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册书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400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15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册书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整册书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整册书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整册书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整册书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册书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docx

《整册书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册书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册书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docx

整册书的教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第一节食物

一、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石家庄四十中学孙秋菊

教材分析

人生活在生物圈中,并从中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对物质与能量的需求。

怎样健康饮食呢?

第一课时“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本册的开篇章节。

考虑到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中,学生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所以,本节课安排了淀粉的探究实验、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实验,最后归纳总结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这样处理教材比原来直接讲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更符合课标的要求。

此外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正是新陈代谢过程的起始部分,为下面课程的讲解做了准备。

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验证食物中是否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

难点是“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一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书中已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做过探究活动。

学生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也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表达能力也较好。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给学生想的空间、做的时间、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出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正确使用生物实验用具。

2.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性目标

参与小组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

溶液准备包括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蛋清液)、橘汁、碘液、10%的氢氧化钠、3%的硫酸铜溶液、清水、蒸馏水等;

实验用具包括研钵、试管、解剖剪、解剖针、刀片、纱布等。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安排学生课外搜集材料“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制定一份营养全面的午餐食谱,并在课上带来食谱中的食物(每样食物少量即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方法一:

从兴趣引入:

近期将安排一次郊游活动,请每组同学为本组设计一份营养全面的午餐食谱。

首先要了解食物中的营养。

方法二:

从日常生活引入:

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时期,怎样合理饮食才能健康成长。

首先要了解食物中的营养

同学们知道食物中含有那些营养成分吗?

淀粉是我们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同学们所带的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呢?

首先请两个同学做一个小试验,来了解淀粉的特性。

了解了淀粉的特性,请同学们来根据课题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时可参照如下表格:

1、实验课题:

2、实验用具:

3、实验步骤:

(注意材料方式处理)

4、预期结果:

请各组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同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有同学来进行评价吗?

很好。

对照实验可以使我们的结论更科学更严谨。

谁来评价呢?

很好。

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方法很巧妙。

这组同学选择可能与其他组预期结果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很有创意,那黄瓜是否不含淀粉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请各组根据本组修改后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实验注意原则:

安全的原则;节约材料的原则;在托盘中操作。

实验中请记录:

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好。

请各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简单陈述实验材料;过程;现象;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结论。

请展示实验现象,有不同意见吗?

很精彩。

牛奶确实变色了,怎样证明变色不是含有淀粉造成的呢?

你能帮助他们完善实验吗?

很好。

这是为什么呢?

很好。

请展示你们的实验现象。

有不同意见吗?

很好。

给大家展示实验现象,很好。

请展示实验现象,同学们帮助他们分析。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课前我发给大家一份材料,既然我们无法通过实验确定结果,就求助科学家的结论吧。

请查阅黄瓜中是否含有淀粉呢。

黄瓜中含有少量淀粉,所以便蓝不明显,至于为什么会变成这种颜色,可能象同学们说的有其他物质造成的变色,若感兴趣的同学,下课我们再去查阅材料、讨论。

好,下面我们进行总结:

1、含淀粉多的;含淀粉少的;不含淀粉的。

同学们也可以查阅手头的材料。

2、材料的处理方式。

很好。

下面我们按照上面的步骤来探究食物中是否含蛋白质?

首先通过一个实验了解蛋白质的特性。

请根据上一个实验的探究方法,利用蛋白质的特性,来讨论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注意: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要小心使用,若滴到手上,要立即用水清洗。

请各组同学来汇报实验情况。

展示实验现象,很好。

很好,看来虾中含有蛋白质还很多。

这组结论很有用,通过自己动手检验出面包中含蛋白质的多少,我们就可根据需要购买不同种类的面包。

好,我们进行总结:

含蛋白质多的;含蛋白质少的。

关于食物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请同学们课下去探究。

根据刚刚的两个实验,请同学们总结食物中含有哪中营养成分;

根据同学们搜集的材料还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通过本节课学习来判断图片中的食物中含那种营养成分多。

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在饮食上受到什么启发,尤其今天的中午饭,你能提一些建议吗?

作业:

收集食物营养成分标签,了解他们有何不同。

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爱吃的零食是否含有全面的营养。

淀粉、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两名同学分别往放有清水与放有淀粉糊的溶液中的一到两滴碘酒,振荡并描述现象。

然后请同学们总结出淀粉遇碘便蓝的特性。

(小词典第一条内容)

学生四人一组充分的思考与讨论,小秘书进行纪录。

方案一:

材料:

牛奶、碘酒;步骤:

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牛奶,滴入碘酒。

预期结果:

若牛奶变成蓝色,就说明牛奶中含淀粉。

学生评价:

最好做一对照组,用不加碘酒的牛奶,和加碘酒的牛奶进行颜色对比。

这样结论会更准确。

方案二:

材料:

面包、碘酒;步骤:

向面包上滴加1—2滴碘酒。

预期结果:

若面包变成蓝色,则证明面包中含淀粉。

学生评价:

A、不同材料处理方式:

将面包在研钵中捣碎,用水稀释,倒入试管,滴加碘酒。

同时用清水加碘酒做一对照。

B、选用不同材料:

米饭、土豆,但过程相同。

方案三:

材料:

黄瓜、碘酒;步骤:

将碘酒滴到黄瓜的新断面上。

预期结果:

若黄瓜变成碘酒色,而不变成蓝色,说明黄瓜不含淀粉。

学生实验,讨论分析实验现象。

小秘书进行记录。

汇报组一:

材料:

无糖牛奶;步骤:

将少量牛奶倒入试管,滴1-2滴碘酒;现象:

结果牛奶没有变色,与预期结果一样;结论:

无糖牛奶中不含淀粉。

同学评价一:

牛奶变色了,变成了近似黄色,是碘酒与牛奶的中间色,没有变成蓝色。

用清水加碘酒的颜色做对照。

同学评价二:

我们组做得也是牛奶,现象是牛奶变色了,结论与他们不同。

同学评价三:

因为我们用的是无糖牛奶,他们用的是普通牛奶,材料实际是不同的。

汇报组二:

材料:

面包;步骤:

往面包上滴加1-2滴碘酒;现象:

面包变成蓝色,与预期结果一样;结论:

面包中含淀粉。

同学评价一:

我们用的材料也是面包,处理方法不同,先用研钵捣碎,再用清水稀释,倒入试管,同时用清水做了对照,现象与结论与他们相同。

同学评价二:

我们用的方法与他们相同,但材料不同,用的是米饭、土豆,现象结论一样。

汇报组三:

材料:

黄瓜;步骤:

往黄瓜新断面上滴加碘酒;现象:

黄瓜变色,但不是蓝色也不是碘酒色。

与预期结果不同;结论:

不知道黄瓜中是否含淀粉。

同学评价:

我认为黄瓜中不含淀粉,这种颜色可能是其他物质造成的。

含有少量淀粉。

含淀粉多的:

面食类,如馒头、米饭、面包;土豆。

含淀粉少的:

黄瓜。

不含淀粉的:

无糖牛奶。

不含淀粉的:

牛、羊肉

液体的直接滴加碘酒;固体的可以直接滴加碘酒,也可以先捣碎,用水稀释后滴加碘酒。

分别向装有1ML清水和1ML蛋白质的溶液中滴加10%的氢氧化钠后振荡,在滴加3%硫酸铜溶液。

请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清水中出现蓝色沉淀;蛋白质溶液变成紫色。

得出蛋白质特性:

含蛋白质的溶液与10%的氢氧化钠和3%硫酸铜溶液反应变成紫色。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和完成实验,小秘书进行详细记录。

汇报组一:

材料:

牛奶;步骤:

将少量牛奶倒入试管,滴10%的氢氧化钠3%硫酸铜溶液,并用加了10%的氢氧化钠和3%硫酸铜溶液变色后的蛋白质溶液进行了对照;现象:

结果牛奶变成紫色,与预期结果一样;结论:

牛奶中含蛋白质。

汇报组二:

材料:

剥了皮的虾;将虾放在培养皿中,滴加10%的氢氧化钠3%硫酸铜溶液;现象:

虾变成紫色。

结论:

虾中含有蛋白质。

汇报组三:

材料:

面包;步骤:

往面包上10%的氢氧化钠3%硫酸铜溶液;现象:

面包变成紫色,与预期结果含少量蛋白质不一样;结论:

这种面包中含蛋白质丰富。

含蛋白质多的:

虾、牛奶、面包、火腿。

含蛋白质少的:

葡萄、黄瓜、果汁。

淀粉、蛋白质

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学生回答

回答一:

中午饭要营养全面:

米饭、肉、蔬菜。

回答二:

不挑食,少吃零食。

关于引言:

探究

提出课题

设计实验

讨论交流

(同学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注意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作用。

完成实验

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进行总结

实验1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完成实验

(注意氢氧化钠使用的安全问题。

表达交流

得出结论

进行总结

实验2布置

知识点总结

巩固练习

实际应用

课后作业

二、营养物质的作用

石家庄市第43中学马曾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一节《食物》的第二课时。

安排学生在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并根据这些知识编写、表演课堂剧。

重点是让学生描述六大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

对于“食物中储存着能量”这一事实,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为帮助学生理解食物中含有大量能量,本节安排了燃烧花生种子的实验,教师还可考虑其他例子加以强调说明。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思想活跃,活泼好动,喜欢表现。

以课堂剧的形式学习知识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但实际教学中,要预见到学生考虑问题欠周全,教师要在课前抽时间分组检查或了解情况,减少突发事件影响课堂教学的可能性。

设计理念

1.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编写剧本----制作道具----表演剧本”的过程,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及表演能力,锻炼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生物学、热爱生物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收集六大营养物质主要功能的资料,得出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

技能性目标:

尝试通过个人努力,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

情感性目标:

体验积极学习的快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提前两周给学生布置任务:

通过课本和家庭藏书、书店和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分小组收集资料,了解六大营养素的主要功能,编写课堂剧“营养素争功”,并制作简单道具,为课堂表演做准备。

2.实验用品:

花生豆、酒精灯、火柴、解剖针、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量筒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某日清晨,你在匆忙中起床,没吃早餐。

到了上午10:

00就已经是饥肠辘辘,无精打采了。

如果是在冬季,甚至会有饥寒交迫的感觉。

而午饭后,这些症状立刻就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呢?

二、活动探究

食物中到底有没有能量?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看看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能发现什么,得到什么启示。

[投影]实验方案

[介绍实验的方法、步骤及实验材料]

提示实验中注意事项

[投影]观察思考:

试管中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巡视或个别辅导

教师组织讨论、交流、评价

[解释]热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这一实验证明花生燃烧时释放出了能量,这些能量就储存在花生的营养成分中。

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