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心理学》期末提纲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462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6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的心理学》期末提纲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爱的心理学》期末提纲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爱的心理学》期末提纲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爱的心理学》期末提纲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爱的心理学》期末提纲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的心理学》期末提纲3.docx

《《爱的心理学》期末提纲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的心理学》期末提纲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的心理学》期末提纲3.docx

《爱的心理学》期末提纲3

1、简述心理学家Rubin有关爱的理论的要点。

浪漫关系分别具有爱(love)和喜欢(liking)这两种特征。

爱包括:

接纳和依赖、愿意提供帮助、排他和吸收

喜欢包括:

赞许的评价、尊敬、相似感。

这种二分法的观点对之后的很多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进化心理学如何解释择偶的性别差异的?

请用具体研究加以说明。

性选择是一种进化的方式。

跨文化的择偶偏好研究发现女性青睐经济前景好、赚钱能力强、有抱负和勤奋的男性,其择偶标准更严苛,而男性单纯地青睐年轻、貌美、身材好的女性。

亲代投资理论认为,雌性会在生命体的幼年期付出更多的亲代投资,因此在择偶时更为挑剔,会尽量寻求拥有对自己和后代的存活有益的资源的雄性,这样的雌性的后代更容易存活;而雄性最大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传递自己的基因,因此选择具有更强的生殖能力的雌性是其择偶的重要标准,好身材和美貌都是健康和生殖能力的标志。

T恤味道的实验:

给女性闻男性穿过的T恤,发现脸部对称性更强的男性的T恤会被认为更好闻,且这一现象只在排卵期的女性中出现。

腰臀比的实验:

研究表明WHR与生育力有关。

向男性被试呈现腰臀比不同的女性素描,要求他们选择认为最有吸引力的,发现不同文化的男性都觉得腰臀比为0.7的女性最有吸引力。

3、什么是激情式的爱(Passionatelove)?

什么是同伴式的爱(Companionatelove)?

两者有何区别?

激情式的爱包括激烈的情绪体验,温柔和带有性欲,受到生理唤醒的推动,思想会被对方占据。

同伴式的爱包括友好的感情和深刻的依恋,温和多于激情。

二者的区别:

同伴式的爱更实际,更温和,激情更少,发展更缓慢,但维持得更长久。

4、Lee的爱的六种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每种类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Lee颜色理论)三种基本类型:

浪漫激烈式爱情(eros):

基于对伴侣的身体上的吸引。

特征:

一见钟情;有占有对方的欲望;激情很强,容易被满足;觉得彼此天生一对;觉得对方的外貌特征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

游戏式爱情(ludus):

玩乐的,像游戏的爱情。

特征:

不能给对方确定而且清晰的承诺;相信不想让对方知道的自我部分会伤害对方;有多个异性朋友,避免他们互相查明对方;可以快速遗忘自己的风流韵事;如果对方过于依赖,会退缩。

友谊式爱情(storge):

建立在逐步发展的感情和友谊上。

特征:

难以说明何时从友谊进展到爱情;确信真诚的爱情必须具备一段时间的关心和喜欢;分手后仍能维持朋友关系;认为最好的爱情产生于长久的友谊;认为爱是一种深厚的友谊关系。

基本类型组合成为第二等级的三种类型:

占有依恋式爱情(mania激情+游戏):

嫉妒和束缚对方的爱情

特征:

关系有问题时非常不适;失恋时沮丧和想自杀;想到自己处于爱情而难以入睡;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其他事物上;对方不注意自己会不适;如果对方不理自己,会做一些愚蠢的事情去引起注意。

理智型爱情(pragma友谊+游戏):

对爱人各个方面特点都进行有意识的思考的实用主义的爱情。

特征:

确定恋爱关系前会仔细思考对方是什么样的人;选择恋爱对象前会优先规划自己的生活;在意门当户对;考虑对方是否会成为好的父母;会思考未来有孩子的话双方基因的兼容性。

奉献式爱情(agape激情+友谊):

无私的。

特征:

尽我所能帮对方渡过困难的时刻;与其让对方痛苦,不如自己承受;对方快乐我才快乐;牺牲自己让对方达到目标;为了对方的利益可以忍受任何事情。

5、Sternberg的爱的三角形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爱由三个主要因素组成,分别是激情、亲密、承诺。

激情是一种驱力,带来浪漫、生理吸引。

承诺:

决定要去爱某个人并承诺去维持这种爱。

亲密是一种接近感、联结感和一体感(bondness)。

带来亲密关系中温暖的感受。

现实生活中,爱情都是这三种成分的组合,分为8种类型。

完美爱情:

三者兼备喜欢型的爱情:

只有亲密

迷恋式爱情:

只有激情空洞式爱情:

只有承诺

浪漫式爱情:

亲密和激情伴侣式爱情:

亲密和承诺

愚蠢式爱情:

激情和承诺非爱型:

三种要素均很低

6、关于爱的来源,Sternberg的爱情故事理论(Loveasstories)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爱情三角形来源于故事。

所有人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故事

•故事可以通过观察恋爱中的人或看电视、电影或者小说中获得

•个体会形成自己的故事

•个人品质和环境的互动导致了爱情故事的发展,尽可能在生活中演绎这种故事

•故事在概念化人们的爱情观念时特别有用

26种故事类型呈现出广泛的爱情概念

•每个故事都有想法和行为的一种特征性模式

•爱情的故事观点与其他观点存在重叠

•一个特殊的爱情故事引导着我们对一种爱情关系的描述

爱情故事中有两个互补的角色,他们可能对称,也可能不对称。

我们寻找那些共享自己故事的人,或至少与自己的故事大致相符的人。

故事包括某些适应性的优势和劣势。

一个故事可能或多或少地适合一个指定的文化社会环境的要求。

•某些故事似乎比其他故事更具备成功的可能性

•故事既是因也是果:

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是互动的。

关系中的故事可能导致我们以特定的方式做出行为,甚至其他故事也会引发特定的行为。

同时我们自身的发展和与他人的互动可能会塑造和修饰我们的故事,并带入关系中。

按照原型(Prototype)概念的含义,故事可能更容易理解

•原型概念适用于多种爱情观念,并产生了人们构想爱情的各种模型

•爱情的概念没有定义性特征(definingfeature),但具有代表性的特征(characteristicfeatures)

7、Hatfiled等人提出的Loveschemas的含义是什么?

它包括哪些类型?

两个元素:

人们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舒适的程度和他们想在亲密关系中投入感情的意愿强度。

安全型:

与伴侣在一起时和独自一人时同样舒适

黏人型:

与伴侣在一起感觉良好,独自一人感觉不安。

特别依赖伴侣

轻佻型:

与伴侣亲密时不安,独自一人时感觉好。

极度自我依赖。

情感不专:

独处和与伴侣相处时都感到不安,摇摆不定。

需要他人认同。

偶然、不经意:

没有学会在亲密和独立之间平衡

无兴趣:

对亲密关系丝毫不关心。

8、什么是脚本(script)?

什么是认知地图(cognitivemap)?

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的流程。

比如去电影院的一系列行为。

认知地图:

对外界事物空间布局的心理表征,如脑中的学校教学楼分布。

9、什么是刻板印象(stereotype)?

在亲密关系中常见的刻板印象有哪些?

刻板印象:

根据类别将属性和特征与某社群连到一起

categorieslinkingattributestosocialgroups

例子:

特定家庭模式-凤凰男;在亲密关系中男生要主动

10、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早期经历的“二次动因学说”存在什么问题?

请举出证据表明弗洛伊德的理论的缺陷。

弗洛伊德“二次动因学说”:

幼儿与母亲的关系起始于母亲哺育幼儿,由饥饿到被满足的愉悦的经历使得与之联系的母亲的存在是正性的。

存在的问题:

Harlow(1958):

小猴子-铁丝加热奶瓶母亲vs.毛绒母亲。

小猴子更喜欢(在有压力时)提供接触安慰的毛绒母亲而不是铁丝构造但有体温、能提供乳汁的母亲。

Lorenz(1935):

小鹅对出生后见到但并不哺育的“家长”产生了依恋。

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并不是简单的被饥饿驱动,也不是建立在哺育的基础上。

11、根据Bowlby的理论,依恋的定义是什么?

依恋是一种持续的感情纽带,是对特定的人寻求并保持亲近的趋势。

这种纽带在当事人处于压力时尤为强烈。

依恋可以通过依恋行为表现,包括独处或与陌生人同处时,幼儿可能存在哭泣、叫喊、追随、靠近、抓挠、反抗等。

依恋是情感纽带,而不是行为。

12、根据Bowlby的理论,依恋系统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

依恋系统是根据目标矫正的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一系列不连续却中心组织的行为,目的是让个体达成一些目标。

婴儿会视情况变通,从而灵活地达到目标。

对于婴儿来说,目标就是“安全感”。

一旦婴儿的“安全感”得到满足,那么依恋系统就会回到“内在平衡状态”。

13、 根据Bowlby的理论,依恋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依恋行为是具有物种特性的。

依恋的形成和组织与特定对象直接相关,这不仅是行为的可预测性和令人渴望,而是人出于保护意识,从原始时代物种繁衍适应环境形成的行为特质并保留到今天。

依恋行为,如哭喊和搜寻,是与原有依恋对象(即提供支持、保护和照顾的人)相分离后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应,是因为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幼儿都不能自己获取食物和保护自己,他们都依赖于“年长而聪明”的成年个体提供照顾和保护。

Bowlby认为,在进化的历程中,能够与一个依恋对象维持亲近关系(通过看起来可爱或借助依恋行为来维持)的婴儿更有可能生存到生殖年龄。

自然选择渐渐地“设计”出一套他称之为“依恋行为系统”的动机控制系统,用以调整与所依恋对象的亲近关系。

14、根据Bowlby的依恋理论,在什么条件下,依恋系统会被激活?

依恋系统的激活分为两类:

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包括陌生感,惊吓刺激,冷感,与依恋对象的分离、一段时间失去联系,被拒绝,依恋对象离开、缺席、阻止幼儿靠近。

内部条件包括疲惫,疾病,疼痛。

15、 什么是安全基地现象(securebasephenomenon)?

婴儿会表现出对外部环境探索的兴趣,即使依恋对象就在附近的时候,也会与家庭的其他成员或群体成员进行交往,这表明婴儿依恋的“安全基地”的功能。

对研究对象来说,依恋对象是安全基地。

在依恋对象周围可以支持研究对象向外探索、玩耍和有时亲和的行为。

16、什么是依恋理论中的内部活动模型(Internalworkingmodels)?

内部活动模型是在早期亲子互动的背景下,个体发展出的有关自我和他人以及其间关系的内在表征模型。

这种表征模型不仅包括对依恋关系的感受、信念、期望、行为策略等,还包括在依恋关系中用来指导注意、解释信息和组织记忆的规则。

工作模型一旦形成,其往往会倾向于维持他们的一致性和组织的方式,对于新的社交的伙伴的选择也会基于旧模型中人物和关系的相似度。

在个体遇到新关系或关系发生变化时,将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继续发展和演化。

个体的工作模型为和新的社交伙伴的交互设定了阶段并且对于个人的人格发展和亲密关系的特性有长久的影响。

而依恋行为的模式和其联结的依恋关系工作模型是个体在幼儿时期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发展的。

[来自文献]内部活动模型最重要的两种成分是自我意象和他人意象:

自我意象即有关“自己是否是能够引起依恋对象做出有效反应的人”的表征;他人意象即关于“依恋对象在自己需要支持和保护时是否会是及时做出反应的人”的表征。

[来自文献]自己与他人互动模式的脚本

17、Bowlby的依恋理论和弗洛伊德有何异同点?

同:

弗洛伊德认为,由于通常是母亲喂养婴儿,所以母亲自然是婴儿获取安全和情感的对象。

母婴关系是最稳固的爱的对象,以及今后所有爱的关系的模式。

Bowlby的依恋理论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

这些本能反应对于种系的保护和生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两者都支持依恋行为的存在,并且支持母婴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异:

弗洛伊德认为依恋行为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各种内驱力。

Bowlby依恋理论认为:

依恋行为系统的生物功能是保护作用,其中最为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儿童不受进化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伤害。

并且人类是社会性存在;人类不只是利用他人来满足自己的内驱力。

弗洛伊德理论认为随着内驱力固定在不同客体上,旧有的依恋会被打破;旧有依恋如果未能被有效打破,就会成为一种心理创伤,并会在将来导致心理疾患。

鲍尔比依恋理论则认为,成长中的儿童并不打破旧有的依恋,而是

(1)学会在已经建立的依恋中变得更主动(或自主),

(2)增加新的依恋,而这并不一定要求与旧有依恋决裂,新依恋也不一定要替代旧依恋。

18、什么是Ainsworth的“陌生情景法”(strangesituationprocedure)?

请说明其包含哪几个场景,以及标准的程序。

“陌生情景测验”是用来观察母亲与婴儿(2岁以内)之间依恋的实验室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进行20分钟的游戏,并使照看者及陌生人进出房间,从而再现出大多数儿童在生活中会遇到的熟人、陌生人情境变换。

它通过心理压力的变换激发婴儿的依恋系统,对儿童的反应加以观察,从而探究在依恋行为组织上的个体差异。

具体来说,儿童体验到如下情境:

1.与母亲一起留在游戏室中。

2.陌生人进来,加入他们。

3.母亲离开,留下孩子与陌生人留在房间中。

4.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开,母亲和孩子在一起。

5.母亲离开,留下孩子单独呆在房间中。

6.陌生人返回房间,与孩子一起留在房间中。

7.母亲返回,与孩子重聚。

观察儿童行为的两个方面:

8.儿童从事的探索行为(即,玩新玩具)的总量。

9.儿童对母亲行为的反应。

基于其行为表现,可把儿童分为三类:

安全型依恋、焦虑—矛盾型非安全依恋与焦虑-回避型非安全依恋。

19、在婴儿阶段,哪些因素会决定的依恋模式?

请具体说明。

母爱剥夺

婴儿与抚养者情感纽带的重要性在这种纽带关系缺失时表现最为明显。

孤儿院婴儿很少有机会与人交往,保育员每天只是履行公事般的与婴儿进行接触,没有亲吻,没有逗乐,缺乏游戏,社会性刺激极其贫乏,更重要的是缺乏孩子与抚养者互动交流的环境。

所以许多婴儿在与护士分离之前已表现出分离时的行为倾向,他们不断哭泣,并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回避与退缩、对外在刺激缺乏敏感回应和睡眠困难等特征。

如果婴儿在关键期内没有与母亲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结,那么儿童的人际关系和情绪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损害,形成一种“无情感的性格”。

例如:

如果儿童到二岁半才得到母亲的关爱,那这种关爱对儿童的成长就几乎不起什么积极作用了。

养育质量

尽管婴儿具备与一个或多个抚养者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和能力,但若父母的养育行为对儿童的需要不敏感仍然会导致不安全依恋。

Ainsworth等研究者发现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的母亲对婴儿发出的信号反应敏感迅速,表现出更多的积极的情绪反应,而且照顾婴儿温柔细心。

相反,不安全依恋型的儿童的母亲不喜欢身体接触,照顾婴儿显得笨拙无能,当婴儿哭闹烦躁时往往不知所措,而且对何时以及如何满足婴儿的需要缺乏敏感性。

在这种过程中,一种被称作“交互作用同步性”的特殊交流方式区分了安全与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的体验。

交互作用同步性可以被形象地描述为一种“情感舞步”,即抚养者能对婴儿发出的信号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作出反应,而且参与双方通常能配合这种情绪状态的发展演进,尤其对通常作为积极一方的母亲更是如此。

婴儿的个体特征

一般认为,依恋的发展是个双向过程,既有婴儿对父母的依恋,也有父母对婴儿的依恋。

因而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不只是与母亲养育、家庭环境有关,还可能与婴儿本身的气质特点有关。

有观点认为,那些见人便笑、喜欢人抱的孩子更容易赢得成人的欢心,从而易于建立良好的母婴互动关系。

而那些不喜人抱、不易被抚慰的婴儿就可能遭受冷落,与人交往的机会将大大减少。

但许多研究者反对把气质作为决定依恋模式的首要因素。

通过研究比较问题儿童和问题母亲的行为对依恋联结的影响表明,养育行为的作用大于婴儿个性的作用。

通过比较34项研究的一千对母婴的数据,研究者发现母亲的问题――如母亲的心理疾病、早孕及童年受虐待的经验――与不安全依恋存在很高的相关。

相反,儿童的问题――如早熟、发展迟缓、身体障碍以及心理失调――对依恋的性质影响很小。

家庭与社会环境

家庭与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依恋质量。

如在一个有压力、不稳定、不敏感养育的家庭里,不安全依恋的比例很高。

拟合优度水平理论认为气质与环境压力结合起来影响儿童的发展进程。

当孩子的反应方式与环境要求和谐一致时,或者说达到一种“良好拟合”时,其发展前景往往是令人乐观的。

当两种力量存在较严重“不良拟合”时,结果可能导致扭曲的发展或适应不良。

困难儿童往往更多地经历了与其性情不适合的教养方式,例如,其父母经常无助的借体罚与愤怒达到改变其行为的目的,反过来,儿童的反应则是公然抗拒和不服从。

父母内部工作模式

父母在童年时代体验到的家庭环境中的依恋使他们形成一种内部工作模式,这一活动模式即是对早期依恋经验的内部表象,这种表象可能影响到他们与其子女建立情感纽带。

父母的童年经历可以通过他们依恋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迁移到下一代身上。

具有自主―安全型依恋表象的母亲通常会培养出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具有懒散型表象的母亲产生回避型婴儿,具有纠缠型表象的母亲产生抗拒型婴儿,具有解决困难型表象的母亲与混乱型依恋相关。

20.成人依恋访谈(AAI)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其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成人依恋访谈是一个半结构式访谈,用来研究成人依恋表征。

通过15个问题(初版)要求个体对早期依恋关系、失去依恋对象、与依恋对象的分离等经历进行回顾和描述,并对这些经历在其个人发展及个性形成中的影响进行评价。

评定结果所反映的是个体当前关于其早期依恋经验的心态或者说表征,将被试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抗拒型,并且还独立地分为unsolved和disorganized两类。

AAI对被试的分类并不依据于他们本身的那些经历,而是基于他们与过往经验的关系(如何对待那些经历),通过被试描述的连贯性、和谐性(coherentdiscourse)来进行分类。

coherentdiscourse由四个指标构成:

质量(能为自己所言找到证据)、数量(充分完整)、关联性和风格(manner)(清晰有序)。

21、成人依恋访谈(AAI)测量的成人依恋类型与陌生情景法(SSP)测量的婴儿依恋模式之间有何对应关系?

Hazan和Shaver从依恋理论的内部活动模型的稳定性出发,认为依恋行为是人类一直发展的行为系统成人的爱情和儿童对他的依恋对象所感觉到的爱是非常相似的,完全可以把婴儿依恋的理论推广到成人的亲密关系中去。

22、简述Bartholomew等人关于成依恋的四种类型划分逻辑。

依恋的活动模型可能是不同的,依赖于自身的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

因此,可以将这两种模型进行整合,这样从理论上能够产生四种成人依恋的原型。

具体而言,自我模型可以有积极的(我自己是值得爱的)和消极的(我自己不值得爱);他人模型也有积极的(他人是值得信赖的)和消极的(他人是不可靠的)。

两类自我模型和两类他人模型可以组合起来,构成了四个成人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倾注型、轻视型、害怕型。

安全型依恋的人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并且期望他人是有情感效用性和反应性的;倾注型依恋觉得自己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但对他人有积极的评价;轻视型依恋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而他人是不值得信赖的;害怕型依恋的人则觉得自己是无价值的,而且他人也不值得信赖。

23、Brennan等人提出的成人依恋测量两个维度是什么?

他们提出的量表(ECR)是如何编制的?

成人依恋模式中存在两种基本的维度。

一个是依恋相关焦虑(anxiety)。

这一变量得分高的人会忧虑于伴侣是否可亲近、及时响应、注意自己等。

这一变量得分低的人对伴侣更有安全感。

另一关键变量被称为依恋相关回避(avoidance)。

这一维度得分高的人不愿依赖别人或向别人开放。

这一维度得分低的人更乐意与别人亲密、在依赖别人和让别人依赖自己时更有安全感。

安全型成人的原型在这两种维度上都应是低得分。

编制过程:

他们收集了14个已有的成人依恋的量表,包括60个子量表、323题,然后在1086名大学生中进行了施测,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后,取出两个因子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各18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