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957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5--2016学年大丰区新丰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选择题请对应题号填涂到机读卡上。

1、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这么一位________的启蒙者、改革者、推行者、论战者,出现在70年代台湾的学府与文坛,确是应运而生的主流人物。

后来他更奋自淬砺,写出一种________的杂文风格,令人期待他层楼更上,领域更开。

谁料就在高潮的浪脊上,这主角竟然突地失踪,有不得见者达二十多年。

这反高潮的一招,究竟是元叔戏弄我们的幽默,还是幕后另有我们未明的隐情,该由文学史家来________了。

A. 虎虎生威 刚健明快 揭示        B. 虎虎生威 矫健明快 揭发

C. 虎虎生风 刚健明快 揭示  D. 虎虎生风 矫健明快 揭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日,随着一部名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电视剧的热播,引发了观众关于“北上广到底相信什么?

”的思考。

B.屠呦呦获得诺奖,使一向被质疑的中医终于吐气扬眉,也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医药这个宝库,更被业界认为是中医发扬光大的最好时机。

C.为有效疏解中心城市城区功能,缓解人口和公共服务压力,江苏未来五年将鼓励大中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发展成为生态卫星城。

D.中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在众多领域无往不利的“互联网+”能否如人所愿,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疗市场的社会化,答案不容乐观。

3.下列诗句与“胭脂洗出秋阶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 浅笔终留倩女魂              B.笛咽高亭断魂客 

C. 环佩空归月夜魂              D.冰雪招来露彻魂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

,。

,,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中国。

①让“蚁族”走出“蜗居”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让普通人不再为看病烦恼,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②这是我们党为实现民族复兴确立的两个重要“时间表”

③即便是实现这些看似平常的目标,也都需要我们克服种种利益冲突,破解各种复杂

的矛盾关系

④在通往这两个目标的道路上,我们所遭遇的挑战,其规模和复杂程度都是人类历史

罕见的

⑤我们才能走出大国崛起的烦恼、摆脱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困惑、纾解公民无序竞争

的焦虑

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攻坚克难

A.②④①③⑥⑤B.④①③⑥⑤②C.②④⑥⑤①③D.③⑥⑤④②①

5.对下面划线句寓意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

“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2、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9题。

重刻《杨椒山集》序①

清毛奇龄

少读王章传,涕泗被面,骤出对客不能饰,客讶问故,曰:

“吾读王仲卿②传故也。

”既而读杨椒山自著年谱,惊曰:

“此非仲卿乎?

予尝入史馆,询椒山传,同馆官曰:

“未阉也。

”曰:

“此一代有数人物,当特为起草,而俟

阉分乎?

”同馆官不答。

既而微闻同馆有进札子者曰:

“孝宗非令主,阳明非道学,东林③非君子。

”谓“夫儒者言事,但当以迂全不以激骫,东林之争每始于意气而终于朋党,此皆嘉、隆间戆直诸习有以开之。

”盖暗指椒山言也。

予曰:

“然则如汉王章者非君子耶?

”曰:

“章不识轻重,亢言杀身,何有乎君子!

子不读胡

氏致堂诸中论乎?

其于两汉人物,率诋之不直一钱。

是以朱氏传王荆公为名臣,而称秦会之太师为致有骨力,何则?

不轻举也!

夫以岳忠武之死,而犹讥其横、刺其直,向前厮杀而无所于变也,他可知矣。

”予气塞而罢。

然而归邸检旧史,见赵宋两朝,当君国之惨,死事者不下十百,而《宋史忠义传》并无一讲学之徒厕身其间,然后知薄事功并薄气节,皆宋学之陋,而非恒情也。

今予去史馆又十年余矣。

康熙丁丑,同邑章子钰,有感于椒山之为人,取椒山所传年谱与其生平诗文,合上下卷,将刻以示世,而属予叙。

予读之,泪滴滴下,一如畴昔读王章传时,虽不讲学,不汩其本心。

而章子以艺林之豪攻经生家,年不及贾生,独能发奋慷慨,闻椒山之风而兴起焉,且复辑其遗文,惟恐其不伟于后而汲汲示世,此非君子之所用心乎!

近之言学者,动辄轻事功而贱气节,至有讦阳明之学以明得意者。

夫阳明事功固所宜薄,然而气节者君子之梗概也,椒山不幸与王章同,两汉儒术久为宋学所不许,而阳明又不幸而龙场以前同于椒山。

道学既难言,而两人气节又百不如权相之骨力,然而犹尚有读其书感其为人,惟恐其不传于后,而汲汲示世如章子者,则是人心之未亡,而君子之犹可为也。

世有见斯集而兴者乎?

其亦以予之读仲卿传者读之,可矣!

(本文有删改)

【注】①杨椒山:

明代人,曾任吏部主事,敢于直言。

②王章:

字仲卿,汉代人。

因敢于直言被害。

③孝宗:

明孝宗。

阳明:

王阳明,明代哲学家,曾被贬龙场。

东林:

东林党人,明晚期政治集团,他们议论朝政,批评人物。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涕泗被面被:

覆盖

B.而俟阉分乎俟:

等待

C.率诋之不直一钱率:

直率

D.今予去史馆又十年余矣去:

离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读王章传到读杨椒山年谱,把杨椒山与汉代的王章相提并论,说明两个人的共同命运,既是令人悲叹的,也是令人敬重的。

B.作者的同乡章钰要刻印杨椒山的文集,嘱咐作者作序,作者很有感触,并为有更多的人能和自己一样读了杨椒山的文章有所感动而高兴。

C.作者在史馆任职时,有人非议王阳明、东林党人、王章等人,并为秦桧辩护,令作者气愤,他查看有关史书,认为这是一种偏见。

D.文章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如“此非仲卿乎”“其亦以予之读仲卿传者读之,可矣”等,写得痛快淋漓,感情真挚,对自己的观点也无所掩饰。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且复辑其遗文

,惟恐其不伟于后而汲汲示世,此非君子之所用心乎!

(4分)

(2)夫阳明事功固所宜薄,然而气节者君子之梗概也。

(4分)

9.作者为什么推崇杨椒山?

对于一些人鄙薄杨椒山,作者是怎么看的?

(4分)

 

3、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游边

尚颜

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

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

(1)简述“饥马嗅枯丛”这一细节的丰富内涵。

(3分)

(2)诗歌反映了战士怎样的艰苦生活?

请简要概括。

(4分)

(3)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

(4分)

4、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此时相望不相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⑵,胡骑凭陵杂风雨。

(高适《燕歌行》)

⑶,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⑷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⑸?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⑹人世几回伤往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⑺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⑻,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5、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老人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

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

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

”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

”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

”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

”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

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

“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

”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

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

”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

”我问。

“是啊。

怕那些大炮呀。

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

”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

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

”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

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

”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

不用为它担心。

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

”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

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

”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

可是山羊呢?

唉,不想也罢。

”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

”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

”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

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注】①埃布罗河:

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

②托尔托萨:

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

12.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3.小

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分)

14.小说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4分)

15.西方一位著名作家曾提出“冰山”创作原则:

“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

”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

(6分)

6、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①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们最亲切最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着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的人物,原因在哪里呢?

②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

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更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

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

这便成

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觉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如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吗?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社会、人生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③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

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

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

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④但是,苏轼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摆脱的出世的意念。

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绝不喜欢苏东坡。

王船山也是如此。

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轼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6.“苏轼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6分)

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6分)

18.请结合文章,阐释“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的内涵。

(6分)

7、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

你参加数学竞赛,结果只得过一次三等奖;你最擅长的100米跑,也只拿了个第四名;你参加工作之后的业务考核,成绩只是偶尔挤进前三。

而且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在你努力之后的结果。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

――――――――――――――密―――――――――――封――――――――――线――――――――――――――

2015—2016学年大丰区新丰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考试答题卷

8.翻译题:

(8分)

⑴译文:

(4分)

⑵译文:

(4分)

9.

(4分)

10.诗歌鉴赏:

(11分)

⑴答:

(3分)

⑵答:

(4分)

⑶答:

(4分)

11.名句名篇默写:

(8分)

⑴⑵

⑶⑷

⑸⑹

⑺⑻

12.答:

(6分)

13.答:

(4分)

14.答:

(4分)

15.答:

(6分)

16.答:

(6分)

17.答:

(6分)

18.答:

(6分)

 

2015--2016学年大丰区新丰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C [虎虎生威:

像老虎一样有一种令人敬畏的气势。

虎虎生风:

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选文中有“应运而生”,所以填“虎虎生风”合适。

矫健:

强壮有力。

刚健:

(性格、风格、姿态等)坚强有力。

揭示:

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

揭发:

揭露坏人坏事] 

2.D(A“随着”这一介词滥用,导致句子没有主语,应将其去掉。

B“屠呦呦获得诺奖”“更被业界认为是中医发扬光大的最好时机”,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将未来五年”移至“发展”之前。

3.D(题干中诗句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

为薛宝钗《咏白海棠》。

A句出自陈寅恪《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

B句出自清代祖关《金山杂诗》。

C句出自杜甫《咏怀古迹》。

4.A

5.C

6.C(率:

一律,一概)

7.B(“为有更多的人能和自己一样读了杨椒山的文章有所感动而高兴”与原文不符,原文表达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自己一样读了杨椒山的文章有所感动”)

8.

(1)而且又编辑他的遗文,只怕他在后世不伟大而急切地印出来给后人看,这不是君子的用意吗?

(得分点:

辑、示各1分,句意2分)

(2)王阳明的功绩固然应该轻视,然而气节是君子的关键。

(得分点:

薄、梗概、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1分)

9、作者认为气节是君子的大要,而杨椒山是极有气节的人;(2分)鄙薄杨椒山的人,借用朱熹的史论贬抑杨椒山,轻视气节,企图用中庸之道来麻痹人们,作者在文中加以无情地揭露。

(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年轻时读王章的传记,满脸眼泪鼻涕,匆匆忙忙出来会客来不及整治清洁,客人惊疑询问缘故,我说:

“是读了王伸卿传记的缘故。

”不久读了杨椒山自己写的年谱,惊讶说:

“这不是王伸卿吗?

我曾经在史馆任职,询问杨椒山传记的情况,同馆的官员说:

“还没有抓阉。

”我说:

“这是一代中极难得的人物,应当特别替他起草传记,却要等抓阉吗?

”同馆的官员没有回答。

不久又隐约听到同馆有人上奏议事书信说:

“明孝宗不是好君主,王阳明不是道学家,东林党人都不是正派人。

”说“读书人说事,只应当以委曲求全,不能以偏激枉法,东林党人的争端常常从闹意气开始,而以结成派系告终,这都是受到嘉靖、隆庆年间那种刚直而固执的风气的影响。

”大概暗中指的是杨椒山。

我说:

“那么像汉代的王章也不是君子吗?

”回答说:

“王章不知道轻重,因为言论刚直被杀,怎么说得上是君子!

您没有读过胡氏致堂的那些史论吗?

他对两汉的人物,一概斥骂,一钱不值,因此朱熹为王安石作传,列为名臣,儿称大师秦桧是极有能力的人,什么原因?

行动不轻率随便!

在岳飞的死一事上,还是讥刺这样、那样,只知道向前厮杀而不知道灵活应变,其他更可以知道了。

”我生气而说不出话只得作罢。

然而回家后查看旧史,看见北宋、南宋两朝,在国家危亡的悲惨时候,死难者不下几十上百人,但是《宋史。

忠义传》中并没有一个讲理学的人置身其中,这样以后知道了轻薄功绩和气节,都是宋代理学的浅陋之见,不是常情。

现在,我离开史馆又过了十多年了,康熙丁丑年,同县的章钰,对椒山的为人有感触,选取杨椒山所写的年谱和他生平的诗文,合编为上下卷,将要刻印给世人看,而嘱咐我写序文,我读了这些文字,眼泪一滴滴流下,和过去读王章传记时一样,他们虽然没有讲学,但是不会埋没他们的良心。

章钰凭着艺坛的豪气研究经学家的学问,比贾谊年轻,唯独能够发奋激昂,听到杨椒山的风骨而兴奋起来,而且又编辑他的遗文,只怕他在后世不伟大而急切地印出来给世人看,这不是君子的用意吗?

近来求学的人,动不动就轻视功绩和气节,甚至有攻击王阳明的学说而自鸣得意的。

王阳明的功绩固然应该轻视,然而气节是君子的关键,杨椒山不幸与王章相同,两汉的儒学长久被宋代以来的理学多反对,而王阳明又不幸地在被贬龙场以前跟杨椒山相同。

道学已经说不清,而杨、王两人的气节又远远不如权臣的力气,然而尚且还有像章钰这样读他的书感叹他的为人,只怕他的声明不能流传后世,而急切地印出来给世人看的人,那么,这是人们的良心还没有消亡,君子还可以有所作为的明证。

世上有看了这本子集而有所感动兴奋的吗?

他也用我读王仲卿的传记的心来读它,很好啊!

10.

(1)写出马匹饥饿无食;暗示军队给养不足;反映将士生活艰苦。

(3分)

(2)(生活)环境恶劣;给养不足;战争残酷;归家不得(思乡情深)。

(4分

(3)尾联虚写梦境(1分,出现“虚写”或“写梦境”字样即可),呈现出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1分),与前三联反映的边地生活的艰苦现状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思乡(厌战)之情(1分)。

11.⑴愿逐月华流照君⑵山川萧条极边土⑶钟鼓馔玉不足贵⑷栗深林兮惊层巅⑸云横秦岭家何在⑹山形依旧枕寒流⑺青鸟殷勤为探看⑻因思杜陵梦

12.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战时景象,鲜明地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的人物形象,为小说创造出悲凉的气氛。

13.①“木然”表现老人身心疲惫,陷入了绝望;“不再对着我讲了”,表现老人不再期待“我”为他分忧。

②“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后句中的“只是”二字意味深长,交织着“怨”“冤”之情,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

(4分,每点2分)

14.①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②弱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4分,每点2分)

15.①小说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读者

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小说的内涵。

②小说选取的是一幅画面、一段对话的微小格局,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使读者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③小说语言简约朴素,不事渲染,但却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包蕴丰富的内容。

(共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6.①苏轼最早在诗文中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感和厌倦感。

②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质朴平淡的美,他发现陶渊明的美与真谛,并将之抬高到极高的境地,使陶诗自此以后备受关注,广为流传。

③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浪漫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先驱作用。

(每点2分)

17.①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

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更深刻的人生空漠之感;②接着进一步阐述苏东坡的人生空漠之感比任何前人都要更深刻、更沉重的原因;③最后得出结论:

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将人生空漠之感充分透露出来。

(每点2分)

18.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②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③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质朴平淡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

(每点2分)

19.作文参考立意:

正视自己,摆正心态,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

努力并快乐地生活着,活出自己的精彩

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所有的努力都有意义和价值

拥抱平凡,拒绝平庸

与自己竞争,做好就好,努力就好(成功不等于“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