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研课题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4380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科研课题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科研课题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科研课题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科研课题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科研课题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科研课题内容.docx

《地理科研课题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科研课题内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科研课题内容.docx

地理科研课题内容

地理科研课题内容  

2007-06-1214:

37:

17|  分类:

 理论|举报|字号 订阅

 

《农村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报告内容提要

一、引言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理论价值。

(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原则

(一)、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2、育人目标

3、达成性目标

三、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的方法

1、实验对象的选择

2、实验的组织形式

3、实验变量及处理

4、确定研究结果的指标

5、研究方法

四、成果与结论

(一)、可行性研究结论

(二)、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及研发渠道

五、分析与讨论、建议

六、小结、参考文献资料实验中而临的问题的挑战

<附表>课题组成员分工(见学校李金宏“先进教科研先进单位”事迹汇报材料的附表)

 

 

 

一、引言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课堂教学。

要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些要建文起一种参考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研究,让课改和课程标准在尝试中得到关切。

如果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再好的形式都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都是空谈改革。

也就是说,课改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它是新一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念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与活动中,必须充分利用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把握教学的突破性,在科学和协商的课堂下完成教学目标,改革形成新的地理思作方式和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方式。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1、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地理教学观认为“知识只能通过个人的经验与探索发现,建构,不能被训练和吸收”。

因而知识的一得是在一定的情活动中实现的。

所以应该让学生自主独立学习。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由学生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设定的,学习同时的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发生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担。

建构独立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知识发现过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认知识结构的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对学生学习起引导作用。

(2)认识发展的理论

“教育必须综合儿童的认识结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教学不能合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到达新的发展水平。

(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生的素质分为先天的,习得的,自然发展形成的。

”“教育只要是针对学生习得的素质。

”学生习得的素质只要指知识(言语信息)技能人知策咯态度“。

认知策咯是学生者用已调节控制其注意学习记忆思维过程的技能。

2、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此课题所触及的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研究领域,目前在我市的地理学科教科研领域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

它的提出与实践,必将促进我市农村初中地理学科教育活动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并带动其它学科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同时,将丰富中学地理教学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或指南。

通过本课的研究可澄清地理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强以课程资源意识,提高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后,实现在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上的饿理论创新。

更直接有效地推进我校机制我市农村的地理教学改革。

(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教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构建《农村初中地理学科创新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活动》

(1)活动化教学模式

(2)案例化课堂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1)校本课程的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2)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3)教材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注重教材的系列化建设与编写——编写了“祁家镇乡土地理活

页教材”)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使国家国家课程校本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指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我们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着重进行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我们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地理课程资源的同时,也兼顾

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职权,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有关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国内、省内都有一些大胆的尝试。

如,丹东东港市开展的省级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偿试,都有在一定的可借鉴之外。

但是,有关农村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尚无相关的模式和理论可供参考。

有必要更深入、广泛、系统的开展此方面的专项研究。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原则

(一)、研究目标

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地理课程目标,为地理教师提供多种教学素材、案例、条件和手段,更好地贯彻地理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思想,开拓学生的地理知识视野,不断拓展学生的学科深度。

从理论依据、教学原则、辅助系统等方面探索和开发新课改及21世纪素质教育所需的农村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以成功核心改进教法,以目标导航进行期望教育。

1、科研目标

营造开放、宽松、平等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的地理课程资源,优化地理旅程资源结构,为现代化人才提供富有特色的培养基和生长点,在探索中形成农村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活动改革的创新模式,为地理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

实现地理教学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上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探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育人目标

在完成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

①健全的价值观;

②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③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

④具有参与社会实践能力

⑤具有善于和他人共同工作的能力

3、达成性目标

①总结出《农村初中地理学科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模式》

②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③举行观摩课或经验交流会

④编写乡土地理活页教材

(二)、研究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优先性原则

3、适应性原则

4、有效性原则

(注:

以上原则详细内容见《研究方案》P4)

三、研究方法及程序

(一)、研究的方法:

面向全体——跟踪实验——跟踪研究——共同参与——发现问题(行动研究法)

1、实验对象的选择

实验对象为初一、初二12自然班的学生。

被试对象的选择:

同时在两个年组内,随机各抽取三个班作为被试“样本”,它们将代表每个年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装,被试人数共约251人,占实验对象总数的50%以上;学校的实际问题:

地理课程资源有限,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单一、陈旧,需要更新。

2、实验的组织形式

实验的组织形式为等组实验。

这样分组的依据是便于全员参加、对比实验,更科学地记录观察实验数据,便于数据与结果的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和统计。

实验前测的内容大致为:

①根据你在小学社会课(或初一地理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谈一谈你对“地理”一词的理解。

②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已经初步了解哪些有关地理的知识?

③作为初中生,你通过本学习阶段的学习,想了解哪些未知的地理知识?

④填表

你去过的外地旅游地点

异地见闻或风俗人情(列兴两例

 

 

⑤你对教师伯这节地理课有什么意见?

⑥你对今后的地理课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要求?

以上基础测定采取的方法是“问卷调查”。

问卷回收率100%。

评定的标准是真实、客观,即实事求是。

3、实验的变量及如何对其进行处理。

社会需求动向和被试对象的经验及认知水平是实验的变量。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人匀以校外活动或问卷调查的方式,跟踪和预测社会需求对象,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兴趣、爱好以及目前的学习基础等。

通过调查了解到:

调查前              ①英语

                  ②计算机及应用

                     ①交往

调查后               ②承受挫折

                 ③学法的指导

在准确把握诸多实验变量的同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4、评定实验的指标、方法等。

检测评估的手段是:

(1)、撰写实验报告和专题论文。

(2)、录制实施过程及成果录相片。

(3)、请科研专家亲自到校听、评、座谈、验收。

(4)、活动成果展示。

(市、区科研专家到校指导2次,时间间隔为3个月。

(5)、研究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文献法等。

(二)、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

1、研究阶段(2003年7月——2003年8月)

组建课题组;对课题组成员培训;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准备研究参考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开展课题论证;完善方案设计实施细则;实验资料的原始建档、规范管理;制定实施细则和阶段性管理;

2、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4年7月)

依据《方案》和《细则》,组织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论证、完善修订方案;适时开展研究、交流,解决实验教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形成性阶段目标;对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检测与评估;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接受中期验收、测试)

3、总结阶段(2004年8月——2004年9月)

完成终端测试;全面搜集、系统管理有关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科学探险究,得出结论;撰写、提交《农村实践地理学科教学活动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报告及论文,上汇报课等;对实验课题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请专家检测与译估;总结推广研究成果,实现校际科研成果共享。

四.成果与结论

(一)、可行性研究结论

<课堂教学活动资源的开发>

 通过一年来的实验测试和调查研究、实现,构建了《农村初中地理学科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原则而归纳提炼的包括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行的教学样式。

从静态看,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的结构,既它包括多个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动态看,它是一种教学程序既教学各部分前后的篇拍,进行的流程。

教学模式就是对教学过程的结构、阶级、环节、程序作以简要表述。

地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模式则是指教学中采用创造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种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入手,构建灵活多样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最终构建〈农村初中地理学科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模式〉。

(二)、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研发渠道

我们在地理教学实战中,结合我校作为农村中学在财力、物力、人力诸方面的实际,因地制宜,偿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了重新审视。

这两种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

1、初一地理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在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该时期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里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学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

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这些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对我们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谓“活动化”是指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的经验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经验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

它由四个环节构成:

“设计方案——展开讨论——尝试成功——回归实际”。

设计方案——即营造“活动舞台”,教师帮助学生提方案。

展开讨论——却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

尝试成功——即让学生通过活动或在活动中自己体验所经历的学习过程的成败,让其享受成功喜悦,或总结失败的教训。

活动中,经过教师的点评,让学生理解自己思维的闪光点和盲点,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回归实际——即在活动过程中构建的知识体系内化后,解释实际生活中问题,然后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措施。

如,在讲“自然资源”等知识时,布置学生调查我校校园内垃圾的来源、类别和处理方式,并提出改进垃圾处理的可行性建议。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实现了认知目标与行为目标的结合,回归到学生生活的实际,真正达到学会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初中二年级(即高年级)案例化课堂教学模式

初二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向成人逐渐接近,智力也日渐成熟,能够进行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经过初一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并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能辩证地看待周围的事物,情感理智都有长足的发展,能客观的看待自我,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

因此,我们对初二的学生开展了“案例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此模式由四个环节组成:

“生活体验——展示案例信息——案例探究——技能形成”。

此种教学活动以案例贯穿始终,其要求如下:

①生活体验,营造案例背景——如,讲“中国的农业”这一章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面?

这种食面的习惯能向南方延伸多远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联想到这与“南北方气候不同,种植的作物有差别”有关,进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我国南北方气候、植被有差异。

②展示案例信息——教师根据案例背景提供一些探索所需的资料、方法,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准备工作,这些资料的展示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掌握的资料更具有代表性,我们也可由学生围绕材料背景提供相应资料,为合作学习打下伏笔。

③案例探究——即依据案例信息,围绕核心问题,联系已有的知识,结合教材内容,探究地理规律和地理原因,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提出改进思路。

如,讲“中国的旅游业”时,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入手,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辽阳重新修建了广佑寺?

你认为辽阳环城护城河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等等,分析辽阳旅游资源开发规模的影响因素,分小组讨论:

“我市旅游资源在周边环境中的影响”。

然后,让学生评判能否在我市建大型宾馆为其旅游业服务?

课后,让学生为当地政府出谋划策。

这样,学生对开发旅游资源的意义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④技能形成——即通过以上探究,新旧知识产生碰撞,体验探究喜悦和获取知识的快乐,使学生产生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欲望。

从学生装的这种心理出发,教师创设情境,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

例,讲《中国的工业》,教师可以就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发展为学生创设情境,借用鲁尔区的经验,谈我国应该怎样振兴东北工业,以此来加深技能的形成。

<地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们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材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1、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1)分门别类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设专人管理。

(2)注意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丰富地理信息资源。

师生自己设计制作各种教具、学具、教学软件。

2、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师生可用于地理教学的经历和体验。

①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考察、社会调查。

如,组织学生开展“辽阳一日游”活动;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走访学校附近的辽阳污水处理厂、百汇龙田绿色生态园、飞机场、93128部队气象台、祁家镇水利局等。

②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等。

③引导学生利用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资源搜集地理学习资料,设计环保主题漫画等。

④实现区内、省内、校际地理课程资源和教师经验资源共建与共享。

关凤霞霞老师的专题论文《“百花齐放”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省级)已在《辽宁教育》、《辽阳教育》上公开发表,并参加了省地理学术年会的专题学术交流;她写的《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实践陶治道德情操》的经验材料,还在区德育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交流,真正实现了地理经验资源的区域共建与共享。

⑤编写了祁家镇乡土地理“活页教材”。

3、因地制宜,有效开发地理校外课程资源和教材资源。

①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方面支持,注重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效性。

建立校外地理活动基地。

邀请有关人员作专题讲座。

②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拓展学生的地理

以上这些实践与探索,使我们摸索到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更收到了超常的教育教学效果。

<附表1>

《农村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验前后学生成绩对照表(%)

年级

 

类型     等级

初一

初二

 

优秀率

51

60

55

65

良好率

45

62

35

40

及格率

17

21

6

15

不及格

 

72

14

6

 

<附表2>

《农村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过程,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下面是学生参加校内各种竞赛活动情况:

时 间

项 目

地理小报

征文竞赛

环保征文

电脑漫画

优秀社会

调查报告展

获奖情况

2003—2004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等奖

10人

5人

4人

4人

二等奖

20人

15人

10人

8人

2004—2005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等奖

8人

15人

5人

 

二等奖

12人

5人

8人

 

五、分析与讨论、建议

1、分析

①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到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课内外相结合,组织地理兴趣小组,把手工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把课堂设计在校外;“开放型”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将乡土地理知识引入课堂,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探究学习,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用最新新闻、政策、社会热点、焦点: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开展带着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习的活动;人体演示: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网络教学,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一切,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课题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到了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一、二年级学生全员参加,增强了师生的竞争意识、教改意识、科研意识。

③一年来,我们依《方案》稳步实验,不断改进,有所创新。

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中学的地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模式。

积累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占滴经验。

④学校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课题组大力支持,购进了相关图书、录相带等资料,建设了地理课程资源库,优化了我校地理学科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2、讨论

①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活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人生过程。

教育的价值在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人生的阅历。

模式中是提供了一个参考的平台,教师可以创造性的发挥潜能,动态地操作模式。

②案例化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

案例必须是开放的,必须经过学生思考、讨论、研究后才能解决,具有一定的梯度与实效性。

③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活动。

设计的活动应贴近生活,并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④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要体现“三个筛子”、“两个原则”。

即:

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育理论;优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⑤当前课程资源建设中要明确三个问题:

a、教材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b、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c、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

3、建议:

需要给予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①宽容与耐心(以尊重为基础,不要漠视)

②要给教师创造的空间。

(即:

给予宽松的工作环境)

③相信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

 

六、小结、参考文献资料、实验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小结>

实践是人才成长的基础。

地理教学知识的涵盖面非常广,它是具有两个特点:

综合化——上接天(网络),虚拟化,下接地(参与实践,获得经验支持);联结化——中间——学科联系。

教师要做知识渊博的学者,教学的智者。

让学生明白:

“学会”,指的是会应用,而不是只是把知识会背下来。

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生活,甚至是学生装的一生;教科研实践与探索,也改变了教师的生活,教师在新课改中,获得了成长与发展。

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达到了:

1、建立了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2、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组织、帮助、鼓励、引导、促进)

3、教师学会了倾听、沟通、尊重,学会了向学生学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做到:

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识和发展规律,尊重少年“文化”,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

教师实现了创造性教学,做人与教学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不可分的、全人教育。

我们认为,该项实验是成功的,地理教学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在实验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如何使新课改理念成为中学地理教师的共识?

2、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课程、教材、课堂、学生之间的落差?

3、如何处理好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和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4、如何保证实验教师得到有效培训?

5、如何考察在新课改下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6、如何考察地理教学自身的有效性?

一年来的研究证明,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模式是正确的。

我们编写的《祁家镇乡土“活页教材”》很有现实现实意义。

我们建议教科研专家对我们的实验研究进行考察,我们将不断实践与探索,扬长避短,使我校地理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资料>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地理教学》、《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学习的革命》、《地理课程标准》、《素质教育观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读本》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