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讨论思想与统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498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类讨论思想与统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分类讨论思想与统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分类讨论思想与统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分类讨论思想与统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分类讨论思想与统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类讨论思想与统计.docx

《分类讨论思想与统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类讨论思想与统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类讨论思想与统计.docx

分类讨论思想与统计

分类讨论思想与统计、概率思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

王永春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七、分类讨论思想

  1.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

  人们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有时无法通过统一研究或者整体研究解决,需要把研究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逐类进行讨论,再把每一类的结论综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其实质是把问题“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综合归纳”。

其分类规则和解题步骤是:

(1)根据研究的需要确定同一分类标准;

(2)恰当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分类后的所有子项之间既不能“交叉”也不能“从属”,而且所有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与被分类的对象的外延相等,通俗地说就是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3)逐类逐级进行讨论;(4)综合概括、归纳得出最后结论。

  分类讨论既是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思想方法,适应于各种科学的研究;同时也是数学领域解决问题较常用的思想方法。

  2.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思考,这种有条理性的思考就是一种有顺序的、有层次的、全面的、有逻辑性的思考,分类讨论就是具有这些特性的思考方法。

因此,分类讨论思想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无论是解决纯数学问题,还是解决联系实际的问题,都要注意数学原理、公式和方法在一般条件下的适用性和特殊情况下的不适用性,注意分类讨论,从而做到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从知识的角度而言,把知识从宏观到微观不断地分类学习,既可以把握全局、又能够由表及里、细致入微,有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分类讨论思想与集合思想也有比较密切的联系,知识的分类无时不渗透着集合的思想。

另外,分类讨论思想还是概率与统计知识的重要基础。

  3.分类讨论思想的具体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应用,例如从宏观的方面而言,小学数学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

从比较具体的知识来说,几大领域的知识又有很多分支,例如小学数学中负数成为必学的内容以后,小学数学数的认识范围实际上是在有理数范围内,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整数又可以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整数根据它的整除性又可以分为偶数和奇数。

正整数又可以分为1、素数和合数。

  小学数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如下表。

思想方法

知识点

应用举例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

一年级上册物体的分类,渗透分类思想、集合思想

数的认识

数可以分为正数、0、负数

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小数是特殊的分数)

整数的性质

整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

正整数可以分为1、素数和合数

图形的认识

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可以分为: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又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和腰与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四边形按对边是否平行可以分为:

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两组对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

统计

数据的分类整理和描述

排列组合

分类讨论是小学生了解排列组合思想的基础

概率

排列组合是概率计算的基础

植树问题

先确定是几排树,再确定每排树的情况:

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两端都栽

抽屉原理

构建抽屉实际上是应用分类标准,把所有元素进行分类

4.分类讨论思想的教学。

  如前所述,分类讨论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且应用比较广泛。

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分类单元的教学中,注意渗透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一方面是一般物体的分类,如柜台上的商品、文具等;另一方面要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分类,如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数的认识和运算等。

同时注意渗透集合的思想,就是说当把某些属性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就可以看作一个集合。

  第二,在三大领域知识的教学中注意经常性地渗透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数的分类。

  第三,注意从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渗透分类思想,如排列组合、概率的计算、抽屉原理等问题经常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

  第四,在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丰富多彩,很多时候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描述,从而有利于分析数据和综合地做出推断。

  第五,注意让学生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不要为了分类而分类。

如对商品和物品的分类是为了便于管理和选购,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类,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问题、理解知识、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六,注意有关数学规律在一般条件下的适用性和特殊条件下的不适用性。

也就是说,有些数学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成立,在特殊情况下不一定成立;而这种特殊性在小学数学里往往被忽略,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片面性。

如在小学里经常有争议的判断题:

如果5a=2b,那么a:

b=2:

5;有人认为是对的,有人认为是错的。

严格来说,这道题是错的,因为这里并没有规定a和b不等于0。

之所以产生分歧,是因为在小学数学里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

在讨论整数的性质时,一般情况下不包括0。

这种约定是为了避免麻烦,有一定道理;但是这样就造成了在解决有关问题时产生分歧,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尤其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学习中,经常会因为解决问题不全面、忽略特殊情况而出现低级错误。

  案例1:

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

此题可分类计数,分以下几步:

  单一的长方形:

3×3=9;

  由两个单一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横数2×3=6,竖数2×3=6,6+6=12;

  由三个单一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横数1×3=3,竖数1×3=3,3+3=6;

  由四个单一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4;

  由六个单一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4;

  由九个单一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1。

  共计9+12+6+4+4+1=36(个)。

  案例2:

任意给出4个两两不等的整数,请说明:

其中必有两个数的差是3的倍数。

  分析:

任意一个整数除以3,余数只有三种可能:

0,1和2。

运用分类思想,构造这样的三个抽屉:

除以3余数分别是0,1和2的整数。

根据抽屉原理,必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了两个数,这两个数除以3的余数相等,设这两个数分别为3m+r和3n+r(m、n都是整数),它们的差是3(m-n),必是3的倍数。

  八、统计思想

  1.统计思想的概念。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和研究,如人口数量、物价指数、商品合格率、种子发芽率等等。

有时需要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全面调查,如我国为了掌握人口的真实情况,曾经进行过全国人口普查。

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也不需要考察所有对象,如物价指数、商品合格率等,就需要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用样本来估计总体,从而进行合理的推断和决策,这就是统计的思想方法。

在统计里主要有两种估计方法:

一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二是用样本的数据特征(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估计总体的数据特征。

  2.统计思想的重要意义。

  在课程标准实施前的小学数学中,统计图表的知识也是必学的内容,但受那个时代人们观念的局限,对统计的认识和教学主要限于统计知识和技能本身,并没有把统计与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社会很好地联系起来。

当今社会,人们每天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和数据,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学会运用数据说话,做出科学的推断和决策,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和思维方式。

因此,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熟悉统计的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有助于运用随机的观点理解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统计思想的具体应用。

  在小学数学中,统计思想的应用大体上可分为两种:

一是统计作为四大领域知识中的一类知识,安排了很多独立的单元进行统计知识的教学;二是在学习了一些统计知识后,在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中,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统计知识,作为知识呈现的载体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

因而,统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小学数学中统计的知识点主要有:

象形统计图、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不恰当的数据及统计图表可能产生误导。

这些知识作为学习统计的基础是必须掌握的,但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或者统计量来描述和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决策。

  4.统计思想的教学。

  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赋予了统计更加丰富的内涵。

教师要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关于统计知识的内容和理念,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过程性目标的教学。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推断和决策的过程。

包括设计合适的调查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科学地分析数据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统计的教学要改变以往注重统计知识和技能这种数学化的倾向,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把统计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统计,而不是仅仅回答枯燥乏味的纯数学问题。

  第二,认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

学会用数据说话,能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理性,避免感性行事。

从小学开始就要让学生认识统计对决策的重要作用,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培养良好的统计意识。

如作为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公民,每个人无不与经济活动和投资理财打交道;如果能够根据影响经济运行的各种主要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断,做出正确的投资理财决策、使自己的资产不断保值和升值,对于每个公民意义重大。

 

  当然,统计推断往往是基于用样本来估计总体,属于合情推理,并不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因而决策有时是符合预期的,有时也可能不十分正确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

如中国2004、2005、2006、2007年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5%、9.9%、10.7%、11.4%,根据这个变化趋势,预测2008年有可能增长12%;这种预测是一种简单的统计推断,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换句话说,2008年如果没有增长那么快也是有可能的。

实际上,2008年突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了经济增长,2008年比上年只增长了9%。

  第三,能对给定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分析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纷繁复杂,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基本上是科学可信的,但是有些公司或者广告发布的数据可能存在偏差。

有些数据不十分合理或者不够精细,从而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决策,甚至给人们带来误导。

学习了统计知识以后,尤其是作为未来的公民,应该能够从科学、全面、微观的角度分析数据,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如最近公布的2009年各地区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情况。

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这么高的收入,而平均工资为什么会这么高,因而就质疑统计结果。

如果我们从统计的角度对数据的来源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把平均数和中位数结合起来,搞清楚数据的大致分布情况,就不会有疑问了。

这个数据是一个平均数,是把各个单位(不包括个体户)的工资收入总额除以职工总数得出的平均数。

如某市在统计的19个行业中,有10个行业的平均工资低于平均数,而且这10个行业的就业人数相对较多,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最低行业的8倍还多。

高收入行业的收入过高,极端值拉高了平均数,导致平均数大于中位数。

实际上一半以上的人平均工资要低于平均数,所以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收入“被增长”了。

  另外,在小学阶段,由于计算难度的制约,解决一些统计问题时选定的样本容量往往较少,这时我们要注意这样的统计推断是否可信。

如把一个班级50人作为一个样本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