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429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1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5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________)

(2)晓雾将歇(________)

(3)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

15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52.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观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答案】

150.

(1)信

(2)消散(3)人间

151.

(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藏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152.C

【解析】

15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1)书:

古今异义,古义:

信,今义:

装订成册的著作;

(2)歇:

古今异义,古义:

消散,今义:

休息;(3)欲界,本义是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15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然后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两句中重点的词有:

(1)五色:

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这里指色彩;交:

交相;辉:

辉映;

(2)欲:

快要;颓:

坠落;沉鳞:

潜藏在水中的鱼;竞跃:

争相跃出水面。

15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通读全文,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逐项分析。

C项,“猿鸟乱鸣”,此句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

此句通过清晨这个特定时间段的猿鸟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且结合作者的评价感叹“欲界之仙都”“奇”,可知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让人感到的是无限的乐趣,而并非繁多杂乱。

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五、句子默写

153.古诗文默写。

(1)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2)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

这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其一)》中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5)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答案】蒹葭杨柳似汀洲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蜡炬成灰泪始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

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

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蒹葭、洲、蜡炬、圆缺”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睛】

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154.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密州出猎》)

(2)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仕宦浮沉、世事变迁的豁达心境,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郁郁苦闷也保持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参透人生“此事古难全”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会挽雕弓如满月

(2)将登太行雪满山(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

“雕”“畔”“沧”“圆”“缺”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

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六、综合性学习

155.文学常识填空。

《故乡》作者______,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著有散文集《______》,小说集《______》《彷徨》,散文诗集《______》,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

【答案】鲁迅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呐喊》《野草》《狂人日记》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

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据此填写作答。

156.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微信阅读被首次纳入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材料二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研究团队经过长期跟踪发现,微信内容以快、精、短为特点,并呈现了短视频、纯干货、附带背景音乐等不拘一格、多元化呈现方式的格局。

整体而言,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依旧是主体。

材料三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认为,儿童阅读、学术阅读和经典阅读还是应该坚持纸质书。

微信主要功能是娱乐、浏览,我主张儿童阅读不要从微信阅读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微信阅读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有纸质书阅读才能让你不受干扰,一面看,一面思考。

(1)从材料一中,你能看出时至今日微信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微信的阅读功能和实用功能在逐渐增强。

(2)内容快、精、短,多元化,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对图表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

需要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然后用简洁的语言组织答案。

首先要审清题意,抓关键词句“微信最初是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出现的”“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求回答微信除了“聊天、查看朋友圈中的朋友状态”之外的功能,“阅读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阅读公共订阅号发布文章”属于阅读功能,“微信支付”“在公众号上进行订票、打车等”属于实用功能,结合数据看出,这两种功能在逐渐增强。

(2)本题考查对文字性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做题时,首先抓住符合题意的关键词、关键句子,提取语段中的重要的语言标志,比如材料二中的“内容快精短为特点”“不拘一格、多元化呈现方式的格局”,材料三中的“微言阅读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后对二者进行概括总结,语言要简明、连贯。

157.仔细观察下面这幅题为“家乡‘巨’变”的漫画,说说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

【答案】示例:

反映了当前开发商盲目开发、占用国家土地资源,从而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的社会问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常见的题型有描述(或说明)图画的内容,写出图画的寓意,发表读画的感想等。

解答时,要认真观察图案以及文字,分别诠释图案、文字的内涵。

介绍图案部分时,应抓住图案的构成要素及寓意进行介绍;介绍文字时,应抓住文字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之处进行介绍;写图案寓意则是透过图画的内容来解释图画表现的主旨。

观察两幅图画可以看出,漫画揭示出开发商因盲目开发土地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的严峻问题。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58.请你仿照示例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

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

活动形式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9.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调查年份

所占比例

调查内容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不喜欢阅读

42%

32%

20%

喜欢

阅读

阅读纸质书籍

20%

23%

24%

用手机、电脑阅读

38%

45%

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于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

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8.举行读书报告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办一期介绍名著的黑板报

159.【示例】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

160.【示例】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

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语气委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58.根据本活动的主题“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设计的活动首先要符合主题内容,另外还要注意可操作性,面对的群体是学校学生,对照示例一,可从征文比赛,朗诵比赛、黑板报、故事会、报告会等方面思考。

159.此题考查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首先要观察表格,注意其数据,特别注意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数值变化规律等,结合表格主题,进行分析概括。

如此题以“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为陈述对象。

找到“调查年份”“所占比例”“调查内容”项目,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出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等结论。

160.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

本题根据对方的问题“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点名其危害,再说明纸质阅读的妙处。

劝说要委婉,易于对方接受。

161.小说巧妙地利用特定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深化小说主题。

试着仿照文中的例子描写一段有关环境的片段。

(课文片段在线)

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写法分析)句①是刚去哲尔塞岛旅游途中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一种欢快心情;句②是在船上遇到了穷困落魄的于勒之后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一种灰暗的心情。

在运用环境描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不宜拖沓,尤其不能将渲染情景的铺垫句子写得过多,将延伸叙述的相关事情说得太杂,否则会有喧宾夺主之嫌。

另外,景物的色调与人物的心情最好形成呼应。

【答案】例文:

窗外,夜色迷人,凉风习习;窗内,灯光明亮,安静和平。

同学们正认真地温书复习,脸上满是轻松和愉悦。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依据题目要求,仿照示例写一段景物描写,其目的是利用特定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片段描写的内容能体现这一要求即可。

答案不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