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小学马小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143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小学马小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文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小学马小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文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小学马小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文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小学马小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文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小学马小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小学马小平.docx

《论文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小学马小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小学马小平.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小学马小平.docx

论文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小学马小平

论教师在小学中的核心作用与主导地位

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小学马小平

论文摘要:

发展小学教育,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优良的小学教师队伍。

有了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才能有高质量的小学教育。

小学教师是小学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主要依靠教师来贯彻执行,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通过教师的劳动来实现。

小学教师的劳动,在清苦中有崇高,在平凡中有伟大,这就是小学教师职业的光荣,这就是小学教师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

关键词:

独特性、主导、主体、人为关怀、创新。

教育事业是育人的事业,教师的劳动具有它的特殊性。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传播知识,造就人才、促进文明,他们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不是物。

小学教师的劳动是塑造儿童心灵的工作,劳动对象是正在成长过程中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动活泼的少年儿童。

在教师的教育活动中,儿童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劳动中同儿童发生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双向关系,由此而产生了教师主导的独特性。

在我国约1100万的教师队伍大军中,小学教师占了60%,他们在传递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事业中,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国家公民,为造就四化大业所需要的劳动大军和各种专门人才奠定基础的工作。

前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第一部34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布尔什维克舒尔迦同老矿工瓦尔柯被关在同一间法西斯牢房中。

一天,当他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舒尔迦说:

“……谁是我们青年的第一个教育者?

是教师。

教师,这个词是多么了不起啊……在每个孩子都可以受教育的国家里,教师——这是最重要的人!

我们孩子的未来,我们人民的未来,都掌握在教师的手里,都在他们善良的心里。

在街上看见教师,在50公尺以外,就应该向他们脱帽致敬!

”人们对教师的尊重,是因为教师职业的高尚,人们对教师的敬佩,是因为教师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搞好基础教育,突出教师在小学中的核心作用和主导地位,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一、小学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小学教师主导作用的独特个性。

发展国民经济,培养各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基础在教育,而小学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

小学教育之于社会,犹如墙基之于百丈高楼,枕木之于千里铁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能普及具有一定质量的小学教育,将永远处于愚昧、落后状态。

永远不能走向现代化,所谓文明、繁荣、富强、进步都只能是一句空活。

因此,小学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教育决定着民族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小学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小学教师主导作用的独特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这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推动着整个教育过程的进行。

因此,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提高教学成效十分重要。

大学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大学教师是导师。

在教学中,主要担负着启发、诱导的作用。

这一阶段,教师的主导明显弱之于学生主体。

只有突出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才能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

中学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中学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

中学教师主要是注重智育的培养,知识的传授。

是学生知识的开拓者、传播者。

这一时期,也是学生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

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较强些。

同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大学生显得更弱。

很大程度上,只有依靠教师的主导才能获取相关知识。

但是,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小学生强得多。

相对比,中学生比小学生更能生活、学习。

小学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小学教育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少年儿童进行的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他们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奠定基础。

因此,小学教育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小学教育对少年儿童的主导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同时,小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更加强烈。

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师的主导性比中学、大学强烈。

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很难突出,甚至无法突出。

某种程度上,小学教师的主导性将代替父母。

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突出小学教师主导作用的独特个性,笔者对此问题作肤浅认识。

第一、教师主导要正确引导学生主体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师除了围绕这一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外,还要能够明确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只有明确了教育的指导思想及教育目的,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主体的发展方面。

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是儿童知识的启蒙者、智慧的开拓者、心灵的陶冶者和健康的监护人。

而小学教育在各级各类的教育中居于特殊的地位,它对于儿童身心教育发展方向和进程,有着深刻的作用。

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有三次高峰期,其中有两次处于小学阶段(一是6—7岁,二是13—14岁)。

所以,搞好小学教育,可以加速儿童的身心发展,并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无忧无虑。

世界万物在他们看来都是美好的。

贪玩是小学生的共性,也是每个小学生应有的个性。

他们无法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总是在玩中求学,在学中求乐。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师不但要热爱每一位学生,更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小学生的个性。

这一时期,教师的主导应适应学生主体需求。

多渠道、多角度的采取有效措施,符于主体的充分发展。

中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的心理都有着美好的理想,怀有奋斗的目标,在日益剧烈的学习竞争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经历挫折和挫败,甚至产生自暴自弃思想情绪……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教师主导应适应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主导性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学生走出困境,沿着正确的教学轨道前进。

第二、在传授知识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的本领。

正如高尔基所说: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善于教育孩子,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广博的知识。

”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要较为广泛地涉猎,其他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教师必须刻苦练习教学基本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学好说好普通话,练好三笔字,并要在音、体、美等方面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这是做好小学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

只有这样,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

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双方会互相转化,有时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也会转化为次要矛盾。

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主导在传授知识给学生主体时,不一定时时刻刻都要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

譬如,教师对学生传授某些固有的传统的知识,尤其是小学教学中的公理、公式及定义。

中学教学中的文学知识,英语语法及时态……诸如此类的知识,教师就要突出强调知识准确性、严密性,决不能让学生有半点疏忽。

教学中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可以节省时间讲授其他内容,又可以减轻学生主体的负担,避免其过分疲劳,注意力分散等情况发生,同时还要以让学生主体在更短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学到系统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在进行复习及辅导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及学生主体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以往的教育模式只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应试的机器,而不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及创造力上。

为此,教师主导在对学生主体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使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实现有机统一。

如在教学小学低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师可先用一个肚大口小的瓶子装上半瓶水,再放进一个乒乓球,让学生想办法把跟瓶口差不多大的乒乓球取出来。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联系文中内容试问:

“乌鸦的聪明之处在哪儿?

”从而教育学生学会动脑。

又如九义教材中初二英语上册L2“whatinname?

”这篇文章内容讲授完之后,教师可要求每位学生用英文书写出自己的名字,同时再给自己找出一个英文名字。

这样一来,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

第四、教师主导应施爱于学生主体。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授课时通常表现出很强的权威性、严肃性。

学生主体只能绝对服从教师主导授课的意念,绝不允许学生顶撞老师、以下犯上等等,这更多地限制了学生主体方面的发展。

在新的教改形势下,教师主导应付诸爱心于学生身上,真情对待学生,要能容忍学生的无知,允许学生改正错误。

在教育教学中,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应防止其粗心大意等不良品质的产生,要培养他们认真的朝气蓬勃的个性;对于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要着重培养他们豪放、爽朗、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对于反应较慢的学生,教师应着重培养其踏实,诚恳、坚韧顽强等优良品质;对于谨小慎微的学生,教师应多培养他们认真细致,善于观察细小事物的个性品质。

同时,教师还要多与学生主体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了解其内心世界,掌握其世界观及人生观,而后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二、加大人为关怀是搞好小学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实践证明,对于学生来说,凡是和他们关系好,感情深的教师所给予的教育影响,即使是严厉的批评,他们也认为是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因而能够愉快地接受。

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好,感情相悖,那么同样的教育影响,学生给予的反应往往是不理睬、不相信、不行动,同样的道理,师生关系好对教师也是一种鼓励,它会促使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从工作中体会到一种特殊的幸福和愉快。

所以,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对学生更好的塑造和培养。

孔子在《论语·子路》篇中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在小学儿童成长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小学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所以,小学教师随时都要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出榜样。

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无论是上课还是开会,教师首先不要迟到;要求学生不化装、不佩戴首饰,教师自己首先不要浓装艳抹,浑身珠光宝气;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脏话,教师自己首先要举止文明,言谈优雅。

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一个样,自己在行动上又是一个样,那么他的“言教”无论怎么动听,也是无济于事的。

教师只有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并且“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言行只有真诚、自然,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反过来,学生也能真诚地对待你。

(一)小学教育是形成学生人格素质、心理倾向、道德意识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特征。

小学儿童时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它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认识活动。

恩格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指出,思维是“地球上的花朵”。

思维已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因素。

人的兴趣、习惯、志向、性格、情操以及智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学阶段形成的。

可以说,小学阶段是个性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智力水平上升的最佳时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是从模仿进入社会,在模仿中进行学习的。

模仿是小学儿童普遍存在的特征。

德国乡村教师老威特对儿子的教育实验,否定了“天赋”成才的教育观点,确定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14岁以前的教育。

1920年,在印度,人们发现了一个从小在狼群中生活的狼孩卡马拉,被发现时她已经7岁,用四肢爬行,怕光、怕水、怕火、吃肉而不吃素食,她的智力水平只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

收养她的辛格教师夫妇,花了很大的精力教育她,两年后会直立,6年后能独立行走,4年内只学会了6个词,7岁学会了45个词,卡马拉死时17岁,智力水平只相当于4岁的儿童。

实例表明,人类的才能并非天赋,针对小学生模仿性强的重要特点,早期的环境教育在人类的身心发展中至关重要。

卡马拉死时17岁,回到人类社会9年,受到了精心教养,为什么与“痴呆”的小威特有天壤之别呢?

心理学家的一致看法是她错过了人类学习的最好机会——少儿阶段的敏感期。

由此可见,小学教育是形成学生人格素质、心理倾向、道德意识的关键时期。

(二)人为关怀来自教师的身教与行为。

小学教师的劳动同其他任何劳动一样,要利用或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进行。

但是小学教师运用的劳动手段同别的劳动运用的手段有明显的不同。

第一,小学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教材同教师本人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把教材简单地交待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自己对教材的透彻理解、融会贯通,把其中包含的知识、技能、思想感情以至世界观转化为教师的自身财富,并且还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法的加工,然后通过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方能使学生接受教材。

第三,教师本人的人格是教育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教师为了全面地造就少年儿童的个性。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且要陶冶儿童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性格,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后者是通过人际关系,即师生的接触往来,通过心灵之间的相互交流,人格与人格之间的相互感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对儿童起着熏陶的作用。

所以,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高尚的情操来感化学生,并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方能使自己的教育具有吸引力、说服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正如俄罗斯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小学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形象思维占据优势,富有模仿性和易于接受暗示的特点,使得小学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因此每个小学教师都应清楚地懂得,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语言应当令学生信服,行动应当令学生佩服。

一个德高望众的教师,他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在某些学生身上将永远留下痕迹,直至影响和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

前苏联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加里宁曾给指出:

“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查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

”这么多的眼睛看着我们每个小学教师,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教师做到:

学高为人之师,身正为人之范,在德识才学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理想要崇高、意志要坚定、知识要渊博、思维要敏捷、语言要文雅、仪表要大方、心地要善良、胸怀要宽广,只有这样地锻炼和完善自己,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才能更好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言传身教。

三、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创新小学教育的关键与保障。

创新对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的创新实践表明:

创新决定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产生了任何其他因素难以比拟的对于社会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日益加速的创新活动,而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发达程度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直接关联于这个国家的创新实践。

创新对于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不仅得到世界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的肯定,而且日益为世界各国政府、经济组织所重视,并且构建、形成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能力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作为小学教师,必须正确树立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站在21世纪的高度,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创新小学教育的关键与保障。

(一)、夯实人才基础,强化师德修养。

师德是为师之根本,师德是人才成长的基础。

提高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儿童观看,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充分尊重儿童的特点,权利地位,不要当众批评、训斥、羞辱、讽刺孩子,更不能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应该承认孩子具有独立人格,充分信任和尊重。

(2)从职业道德上看,培养小学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把小学教育工作当成一种崇高事业来进行,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内驱力,提倡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

(3)从教育观看,树立面向全体和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对实施正面教育,把爱祖国、爱人民、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种子播种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4)从人格素养上看,教师应举止文明、礼貌大方、团结合作、遵纪守法,能正确地自我评价,并主动关心集体,真心做到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形象。

(二)抓紧继续教育,大力培养骨干教师。

要把继续教育当成一项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的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抓,对教师开展全员培训。

常言道: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教师终身育人,自己也要终身学习。

从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学科基本功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强化训练,通过训练把教师队伍的水平推向一个新高度,思想到位,行动到位,扎扎实实落实在每个教师身上,落实到工作之中。

培养骨干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大计。

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必须先抓领头羊——骨干教师。

对骨干教师的评选认定要克服重结果、轻过程、重评选、轻培养的倾向,让评选认定过程成为培养骨干教师迅速成长的过程。

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从而以点带面,把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上去。

(三)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全面提高。

教研活动就是引导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实践操作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在活动中,主要就是突出“研”字。

教研形式多种多样,可自学、集体学,外出参观或请外地经验丰富教师到学校作示范课。

让每位教师既重操作又重理论研究,从而培养出专家型教师。

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途径。

课题的来源有两个方面:

一是来源于实践,即在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来源于理论文献,即从书本中找课题。

从整个过程看,课题研究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一个最佳途径。

(四)建设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实施素质教育,小学阶段是基础,教师是关键。

因此,必须把提高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落实,使小学教师队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提高教师生活福利待遇,是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

首先,对教师实行职称评定工作,实行评聘结合,使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挂钩,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设立小学教师专项资金,奖励那些素质高且又有特长的优秀教师。

第三,确实解决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待遇低的问题,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保障。

教师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

他们对社会的直接贡献,就是为社会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小学教师是新生一代的培育者。

他们以自己扎实的科学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精湛的育人艺术,在学校里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开展思想教育,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强健体魄,把少年儿童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新生的一代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

“在这块‘大理石’的雕塑中,谁应当是形成和谐一致的、敏锐的、明智的、有经验的、细心和勇敢的指挥者呢?

是教师!

”教师是塑造未来人的雕塑家。

一个教师的劳动能对学生带来重大影响,甚至能决定或改变个人一生的命运或发展方向。

美国19世纪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海伦·凯勒,自幼是患有盲、聋、哑三种残疾于一身的残疾人。

她曾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战胜了疾病,以优异的成绩受完高等教育,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可是,鲜为人知的是,是谁把她从黑暗无声的世界带领出来的呢?

是她的教师——安娜·萨利文!

是这位老师依靠自己的勇气、才能、创新精神、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坚韧的性格,承担起打开黑暗大门的重任。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教师对学生发展能够产生多么巨大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在小学教育中具有核心作用与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的《光荣的小学教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中国教育报》2000年7月30日

3、《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0.1223期

4、《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1.95期

5、《泸西教育》2002年第5期

6、《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0.81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