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基础第五章 收入分配 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678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管理基础第五章 收入分配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济管理基础第五章 收入分配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济管理基础第五章 收入分配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济管理基础第五章 收入分配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济管理基础第五章 收入分配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管理基础第五章 收入分配 教案.docx

《经济管理基础第五章 收入分配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管理基础第五章 收入分配 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管理基础第五章 收入分配 教案.docx

经济管理基础第五章收入分配教案

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案序

1

时间

模块编号及名称

第五章收入分配

主要内容

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课时

2

课型

理论课

教学目的

要求

应知:

(1)了解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

(2)了解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理论,理解工资、地租决定。

应会:

(1)会分析工资、地租的变动情况。

(2)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方法(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及其运用。

(3)能够根据社会各阶层收入差异状况,剖析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工资差别是否合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

要素价格的确定,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难点: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80分钟)

Ⅰ.简单回顾上一次课内容

上一个模块介绍了经济学4个基本问题中的如何生产问题,即生产与成本问题,主要是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成本与收益,有以及规模经济问题。

本模块则介绍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

(1分钟)

Ⅱ.导入新课

简要阐述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要点。

(1分钟)

【知识地图】:

Ⅲ.提出课堂目标

通过本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次课程目标和内容。

(1分钟)

Ⅳ.课程内容

【案例导入】: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2分钟)

 现状:

一是收入增长跟不上GDP增长。

我国职工工资的上涨幅度,大大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我国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比重偏低,而且呈现下降的趋势。

我国过去十年间(2000--2010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GDP增长10%左右,但城乡居民收入只增长了6%-8%,出现政府在分配中得“大头”,居民收入占“小头”的失衡格局。

同时,资本所得也高于劳动所得。

二是收入差距偏大。

我国城乡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非常大。

据统计,我国城乡之间收入比达3.3倍。

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行业的收入差距扩大到15倍。

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保障研究所提供的资料,2006-2007年最高和最低行业工资差距,日本、英国、法国约为1.6-2倍,德国、加拿大、美国、韩国在2.3-3倍之间。

从目前的资料看,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已跃居世界之首,已经超过巴西。

三是薪外附加偏重。

目前搭载在工资上计提的“五险一金”等缴费项目有20多项,企业负担太多太重,客观上挤占了企业为员工加薪的空间。

同样,工资被扣除一部分缴纳到各项基金中,员工实际到手的现金减少。

问题:

(1)初次分配秩序混乱。

(2)行业垄断现象严重。

(3)个人收入分配隐性化、多元化。

提问或讨论:

1.居民凭借什么取得相应的收入?

2.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改进措施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水平?

【知识学习】:

第一节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本节共15分钟)

一、生产要素与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投入,一般来说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是最主要的几种生产要素。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分别是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几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了收入在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

特别要指出的是,生产要素的价格,一般是指使用要素的价格,购买者仅有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在要素市场,需求来自生产者(厂商),供给来自消费者。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用来满足自己的直接需求,而是用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得收益。

因此,要素需求是从产品需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间接需求,称为引致需求。

二、要素价格的确定

(一)边际生产力决定论

劳动和资本(包括土地)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它们各自的产品价值,同时也就决定了它们各自所取得的收入。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最后追加的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就是该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或边际生产率)。

边际收益产量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追加某一单位生产要素增加的产量所带来的收益,是用货币单位表示的边际生产实物量。

边际生产实物量是以实物来表示的某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若以MRP表示边际收益产量,以MPP表示边际生产实物量,以MR表示边际收益,则:

MRP=MPP×MR

如果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组合生产出一定的产品,那么当资本数量不变而连续追加劳动的数量,每追加一单位劳动的生产率将会递减,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静态经济是指一切因素,如人口、技术、资源、社会制度等都不发生变动的经济,动态经济是指一切因素都发生变动的经济。

根据边际生产力理论,工资与利息取决于劳动和资本各自对生产的实际贡献即按各自的“边际生产力”来决定其收入。

当资本量不变而劳动量增加时,厂商雇佣的最后的那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它决定了工资水平的高低。

如果工资高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厂商就会减少工人;如果工资低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厂商就会增加工人;当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厂商就会维持现有的工人数。

当劳动数量不变而资本量增加时,厂商所使用的最后那个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量就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它决定了利息率的高低。

如果利息率高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厂商就会减少使用资本;如果利息率低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厂商就会增加使用资本;当利息率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时,厂商就会维持现有资本使用量。

(二)均衡价格决定论

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论认为,各个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中所占分额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各自的均衡价格,即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它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

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5-1生产要素供给曲线)。

生产要素可以分为自由物品与经济物品,自由物品如空气、阳光等,一般来水供给是无限的,而经济物品的供给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成本,和其他商品的供给是一样的,随着价格的增加,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生产要素需求曲线与生产要素供给曲线的交点(如图5-1A点)就是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课堂提问】: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按劳动是生产的一种要素。

显然,其他生产要素也要参与分配。

但其他要素最终多与劳动创造价值有关。

【知识学习】:

第二节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40分钟)

一、工资

(一)劳动的需求

因为劳动的价格工资率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所以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二)劳动的供给

决定劳动供给数量的原则是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

较高的工资可能导致较少的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曲线也叫作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如图5-2)。

工资的变化会对劳动供给会产生以下两种效应:

(1)替代效应。

这是指工资的提高后意味着休闲的成本即价格提高,人们会增加劳动时间以替代部分休闲时间,即原先的休闲时间会减少。

(2)收入效应。

工资提高使人们的收入增加,所以人们会增加对休闲或“闲暇”这种特殊商品的消费,也就是享受更多的非劳动时间,从而表现为劳动供给的减少。

(3)竞争的劳动市场的工资率

(四)工资差别

为什么不同职业的供给和需求相交于不同的工资水平?

1.补偿性工资差别

2.劳动质量的差异

3.超级明星现象

4.歧视

【人文融入】:

缩小行业工资差别、最低工资保障与残疾人劳动保障问题。

参考答案:

要缩小行业之间的分配差距,首要的就是应当尽可能地打破垄断,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其次,应当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法规政策。

比如,垄断国企就应当有更完善的政策使其收益能够惠及全民。

如低收入的农业、饮食服务业则还需要有更多的政策扶持,对弱势群体的劳动者国家需要制订劳动保障、对残疾人不得歧视,以及制定最低工资保障。

【知识学习】:

二、利息

利息:

资本的价格或资本使用权的价格。

利息率:

是利息在每一单位时间内在货币资本中所占的比率。

利息率=利息/货币×100%

1.为什么对资本应该支付利息?

人们偏好现期消费,而不是未来消费,因为未来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性),放弃现期消费把货币作为资本应得到利息报酬。

2.为什么资本也能带来利息?

资本投资代表推迟消费,使迂回生产成为可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本具有净生产力,应该得到利息,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

(一)资本的需求:

资本净生产力

使用资本品进行生产所得成果,在补偿所消耗的资本财物后还有一个余额,该余额称为资本的净生产力。

资本净生产力采用按年计的百分率来表示,通常称为资本的实际利息率,它是投资的收益率(投资的边际效率)。

例如花费1000元购入资本投入生产,一年后所产出产品销售价值为1100元,则资本的净生产力为100元,投资收益率i=100/1000=10%

又如,若一项投资的成本为1000元,两年后所产产品可得1125元,资本的净生产力为125元,由可解出该项投资的收益率i=6.07%。

(二)利率的决定:

储蓄与投资

图5-5描述了借贷资本利息率的决定。

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D,反映与每一借贷利率相应的投资人对投资资金的需求数量。

S曲线描述的是每一利率水平下储蓄者愿意提供的资本量。

D曲线和S曲线的交点为E,均衡利率为R,它表示利率为R时,投资者对资本的需求恰好等于储蓄者愿意提供的资本,两者皆为K。

(三)利率的决定:

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图5-6描述资金市场的可贷资金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利率的情况。

S曲线表示可贷资金的供给,DH表示家庭对可贷资金的需求。

DF表示厂商的可贷资金需求,DT曲线是可贷资金的总需求。

总需求曲线DT与总供给曲S线的交战A决定了均衡利息率R及相应的可贷资金K。

 

【课堂提问】:

为什么利息率会发生变动?

参考答案:

利率水平是S和D曲线的交点。

【知识学习】:

(四)利息率的作用

(1)鼓励储蓄、积累资金。

(2)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调节资金市场的供求平衡。

【人文融入】:

实行差别利率政策对住房购买者有什么样的影响?

2010年10月30日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播出《首套房贷最低利率或上调至8.5折》,以下是节目实录:

欢迎继续收看《经济信息联播》,接下来进入我们的楼市新观察,这两天,有关北京和上海取消对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极大关注,今天,我们的记者了解到,根据口头通知,商业银行对购买首套住房执行的房贷最低标准将变为:

首付最低30%,利率为同档期基准利率下浮15%,也就是首套房贷优惠利率最低按8.5折执行;二套住房为首付最低50%,利率执行同档期基准利率的1.1倍,禁止对第三套及以上住房提供贷款。

【知识学习】:

三、地租

(一)地租的确定

地租----土地所有者转让土地使用权时所得到的收入。

1、土地的需求

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地租与需求反方向变动。

2、土地的供给

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完全无弹性,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但实际使用地量会有所变化。

3、地租的决定

当土地的供给量=土地的需求量

时,均衡点决定价格。

(二)级差地租的形成

1.级差地租:

因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由这种差别引起的地租。

2.土地条件不同决定级差地租的有无与大小。

3.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农产品价格上升,级差地租也增加。

如特产

(三)经济租

经济学把支付给任何生产要素的报酬中超过为得到该要素所必须支付的最低金额的余额称为经济租金或经济租(EconomicRent)。

如图5-9所示,无弹性供给的要素中一个经常被举例的是土地。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完全缺乏弹性的,所以地租完全由需求决定。

图5-9中,对土地的需求由D1给出,地租率为S1,总的地租由矩形OQE1S1给出;当对土地的需求增加到D2时,每单位地租的价格增至S2,总地租为矩形OQE2S2的面积。

因此,对土地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将导致地租率的上升和经济租的增加。

准地租这个概念仅限于固定资本在短期内的收入;而经济租的概念是指供给缺乏弹性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存在的由需求所决定的报酬。

四、利润

利润被认为是“企业家职能”这种生产要素的报酬。

(一)利润的来源

(1)利润是承担风险的报酬。

(2)利润是由垄断产生的报酬。

(3)利润是企业家职能的创新(Innovation)。

(二)利润的作用

(1)由于利润是对企业经营者才能的报酬,所以它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报酬。

(2)利润是刺激生产活动的动力。

(3)利润刺激创新。

(4)利润使投资者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

(5)包括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的利润是一切投资基金的来源。

第三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17分钟)

一、洛伦兹曲线

统计学家M·洛伦兹(M·Lorenz)把表5-1中收入分配不平均的状况用曲线图的形式描述出来,形成了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

该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表5-1 收入分配的不平均与绝对平均

人口集团

各集团人口

累计百分比

绝对平均状况

不平均的状况

占收入的

百分比

累计

百分比

占收入的

百分比

累计

百分比

最低的五分之一

20

20

20

5

5

第二个五分之一

40

20

40

11

16

中间的五分之一

60

20

60

16

32

第四个五分之一

80

20

80

22

54

最高的五分之一

100

20

100

46

100

图5-10是根据表5-1的数据描绘的洛伦兹曲线。

图中,横轴OP表示各集团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纵轴OI表示收入的百分比。

直线OY是正方形OPYI的对角线,OY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各档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他们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相等,所以OY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的状况。

折线OPY是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曲线,它表示:

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个人所占有,而其余人们的收入都为零。

介于OY与OPY两个极端之间的曲线即为洛伦兹曲线,它是实际收入分配曲线。

在这条曲线上,除了起点O和终点Y以外,任何一点至两坐标轴之间的距离都不相等。

洛伦兹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含义是:

占总人口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Gini),根据洛伦兹曲线得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在图5-10中,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OAY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OY之间的面积为A,OAY曲线与OPY曲线之间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兹系数)。

则:

基尼系数=A/(A+B)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三、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运用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常被经济学家用来分析和比较各个国家之间或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之间的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

表5-2 美国收入分配情况

年份

最低20%

第二个20%

中间20%

第四个20%

最高20%

1997

5.2

10.5

10.0

10.8

11.5

12.2

12.2

12.0

15.6

15.7

16.6

17.5

17.6

17.8

17.4

22.4

46.4

1994

4.2

23.3

46.9

1990

4.6

23.8

44.3

1980

5.2

24.3

41.5

1970

5.5

23.8

40.9

1960

4.8

24.0

41.3

1950

4.5

23.4

42.7

表5-3 几个国家收入分配状况

国别

观测年份

基尼系数

最低

20%

第二个

20%

中间

20%

第四个

20%

最高

20%

日本

1993

0.25

10.6

14.2

17.6

22.0

35.7

德国

1994

0.30

8.2

13.2

17.5

22.7

38.5

英国

1991

0.36

6.6

11.5

16.3

22.7

43.0

中国

1998

0.40

5.9

10.2

15.1

22.2

46.6

美国

1997

0.41

5.2

10.5

15.6

22.4

46.4

墨西哥

1995

0.57

3.6

7.2

11.8

19.2

58.2

巴西

1996

0.60

2.5

5.5

10.0

18.3

63.8

基尼系数为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

专家建议,在单独衡量农村居民内部或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各自的基尼系数警戒线定为0.4;而在衡量全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警戒线上限定为0.5,实际工作中按0.45操作。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近十年的基尼系数:

2003年0.479、2006年0.487、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2年0.474,2013年0.473,从中看出基尼系数先是逐步扩大,而后又略有缩小的走势。

Ⅴ.课堂小结

总结本堂课内容。

预习下节课内容。

(2分钟)

Ⅵ.课后作业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每章后的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技能测试题等,另附。

(1分钟)

备注

(1)教学实施条件与内容选择:

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具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进行上课;本模块采用的教学资料应满足基本理论讲授的需要,教师可自主增加【人文融入】内容,重视将人文素质融入课堂教学。

(2)教学策略:

以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作业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完成。

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和学校的图书杂志自主研究了解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问题、以及基尼系数即贫富差距悬殊对社会经济的危害问题。

(3)课后记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