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考生必备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136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中考生必备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青岛中考生必备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青岛中考生必备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青岛中考生必备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青岛中考生必备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中考生必备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

《青岛中考生必备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中考生必备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中考生必备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

青岛中考生必备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

青岛中考生必备:

初三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1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

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

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

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

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

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

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

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

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

它们共同特点是:

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

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传记一般分两类:

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

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

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

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

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

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

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

  a目的不同:

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

  b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

  c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3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

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

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

摆事实,讲道理。

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

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

而从“事”到议。

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

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

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

201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初中文言文里的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yuè):

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论语十则》)  女:

通“汝”,你。

知:

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

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

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

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

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

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

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

通“贴”。

火:

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

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

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

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

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

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

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

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

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

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

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

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

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

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故事两篇》)曷:

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

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

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遽:

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

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

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

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

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

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

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

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

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

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

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適:

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

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

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

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

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

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

通“才”。

  

40、其真无马邪?

(《马说》)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

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

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

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

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

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

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

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

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不:

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直:

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

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

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

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

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信:

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

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

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

通“肢”。

  

59、鸡栖于(《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2012中考必备】初中文言文中的修辞归类

一.比喻

    1.《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

    3.《秋浦歌》: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4.《岳阳楼记》: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5.《马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

二.借代

  

(一)全体代部分

    1.《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借“武陵人”代武陵某一个人。

    2.《曹刿论战》:

“肉食者”借“肉食者”代大官。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借“故人”代孟浩然。

  

(二)部分代整体

    1.《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借“鸡黍”代饭菜。

    2.《岳阳楼记》:

“锦鳞游泳”借“鳞”代鱼。

    3.《捕蛇者说》:

“去死肌杀三虫”借“三虫”代各种寄生虫。

  (三)借相关的特征来代替

    1.《陋室铭》:

“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借“白丁”代普通百姓。

    2.《出师表》:

“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

    3.《岳阳楼记》: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4.《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借“黄发”代老人,“垂髫”代小孩。

    5.《陋室铭》:

“无丝竹之乱耳”借“丝竹”代管弦乐器。

  (四)以官名、地名来代替

    1.《出师表》: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借“益州”代蜀汉。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借“侍中”代郭攸之,借“尚书”代陈震,借“长史”代张裔,借“参军”代蒋琬。

三.互文

  指上下文文意互相交叉,互为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遇到互文时,翻译要特别留意。

    1.《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并非只能东市买骏马,不能买长鞭……而是在东西南北市买骏马长鞭等。

    2.《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成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口

    3.《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是不以物、己喜,不以己、物悲。

    4.《捕蛇者说》: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应理解成在东西南北各处叫嚣隳突。

四.合叙

    合起来叙,并起来提:

    1.《醉翁亭记》:

“风霜高洁”把“风”和“霜”并提,把“高”和“洁”合起来叙。

翻译时应分开来处理,可译成风高霜洁。

    2.《孟子二章》:

“兵革非不坚利也”,应是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

    3.《出师表》:

“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应理解成:

如果有人作奸科,宜付有司论其刑,如果有人为忠善,宜付有司论其赏。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应是此皆良实,志忠虑纯。

五.顶针

    标志是下一句的第一个词与上一句的最后一个词相同。

  1.《木兰诗》: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2.《孟子二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六.排比

  1.《木兰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爱莲说》: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七.对偶

    1.《春夜喜雨》: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岳阳楼记》: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八.夸张

  1.《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木兰诗》: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中考语文易混成语解释

01、暗送秋波:

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

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2、按图索骥:

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3、暗送秋波:

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4、黯然失色:

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5、哀而不伤:

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

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

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继乏人。

  07、不翼而飞:

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08、鞭辟入里:

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

(鞭辟:

鞭策;里:

里层)。

  09、不省人事:

昏迷,失去了知觉。

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

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

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氖导筒荒苋〉谜嬷?

br>12、比翼双飞:

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

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13、兵强马壮:

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14、不赞一词:

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也指一言不发。

  15、不登大雅之堂:

大雅:

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

厅堂。

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

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15、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八仙:

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6、拔了萝卜地皮宽:

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7、兵在精而不在多:

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

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18、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9、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

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

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20、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

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21、才疏学浅:

才识不广,学问不深。

常用作谦辞。

  22、处之泰然:

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23、赤膊上阵:

比喻不顾一切地猛打猛冲的作风。

也比喻坏人公开跳出来干坏事。

  24、缠绵悱恻:

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深沉,言辞婉转。

  25、从一而终:

始终如一。

多指感情专一,不三心二意。

封建社会还指一女不事二夫,夫死终身守寡的封建教条。

  26、粗服乱头:

粗服:

粗劣的衣服;乱头:

蓬头。

原来形容不修边幅,后也比喻文章本色。

也作“乱头粗劣”。

  27、荡气回肠:

形容文笔生动,表演动人,有时也形容感情强烈,情绪激昂。

  28、打鸭惊鸳鸯:

比喻打甲惊乙。

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29、打破坚冰:

早期,水兵们用斧头破开冰层,为船舰开出一条路来。

比喻开拓精神,打破僵局,完成艰巨的事业。

也比喻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和阻碍、赢得信任和友谊。

  30、独善其身:

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31、灯红酒绿:

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32、分庭抗礼:

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

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

  33、粉墨登场:

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34、翻江倒海:

形容水势浩大,比喻声势或力量巨大,也比喻情绪、心思波动得厉害。

  35、繁文缛节:

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

现也用来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

  36、高视阔步:

可以形容气概不凡,含褒义;也可以形容态度傲慢,含贬义。

  37、高枕无忧:

可以比喻放松警惕,贬义词;也可以形容无忧无虑,中性词。

  38、鬼斧神工:

像是鬼神所为。

形容建筑、雕刻技艺精湛高明,几乎不为人力所及。

也形容山石的奇形怪状,凌然峭立。

  39、光怪陆离: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40、顾影自怜:

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41、规行矩步:

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42、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

  43、过五关,斩六将:

大将军关羽越过了五道关,斩了六员守将。

比喻一个人一生中做了最了不起、最得意的事。

也比喻能克服困难。

  44、光风霁月:

雨过天晴,风清月明。

比喻太平盛世,也比喻胸怀坦白,品德高尚。

  45、海底捞月:

可以比喻去做根本不能做到的事,贬义词;也可以形容弯下身子抓起很快就要落地的东西时的动作姿态,中性词。

  46、豁然开朗:

由狭窄幽暗变而为宽敞明亮;也形容原来不明白,一下子领悟了。

  47、回光返照:

比喻人临死前忽然一阵短暂的神志清醒或精神振奋。

也比喻事物衰亡前出现的短暂兴旺的现象。

  48、昏天黑地:

①形容大色昏暗,②形容人神智不清,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④形容大都或吵闹得厉害,⑤形容社会黑暗或秩序混乱。

  49、呼风唤雨:

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50、挥洒自如:

挥洒:

挥笔洒墨。

自如:

活动不受阻碍,没有拘束。

指写字作画时笔墨的运用毫不拘束,酣畅自然。

也指写文章流畅洒脱。

  51、火大无湿柴:

火势旺盛时,潮湿的柴草照样可以燃烧。

也比喻在强大的势力或热烈的环境中,再顽固的人也会受感染。

  52、画龙点睛:

比喻写文章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也比喻处事在紧要处下气力。

  53、海阔天空:

大海辽阔,天宇空旷。

形容境界开阔,也比喻说话、写文章漫无边际。

  54、火大无湿柴:

火势旺盛时,潮湿的柴草照样可以燃烧。

也比喻在强大的势力或热烈的环境中,再顽固的人也会受感染。

  55、虎头蛇尾:

比喻表善里恶、头好尾坏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也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或是开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亦作“虎头鼠尾”。

  56、见风使舵:

指看情势办事,一般作贬义词;也可作褒义词。

  57、惊天动地:

使人十分震动。

多形容声势盛大,变动剧烈,也形容声音巨大。

  58、金兰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金:

喻坚固;兰:

喻芬芳)。

后也指结拜兄弟。

  59、坚不可摧:

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可指工事,也可指决心意志。

  60、剑拔弩张:

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

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61、金声玉振:

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

比喻德行高尚,才学卓绝,也比喻文辞优美。

  6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

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63、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64、今朝有酒今朝醉:

比喻过一天算一天。

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65、苦心孤诣:

指精心研究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

也指辛苦经营,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煞费苦心。

  66、两袖清风:

比喻做官清廉,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

  67、冷眼旁观:

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68、例行公事:

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69、另起炉灶:

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70、鸾飘凤泊:

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

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71、捞稻草:

比喻在绝望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乘机捞好处。

  72、龙飞凤舞:

如龙飞腾,似凤飞舞。

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73、良金美玉:

比喻人品德很好。

也比喻文章写得完美。

  74、柳暗花明:

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75、冷若冰霜:

若,像,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像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76、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77、雷厉风行:

厉,猛烈。

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

比喻政事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

也比喻行事声势威猛,动作迅速。

  78、眉来眼去:

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79、绵里藏针:

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也比喻小心珍护。

80、幕天席地:

把天当作幕,把地当作席。

本来形容胸襟旷达。

现在也形容野外生活中不畏艰苦的豪情。

81、莫须有:

原意是也许有吧。

后指凭空捏造。

  82、难分难解:

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83、平铺直叙:

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含贬义;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含褒义。

  84、评头论足:

是指无聊的人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