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读书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46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读书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效课堂》读书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效课堂》读书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效课堂》读书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效课堂》读书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读书资料整理.docx

《《高效课堂》读书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读书资料整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效课堂》读书资料整理.docx

《高效课堂》读书资料整理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

(一)

第一章备课:

在研究中预设教学的曲调

第一节重新认识备课

一、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1、备课理解不清,目的不明。

主要表现在:

A、认为备课就是书写教案。

B、认为备课就是“备课”。

2、以“三中心”备课,心中无生。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A、只备教材;B、只备知识;C、只备“教”所谓的教学程序,即“准备---复习---新授----练习---小结”所谓标准答案,就是还没有开始上课,教师已然在备课中写出了他的所假想的学生应该回答的答案。

3、“贴”标签式备课,华而不实。

4、割裂预设与生产,课堂走两极。

5、靠“XX”备课,沦为知识小贩。

6、重课时备课,轻单元备课。

7、备课改革形势化,教案教学两张皮。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的变革

1、基于学生发展,“以学定教”

备课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应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移到促进学生发展上来,有利于学生得到最佳和最大限度的发展。

2、“预役”和“生成”有机整合

课前备课和课中的互动生成是一个不可剥离、互相锁定的整体,教师需要在整体的事业中认识和思考教学设计与互动生成的关系。

3、“备课生活化,生活备课化”

4、树立教学设计的思维

教学设计包括两个重要的内涵

(1)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2)指导计划过程的主要理论基础(即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5、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追求实效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亦然。

6、践行“终生备课”。

教师应该树立终生备课的理念,并在专业生活中戮力践行。

第二节备课的主要内容

一、研读解析标准

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前言中规定了“课程性质和地位”,提出了该学科的新理念,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就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和评价提出具体建议

4读“附录”,更好的把握教学。

各学科课程标准几乎都有附录,这些附录或是规定教学内容,或是对课标内容进行阐述,或是提供教学案例。

二、分析研究学生

1、研究学生的一般特性

学生的一般特性特征是指对学生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人之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因素。

2、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

3、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风格差异是相对意义上的划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被简单的归属为某一学习风格类型。

4、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

按照伯顿等人的归纳,学生的需要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

(1)标准需要

(2)感受的需要(3)表达的需要(4)比较的需要(5)预期或未来的需要

三、解读处理教材

1、课改背景下教材观的重建

(1)从“教本教材”向“学本教材”转变

(2)从“唯一课程资源”向“重要课程资源”转变

(3)从“教教材”向“用教教材”转变

2、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抓住教材的主线

教材一般都有其主要的线索,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安排有序”的指导思路有效处理教材的具体内容。

(2)处理教材内容

对教材的处理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

一是“增”即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二是“删”,即删除重复的、不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三是“换”即更换不合适、不合理的内容;四是“合”即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五是“立”即打破原来教材内容的次序,创立新的框架结构。

(3)创新教材的形态

四、开发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内涵的拓展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来区分课程资源的多种类型。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部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可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

2、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

(2)经济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差异性原则

3、备课中需要关注的课程资源

(1)跨学科资源

(2)教师资源(3)学生资源(4)学校资源

(5)社区资源(6)网络资源(7)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第三节备课的基本流程

一、制定教学目标

1、凸显三维的目标结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改革教学目标的陈述

3、把握教学目标的层级架构

(1)结果行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知识性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级:

a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

技能目标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级:

a模仿水平b独立操作水平c迁移水平

(2)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a经历水平b反应水平c领悟水平

二、安排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条理化2、教学内容的结构化3、教学内容的活动化

三、生成教学策略

四、设计教学过程

(1)激发学习动机

求知欲或是说学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对学习有明显的推动力。

(2)感知教学材料教学的设计要着力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3)理解教学材料教学的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经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5)运用知识经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6)测评教学效果是保证教学过程良性循环,争取理想教学的重要环节

五、编制教案学案

1教案的只要形式和内容

从教案的详略上来分,有详案、简案和o形教案。

从教案的格式上来分,有传统教案和新型教案。

从教案的载体上分,有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等。

无论那种教案,其内容都应该包括以下部分:

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实用必需的教具学具;切中要害的学情分析;突出互动的教学过程;务实灵活的练习设计;美观助学的板书设计;有利成长的教学反思。

2、教案编写的要求

(1)科学规范

教案的科学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做到观点正确,材料真实;二是要符合教学实际,切实可行;三是做到书写规范,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2)简洁明了(3)形式多样(4)理念先进

3、学案的内涵与作用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4、学案编写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

(2)问题化原则(3)参与化原则

(4)方法化原则(5)层次化原则

5、编写、使用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的设计要凸显学生主体

(2)学案的类型应该多元多样

(3)学案的内容要强调学风指导(4)学案的内容要关注学习反思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

(二)

第二章上课:

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

第一节上课的内涵与特征

一、高效上课的内涵

1、结构优化的课堂2、生命化的课堂3、自主平等的课堂4、意义建构的课堂

二、高效上课的基本特征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2、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3、教学有效知识量高4、课堂生态和谐平衡5、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三、高效上课的实施点

1、用好教师资源是高效上课的基本点:

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高效上课的基本要求。

2、了解学情是高效上课的立足点

3、设计适切目标是高效上课的落脚点

4、改变学习方式是高效上课的着力点

5、优化“讲练”策略是高效上课的效益点

6、引导帮助学生是高效上课的支撑点

7、教与学的和谐是高效上课的关键点

8、缩小个体差异是高效上课的平衡点

9、善于处理动态生成是高效上课的关注点

10、坚持教学反思是高效上课的生长点

第二节上课的行动策略

一、课堂讲授的优化策略

1、精选讲授的内容2、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3、提高讲授的形象性

4、适时讲授5、对话性讲授

二、课堂问答的生成策略

1、课堂提问的生成策略

(1)掌握不同类型发问的特点

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

(2)问题陈述要清晰、连贯

(3)问题形式可灵活、新颖、多变

(4)优选问点,把握发问时机

2、课堂应答的生成策略

(1)尽可能多且均等的机会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叫答。

(3)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

(4)把握有效表扬和无效表扬的特征,慎重表扬学生。

三、课堂情境的创设策略

1、课堂情境创设的内涵意义

(1)促进知识迁移

(2)促进真实学习(3)有利于主体性建构

2、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1)主观臆造,脱离生活实际;

(2)追求“儿童化”不顾年龄特征;

(3)追求趣味性,脱离了课堂内容;(4)追求热烈,情境流于形式。

3、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1)拓展教学情境的类型

(2)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

(3)根据现实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4、境创设的操作要素

(1)以“情”为纽带

(2)以思为核心(3)以儿童活动为途径

(4)以美为境界(5)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四、课堂的管理策略

1、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要点

A营造课堂氛围B轻敲响鼓C目光暗示D动作指引E行为矫正F旁敲侧击

2、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1)沉着冷静,以静制动

(2)时效统一,及时高效

(3)化弊为利,长善救失(4)幽默诙谐,化解矛盾

3课堂时间的管理策略

(1)树立课堂时间观,科学预设教学时间

(2)抓住课堂时机,依据学生生物钟上课

(3)保证课堂实效,合理安排教学容量,提高知识的有效率

(4)保持时流通畅,促进学生参与

第三节改进教学方法,相对增加学生的专注时间

第三节上课的教育智慧

一、预设与生成

1、现实课堂中对待预设和生成的不同表现

2、智慧的处理课堂的预设和生成

(1)预设与生成并重,适时适度生成

(2)强调动态生成,精心做好预设

(3)预设生成兼容兼顾,互动互生

A坚持目标导向B无为而为C兼容兼顾D收放有致

二、教师与学生

1、当前课堂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表层化

(2)教师主导性被弱化

2、追求师生关系的平衡

3、重建师生角色

(1)教师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引领者

(2)教师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3)教师应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发者

三、简约与繁杂

1、教学目标简明2、教学内容简约3、教学过程简化

4、教学方法简便5、教学语言简练

四、传统与现代

1、教师的讲授和师生“对话”并不矛盾

2、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不是对立的关系

3、正确对待文本的传统意蕴与现代解读

4、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相得益彰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三)

第三章说课;在交流中诠释教学的意义

第一节说课的内涵和含义

一、说课的内涵界定

1、关于说课含义的不同理解

(1)从性质上定义说课

这类定义主要从性质上将说课界定为诸种不同的性质。

(2)从内容上定义说课

这类定义用列举的方式直接描述说课所涵盖的内容。

(3)从操作环节上定义说课

这类定义着重说明说课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特别是说课与备课、上课等的先后关系。

(4)从组织环节上定义说课

这类定义着重说明说课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

2、说课的定义与内涵

(1)说课首在交流重在口头交流

(2)说课重在分析重要的是说明,即是分析与诠释

(3)说课凸显智慧

二、说课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关系

1、说课与备课

2、说课与上课

3、说课与评课

三、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

1、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专业教师发展的重要的途径

教学反思包括三个成分:

认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师陈述

2、影响教师的知识建构

A.说课可以促进教师个体隐性知识的社会化

B.说课引导教师将个体隐性知识“外部化”为显性知识

C.说课有利于教师将分离的、零散的显性知识进行梳理、组合与重构,从而形成统整的、结构化的显性知识。

D.说课有利于促进教师将思考所形成的显性知识进一步“内化”为隐性知识。

3、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四、说课与校本教学研究

1、说课有利于建构教学研究的把手

2、说课有利于形成教师研究共同体

第二节说课内容的拓展

一、说教学设计

1、说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设计的原点

2、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1)注重三维目标的阐述

(2)注重目标表达的清晰

3、说学生分析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4、说教材处理

A.说教学内容的结构B.说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C.说课程资源的开发

5、说教与学的策略包括教的策略与学的策略

6、说教学程序设计

(1)教学程序设计具有假设

(2)教学程序设计具有科学性

(3)教学程序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二、说教学实施

1、说教师引导2、说学生参与3、说教学生成

三、说教学收获

第三节说课的实施与评价

一、掌握说课的要求

1、凸显理念的引领2、聚焦教学的问题3、增进反思的意识

二、提升说课的艺术

1、锤炼说课的语言2、创新说课的思路3、凸显说课的个性

三、关注说课的评价

1、说课评价的基本原则

2、说课评价的基本内容

(1)对说课者教学理论素养的评价

(2)对说课者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评价

(3)对说课者理解和把握教材情况的评价

(4)对说课者选择教与学的策略的评价

(5)对说课者教学智慧的评价

四、创新说课的形式

1、专题研究型说课2、小组互动型说课3、理论研修型说课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四)

第四章听课:

在观察中把握课堂的真实

第一节听课的内涵与意义

一、“科学研究”视野下的听课

1、课堂观察的历史发展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的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出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课堂观察的内涵与特征

(1)课堂观察重在研究与诊断

(2)课堂观察是一种系统性研究

(3)课堂观察注重收集客观数据(4)课堂观察倡导团队合作的文化

二、课堂观察与教师专业发展

1、课堂观察与教师发展的理论检验

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课堂观察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并具体表现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课堂教学诊断的质量和促进学校教研方式的变革的三个方面。

2、课堂观察与教师的行为转变

教师积极的从事课堂观察,有利于推动教师自觉的变革自身的教学行为。

还可以促进教师将理念与行动结合起来,用理念来自觉的诠释自己的行动,改进自己的行动。

3、听课与课堂教学诊断

听课的重要目的就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断。

4、课堂观察与校本教学研究

首先,课堂观察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其次,课堂观察可以推动学校教研方式的变革。

第二节课堂观察的基本类型

一、课堂观察的多元分类

1、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就是研究者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的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不参加观察对象的任何活动,而是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

2、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目的、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结构式观察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的了解的情况下。

非结构式观察对研究问题的范围采取弹性态度,观察的内容、项目以及步骤不预先确定。

观察纪录也无需先规定具体的要求,是一种非控制性的,弹性化的观察。

3、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4、团队观察与独立观察5、诊断性观察与提炼性观

二、量化研究取向的课堂观察

1、量化观察的理论基础

2、量化观察的基本特征

(1)预设分析框架量的研究范式采用的是假设-------演绎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研究之前必须清晰地界定研究的问题和分析的框架,并以“研究假设”的形式表现出来。

(2)量化的数据分析量化观察强调对观察数据进行量化,包括以定量的方式进行的观察记录和以统计学方式进行的数据分析

(3)良好的信度效果

所谓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所谓效度,即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的事物的程度。

三、质性研究取向的课堂观察

1、质性观察的理论基础

质性观察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科学领域“质的研究范式”。

2、质性观察的主要特征

(1)参与式的深度观察

(2)基于深描的观察记录(3)情景关联的分析策略

四、行动研究取向的课堂观察

第三节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1)先入为主的偏见

(2)无意过失(3)假像与错觉。

3、观察的自觉性

所谓观察的自觉性,就是指观察者应该自觉认识到观察背后的理论指导。

二、课堂观察的主要程序

课堂观察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1)明确观察目的

(2)进行文献整理(3)设计观察框架

(4)制定观察计划并实施观察(5)观察资料的分析与解释

三、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1、行为检核表2、等级量表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

3、座位表4、课堂实录5、课堂轶事记录6、课堂观察日志

四、如何进行现场观察

1、确定观察的位置2、开放式观察3、渐进式聚焦

4、回应式互动5、选择观察内容

五、如何做好观察的记录

现场观察笔录分为四个部分:

(1)实地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能容

(2)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3)方法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4)理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的初步理论分析。

六、课堂观察资料的分析

1、课堂资料的整理整理和统计课堂观察资料,需要考虑资料的特点

2、课堂观察资料的解释

所谓的“解释”观察资料,是指研究者从特定的理论框架出发,对观察资料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进行创造性诠释的过程。

七、团队观察与教师的合作文化

团队观察是由即彼此分工又互相合作的团队进行的。

团队观察需要学校积极地营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第四节课堂观察的主题与框架

一、走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凸显学生学习的过程2、关注学习行为的整体分析

3、强调基于学习证据的课堂分析

二、学生研究:

意义与价值

1、从学生方面说,研究学生是落实学生主题地位的基本方式。

2、从教师方面说,研究学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之基本

3、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学生研究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课堂学习观察的主要维度

1、目标达成的课堂观察2、思维过程的课堂观察

3、学习方式的观察4、学习风格的观察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五)

第五章评课:

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

第一节评课的概说

一、评课的意义

评课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对一节课中教与学活动和效果进行的价值评价。

1、从宏观层面来看,有效的评课将有助于区域性教育管理的正确决策。

2、从微观层面来看,有效的评课将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常见的评课类型

1、教学研究型评课2、优质示范型评课3、等级评比型评课

4、组内互助型评课5、督促检查型评课6、群体展示型评课

不同的评课类型有不同的特点,会产生不同的功能。

示范型评课能给教师带来启示,有助于教师理解、学习、吸收、借鉴。

互助型评课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而研讨性评课有利于把问题引向深入,等等。

三、评课的组织与实施

评课不是教师个别的行为,而是需要教师之间相互的交流、互动和影响,它是一种特殊的集体行为。

在评课的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改善评课活动的管理,合理安排听评课。

2、要注重营造民主共享的评课氛围。

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执教者,认真倾听执教者的教学意图。

应设法激发起参与听评课教师的共享与发展的责任意识。

3、评课组织中的几个要点

A、在24小时内给出反馈;B、要以系统的、详细的听课记录为基础;C、听课记录要以真实的课堂事件为基础;D、对真实的课堂事件的阐释要以预先设定的标准为准则;E、这些阐释首先要由授课教师做出。

F、评课必须是双向的,而且要以共同发展为导向。

四、评课的局限性

就目前评课实施的现状来看,容易产生几个方面的局限:

1、容易出现“求全责备”的情况;2、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3、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情况。

第二节评课的理念与内容

一、好课标准的讨论

1、好课标准的判断角度

A、评价教师B、评价学生C、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D、评价教学过程及效果E、评价课堂教学活动

2、好课标准的探讨

好课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不可能都上成“四课合一”的精品课。

拥有四课中某一方面的特质就应该被视为好课。

教师们应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寻找一种言简意赅、过目不忘、易于记忆和理解的标准。

3、值得借鉴的有效教学标准

A、学习共同体: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教师的使命在于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设计需要师生合作参与的教学任务。

*教师必须使得创造性活动与安排的时间相一致。

*教师安排好座位。

*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

*学生分组类型多样化

*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小组活动计划。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以及教学材料和教学技术的运用应利于师生共同活动。

*教师应以积极的方式监控和支持学生的合作学习。

B、语言发展:

通过课程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C、情境性学习

D、挑战性教学:

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

E、教育性对话:

教师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

4、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

A、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B、教学评价既关注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

C、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从静态性走向生成性。

D、教学评价的效用主义倾向日益凸显,开始从关注教学效果转向追求效果和效率的统一。

在有关好课标准的研究和实践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评价标准要“因地制宜”。

(2)评价标准的表述要规范、科学。

(3)对国外教学评价理论的借鉴要考虑我国文化传统和教育实际,不可盲目地展板照抄。

5、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或许好课只是一种教学的境界和追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或许好课存在于每位教师的内心,写在学生们兴奋与渴望的脸上,它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成长。

在现代评价理念中,有几个方面在课程改革中格外得到重视,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还应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落实:

6、坚持发展性评价7、坚持以学论教

8、倡导评价的多元化

(1)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2)评价视角的多维化

(3)参与评课主体的多元化

*鼓励执教者自评

*鼓励学生参与听评课,提高学生评价能力。

*积极创造条件,动员家长参与听评课活动。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二、评课内容的构建

1、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否注重了整体性。

(2)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