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角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732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角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角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角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角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角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角度.doc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角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角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角度.doc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角度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角度

一、教材内容解析:

   第三单元以“角度”为主题,选择了《古诗二首》《牛和鹅》,还有拓展阅读课文《一颗螺丝》。

角度即看待问题的出发点。

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全面客观地分析、解决问题。

2、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理解诗意,但融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较难;在学习课文时,要想让学生欣赏、体会到文章的魅力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必须在抓好“读”的训练的同时,还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古诗,树立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意识,培养换位思考、多向思维的习惯。

2、独立识字。

认字9个,写字13个。

3、理解“浮云、缘,无所谓、大概、惹怒、况且、助威、挣脱、束缚、欺负、无缘无故”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体会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结合“笔下生花”吐白的指导,引导学生在习作前站在读者角度思考,把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练习选择恰当的句子,避免语言的贫乏。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懂得看问题要多个角度。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设备

六、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建议共6-7课时

 

登飞来峰

教材内容分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这文苑之中的一朵奇葩。

本单元所选以“角度”为主题的两首诗,一首是北宋文学家、积极推行政治变法的王安石所写的《登飞来峰》;另一首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名诗《题西林壁》。

这两首诗作者都是在观峰写景之余,揭示了全面、正确看待事物,必须站在一定角度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言: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无处不在影响深远。

吃饭时,我们会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过年时,我们会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读书时,我们会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甚至温家宝总理也曾两次引用“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来展望未来的中美关系,究竟这句诗具有怎样的内涵和魅力,竟吸引总理两次引用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去寻求答案。

2、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古诗,也一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你认为我们我们今天的学习应该掌握些什么?

二、限时背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今天打破常规的学习顺序,反其道而行之,先背诵,在背的基础上,要完成其它目标就容易的多了。

(出示古诗)

1、指名读,正音

2、限时赛背

2、以开火车背诗的方式检测

3、齐背

三、自主探究,解读诗意。

1、生质疑不理解的字词

2、生提出解决办法

3、合作学习,疏通诗意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

4、汇报学习成果,完成挑战测试题。

5、生练习说诗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

四、品读诗句,悟情明理。

1、听范读,生闭目想象诗的意境。

2、生自主选择绘画或简单描述的方式展示诗中景象。

(配乐)

生推荐一人到黑板上绘画

3、生交流成果,动情描述。

4、出示背景资料,体会景中之情

由飞来峰的“高”和日出的“壮观”体会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以及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5、结合感受有感情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由“浮云”、“不畏”、“只缘”体会阐明的道理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

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中所写的(师生齐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教师引读,提升感情

8、师总结哲理,简单提示温总理引用该诗句的深意,加深理解。

五、配乐朗诵,。

1、师谈话:

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

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2、配乐练读。

3、朗读竞赛,师生评议指导。

4、齐读。

六、竞赛抢答活动

 抢答题

 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_____之一。

(北宋,政治、思想、文学。

唐宋八大家)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 )(指应天塔)

 ②闻说鸡鸣见日升(  )(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怕)

 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夸张)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可多写一句)(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或: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前:

写景,后:

抒情)

 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七、拓展延伸

推荐积累等高望远的诗句,让学生感悟诗人的不同情怀。

出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八、教师小结

1、生畅谈收获

2、师小结

希望大家能像诗人一样志存高远,永远攀登,不断向上。

只有向上,才能增长才干;只有向上,才能磨练意志;只有向上,才能高瞻远瞩。

希望大家不断努力,去追求人生的至高点。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三步曲:

读文品词悟情

塔、日出

登高见闻高瞻远瞩

课后反思: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1。

画笔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吟诵本诗)

  师:

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

(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请全班打开课本,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

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

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

谁知道苏轼的生平?

(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

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

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

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

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

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出示小黑板)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

(识:

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

这一句里哪一个字很难写?

(“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

老师有一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朗读出来?

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

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

(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

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察效果

                      不同。

课后反思:

 

牛和鹅

教材简析: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

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2、画情节曲线图。

认真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做“日积月累”练习2.

3、独立识字学词。

认字8个,写字11个。

4、理解“无所谓、助威、束缚、无缘无故”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重点句子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

(课件出示牛的图片)同学们对牛有什么印象?

板书:

牛(生自由说)

(鲁迅先生曾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把自己比作牛。

他还称赞:

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牛给人们的印象总是吃苦耐劳,却又默默奉献。

(出示鹅的图片)你对鹅又有什么看法呢?

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看法?

(生自由答)板书:

鹅(牛字稍小,鹅字稍大)

师:

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篇关于牛和鹅的课文。

(补充板书:

和)齐读课题

师: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质疑,师提炼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牛字小,鹅字大?

)板书:

1、主要内容2、牛小鹅大

师:

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一起来读。

二、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1、指4名学生读第3、5、8、12自然段,检查预习阅读情况,师生评价。

2、默读课文,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如果有收获,请在书上作批注。

3、指名汇报,你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

(指名说)

(1)本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指名说)师点拨:

可以按“课文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的顺序说。

评价,小结:

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用“课文先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写了……”的方式来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得更清楚。

(2)为什么把牛字写得小,把鹅字写得大?

(生自由说)

师:

因为这就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

①“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

(用喜欢的符号勾画,朗读)板书:

无所谓

为什么会这样?

(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

因为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人轻视牛,而害怕鹅。

②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指名汇报读第12自然段)

过渡:

作者终于明白了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牛和鹅,(修改板书:

牛 鹅)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牛,也没有必要害怕鹅。

③师: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作者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

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这件事?

(指名汇报:

课文的第5-11自然段)

三、细读探究,理解感悟。

1、快速浏览5-11自然段,找出在这件事中有几位主角?

(指名生说:

鹅、“我”和金奎叔)板书:

金奎叔“我”

2、谁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们,围绕这三位主角发生了什么故事?

(指名概括:

“我”被鹅追赶,吓得狼狈不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并教育我不要怕鹅。

3、自由读5-11自然段,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作好批注。

4、交流汇报,教师相机重点指导:

(朗读写作中心)

(1)指导学生读出鹅欺负“我”时的神气,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不堪。

①指导读第5段:

找出文中描写鹅欺负“我”的句子,读一读,这鹅真是——(生:

太神气了,师板书:

神气)这时候鹅心里会是怎么想呢?

(指名说)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鹅的神气?

找出重点词,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

(生勾画,自读—指名读—齐读)

②指导读第6、7段,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

生汇报,(板书:

狼狈)

师:

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我”当时的狼狈不堪?

(指名说)你来读出这种狼狈。

(指名读—齐读)

师:

这种哭叫不但没有使鹅嘴下留情,反而更——(引读第7自然段)

小结:

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这样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我”的形象的?

(指名说:

动作、神态、语言)以后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

③小小的鹅把一个小孩吓成这个样子,孩子为什么这么怕鹅?

(指名汇报读第1自然段)

(回到课文开头,师:

因为“我”相信了这种观点,也从这个角度去看待牛和鹅,而这显然是不对的。

过渡: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救星到了!

(2)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

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

(指名说)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指名说:

落荒而逃、狼狈……)

(3)师:

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

(板书:

不再怕)是什么让“我”明白的呢?

(指名说:

金奎叔说的话。

(4)找出文中金奎叔说的话,(勾出来,自己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自由发言)

(5)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

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你是怎么理解的?

(指名生谈理解:

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

师板书: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它大,可是我们实在比不上它呀!

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指名生说)

过渡:

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同学们如果遇到一   些复杂的问题,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呢?

(生自由答)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你是否能运用今天领悟到的道理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 

1、读故事,想办法。

(课件出示)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

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

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

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

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师:

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生自由谈后课件补充出示—

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

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他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

你是怎么看待的?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神气狼狈  角度不同

金奎叔    “我” 不再怕           

结果不同

 

语文天地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尽情畅谈。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学校。

(3)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写作。

(4)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2.过程与方法

(1)以谈话、演讲的形式来畅所欲言。

(2)举办摄影展。

(3)在写作中体现换位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说、拍、写、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事情。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1.积累“换位思考”的成语、名言警句。

2.拓展阅读《一颗螺丝》。

二、积累“换位思考”的成语、名言警句。

1.读一读。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补充自己知道的这一类的成语、名言。

三、拓展阅读《一颗螺丝》。

自读

(一)、自读任务安排:

1、认真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标上拼音,并记下来,把不会写的字词在预习本上写两遍。

2、查阅资料了解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二)自测:

(以习题形式呈现,此过程约5分钟)

说一说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

他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三)我的疑问:

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关于“角度”这个话题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一颗螺丝》,看完后你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自主学习展示:

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1、生字词的学习,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生字生词,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有感情朗读课文,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3、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三)质疑探究:

我思考,我收获。

1、找出描写老板找螺丝的句子。

2、找出描写老板与顾客的对话。

(学习建议)

小组内阅读文章思考。

(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探究点一:

当“我”满怀疑惑的问他时,他是怎么给“我”解释的?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

你对老板的话有什么评价或感受?

本组发现:

(引导学生谈出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待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五)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指名学生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

训练

(一)基础知识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1、我能按要求填空

A、“敷”按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按部首查字法查()部,与“敷衍”相近的意思是()。

B、“捧”字读(),组词()。

2、我会组词

螺()翻()颗()辩()塔()提()

累()番()棵()辨()搭()题()

(二)综合训练题

1、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设身处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眉之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完课文后,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

(三)错题整改区(即使错误也美丽,但前提是知错就改)

1、我的错题号

2、出错原因

3、改正措施

4、改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

二、 畅所欲言

1.出示谈话主题

(1)指名读。

(2)谈谈主题。

2.选择不同的话题,组成小组展开谈话

(1)举例容易产生分歧的几个问题,如:

① 评选班干部。

② 如何开展主题队会。

…………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有分歧该怎么办?

(2)畅谈。

(3)指名汇报。

3.小结

今天的谈话让你有什么收获了?

围绕本单元“角度”这一主题谈谈。

三、初显身手

1.进行展示汇报。

(1)按绘画,摄影分组或按静物、人物分组展示作品。

(2)点评作品。

2.请学生谈谈“我眼里的学校”。

(1)根据照片谈内容。

(2)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个角度拍摄、绘画。

(3)相互学习,相互比较。

3.点评。

4.谈收获。

四、谈话引入

平时,我们总想,如果我是班长,我要把班级管理的更好,我要带领大家全面发展,假如我是校长,我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春游活动……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表达我们的见解吧。

五、出示作文要求

1.指名读。

2.谈谈要求。

六、投影《假如我是爸爸》

1.自由读。

2.齐读。

3.谈谈对诗的看法。

(1)内容。

(2)语言文字。

(3)写作手法。

(4)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启发谈话,拓宽思路

1.你最喜欢成为什么人或什么物?

为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3.请目标相似的人互相补充原因。

八、习作

1、习作题目:

题目一:

假如我是......

题目二:

xx,我懂得你的心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本单元“角度”主题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要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问题,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地好习惯,对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和身边的人有了不同的认识,因此这对学生本次习作在表达真情实感很有帮助。

3、习作要求:

A、想象合情合理,语句通顺连贯。

B、写出假象的起因,把假想的内容写具体、清楚。

C、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习作建议:

1、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