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届高三第八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20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康杰中学届高三第八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届高三第八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届高三第八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届高三第八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届高三第八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康杰中学届高三第八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康杰中学届高三第八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康杰中学届高三第八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康杰中学届高三第八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康杰中学届高三第八次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康杰二中2013年高考文综模拟试题(八)

历史试题

2013.6.1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自国家产生以来,“如何治国”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共同话题,春秋时期的管子曾有这样的看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这里管子主要强调

A.君主的才能B.制度的建设

C.人才的任用D.创新的意识

【答案】B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强调了法制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25.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答案】C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黄宗羲认为秦代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汉初重新分封同姓诸侯以及宋代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利仅仅是从维护王朝的私人统治角度出发并未天下为公之念,这体现了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公法取代一家一姓王朝之私法”,所以答案选C。

k#s5u

26.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答案】Bk#s5u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能够说明此时民窑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获得了官窑的认可,这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窑为适应市场扩大的需要而发展的结果,答案选B。

27.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答案】A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含义是说通商口岸具有消费性城市的特点,从而带动了以其为中心区域的消费,使得原有的经济模式和结构趋向解体,即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但并未体现破坏了城市经济的特征,答案选A,

B项说法不准确,CD两项显然与题意不符。

28.郑观应主张: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ks5u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答案】Bk#s5u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说明了郑观应认为上海地处海运航道要冲,同时又是世界商品的交汇之地具备筹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答案选B。

29.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

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

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

”材料表明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答案】C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梁氏认为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伴随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才逐步建立起来,传统的文化观念不会促进这种观念的形成,既如此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答案选C,AD两项说法错误,B项是传统士大夫的社会使命。

30.孙中山在《至海外国民党同志函》(1920年1月29日)中说: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

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这表明

A.孙中山充分肯定北京学生的贡献

B.孙中山认为思想运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

C.孙中山认为近代文明的基础是思想解放

D.孙中山实现了他一生思想的转折

【答案】B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能够说明孙中山的意图是借助思想运动的兴起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即孙中山认为思想运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答案选B,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从错误。

k#s5u

31.1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活动和文化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已经确定的。

但是,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一评论围绕的主题是

A.“双百”方针的实施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答案】A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56年,中共提出了繁荣文艺的发展方针,即“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材料中文字含义即是这一方针内涵的体现,答案选A。

32.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

“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

古时规定应该有人公开解释法律,这些人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解释,称为法学家。

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

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A.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B.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

C.重视法律的形式和程序D.法学家的地位高于法律

【答案】A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避免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但这并不能解决实际中的全部问题。

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发展,新的法律问题必然出现,另一方面,原有法律中会有不清楚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有专职人员给出客观公正的司法解释,法学家即应运而生。

所以,法学家的诞生是为了解决罗马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由此也可以得出罗马社会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答案选A。

33.有历史学者指出: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

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下列有关美国注重权力均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权分立,保障分权与制衡         B.两党制,彼此制衡与监督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司法权独立,不受任何权力制约

【答案】D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美国社会权利的制衡,结合史实不难得出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美国总统提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制衡,所以尽管美国司法独立,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司法不收任何权利的约束和限制,D项说法错误,AB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34.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20世纪80年代)的一股意识形态,它反对建

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

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

你认为出现这种调查结果是因为其

A.使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发展持续低迷

B.反对对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凯恩斯主义

C.造成了贫富差距过大和社会分裂

D.不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框架

【答案】C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说明撒切尔夫人主张降低福利国家的比重以及一定程度上鼓励贫富差距的出现,因此这会造成了贫富差距过大和社会两级分裂,答案选C,A是撒切尔主义出现的原因,B撒切尔主义是要弱化而非反对凯恩斯主义,D项说法错误,撒切尔主义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局部调整。

35.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

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A.世界经济重心转向发展中国家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形成D.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

【答案】B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亚洲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强化,进而会影响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这是其带来最为重要的影响,答案选B,A目前世界经济重心仍旧以发达国家为核心,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取决于多种经济力量的对比,在目前各股力量对比尚不明晰的情形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仍须很长时间,D项与亚洲经济实力的增强并无直接关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回答。

第42—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

ks5u

材料一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定购以外的粮食、棉花可以自由上市。

如果市场粮价低于原统购价,国家仍按原统购价敞开收购,保护农民的利益。

生猪、水产品和大中城市、工矿区的蔬菜,也要逐步取消派购,自由上市,自由交易,随行就市,按质论价。

放开的时间和步骤,由各地自定。

放开以后,国营商业要积极经营,参与市场调节。

今年,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还决定拿出一批粮食,按原统购价(费用按财政体制分担)销售给农村养殖户、国营养殖场、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单位,支持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等产业。

困难的地方可以赊销。

对乡镇企业实行信贷、税收优惠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1985年1月1日)

材料二中国的特殊国情使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演变道路,而是经历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道路: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传统农村与现代都市并存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在城市同时存在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两类不同经济和就业,在农村同时存在农业与非农业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突破了最初的二元经济。

除了日益庞大的城镇非正规就业外,在中国农村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农村工业部门,即乡镇企业。

1992年之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城镇正规部门与城镇非正规部门迅速发展。

这是一个不断实现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重大转型历史过程和社会变迁,无论是从人口规模,还是从转变方式,都是世界现代历史所未有过的。

——摘编自胡鞍钢马伟《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材料三

新中国就业与经济社会结构表(1949-2009)单位%

就业人口占全国比重

增加值占GDP比重

农村

农业

农村

非农业

城镇

正规

城镇

非正规

农村

农业

农村

非农业

城镇

正规

城镇

非正规

1949年

86.2l

5.31

4.47

4.00

58.35

5.31

24.24

12.10

1957年

81.04

5.47

13.O5

0.44

40.58

5.29

52.75

1.39

1979年

69.25

7.06

23.66

0.04

28.19

5.74

65.98

0.O9

2009年

37.65

22.45

15.57

24.33

10.26

26.93

32.83

29.98

注:

农村非农业人口,包括国营农垦、社队企业或乡镇企业从业者、农村个体工商户。

城镇正规人口,包括城镇国营或国有单位、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新兴单位(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从业者。

城镇非正规人口,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工等。

——摘自胡鞍钢马伟《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

(8分)并指出这些措施的实质。

(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

(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

(6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推进城镇化的实践对你的主要启示。

(4分)

【答案】

(1)对主要农产品由统购统派改为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合同以外的允许自由出售;政府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在农产品交易中引入竞争机制等。

(8分,回答4点即可)打破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3分)k#s5u

(2)主要趋势:

由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传统农村与现代都市并存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多元(四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4分)ks5u

主要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城市化迅速发展。

(6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

(3)坚持经济结构多元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断改革创新。

(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KS5U解析】

(1)仔细阅读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直接归纳概括出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具体措施的内容可以看出其实质是要打破单一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实现计划经济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渡;

(2)材料二文字内容说明我国建国后社会经济结构呈现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传统农村与现代都市并存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特点,而材料三表格数据反映了多元经济结构的出现,所以建国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由二元经济向多元经济结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引导,社会经济发展两方面归纳原因即可;(3)在总结中国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启示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内容加以说明。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虽然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它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恰恰相反,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

——摘编自《美国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评材料中有关“世界文明”的观点(12分)(要求:

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观点一:

赞成,尽管不同的文明之间有过摩擦和碰撞,但是依然以交流和融合为主流。

(2分)论据:

在政治方面,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后借鉴了英国代议制民主和政党政治,推动了自身民主政治进程;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借鉴了美国共和政体和英国责任内阁制,推动了自身民主法制进程。

在经济反面,罗斯福新政时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缓解了经济危机;中国改革开放后借鉴了西方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市场经济,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借鉴了中国儒家思想改善了自身的伦理道德;中国新文化运动借鉴了西方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上述借鉴均成功地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由此可见,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

(10分)

观点二:

反对,尽管不同的文明之间有过交流和融合,但是依然以摩擦和碰撞为主流。

(2分)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英国则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国闭关锁国,英国要求获得市场。

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国认为是维护商业的战争,而中国则认为这是一次侵略战争。

因此从根本上讲这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一次碰撞。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轰炸,其旗号为“人权高于主权”;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三架飞机,袭击了美国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作为对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报复。

以上史实均体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因此说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10分)

观点三:

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回答。

(12分)

【KS5U解析】本题属小论文的写作题,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

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请考生在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人废除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创造了以欧洲最新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军队。

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

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

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

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企业。

少数富贵家族,即通常所称的财阀,以这种方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二战之后,日本的《和平宪法》等再次确认了私有财产权利与公司的产权地位。

在法制的护航下,日本公司通过兼容并蓄式的学习借鉴,开创了本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在日本公司之中,尽管有着较为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但是个人利益仍然被视为集体利益的附属品,当两者发生冲突之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在日本公司中,员工的忠诚与否以及忠诚程度是公司绩效评价的首要标准。

同时,日本公司也实行或明或暗的终身雇用制度,宁降薪,不裁员……在以涩泽荣一为代表的企业家的推动下,日本在学习欧美国家公司制度的同时,也将认真与勤奋深刻地渗透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之中,将“认真”的思维习惯带入到公司管理当中,由此催生出了质量管理的“日本模式”。

——山西教育出版社:

《公司的力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实现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途径,(3分)并分析日本企业的主要特征。

(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6分)日本的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3分)k#s5u

【答案】1)主要途径:

明治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在政府帮助下迅速形成了大垄断财团。

(3分)主要特征:

在近代化过程中,日本垄断财团与政权相结合,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

(3分)

(2)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①集体主义精神。

②员工对公司的终身忠诚,公司对员工的终身雇用。

③认真与勤奋。

(答出2点即可得6分)最大启示:

①企业发展要“以人为本”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同技术一样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③无形的文化软实力同有形的技术硬实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答出2点即可得3分)

【KS5U解析】

(1)结合材料一的文字内容可以得出日本实现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途径是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在政府帮助下迅速形成了大垄断财团,这种模式易于使日本垄断财团与政权相结合,从而是日本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

(2)概括材料二中的文字内容,直接找出企业的文化特征即可,联系中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和精神内涵的缺失,对比找出日本企业给中国企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 权利方面,妇女生来是自由的,而且始终与男人平等……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保存女人和男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而国民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的联合。

——奥林普·德·古兹《女权宣言》(1790年)

材料二

第一条

1791年

信仰、出版、集会、示威自由

第十五条

1870年

所有公民不得由于肤色、种族的区别或曾被强制劳役而受到选举权的限制

第十九条

1920年

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

第二十六条

1971年

保护18岁以上公民选举权

——节选自《美国宪法修正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女权宣言》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女权宣言》的理论来源和现实依据。

(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7分)

【答案】

(1)妇女应该得到与男人相同的权利。

(2分)理论启蒙思想家宣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思想。

(3分)现实依据:

法国的1789年《人权宣言》确立的人权、自由、法治等原则。

(3分)

(2)主要内容:

规定了基本人权;逐渐放宽了选举权在种族、性别和年龄方面的限制。

(4分)实质:

美国实现由少数人的民主向多数人的民主转变。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3分)

【KS5U解析】

(1)直接概括材料一中的核心观点即可,即妇女应该得到与男人相同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可以判断《女权宣言》的理论来源和现实依据应该是启蒙思想和法国的1789年《人权宣言》。

(2)从材料二表格内容中可以归纳出其主要内容,结合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实质可以回答美国宪法修正案的内涵的实质。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根据大战中使用坦克的经验,提出并论证了坦克制胜的理论。

他认为战争自古就是武器的较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武器的改进仅限于增强火力,而没有提高防护能力和机动能力,从而导致交战双方凭借工事对垒都无法突破对方防御阵地。

当时各国的工业生产虽然早已用机械动力代替了人力,但军队在战场上的运动却仍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

而坦克既有阵地防御所需要的防护力,又有阵地进攻所需要的突击力和机动力,因而在未来战争中将成为主要兵器。

材料二美国首先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

在大规模的空中打击中,美军飞机投掷了大量高精确度“灵巧炸弹”。

双方地面部队尚未接触,伊军前线部队已被摧毁50%以上。

依托高技术优势,多国部队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后,地面部队发动进攻,仅经过100小时后,多国部队就将科威特境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