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土地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428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乡土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乡土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乡土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乡土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乡土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乡土地理.docx

《湖南乡土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乡土地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乡土地理.docx

湖南乡土地理

湖南乡土地理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湖南的位置:

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

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

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掌握湖南的邻省)

2、湖南行政区划:

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

(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吉首),省会长沙市。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①地形类型:

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地形区分布及地势:

湖南东、西、南三面环山(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中部多为丘陵,起伏和缓;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

从总体上看,全省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2、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①气温分布概况:

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

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

时间分布:

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

降水的变化大,降水强度大是湖南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

空间分布:

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3、植被与土壤

湖南森林覆盖率为55.5℅。

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

4、河湖:

洞庭湖水系

(1)洞庭湖的概况:

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组成,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西北面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然后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在入长江,成为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

原因:

主要是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影响:

随着洞庭湖面积的缩小,对长江的调节作用也大大减弱,旱涝灾害更加频繁。

治理措施:

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2)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

湘江:

发源于广西东北部的海洋山西麓,全长850千米,水量丰富,水流平稳,两岸工农业发达。

耒水上的江东水电站是湖南较大的水电站之一。

资水:

发源于桂东北和湘西南地区,全长650千米,中游有著名的柘溪水电站。

沅江:

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全长1000多千米,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干流和支流上有凤滩水电站和五强溪水电站(湖南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澧水:

发源于湖南西北部,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

5、湖南主要的自然灾害:

①地质灾害:

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湖南的西部、南部、东部山区。

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②气象灾害:

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

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

抗旱减灾的措施主要有:

加强各种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库;人工降雨等;

抗洪防涝的措施主要有:

修筑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评价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栽种经济林,但对交通运输发展不利,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广,适宜发展种植业;河流、湖泊对发展水运有利,同时可养殖淡水鱼,湖区地势低平,易产生洪涝灾害;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但降水的变化大,易产生旱涝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6、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

(1)土地资源:

①主要特点: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地区分布不均。

②分布:

在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分布最广,以湘西、湘南为多;耕地集中于湘北、湘东、湘中的河谷平原和洞庭湖平原。

湘西、湘南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草地集中于湘南山区。

③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2)气候资源:

①主要特点:

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优越。

②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湖南有适于不同作物熟制的气候资源,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3)水资源:

①主要特点: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我省的富水区主要在山区,平原、丘陵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水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严重影响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4)矿产资源:

①主要特点:

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优势矿产突出。

有色金属之乡:

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矿产有37种。

“世界锑都”—锡矿山,“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水口山—铅锌矿(见2页图1)

非金属之乡:

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

②矿产资源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我省利用有色金属建立了以柿竹园、水口山、锡矿山等为主的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基地,培育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利用非金属矿产原料形成了一批重要的非金属加工企业。

(5)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①存在的主要问题:

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欠优;土地损毁严重。

②保护措施:

通过保护基本农田、土地开发、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及土地整理等途径,有效地遏止了耕地不断减少、耕地资源受损的势头。

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①主要问题: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地区缺水差异较大,不能完全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需水的增长,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严重。

②采取的措施:

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①、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

②、环境保护:

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质;保护土地资源,治理废水、废渣及农药和化肥对土地的污染。

三、人文环境

1、农业:

(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概况:

湖南水热条件优越,耕地、林地面积广阔,水系发达;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

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以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业和淡水鱼养殖为主的养殖业是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

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柑橘、生猪、淡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稻谷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柑橘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2)主要农副产品及其地区分布:

①农副产品:

稻谷、油菜籽、棉花、苎麻、茶叶、柑橘、烤烟、水产、生猪及家禽等,特产有猕猴桃、洞庭银鱼、中华鳖、君山银针茶、湘莲等。

②分布地区:

稻谷主要产于洞庭湖区及长沙、湘潭、株洲、衡阳、永州等地区的丘陵地区;棉花、油菜籽、苎麻主要产于洞庭湖区,茶叶主要产于湘南、湘东、湘西、湘中的山区,柑橘主要产于湘南、湘西、湘东、湘中地区,烤烟产于湘南、湘西地区。

(3)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原因: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水系及洞庭湖为湖南提供了较广的水面,养殖淡水鱼类,湖南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4)湖南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关系:

农产品品种多,总量足,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较强、辐射范围较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农业品牌。

(5)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由温饱农业提升为小康农业;由数量农业提升为效益农业;由粗放农业提升为科技农业;由封闭农业提升为开放农业,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各地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规模水平,提高单位产出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工业:

工业体系完整、规模初具、部分产业优势突出,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

湖南工业主要集中在“一点一线”地区。

一点是指长株潭城市群,“一线”是指京广线湖南段。

自北而南,重要工业城市有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和郴洲。

特色产业有湘绣、醴陵陶瓷、浏阳烟花爆竹。

(1)矿产资源丰富,农产品和劳动力充足,为湖南的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业已经成为湖南经济的重要支柱,形成了以钢铁、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纺织为主的工业体系,并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

(2)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分布特征: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长沙、株洲;

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湘潭、岳阳、衡阳、益阳、郴州。

产业布局逐步由点状分布向块状、带状分布发展。

(3)高新技术产业在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高新技术是湖南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湖南新型工业化之路就要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湖南工业产业结构的改变。

(4)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向: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发展循环经济。

3、交通运输:

(1)铁路:

南北干线:

京广线、焦柳线、以及武广客运专线

东西干线:

浙赣线—湘黔线、湘桂线、石长线、渝怀线

主要铁路枢纽:

株州(浙赣线—湘黔线和京广线)

怀化(焦柳线—湘黔线)

衡阳(京广线——湘桂线)

还有长沙、娄底。

株洲是湖南最大的铁路枢纽,怀化——火车拖来的城市。

(2)公路:

经过湖南的国道干线有:

(1)首都放射线:

106国道(北京—广州)、107国道(北京—深圳),连接我省重要城市岳阳、长沙、湘潭、衡阳、郴州。

(2)南北纵线:

207国道209国道纵贯湘西、湘中。

(3)东西横线:

319国道320国道322国道。

东西向高速:

A:

沪昆高速湖南段共分醴(陵)(湘)潭、潭邵(阳)、邵怀、怀新四段。

B:

杭瑞高速湖南段已建成的常吉高速﹙常德至吉首段﹚

C:

衡昆高速湖南段已建成的衡枣高速D:

长常高速﹙长沙至常德﹚

F:

常张高速﹙常德至张家界﹚F:

长永高速﹙长沙至浏阳永安﹚

G:

韶山高速﹙湘潭至韶山﹚

南北向高速:

H:

京珠高速I:

长潭高速﹙长沙至湘潭﹚

湖南省的高速公路按照“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

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以长沙为中心,连接全省重要城市,辐射全省广大城乡地区的高速公路网。

随着常(德)吉(首)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湖南省13个市州中心城市与省会长沙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接。

湖南已形成“4小时经济圈”,全面进入高速公路时代、踏上经济腾飞之路。

 

(3)湖南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航空港:

①概况:

湖南省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长沙、张家界、常德三大机场为核心的航空网络,基本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湖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主要机场: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常德桃花源机场、永州机场、芷江机场5个机场。

(4)湖南航运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港口:

①概况:

初步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大干流为主干,沟通全省、通达长江的航道网。

通航里程将近12000千米,居全国第3位。

在湖南省航运中,湘江水运的地位尤为突出。

②主要港口:

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是湖南省的重要港口城市。

长沙市的霞凝新港,岳阳的城陵矶港是湖南省的重要港口。

(被称为湖南水运的北大门)

4、旅游

(1)湖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

①特色:

一是数量多,湖南现有等级旅游区100多个,武陵源和南岳为5A及旅游区。

二是种类齐全,湖南既有衡山、张家界、崀山、猛洞河、洞庭湖等自然风光,又有岳阳楼、凤凰古城、炎帝陵、舜帝陵、洪江古商城等人文景观,还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②分布:

湘北:

以水域风光、湖泊湿地和历史文化为主。

如水天一色、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岳阳楼、“世外桃源”桃花源。

湘南:

以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主。

如南岳衡山、炎帝陵、舜帝陵。

长株潭地区:

以历史文化、现代文化、都市文化为主。

如岳麓山、韶山、花明楼。

湘西:

以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为主,如武陵源、凤凰古城、德夯民俗风情。

湘中:

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主。

如崀山、新化的紫鹊界秦人梯田。

(2)湖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区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

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索溪峪、杨家界等景区组成,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岳阳:

长沙——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岳麓山、马王堆汉墓、天心阁、开福寺、湖南第一师范、世界之窗、烈士公园、湖南省博物馆等旅游景点。

岳阳——古称巴陵,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和龙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主要景区有岳阳楼、君山、南湖等。

南岳——衡山。

衡阳境内,景色十分秀丽,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祝融峰之高,万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被称为南岳“四绝”

国家地质公园——崀(lang)山:

位于邵阳市新宁县,是“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伟人故里——韶山:

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革命纪念地之一。

人间仙境——桃花源:

位于常德桃源县,是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至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

还有湘西的猛洞河、新化紫鹊界梯田和梅山龙宫、宁乡刘少奇故居花明楼、娄底曾国藩故居、汨罗屈子祠、株洲炎帝陵、永州舜帝陵、郴州东江湖和莽山等

(3)湖南精品旅游品牌:

三大国际旅游品牌:

一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旅游品牌;

二是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品牌;三是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

湖南区域旅游品牌:

南岳宗教文化、凤凰民俗文化、岳麓书院湖湘文化、崀山地貌景观、猛洞河和东江生态漂流、马王堆古汉文化、岳阳楼楚文化等

(4)精品旅游线路:

A:

“长沙—常德(桃花源)—张家界—湘西(猛洞河)”山水风光旅游线

B:

“长沙—韶山—宁乡(花明楼)—曾国藩故居”名人故里旅游线

C:

“长沙—益阳(桃江)—常德(夹山、城头山和壶瓶山)—湘西(猛洞河)”田园风光旅游线

D:

“长沙—益阳—岳阳”水上风光旅游线E:

“长沙—汨罗屈子祠—岳阳”湘楚文化旅游线

F:

“张家界—湘西(凤凰、德夯)和怀(侗寨)化”民族风情旅游线

G:

“长沙—娄底(紫鹊界、波月洞)—邵阳(虎形山、崀山、南山)—怀化”地质奇观旅游线

H:

“长沙—南岳—郴州”宗教文化旅游线I:

“长沙—株洲(炎帝陵)—南岳—永州(舜帝陵)”寻根祭祖旅游线

J:

“怀化(通道)—邵阳(崀山)—娄底(曾国藩故居)—衡阳(衡山)—郴州(东江湖、莽山)山水文化旅游线

(5)地方文化特色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是湖南省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众多,如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古城等,还有一些省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如衡阳、永州、郴州、洪江黔城古城、汝城县城和新晃县城等,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四射,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人。

(6)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旅游产业是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湖南省极具有潜力走向世界的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顺应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是发挥湖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湖南省成为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

(7)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则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合理开发,优化利用的方针,杜绝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城镇与商业

(1)湖南城镇分布的特点:

湖南省城市大多沿交通线分布,特别是京广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的沿线是湖南省重要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湖南省城市沿铁路线分布,大致构成“H”形格局。

呈现出“一点一轴两带”的发展格局;“一点”即长株潭城市群;“一轴”即沿107国道呈南北向的城镇发展轴;“两带”,一是沿320国道和湘黔铁路呈东西向发展的城镇带,二是沿长沙、益阳、常德到张家界、吉首的高速公路的城镇发展带。

湖南东线地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且密度大,湖南西线地区人口稀疏,城市分散且密度小。

(2)湖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及湖南城市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①特点:

湖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自东向西逐步向全省加速展开;中心城市实力增强。

②城市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工、商业较发达,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带动和促进作用;城市交通方便,生活、医疗、教育等条件较好,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3)长株潭一体化

①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简称两型社会实验区。

实施以三个城市的交通、电力、信息、金融、环保等建设为重点,融合三市要素,实现立体交通和绿化带相连接,形成以三大城市为核心,周边中小城市和一批中心城镇组成的现代化、生态化的网状城市群。

2010~2020年,具体目标要达到:

工业区土地单位面积产值达到30亿元每平方千米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20%~60%以上;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84%~94%以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65%~7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95%以上。

②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意义:

长株潭一体化有利于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辐射并带动全省加快发展。

(4)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的主要举措

A:

以节能降耗和提高效益为目标,提质改造传统产业;B: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重点发展生态农业;D: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E:

依托城市群现有文化基础,重点发展广电、出版、报业、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优势文化产业。

(5)湖南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发展;商业中心按行政建制多层次分级分布,湖南各级商业中心与各地区的商品生产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结合起来,形成全省的商品流通网络,成为大大小小的商品集散中心和商业经济活动中心;商业网点建设日趋完善,网点遍布城乡各地;大型市场已经成为商品交易的主体,连锁超市已成为购物中心。

(6)不同商业网点的经营特色:

批发市场主要是面向大批量的购买者,超市主要是通过顾客自选方式经营食品、家庭日用品为主的综合性零售商场,集市主要以经营日用品及农副产品为主,商店主要经营生活日用品。

6、文化业

(1)湖南文化业的发展概况:

湖南文化业在弘扬湖湘文化精神,发展公益文化业,建设文化市场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硕果累累,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并逐步成为湖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2)湖南文化业的主要成就:

电视湘军在国内外、行业内外都颇具影响力,电视湘军的一批优秀栏目及影视剧深受观众喜爱;出版物种类、数量与质量等重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湖南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出版基地。

7、人口与民族

(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

湖南省人口数量多。

湖南省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人口密度大,老龄化进程加快。

(2)人口分布概况:

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约为320人/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人口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地区较多,湘西地区人口较少。

城乡分布看乡村人口多于城市,乡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1%。

(3)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

①民族组成:

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以汉族为主,分布在全省各地,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

②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是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农村多、城市少。

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区,其余分散杂居在全省各地。

③少数民族的特色:

一是种类多;少数民族相对聚居;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治;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厚。

(4)湖南民俗风情特色,以及自然环境对民俗风情的影响

①民俗风情的特色: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享生活,创造了光辉灿烂而又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居住习惯、民俗节庆、民间歌舞等。

民族服饰:

如苗族服饰无论男女都是“色彩斑纹布”。

特色饮食:

侗族婴儿出生第三日举行的礼仪,称“三朝礼”,以大宴宾客为特色。

居住习惯:

土家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凉亭、风雨桥称为“侗家三宝”

民俗节庆:

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赶秋节和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回族的宰牲节等。

民间歌舞:

土家族的摆手舞、瑶族的象鼓舞、白族的仗鼓舞、苗族的猴儿鼓、土家族的茅古斯鼓舞、土家族薅草锣鼓、土家族八宝铜铃舞和傩戏等。

②自然环境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影响:

湖南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山区,地处亚热带,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服饰与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密切相关,湖南人喜食辣椒,这与湖南潮湿的气候分布不开,湖南有些少数民族居住吊脚楼,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在山区地势不平,气候潮湿,加上田地较少,因此,他们把房屋建在陡坡上。

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与湖南河流较多有关(如划龙舟)。

三、走向世界的湖南

1.湖南在全国的地位:

湖南幅员辽阔,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旅游胜地”的美誉,湖南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逐步加快,湖南的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上游水平。

2.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蓝图: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实行富民强省目标,湖南工业按照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条、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的思路,努力构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3.湖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湖南在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富民强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

一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保障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二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