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980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考试重点.docx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考试重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考试重点.docx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对象,分析健康与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探讨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2、【健康危险因素】是指能使疾病和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素。

3、【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以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4、【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能力的活动。

5、【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6、【营养素供给量】是指为满足机体营养需要,每日必须由膳食供给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

7、【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包括8种,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

8、【膳食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消化的,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

9、【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本体形式或可被人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10、【合理营养】是指通过膳食及其加工烹调,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

11、【平衡膳食】是指由多种食物合理搭配并能全面达到营养需求的膳食,即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

12、【环境】指环绕于地球上的人类空间以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物质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体。

13、【环境卫生】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14、【自然环境】是天然形成的、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15、【社会环境】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构成。

16、【生物转化】是指环境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在其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

17、【生物富集】是指某些生物从环境中不断摄取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蓄积和(或)通过食物链作用在各级生物之间传递、转移,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相当高。

18、【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扰乱了生态平衡,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19、【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致病因子(病原体)所造成的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

20、【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所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的食源性疾患。

21、【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

22、【矽肺】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衡,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使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24、【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一门科学,是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客观规律数量特征的重要工具。

25、【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是指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

26、【统计推断】指如何在一定的可信度下由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拓展:

包括①参数设计②假设检验)

27、【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8、【流行】是指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二、简答题。

1、简答◇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

  答:

①.分析疾病分布与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

②.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③.研究与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④.探讨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2、请说出◇为什么“预防为主”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

  答:

①.预防是解决健康问题的根本性对策。

②.预防是实现医学目的优先考虑的要素。

③.预防为主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卫生措施。

④.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

3、简述◇膳食纤维的生理意义◆?

  答:

①.改善肠道功能②.调节脂质代谢③.控制体重,防止餐后高血糖④.吸附作用。

4、简述◇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答:

①.合理的食物搭配②.科学的加工烹调③.良好的膳食制度④.食物无毒无害,保证安全。

5、一般人群膳食指南适合于6岁以上正常人群,共有哪10条?

  答: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④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⑤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⑧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⑨限量饮酒;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6、简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

  答:

①广泛性②复杂性③多样性④长期性

7、简述◇影响污染物健康效应的因素◆?

  答:

①污染物因素 ②机体因素 ③环境因素

8、简答◇如何控制环境污染◆?

  答:

①减少工业“三废”的污染②控制生活性污染③预防农业污染④加强环境立法,强化环境管理和监督⑤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9、简述◇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卫生要求◆?

  答:

①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②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③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10、简述◇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

①食品失去食用价值②急性感染或中毒③慢性危害④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11、简述◇食物中毒的特征◆?

  答:

①发病呈爆发性 ②临床表现相似 ③发病与食物有关 ④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12、简述◇食物中毒的分类◆?

  答:

①细菌性食物中毒 ②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③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④化学性食物中毒

13、简答◇职业病的特点◆?

  答:

①病因明确,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病因接触和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

②病因大多可以检测和识别,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具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

③在接触同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病率,罕见仅出现个别病例的情况。

④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良好,但某些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

⑤可以预防,认真贯彻执行三级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病率。

14、简答◇如何预防“铅中毒”◆?

(个人认为,这有点扯淡,做得到么?

  答:

①关键在于控制接触水平,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如用锌钡白、钛白代替铅,用计算机激光排版代替铅字排版等。

尽量减少铅烟,并加强通风及烟尘的回收利用。

②加强铅作业工人的健康教育和个人卫生防护,穿工作服,戴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

③定期测定车间空气中铅的浓度,检修设备,按照规定对铅作业工人定期检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④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肝肾疾病、明显贫血、心血管器质性疾病为铅作业的职业禁忌症。

15、请说出◇统计工作的四个基本步骤◆。

  答:

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16、请说出◇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答:

①计算相对数时应用足够的样本含量②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③注意资料的可比性④要考虑存在抽样误差

17、请说出◇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答:

①资料要来自严密的抽样研究设计 ②选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应符合其应用条件 ③正确理解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的含义 ④假设检验的推断结论不能绝对化 ⑤要根据研究目的和专业知识事先确定采用双侧检验或单侧检验。

18、简答◇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哪几个方面◆?

  答:

①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

②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防制方法。

③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

④评价疾病的防制和健康促进的效果。

⑤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

19、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答:

①选择偏倚——控制:

主要是在研究设计阶段。

尽量随机选择研究对象,以人群为基础选择研究对象或从多家医疗单位选择研究对象;调查时明确规定纳入标准为新发病例;尽量选择不同病情、不同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调查中尽量采用敏感的疾病早期检查技术等。

②信息偏倚(包括回忆偏倚和调查偏倚)——对于回忆偏倚的控制主要是选择不易被人们忘记的重要指标,并重视问卷的提问方式和调查技术;对于调查偏倚可以通过规范调查研究方法、校正仪器。

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收集资料或采用盲法收集资料、完善质量控制方法等措施进行控制。

③混杂偏倚——控制:

首先必须认识混杂对象及其影响,并对混杂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研究设计阶段,可通过限制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匹配等方法对一些主要混杂因素(年龄、性别、职业等)进行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则可以在结果分析阶段采用分层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解决。

20、病例对照研究◇优点与局限性◆。

  答:

优点:

①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②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所需样本较少。

③研究周期短,可以较快得出结果。

④可以同时探讨多种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

⑤既可以检验有明确危险因素的假设,也可以广泛探索尚不够明确的多种因素。

 局限性:

①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②病例常不能代表全部病例,对照也常不能代表所属的人群,易产生选择偏倚。

③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④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

⑤不能测定暴露组合非暴露组疾病的频率,故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21、队列研究◇优点与局限性◆。

  答:

优点:

①研究对象的暴露资料是在结局发生之前研究者亲自收集的,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②可以得到暴露组合对照组的发病率,计算机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③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关系的时相顺序合理,一般可以验证病因假设。

④可以同时研究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并能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局限性:

①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②随访时间长,难以避免失访偏倚。

③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实施难度大。

④在随访过程中由于未知变量的引入或已知变量的变化,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请珍惜我的劳动成果!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富集作用:

有些污染物在生物体之间可沿着食物链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

2,环境污染:

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

3,逆温temperatureinversion:

大气温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4,光化学烟雾:

属于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一种刺激性德浅蓝色的混合烟雾,其中主要成分是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类和醛类等成为光化学氧化物。

5,水体富营养化:

指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衍、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在江河湖泊称为水华,出现在海湾中称为赤潮。

6,地球化学性疾病:

指由于地理地质原因,是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些特异性疾病。

7,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s:

是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

8,化学性肺水肿chemicalpneumonedema:

指吸入高浓度刺激气体后所引起的以肺间质及肺泡腔液体过多聚集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气体所致最严重的危害和职业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分期为:

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

9,尘肺pneumoconisis指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的全身性疾病。

分为五大类:

(1)矽肺。

(2)硅酸盐肺。

(3)炭尘肺。

(4)混合性尘肺。

(5)其他尘肺。

预防控制措施:

1)革:

技术改革2)水:

湿式作业3)密:

密闭尘源4)风:

通风除尘5)护:

个体防护6)管:

防尘管理制度7)教:

宣传教育8)查:

查尘和查体。

10,矽肺silicosis:

由于在工作场所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达一定量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包括速发型(1-2年后发病)和晚发型(脱离作业后若干年发病)。

并发症:

肺结核。

11,营养素nutrients:

食物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修复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

人体需要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脂类,糖类,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蛋白质,脂类,糖类称为三大产能营养素。

12,限制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与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相比较,其含量相对低的必需氨基酸。

13,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actionofprotein:

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不同,故可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食用,可使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成分更接近合适比值,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称之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4,必须脂肪酸EFA是指体内需要的、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共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参考摄入量:

20%~30%

15,膳食纤维dietaryfiber:

植物性食品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物质。

简述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1)促进肠蠕动,减少肠癌和肠道疾病的发省。

(2)降低血胆固醇,对心血管疾病和胆石症有良好作用。

(3)降低餐后血糖,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4)控制体重及减肥。

16,食品添加剂foodadditives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常见食品添加剂:

1防腐剂2抗氧化剂3漂白剂4着色剂5护色剂6增味剂7酶制剂8甜味剂9酸味调节剂。

17,转基因食品:

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动植物、微生物的基因的结构而产生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

18,河豚毒素:

“TTX。

河豚毒素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很低浓度的河豚毒素就能选择性地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

河豚毒素还有其他药理作用,是神经生理学和肌肉生理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19,社区卫生服务:

是社区服务中最基本的,普遍的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卫生组织或几个机构所从事的一种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2公共属性3危害的严重性。

突发事件特征:

1发生的突然性2分布的复杂性3危害的社会性4处理的复杂性5行为的违规性6影响的长期性。

21,初级卫生保健:

是社区内的个人和家庭能够普遍获得的基本卫生保健,这类保健的获得要采取他们能够接受且充分参与的方式,并且社区和国家能够承担所发生的费用。

初级卫生保健既是国家卫生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总体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内容。

22,健康教育: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23,健康促进:

指运用行政的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24,心身疾病:

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广义的心身疾病就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身疾病的分类:

1、消化系统疾病;2心血管系统疾病;3内分泌系统疾病;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5呼吸系统疾病;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7皮肤疾病。

二,

1,六大观点:

(1)预防为主的观点;

(2)环境的观点;(3)人群的观点;(4)大卫生的观点;(5)疾病的因果多元性观点;(6)依法治理的观点。

2,四维健康观:

身体,心理,道德,社会健康。

3,现代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自然环境分为:

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5,构成人类的自然环境的因素主要有: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里因素等。

6,剂量-效应关系:

暴露计量的大小与其所产生的健康效应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

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或减少,人群中出现某种特定的健康效应的频率随之发生变化,暴露计量的大小与特定健康效应的频率之间的线性关系。

7,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有:

1抗佝偻病作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2红斑作用3色素沉着作用4杀菌作用。

8,一次污染物primarypollutant:

直接来源于污染源的污染物,其理化性质均为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

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的新的、毒性更大的污染物。

9,细菌学指标

(1)细菌总数(100CFU/ml)

(2)总大肠菌群,(100ml不得检出)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3)游离性余氯(4)粪大肠菌群,(100ml不得检出)是判断水质是否受粪便污染的指标。

10,中暑的临床表现:

(1)热射病;

(2)热痉挛;(3)热衰竭。

11,听觉系统:

(1)暂时性听阈位移:

a,听觉适应;b,听觉疲劳。

(2)永久性听阈位移:

a,听力损失;b,噪声性耳聋。

12,人体能量的消耗途径:

1基础代谢2体力活动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13,人群营养调查包括:

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膳食调查常用的方法:

称重法,记账法,回顾法,化学分析法

医院膳食的分类:

(一)基本膳食1,普通膳食2,软食3,半流质膳食4,流质膳食

(二)治疗膳食(三)实验膳食(四)治疗膳食的营养途径1,肠内营养a经口营养b经营营养;2,肠外营养a周围静脉营养,b中心静脉营养。

1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的临床表现:

1,营养不良性水肿,以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其特征是全身水肿,生长发育迟缓,头发变色、变脆和易脱落,表情淡漠,呈满月脸。

2,消瘦性营养不良,蛋白质和能量同时严重缺乏,以消瘦为特征;3混合型营养不良,既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也有消瘦的特征。

15,常见的食品污染有:

(1)黄曲霉毒素(AF):

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毒菌株所产生的一类有毒代谢产物;防治措施为:

A防霉。

B去毒。

C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工作。

(2)N—亚硝基化合物:

前体物质(胺类,亚硝酸盐,硝酸盐)防治措施:

A防止食物霉变以及其他微生物污染;B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使用量,以减少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C施用钼肥有利于降低硝酸盐含量;D食品和疏散低温保存;E多食用维生素;F、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可阴断N-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大蒜、茶叶也有阻断作用;G制定标准,监测食品中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

16,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1.广泛性2长期性3.多样性4.复杂性

17,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2)水的pH值;3)水温;(4)水的浑浊度;(5)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三,

1,中国卫生工作方针:

1以农村为重点2预防为主3中西医并重4依靠科学与教育5动员全社会参与。

2,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是什么?

(1)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

一级预防的内容主要包括改善环境措施和增进健康措施两方面。

一级预防是积极的预防措施,主要应用有关免疫学、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预防工作。

(2)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也就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其目的是控制或减缓疾病病程的进展,促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提高治愈率。

二级预防要求尽可能早期发现和诊断病人(尤其是传染病人),以利于对病人及早隔离和治疗,防止周围人群受感染。

(3)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即临床预防,对已患病的病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防止病残,使之早日康复。

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

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

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3,地方性氟中毒:

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人体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引起慢性中毒症状,主要有氟斑牙症和氟骨症。

病因:

(1)饮水型;

(2)燃煤型;(3)饮茶型。

主要表现:

氟斑牙,氟骨症。

预防:

原则是饮水型病区应改用低氟水源,饮水除氟;煤烟型病区应改良炉灶,加强排烟。

措施:

1第一级预防:

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预防措施。

2第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碘缺乏病:

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最明显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和克订病.病因:

环境缺碘,致甲状腺肿物质,药物因素。

主要临床表现:

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克汀病(简称地克病)。

5,氯化消毒的原理:

氯气或其他氯化消毒剂溶于水后,在常温下即很快水解成次氯酸(HOCl):

Cl2+H2O→HOCl+H++Cl-

2Ca(OCl)+2H2O→2HOCl+Ca(OH)2+CaCl2

Ca(OCl)2+2H2O→2HOCl+Ca(OH)2

原理:

次氯酸分子小,不荷电,易于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

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影响细菌的多种酶系统,例如,使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并损伤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而导致细菌死亡。

次氯酸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破坏。

常用消毒物法:

(1)常量氯化消毒法即按常规加氯量(一般为1—3mg/L)进行饮水消毒的方法。

(2)持续氯消毒法指用放有漂白粉或漂精片(一次消毒用量的20—30倍)容器,上面打孔,悬浮于水中,借水的振荡,容器内的消毒剂由小孔中漏出。

(3)过量氯消毒法:

加入10倍于常量氯化消毒时所用的加氯量,即10—20mg/L。

6,职业性病损包括:

职业性外伤、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

特点:

病因明确;

病因多可定量检测,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接触(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在接触同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5)可预防性疾病。

职业病诊断:

1,患者的职业使;2,职业病危害接触使和现场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