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5115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

命题热点透视:

近年来本专题的命题热点主要集中在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1)凸透镜和凹透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4)眼睛与眼镜;(5)显微镜与望远镜;(6)透镜成像作图题;(7)光学综合应用。

本专题精选全国中考典型题型,旨在通过本专题的训练,让同学们能够系统地掌握解题规律、方法及技巧,帮助同学们轻松攻克解题难关,复习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对中考信心十足,轻松斩获高分!

考点深度详解

一、透镜:

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1.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

远视镜片,放大镜等;

2.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

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

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

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

注意: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透镜应用

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注意:

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注意:

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五、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

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

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种类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1

u﹥2f

缩小、倒立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2

u=2f

等大、倒立的实像

v=2f

测焦距

3

f﹤u﹤2f

放大、倒立的实像

v﹥2f

投影仪

4

u=f

不成像

---------

----------

5

u﹤f

放大、正立的虚像

V﹥f

放大镜

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注意: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

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六、透镜应用

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需戴凹透镜调节;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4.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5.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典例精讲

典例1.(2019江苏泰州)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尤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虚像(选填“实像”或“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案】虚像;照相机;凹透镜

【解析】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u2f;f

解答:

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字在这个水膜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用凹透镜看远处物体能成正立缩小的像,因此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说明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凹透镜。

故答案为:

虚像;照相机;凹透镜。

典例2.(2019四川成都)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张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

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

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A

【解析】

A.小张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桥反射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小张的眼睛,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小郑近视,晶状体太厚,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所成的倒立的像为实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方框离眼睛越远,所看外面景物范围的大小变化如图:

由此可知:

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A。

拔高集训

考查点1凸透镜与凹透镜

1.(2019山东济宁)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

①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②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③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④只有凹透镜能矫正视力;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⑤

C.③④⑤D.①③⑤

【答案】D

【解析】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①平面镜反射光线,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折射光线,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①正确;②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都能成虚像,故②错误;③凸透镜既能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也能成放大的虚像,故③正确;④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④错误;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实验,故⑤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是①③⑤。

故选:

D。

2.(2019江苏盐城)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要将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白纸应平行于凸透镜放置在另一侧,改变白纸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便可得到凸透镜的焦距;故图中C正确,ABC错误。

故选C。

3.(2019湖北宜昌)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

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平面镜B.三棱镜

C.凸透镜D.凹透镜

【答案】C

【解析】考点:

生活中的透镜。

装有饮料的饮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由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射入车内的光线经矿泉水瓶折射后集中于它的焦点上,时间一长正好使放置于此处的物品起火。

故选:

C。

4.(2019湖南衡阳)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答案】B

【解析】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A.监控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

BD、监控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即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D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则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故C错误;故选:

B。

考查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

5.(多选题)(2019河北试卷)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ABC

【解析】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靠近焦点像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即蜡烛远离焦点,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正确;B.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不能看到发光体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镜也不能看到像,当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能看到像。

故B正确;C.当蜡烛放在10cm处,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若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一远视眼镜,远视眼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所成的像将靠近透镜,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故D错误。

故选:

ABC。

6.(2019福建省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需要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_____。

(2)调节好装置,将蜡烛放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时,光屏上能成_____(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_____(填“实”或“虚”)像。

生活中常用的_____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将蜡烛移至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的某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若烛焰中心下降1cm,光屏上的像会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的距离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cm。

【答案】

(1)凸透镜;

(2)缩小;实;照相机;(3)向上;大于

【解析】

(1)需要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凸透镜;

(2)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3)因为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若烛焰中心下降则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且移动的距离大于。

7.(2019江苏苏州)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答案】B

【解析】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5cm。

A.从图上看出,物距u=50.0cm−10.0cm=40.0cm。

v=85cm−50cm=35cm,凸透镜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像距较大要延迟光线会聚,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故B正确;C.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u=50cm−30cm=20cm≠2f,故移动光屏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故C错误;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u=50cm−40cm=10cm,物距满足u

故D错误。

故选:

B。

8.(2019山东滨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该凸透镜的焦距

B.当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了这条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在此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答案】B

【解析】A.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等于物距,都等于二倍焦距;

分析图象可知,时,,所以,则焦距,故A错误;B.当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规律应用于照相机,故B正确;C.当物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故C错误;D.在物体距凸透镜处移到距凸透镜的过程中,物距变小,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成像规律可知,所成的像会变大,故D错误。

考查点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9.(2019湖南衡阳)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答案】B

【解析】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A.监控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

B、D、监控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即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D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则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故C错误;故选:

B。

10.(2019河南省卷)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C

【解析】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

(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B.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错误;C、D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C。

11.(2019四川达州)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

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_的位置(选填序号:

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___所有颜色的光(选填“反射”或“吸收”)。

【答案】②;反射。

【解析】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此时物距2f>u>f,像距v>2f;白色银幕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2f>u>f,像距v>2f,即所成的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让观众看到五彩的画面。

故答案为:

②;反射。

考查点4眼睛与眼睛

12.(2019浙江杭州)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答案】A

【解析】考点:

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分析:

(1)近视眼:

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

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

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

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用丁凹透镜矫正;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用丙凸透镜进行矫正。

所以近视眼示意图以及可以佩戴的矫正眼镜正确的是甲。

故选:

A。

14.(2019四川绵阳)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答案】凸;发散

【解析】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远视眼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由题意可知,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说明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起到了远视眼镜的作用,即是凸透镜;近视眼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由题意可知,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说明上半部分镜片是凹透镜,该部分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

凸;发散。

考查点5显微镜和望远镜

15.(2019广州广东)如图为某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O为光心,F为物镜焦点,焦距为500mm。

(1)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

(2)目镜是____透镜(选填“凹”、“凸”)。

(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月球经物镜成一个____(选填“倒立”、“正立”)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答案】

(1)见上图;

(2)凹;(3)倒立;缩小。

【解析】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望远镜。

(1)已知物镜是凸透镜,O为光心,F为物镜的焦点;由图可知,折射光线a过光心,则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线b平行于主光轴;则入射光线过焦点F,如下图所示:

(2)由图可知,光线经目镜折射后远离主光轴,则说明目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目镜是凹透镜;(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因月球到物镜(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2倍焦距,所以月球经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实像。

故答案为:

(1)见上图;

(2)凹;(3)倒立;缩小。

考查点6透镜成像作图题

15.(2019辽宁营口)如图所示,A、B是发光点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你画出:

(1)发光点S的位置;

(2)A、B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1)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

(2)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16.(2019四川遂宁)如图,OA是光源S发出的一条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反射光线OA经过了凸透镜焦点F.请作出OA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

(2)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过反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作出入射光线,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上图所示。

考查点7光学综合应用

17.(2019湖南株洲)图为某同学游酒埠江时拍下的一张照片。

根据这张照片可推断()

A.山峰有多高,湖水有多深

B.照片中实景在上,倒影在下

C.群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B

【解析】考点:

光的反射现象,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群山在平静的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时平面镜成像的结果,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山峰的高度和湖水的深度没有关系,故A错误;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的结果,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由图知照片中实景在上,倒影在水面下,故B正确;C、D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则群山和倒影都是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故选:

B。

18.(2019山东德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

B.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C.光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D.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答案】C

【解析】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漫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用的都是凸透镜,故A错误;B、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确。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远大于水的深度,故D错误。

故选: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