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083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汇总.docx

《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汇总.docx

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汇总

黄煌:

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

我是为推广经方而来的。

经方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

为什么说它有几千年历史,这不是瞎说的,中国人最早吃药是吃单味药的。

前几年在杭州萧山一个叫跨湖桥的遗址上考古人员曾经挖出过一个陶罐,这个陶罐据说是7千年前人类的煎药罐。

在这个陶罐里面,考古人员发现有一撮已经碳化的植物根茎,考古人员认定这是7千年前古人吃药的药罐。

这只是单味药,后来我们的先人学会吃2味药、3味药、4味药……慢慢形成很多复方。

所以现在我们学中医、学中药,不能只停留在单味药上,因为复方才是我们中医的智慧所在。

在长时间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复方,我们称之为“经方”。

这些方子很多都被收录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可以说张张是好方。

只要把它学成、学透,在临床上是很容易见效的。

绝对不会像现在我们用了一大堆的药效果还出不来。

其实你只要把经方学好了,不要说是常见病,就是很多大病、重病,也可以治疗。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方是五苓散,这还是我第一次在经方班上讲这首方。

这个方不大,只有5味药:

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茯苓。

这5味药是打成粉的,而且要用“白饮和服方寸匕”。

“方寸匕”是古代的一种量器,一方寸匕大约2~3g,“白饮”,有很多医家考证是米汤,也有人说是白开水。

白饮调服,一般1天吃3次。

这张小方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

不要说中医不辨病,古时候中医是辨病的,只不过这个病现代西医没有认识到,没有记录到现代疾病名称大辞典里面去。

五苓散就是古代一种叫做“水逆病”的专方,何谓“水逆病”,就是病人口渴,但是喝了水还会吐出来。

经方中有很多方是专治某种病的,但后世把这张方扩大也可以用来治疗其他病,所以在后世看来,五苓散又是一张通阳利水方。

按照中医来讲,它具有利水作用,它能将我们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同时,它还有一个通阳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经典的通阳利水剂。

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治疗以口渴、吐水、汗出、腹泻同时小便不利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五苓散治疗面非常之宽,已不仅仅局限于古人治疗“水逆病”这一点,我们已经将它扩大化,下面我会向大家介绍。

这个方的用量比较特殊,它用铢来算。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

这是怎么算的呢?

汉代一两等于现在多少还有很多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一两等于3g,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应该等于15.625g,这个相差是非常大的。

在认定五苓散的前提下,我们强调的只是相对剂量,就是它的比例,所以按照古代二十铢为一两的计算方式,五苓散的配比:

猪苓是三,茯苓是三,白术三,泽泻最多是五,而桂枝二,要说明一下,桂枝,不要仅仅理解为我们现在药房里面配的桂枝,张仲景时代没有桂枝、肉桂之分,而我们现在有桂枝、肉桂之分。

其实它们都是肉桂树上的不同部分,一个是嫩枝,一个是厚皮。

张仲景时代的桂枝,据我的体会主要是肉桂,尤其是做散剂、丸剂的时候,一定要用肉桂,而且是好的肉桂。

所以大家使用五苓散散剂的时候,桂枝一定要用肉桂。

现在我们也用五苓散的汤剂,用汤剂的时候可以用桂枝,但是桂枝量要大。

肉桂也可以用,但肉桂要后下。

有时候开五苓散,只有5味药,病人嫌少,我就既用桂枝,又用肉桂,一共就有6味药。

我们学经方一定要看经典,一定要看张仲景的原文。

原文是我们研究经方、使用经方的最基本出发点。

我们要以经典方证作为我们的基本依据。

张仲景关于五苓散的条文不少,我归纳一下:

71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说明渴的程度非常严重;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74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

注意,张仲景很多条文上都有“者”字,这其实是指“这样的人”,有“这样的人”才用这样的方。

它不是像现在西医,讲的是什么病,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等,西医讲病,中医讲人。

还有156条“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心下痞”,上腹部不舒服,不仅口渴,口干,而且心里面非常烦躁,五苓散条文中多次提到小便不利;五苓散还能够用于治疗霍乱,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霍乱是古时候一种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这个病出现头痛,发热,而且身疼痛,同时还有热多,欲饮水;《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

张仲景原文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口渴”和“小便不利”,它揭示了五苓散证使用的一个关键点。

针对张仲景当时的疾病,用五苓散方证的特征是“口渴”和“小便不利”,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这里入手透析五苓散方证,了解什么情况用五苓散。

古时候经方的使用不像我们现在这样讲究理法方药,当时是没有什么理论的,只是“有是证,用是方”。

病人出现什么反应状态就用什么方;这个医生看到什么人就用什么方;病人出现什么病就用什么方。

它并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先想到这个人是阳虚还是阴虚,到底应该扶阳还是滋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理论。

这是一种朴素的思维,有人称之为一种原始的思维,但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

我当时跟老中医学习的时候,经常按照教科书上的思维去分析他是怎么看病的,但发现老中医并不是按照我们教科书上写的,先理法后选方,再斟酌用药。

老中医抽着烟,盯着病人看,摸摸肚子,看看喉咙,摸摸脉,想了半天最后说:

“这个病人要吃附子的”、“那个病人要吃桂枝的”、“这个人要五苓散加黄芪吃的”。

他的脑子里面都是什么?

药证,都是方证,然后写按的时候才讲一些理论。

后来我发现中医看病只有把药证、方证抓住,才是最最有利的武器。

而不是脾虚肾虚,不是水不涵木,不是肝阳上亢。

所以我们在研究五苓散方证的时候,先要看看张仲景用五苓散是治疗哪一类疾病的。

我们来说说口渴,这是我开始读伤寒的时候一直弄不明白的。

口渴、口干舌燥在那个时候往往认为是阴虚。

五苓散里面有白术、茯苓、泽泻,还有温热的桂枝,怎么可以用来治疗口渴呢?

为什么不用沙参、麦冬、天花粉?

这就是张仲景的思维,就是跟我们的教科书不一样。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口渴是什么样的口渴。

口渴,确实是一种渴感,但很多人渴也不喜欢喝水,这在临床我们也看得到。

有的病人拿点水放在嘴巴里面润一润就可以了,不能多喝,喝多了不舒服,喝多了上腹部会有咕咚咕咚的水声。

而且我们治疗时候发现确实有一些五苓散证的患者,腹部按压会有水声。

很多人喜欢喝热开水,凉开水、矿泉水喝了反而不舒服,他们喝水以后,水好像一直停留在胸下走不了。

这种口渴,我们临床上经常看到。

有不少干燥综合征患者,口渴,不停地喝水,但喝不多,我们用五苓散就很有效,有时候看他们的舌头,口腔里面确实很干燥,没有口水,舌苔是干的,但是有的依然照用五苓散,因为有比较严重的口渴。

口渴,在张仲景的经验里面,是又夹杂其他一些症状的。

比如说,口渴伴小便不利;口渴但饮水即吐;口渴伴腹泻下利;口渴伴出汗;口渴伴有头痛眩晕;甚至还有意识障碍和言语障碍;也有口渴烦躁,口渴心动悸的……口渴伴随症是很多的,这时候我们要进行分辨。

口渴,是使用五苓散很重要的一个指征。

小便不利。

什么是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在张仲景的书中,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它只是讲小便出现问题,包括小便的次数出现问题,小便的量出现问题,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有小便不利,这主要是尿频或者尿失禁。

很多因精神原因出现的小便失禁、尿频尿急,我们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五苓散方证的小便不利有其特殊的表述。

五苓散所治小便不利,首先是小便量少,其次每次小便不是很畅快,或者是小便的次数少。

一般情况下,我们早晨起床后有1次小便,然后在10点、11点或者12点时候有一次小便,下午大概在3、4点左右有1次小便,晚上还有1次小便。

但是很多五苓散证病人小便的次数非常少,有时候1天2次,有时候在疾病过程中甚至完全没有。

比如说有些小孩秋季腹泻,水泻得非常厉害,小便一整天都没有,是有这种情况的,水都泻掉了,这在急性吐泻疾病的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病中,我们判断的小便不利,大多是小便的次数偏少。

我们有时候问病人,上午有没有小便,每天有几次小便?

往往他们小便次数都比较少。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他有没有浮肿这一点上来判断他有没有小便不利。

有时候,你问病人有没有小便不利,他是说不清楚的,小便不利隐含着水在体内排不出去的情形,可形成浮肿。

很多人早晨起来眼肿,下午腿肿;也有一些表面上看不出来的浮肿,但是有大大的眼袋,或眼眶总是肿;或有的人脸特别的大,看上去就是浮肿貌,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做是小便不利的延伸。

从这点来说,它提示我们看张仲景的原文不能看得太死,要活看。

小便不利这里也等于是浮肿。

五苓散确实有很好的利尿作用,的确可以治疗各种浮肿。

除了口渴、小便不利这两个五苓散方证的主要特征外,经常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指征,我们在张仲景的原文中也可以看到。

我归纳一下,第一就是出汗,五苓散可以用来治疗自汗甚至盗汗。

汗多的人,可以使用五苓散。

张仲景原文: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一些五苓散体质的病人,轻轻一动就出很多汗,浑身像被水冲过一样,衣服都贴在背上。

有很多很胖的人跑过来看病,坐下来之后,后背都湿了。

这些大多数是五苓散证。

第二,呕吐。

张仲景本来就用这个方来治疗水逆病,这个方是古时候治疗水逆证的专方。

水逆,就是水入即吐,很多呕吐,尤其是吐水的,都可以使用五苓散。

所以我想,古人为什么要用散剂?

本来病人就不能喝水,再喝汤剂是不行的,所以张仲景把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打成粉,少少地喝下去,这样就不会吐水了。

要不然喝一碗汤下去,有的患者是会立刻吐出来的。

对于呕吐的患者,张仲景要么就是浓煎,像小柴胡汤进行二次浓缩,然后少量地吃;要么就是散剂。

呕吐,现在使用五苓散治疗是不错的。

第三,口干燥。

口渴是一种感觉,口干是一种他觉,是我们看到的,病人的口腔里面干燥没有津液,但这种没有津液舌头并不红,舌头是淡淡的,胖胖的,舌苔是满布的,但是表面上没有多少津液,这在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中非常多见。

这依然是五苓散证,张仲景在原文上也写得很清楚:

“其人渴而口燥烦……五苓散主之。

第四,悸动。

悸动是张仲景方中一个很重要的术语。

刚才讲汗出,呕吐,口干燥,烦,是张仲景重要的方证语言,悸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证语言。

张仲景原文中讲到: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脐下有悸,这个“悸”是什么?

肚脐下面跳动。

什么在跳动?

腹主动脉跳动,有一种搏动感。

我在《张仲景50味药证》里面讲到,桂枝证的主要特征就是气上冲,这个气上冲是什么?

并不是我们说的膈气,而是指一种搏动感。

有的是指脐下悸动,腹主动脉跳动;有的是胸中气,就是我们的心跳。

这是使用桂的一个指征,五苓散里面有桂,所以它可以用来治疗悸动,脐下悸。

现在我们使用五苓散来治疗一些循环系统的疾病也是可以的,因为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往往感觉到一种动悸感,心悸、心慌的感觉,甚至是肚脐跳动的感觉。

这个悸还有一种,就是指肌肉的跳动,或者痉挛。

现在经常有病人的主诉是:

我的眼皮老是跳,我的肌肉老是跳。

这种情况怎么判断呢?

我们说这里面有水。

可以用五苓散,尤其是其中的茯苓,最擅长治疗这种肌肉的跳动。

茯苓和桂枝相配之后,对于脐下悸、胸中悸,效果都很好。

前面我们提到的呕吐,也是茯苓主治症的一种,白术、茯苓也能治疗呕吐,它能把里面的水去掉。

第五,五苓散方证中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就是癫眩。

“癫”是精神错乱,言语行动失常,癫狂,癫痫,有抽搐的意思,是感觉的障碍,是意识的模糊。

五苓散也能用来治疗一些神经内科的疾病。

上次我就治疗过一个女孩子,她打了抗生素之后过敏,脑内积水,结果经常头痛,于是医生用管子将积液引流到胸腔里面。

但之后她会突然之间出现神志模糊,久治不愈。

各种办法都尝试过,但都不行。

我看她头痛,呕吐,汗又多,就用五苓散。

用了五苓散后症状很快就缓解了,也不出现意识模糊了。

所以五苓散也能治疗脑部的疾病,张仲景用“癫眩”两个字是有道理的。

五苓散还能用来治疗多种头痛,头晕,眼花和幻觉。

眼花,也称之为眩,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眼睛发花,其实也就是一种视物模糊。

而眩,是五苓散治疗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征。

因此五苓散除了用来治疗呕吐,自汗的疾病,也可以用来治疗神经内科的疾病。

第六,大家不要忘记,五苓散还有一个重要治疗方证,就是下利。

但是张仲景的原文中没有专门讲到这个问题。

下利,就是腹泻,大便不成形,特别是水泻。

下利是五苓散方证,也是现代我们非常常见的一个指征。

我在确定一个人能不能用五苓散的时候经常问他的大便。

大便怎么样,次数多少?

每天几次,成不成形,也有人说大便还可以,但是开头很硬,等到一个塞子下来之后,哗啦啦的都是稀水。

我们从这些表现就可以看出可能是五苓散证;而很多喝过酒,吃过肥腻东西之后的拉肚子,那更是五苓散证。

所以用五苓散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问他的大便。

上述几个指征:

口渴,小便不利,然后出现汗出,呕吐,口干燥,悸动,癫眩,下利,我们一定要把它抓住。

如果说口渴,小便不利,是把这个方证的核心把握住的话,那癫眩,下利,汗出,呕吐,口干燥,就是它的兼症。

我们把这个抓住了,基本上就把握住了五苓散方证。

下面,我们进入临床运用,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部分。

经方的学习,关键是经验的交流、收集和评价。

光靠理论是不行的,你必须要广收博采各家应用经方的经验。

今天我只是讲一下我的经验或者其他人的经验,更多的还是希望大家利用网络、图书馆收集大家的经验。

今天我也和助手商量,一定要把经方沙龙改成一个权威的、全国的经方应用信息交流与评价平台。

下面我就说说五苓散临床有何运用。

首先说一下五苓散止泻。

五苓散止泻效果最好。

下面是曹颖甫先生的一个医案。

曹颖甫先生是一百多年前的经方大师,他也主张经方,讲经方要讲实验。

他也写了一本书叫《经方实验录》,当然,这个“实验”是指临床验证的意思。

这个老先生是个了不起的经方家,尽管他在政治上十分保守,辛亥革命之后,他的辫子始终是拖着的,他不肯剪,外号“曹小辫”,但是他对经方一往情深,在人家不用经方的时候,他坚持使用经方,他说:

“仲景之方,仲景之法,今古咸宜。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可以用的。

所以他的临床,经常是经方的原方,不加不减。

这个病案是从他的医案集中摘录下来的,言简意赅:

“大南门,郭左,洞泄,当分利。

”郭左,姓郭的人,男左女右,是个男的,住在哪里?

大南门,住在上海的大南门,什么病,洞泄,怎么办,当分利。

洞泄是什么?

是一个古病名。

《内经》上就用,这个洞泄指的是稀泄无度,空洞无物,就是全部都泄空了,就像我们现在夏天常见的那种水泄性肠炎,哗啦啦的泻,全是水,每天十多次。

洞泄该怎么办?

当分利。

分利,就是利小便而实大便。

用什么方?

用五苓散。

“川桂枝一钱,猪茯苓各三钱,生白术三钱,炒泽泻两钱。

”根据他的学生回忆说,曹老先生当时在上海,夏天经常用五苓散治疗这种腹泻。

五苓散止泻我也有经验,当时看了曹老先生的医案,刚好夏天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当时她已经泄泻半个多月,肚子一直咕噜噜地响,拉稀,于是我用这个方。

当时还不敢用原方,在原方上加了一味车前子,用了之后,很快就止了,所以当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要小看这5味药,我告诉大家,张仲景的原方最好不要乱加乱减。

现在我们都有一个误区,都讲辨证论治,都讲灵活性,就体现在制方上。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一张方子开出二三十味药,这根本是没有效的。

用方就要用原方,现在经方的教学,我首先强调的就是用原方,用原方最有效。

这其实也最容易,但是现在却变成最难的了。

因为思维已经僵化,老是去加加减减。

所以我希望大家用原方,五苓散,就原方最有效。

以上是曹颖甫先生的案例。

现在报道的案例也非常多,临床上报道五苓散用于治疗婴幼儿的腹泻效果肯定。

婴幼儿腹泻一般是夏天出现,特别是1周岁以后到3周岁之内的孩子发生率非常高,抗生素没效,往往具有自限性,很多药都不起作用,但是对五苓散却很敏感。

一则案例报道说,用五苓散止泻的平均时间是两天半。

桂枝5g,泽泻6g,白术9g,茯苓10g,猪苓8g,量比较少,发热加葛根,呕吐加藿香或者生姜,就是这样而已。

五苓散治腹泻是有效果的,你们可以试的。

另外一则案例中报道,用五苓散的止泻效果明显要好于西药的常规治疗。

案例中医生是有对照的,而且对于1岁的小孩每次只用6g,并且是在煎煮之后频服。

五苓散煎出来的汤我尝过,没有那么难喝的,非常好喝。

婴幼儿完全可以接受,一点点药就可以。

用了经方之后,你就能体会到什么是“四两拨千斤”。

用准以后,一点点药就起作用。

我一直在想,日本的用药量,当然诸如大剂量附子的那些特殊用量除外,很多是我们现在常用药剂量的1/2、1/3,甚至1/5。

照样有效。

小剂量行不行呢?

小剂量有利于环保,有利于基态,不会浪费,而且不会出大问题。

另外,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秋季虚寒型腹泻,作用比抗生素明显。

上面已经提到,抗生素对这个病根本不起作用,而且是越用越不好。

中医的儿科医生是最有成就感的,因为药方一用就灵,在座的同学们以后可以选儿科(众笑)。

儿科的话,像推拿这些都是十分容易见效的。

现在的儿童医院都是很忙的,就是钱赚得少一点。

有意思的是不要以为五苓散仅仅只是利水药,临床上发现,一些由呕吐、腹泻导致的脱水症状,用五苓散依然有效。

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

水多了,能够把它排掉;脱水了,能够纠正这种状态。

有人研究用五苓散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症347例,按原方比例,成人每次6g,1岁以下1.25g,治愈率达到95.7%.案例中有对照组,发现五苓散治愈率最高,止泻及纠正脱水时效最快。

五苓散确实是使用一点点就可以起作用。

我们学校有一个经方模拟诊室,同学们可以在那里加工药材,自己吃,我有几个已经作老师的学生也经常给同学加工五苓散,有些小孩子腹泻,肚子不舒服,用一点点五苓散开水冲服就好了。

所以不要以为我们中医中药都是一大包的、用蛇皮袋装的那种,那是牛药,不是人药。

脂肪肝腹泻。

脂肪肝现在是我们大陆是时髦病。

很多患脂肪肝的人大便都不成形,每天2~3次,脂肪肝腹泻,用什么方最好?

五苓散最好!

五苓散还具有降脂保肝的作用,下面我将会提到。

还有用抗生素后引起的腹泻。

这种情况很多,用了抗生素之后莫名其妙拉肚子,什么原因?

抗生素把正常菌群给搞乱了!

这种抗生素腹泻,不能再吃黄连素(小檗碱),也不能再使用氟哌酸(诺氟沙星),但是五苓散可以用,附子理中丸也可以,其实附子理中丸治疗抗生素腹泻也是不错的。

情况再严重的就用四逆汤。

抗生素是寒凉之品,会导致阳虚,当用四逆汤。

还有一个是酒后腹泻。

尤其是大量饮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而且口干。

特别是烈性酒,喝过酒后晚上口渴,大量喝水,尿还不多,第二天起来头还是昏昏的,嘴巴里面还有酒气,甚至还有浮肿。

酒喝多还会让人发胖。

张仲景治疗胸痹的大多是瘦人。

酒喝多之后会生湿。

人是胖的,肉是松的。

这种情况就要用五苓散来利。

所以酒后腹泻,我们选用五苓散,或者说酒客的保健用药,可以选用五苓散。

关于止泻的问题,五苓散在临床上应用得很多。

但是要注意这种水泻与葛根芩连汤证相鉴别。

葛根芩连汤也是能治疗泄泻的,但那是协热下利,热表现在肛门灼痛,而且喷出来的稀水臭秽难闻,腹痛,舌苔黄腻,脉数。

五苓散的腹泻,大多是稀水,腥臭,不同于葛根芩连汤恶臭,排出物粪水分离。

如果排出物质地胶黏,排气气味恶臭,那也不是五苓散的适应证,宜用黄连大黄。

下面说说五苓散止吐作用。

水逆证的特点就是呕吐,但它是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我还清楚记得,当年我学医的时候,我的老师叶秉仁先生曾经讲过一个案例,他从上海国医学院毕业之后,回到家乡看病,刚好一个大地主的公子从城里放暑假回来。

很高兴便吃了很多牛肉,吃牛肉之后第二天肚子胀,发热,拉肚子,泄了之后口渴干燥,家里拿西瓜汁给他喝,他喝了之后又吐掉;再喝,又不停地吐,我师父就用五苓散,一用,马上就好,这就是水逆证。

现在,五苓散可以用来治疗急性胃肠炎呕吐,也可以用来治疗妊娠呕吐。

五苓散是比较安全的。

好多人经常问我,妊娠呕吐能不能用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治疗?

我说这个最好不要,原因在半夏,虽然说吃了半夏之后不会马上导致胎儿畸形,但是药理实验、动物实验表明,半夏,能导致胎儿畸形,或者会导致流产。

所以,为保证我们自身安全,对于孕妇,我们一般不主张使用半夏进行治疗。

相比之下,五苓散就比较安全,它不会引起堕胎、畸胎的问题。

但是妊娠呕吐是要吐水的,用五苓散才有效。

最近治疗用黄连阿胶汤治疗一个严重妊娠呕吐伴先兆流产的病人。

因为她白白瘦瘦,手心通红,烦躁不安,晚上睡不好觉,脉搏跳到120(次/分)多,热象非常明显,所以我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芍药、阿胶,而不用五苓散。

五苓散还可以用来治疗新生儿呕吐,喝酒以后的呕吐,溺水以后的呕吐,幽门狭窄出现的吐水,这些都合适,甚至有人用五苓散来治疗晕车、晕船的呕吐。

我记得那时我在研究生办当主任,我们那个副主任去接儿子,没想到他的儿子一上出租车,没跑多少路就吐了好多水。

晕车、晕船为什么会吐那么多的水,我也不知道,但是吐掉之后,他就好了。

我想这个晕车、晕船的呕吐,恐怕就要吃五苓散。

我在网上也看了,倪海厦老先生在回复一个网友如何解决晕车问题的帖子中也说到了,他用五苓散就可以解决问题,后来那个网友查到五苓散并打了粉吃,果然有效。

所以总是晕车的人,出门之前除了可以在肚脐眼上贴个风湿止痛膏,含点生姜外,还可以吃点五苓散。

甚至抗生素副作用引起的呕吐使用五苓散也有效。

在1973年的时候就有报道,用五苓散冲服治疗11例抗生素治疗后出现呕吐、口渴、尿量减少、上腹部疼痛的感染性发热的病人,服药后均症状减轻并消失。

这个经验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因为抗生素滥用,中国是世界之最。

抗生素带来问题,怎么办?

我们中药来扫尾。

在国外是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但是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除了抗生素滥用,还有就是滥用挂水(输液)。

现在孩子一发热,就用很多抗生素,挂很多的水,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出现了五苓散证。

五苓散我估计是大有用武之地。

《名医类案》记载,明代名医江应宿治愈一19岁青年,患伤寒发热,发热同时出现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

入咽亦吐,嚎叫不停,脉洪大浮滑。

在这里注意脉浮滑,不一定是白虎汤证,水逆证也可以出现。

脉浮滑,也可以用五苓散。

江应宿先生给他用的就是五苓散。

回到现代,日本汉方的书还是值得我们看看。

大家不能只把眼光盯住自己看。

日本汉方医学是在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尤其是日本近代汉方的大家——汤本求真,他留下的《皇汉医学》这本书,影响了很多人。

像胡希恕先生、岳美中先生、陆渊雷先生、叶橘泉先生都是看过《皇汉医学》的。

汤本求真之后,又涌现了现代的汉方家,我们比较熟悉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大冢敬节,最近有本书《汉方诊疗三十年》,这个就是他的医案集,是值得我们看的;还有一个,是矢数道明先生,他也有汉方的著作——《汉方治疗百话》。

日本人的科研,就是实实在在从临床上来的,就是从病例上来的。

我参加过他们几次会议,他们的报道不像我们的多少例、几百例等等,他们就是6例、7例、10例,1例也行,但是实实在在,是真正的科研。

来自西雅图的马屹正院长也参加过。

所以大家以后不要忌讳个案,我们中医就有个案。

张三的个案,李四的个案,10个个案,50个个案,100个个案,合起来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建立信息共享的电子平台,大家都来参与,大家都贡献自己的案例,只要这样我们的水平就能上去了。

再来看看矢数道明先生怎么用五苓散。

他治疗一个5岁的男孩,患有痢疾,高热,但是退热之后出现烦躁,烦躁拒绝盖被子,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口渴,水入则吐,饮一口则吐出两三口,小便不利,脉浮数,大而无力,用五苓散2g,即方寸匕,米汤溶化服用。

服1剂,呕吐停止,小便利,食欲好转。

我记得我以前当中医学徒的时候,给病人开方子开3剂,就算多的了,而我们老师出诊只开1剂。

以前就是一个榔头你搬不过来的话,下次是不来求你的,哪有像我们现在那样一开就是30剂。

明代,相当于现在的太医院院长——薛己,当时他用药经常一次开20剂、30剂,人家就说他是让病情自动衰退才好的,不是他的药治好的。

现在的话,就更糟糕了。

所以我们现在用经方,经方就是“一剂知,二剂已”,这才是经方!

下面我们看看五苓散减肥……

下面我们看看五苓散减肥。

以下是我的病案。

病人五十多岁,主诉是减肥后身体不舒服,受凉即腹泻,腰背部不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