花朵们、小草们,大地上的一切生物都沾着那晶莹的雨露,朝气蓬勃。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就已经感受到了作者所赞扬的融融春意,感受到了这场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感受到了作者描绘的优美意境:

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变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我喜欢这首《春夜喜雨》,喜欢春雨那别具一格的美。

【篇二:

70首古诗鉴赏】

1、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词释义

艇:

船。

不解:

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

一路。

撑:

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

小孩儿。

浮萍:

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

分开。

古诗今译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全诗赏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真情态。

2、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好雨:

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

就。

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

田野间的小路。

俱:

全,都。

江船:

江面上的渔船。

独:

独自,只有。

晓:

清晨。

红湿处:

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也代成都。

译文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

(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赏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

悦之情。

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

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

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

诗人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

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读者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这两句也是名句,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和风细雨的教诲。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

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雨的及时。

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

后面六句集中写了“夜雨”。

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

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

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3、忆江南乡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谙:

熟悉。

2.红胜火:

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

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赏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

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

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

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

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

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

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

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4、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名句与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池上

5、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

繁盛的样子。

2.原:

原野。

3.荣:

繁盛。

4.远芳侵古道:

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远芳:

牵连一片的草。

5.晴翠接荒城:

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王孙:

贵族。

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萋萋:

草盛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

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

“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6、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

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

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

?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7、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

指春天。

②泥融:

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

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

“余曰:

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

”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

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

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

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8、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

西岭雪山。

千秋雪:

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

停泊。

东吴:

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

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篇三:

我欣赏的一首诗】

我欣赏的一首诗

沙与沫,一首心灵之歌,一首我欣赏的诗。

也许写古诗词的欣赏我更拿手,我却偏偏选了一首现代诗,还是外国的。

我执拗的非他不选,实是因为沙与沫给我的印象太真,影响太深。

浮生若梦,纸醉金迷,尘世中难得的一方净土便是沙与沫。

我们都只是渺小的虚幻的泡沫,没有人可以永恒。

沙与沫点醒了所有不可自拔的人。

生命从何而来,又要到那里去?

我们是谁,我们的过去抑或将来又如何?

没有人能给我们答案。

即使是被称为先知的纪伯伦也不能。

他只能将他思想的碎屑轻轻地播撒在地球上,也许会有人悟出这大千世界的奥秘,也许会有人什么也没知晓。

深邃的宇宙隐藏着太多我们难以理解的秘密。

人类的存在有何意义,意义就是走下去,在这黑暗寂静的宇宙中走下去,走向那无人知晓的光明去,走向那我们无法预知的黎明去。

我想,“先知”所做的仅仅是去思考,以超我的境界洞悉生命与爱的真谛。

所以,他是孤独的。

正是孤独的灵魂,才能清醒的看见这世界的空洞,心灵的矛盾。

“我们的心是一块海绵;我们的心怀是一道河水。

然而我们大多宁愿吸收而不肯奔流,这不是很奇怪吗?

”醉酒的清醒,以寂寞的姿态瞥见了人性的弱点。

纪伯伦写道:

“当人们夸奖我多言的过失,责备我沉默的美德的时候,我的寂寞就产生了。

”当我们难以理解那启迪众生的话语时,我们难以明白那指引前行的话语时,纪伯伦便寂寞了。

可惜,在他的一生中,都没有出现那个可以与他对话,消除寂寞的人。

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

将来一定会有,只是他或者是她还没有出现。

或许人们只是人云亦云的夸赞着他,但看过他作品的人多少都是有收获的。

我们在这些文字里窥见哪怕一丝一毫,都足以让纪伯伦欣慰了。

真理谁敢说纪伯伦就看透了呢?

“先知”所做的仅仅是启发人们,他永远只说一半,另一半等待着人们自己理解,等待着那个懂他的人参悟。

他们或是哀痛,或是欣慰,都笼着一层稀疏的淡淡的氛围,叫人捉摸不透。

在画面上,常有作为衬托的人体,总觉得有一股神圣的死亡的、纠缠的、郁苦的、忧愁的、沉闷的、恐怖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即使是鲜艳的色彩构成的画都有一种莫明的凄凉在其中。

有一幅画叫做“love”,一对拥抱的男女,背景好像是有着乌云的地方,深深地蓝,似乎有一圈圈光晕由两人向外散开,这些光晕又似乎幻化成灵魂,默默地注视着这对人。

纪伯伦在论爱中写道:

“爱为你们戴上冠冕的同时,也会把你们钉在十字架上。

”这也许是他对他自己孜然一身,终生不娶的回答。

但他已经理解了有关人性,有关爱。

在沙与沫中,他写:

“许多女子借到了男子的心;很少女子能占有它。

每一个男子都爱着两个女人:

一个是他想象的作品,另外一个还没有生下来。

”这世上本就是这样,人们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

“先知”所做的仅仅是欣赏美,而不是毁灭美。

“当你达到生命心中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高过罪人,也不低于先知。

”我们都是辽阔的仿若无尽的大海,都属于永恒。

我曾见人这样评述纪伯伦:

我爱他是一个孤独的战士,一个桀骜不驯的反叛

者,一个更诗意、更温和的尼采,一个更激烈、更年轻的泰戈尔。

这亦是我想说的。

走进纪伯伦,走进沙与沫,走进那个我们从未直面过的内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