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975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在远古时代就通过燃烧植物的方式开始利用生物质能

B.氢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但人们只能将氢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煤中含有硫元素,大量的直接燃烧煤会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

D.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传送到地面,人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光和热

【答案】B

【解析】

A、人类燃烧植物的方式获得热能,是开始利用生物质能的最早方式,故A说法正确;B、还可以让氢气构成燃料电池,使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依B说法错误:

C、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产生S0>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故C说法正确:

D、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光和热,如太阳能热水器,故D说法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熔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由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7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过程中吸收的热也是反应热,故A错误:

B、在恒压条件下,AH(熔变)数值上才等于反应热,故B错误;

C、比较稳定性应比较其能量的高低,由C(石墨)—C(金刚石)△H=+l.9kj-mol'可知,金刚石能量高,不稳定,故C错误;

D、因为硫固体变为硫蒸气要吸热,所以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

故选D。

3.把下列4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4个盛有10mL21noi-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与盐酸缓和地进行反应。

K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20mL31noi的X溶液B.20mL2mol・L'的X溶液

C.10mL41noi-L-,的X溶液D.10mL2mol・L"的X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有效碰撞理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反应物的量越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度越快。

【详解】A.20mL3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B.20mL2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Olmol:

C.10mL4mol・厂1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Mmol:

D.10mL2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综上所述,反应物的量A选项最大,故答案为A。

4.对于反应A(g)+2B(g)=2C(g),在压强相同的条件下,若生成物C的含量w(C)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i>L,正反应放热

B.Ti

C.L>T«»正反应吸热

D.L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L时先达到平衡,反应速率大,则L大;且R时对应生成物C的含量低,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图可知,L时先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上>[:

且L时对应生成物c的含量低,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A0

5.25℃>fn1.01X10TaH4*反应2Mo式g)=4NO:

(g)+0:

(g)AH=+56.76kJ-mol-1,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嫡减少的反应D.皤增大效

应大于热效应

【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G=AH-T△S<0反应自发进行判断。

【详解】根据题目AH=+56.76kJ-mo「X)可知,若使AG二AH-TAS©则必须要保证AS>0,即反应是爆增的反应,且燧增大效应大于热效应。

答案为D。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A或B,注意反应的始变与反应是否自发进行无直接相关,高温或加热条件不能说明反应是非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不一定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一定非自发进行。

6.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A.CH£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

B.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CH5C00H溶液与NaC03反应生成CO:

D.0.1mol/L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答案】B【解析】

【详解】A.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故A错误;

B.该盐水溶液显碱性,由于NaOH是强碱,故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故B正确:

C.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故C错误:

D.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B。

7.将①H'②口一③A1"④K'⑤S二⑥0H~⑦N0,⑧NH:

分别加入H:

0中,基本不影响水的电

离平衡的是

A.©@⑤⑦⑧

【答案】C

B.

C.②④⑦

【解析】

【分析】

水的电离平衡受到环境温度和溶液离子的影响,强电解质离子(除OH-)无水解反应,不对水的电离产生影响,弱电解质离子发生二次电离或水解,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浓度发生改变,水的电离平衡因此发生移动。

【详解】强电解质离子为②C1④K'⑦NO,,弱电解质离子为③A1"⑤S二⑧NH「,0H和H+直接导致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综上所述,基本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②④⑦,答案为C。

8.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去油污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鸡蛋味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碱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碳酸根发生水解COJ+H:

OWHCOJ+OH-,氢氧根与油污发生有机物水解反应,将酯基断裂,A不选:

8.铁在潮湿的环境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产生Fed・初,0,不属于水解,B选:

C.加热氟化铁溶液,三价铁在加热环境下水解平衡正向移动,Fe5+H:

0^Fe(0H)3+3H\红褐色颜色变深,C不选;

D.浓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二步水解,产生的硫化氢是臭鸡蛋味,D不选。

答案为

9.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储备电源一锂水电池(结构如图,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电极),使

锂电极

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下列关于该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硅铸铁电极

LiOH溶液铁电极

A.高硅铸铁发生氧化反应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

B.OH向高硅铸铁电极移动

D.电流的方向:

锂电极一导线一高硅铸

【答案】C

【解析】

【分析】

锂水电池(结构如图,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电极),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较活泼电极为负极,即锂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高硅铸铁,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A.高硅铸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高硅铸铁电极为正极,发生LI的还原反应,电子从锂电极向高硅铸铁电极移动,0H带

负电荷,向锂电极移动,B错误;

C.负极是锂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Li-e=L/,C正确:

D.电流的方向从正极指向负极,高硅铸铁电极一导线一锂电极,D错误。

答案为C。

10.铜板上铁钾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印(水腴)

A.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2lT+2e-H"

B.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

/IFegHk+ZHq+OmlFeSH):

C.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

D.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极电极反应式:

0:

+2H:

0+4e=40H\故A错误:

B.电化学腐蚀过程中生成的Fe(OH),易被氧化成Fe(OH)"故B正确:

C.铜为正极,被保护起来了,故C正确:

D.此过程中电子从负极Fe移向正极Cu,故D正确;故选Ao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L向Na,COs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kj/mol

SCQj21ng42H+⑵卬

■■■■

HCO3(aq)十

COg+Hd

Ah;

A.反应HC05'(aq)+H'(aq)=CO=(g)+H£O(l)放热反应

B.C052-(aq)+2H*(aq)=CO;(g)+H:

O(l)便=(Z^x+M+M)

C.M>M

D.H:

C03(aq)=C0:

(g)+H:

0(l),若使用催化剂,则纯变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知,COJ(aq)+2H*(aq)生成HCO,-(aq)+H+(aq)以及HC(V象q)+lf(aq)生成H:

C03(aq)都为放热反应,出83Q加生成(:

0二(8)+压0

(1)为吸热反应,结合图象中能量的高低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象可知,反应HCOj(aq)+H-(aq)二CO:

(g)+H:

O(D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由盖斯定律可知C0F(aq)+2H-(aq)二CO:

(g)+H二0

(1)AH=(AH,+AIt+AHj),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能量差值越大,反应热的绝对值越大,AH:

都为放热反应,则△EVZXH:

故C错误:

D.加入催化剂,反应热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2.用过量铁块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采取下列措施:

①将铁块换为等质量的铁粉:

②加入少量NaNOs固体:

③加入少量CuSOi固体:

④加入少量CHjCOONa固体:

⑤加热:

⑥将稀硫酸换成98%硫酸。

其中可以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的措施是

A.@®®B.①③⑤C.②④⑤D.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有效碰撞理论,增大固体反应物表面积,增大反应物溶液浓度,升高温度,添加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详解】①将铁块换为等质量铁粉,增大了铁与溶液的接触而积,使反应速率加快:

②加入少量NaNO,固体,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氢离子和铁反应不能产生氢气,改变反应本质,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③加入少量CuSOi固体,与铁单质发生置换反应,在铁表而析出铜,形成微型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④加入少量CH£OONa固体,醋酸根与氢离子结合产生醋酸,降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

⑤加热,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⑥将稀硫酸换成98%硫酸,活泼金属发生钝化反应,不能产生氢气。

综上所述,加快反应速率的操作是①③⑤。

答案为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硫酸铜溶液,易错思路是铜与铁反应,减少铁的量致使反应速率下降。

本题题目指明铁过量,即只用考虑原电池原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构成原电池后,作负极的金属反应速率加快。

13.将一定量组;基甲酸镂(NHCOONH)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阿£00处《)02处出+CO:

(g)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IgK)值随温度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⑹=10"

B.该反应的AH>0

C.NH,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30c时,B点对应状态的vg〈v网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可知,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故反应是吸热反应。

【详解】A.C点指的是该温度下平衡常数的负对数(一IgK),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c)=109653,A正确;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H>0,B正确:

C.反应物为固体,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NH,的体积分数均不变时,C错误:

D.30c时,B点的物质浓度熠大于平衡常数,即反应向着逆反应反应方向移动,对应状态的

V(j£)

答案为C。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C,纵坐标是平衡常数的负对数,即纵坐标越大,平衡常数越小,故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实际是增大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反应4Fe(OH):

(s)+2H:

0

(1)+0;(g)=4Fe(OH)3(s)能自发进行,则4H

<0

B.铁片镀锌时,铁片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

C.以熔融NaCl为电解质进行电解冶炼钠,熔融体中N:

向阳极移动

D.t℃时,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

NO:

(g)+S0:

(g)=N0(g)+S05(g),通入少量0:

c(NO)c(SOJ

5\的值及SO二转化率不变

cNO2cSO2【答案】A【解析】【详解】A.△H-L^SVO时反应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则△HVO,A正确:

B.铁片镀锌时,铁片应接电源负极,作阴极,锌离子在铁片上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

c(NO)c(SO3)

>'•:

c(NO2)c(SO2)

C.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c错误:

D.通入氧气与NO反应,c(NO)减小,平衡正向移动,SO二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

答案选A。

15.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A和B发生下列反应:

A(s)+2B(g)U2c(g)A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若升高温度则达平衡后混合气体的

A.气体的分子数减少B.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C.气体的密度减小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答案】D【解析】

【分析】

A和B发生下列反应:

A(s)+2B(g)U2c(g)AH>0,说明反应吸热,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体系压强不变。

【详解】A.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不变,无论平衡是否移动,气体的分子数不变,A错误:

B.A为固体,在可逆反应中,固体无物质的量浓度,B错误:

C.在密闭环境中,体枳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气体质量比反应物气体质量大。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密度增大,C错误;

D.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质量增大,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正确。

答案为D。

1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c(H')将增大

B.常温下,pH相同的NaOH溶液和Ba(0H)二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向NaHCOs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所得溶液的pH不变

D,中和等体枳、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盐酸所需氢氧化钠多于醋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即稀释醋酸,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溶液中c(H')将减小,A错误;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钢均为强电解质,pH相同的NaOH溶液和Ba(0H),溶液中,氢氧根浓度相同,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相同,水的电离程度相同,B正确:

C.NaHCOs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发生反应2HCO;+Cah+2OH-=CaCO"+2H:

(RCO;,所得溶液的pH增大,C错误;

D,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醋酸为一元酸,盐酸所需氢氧化钠等于醋酸,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D,注意“完全中和弱酸和强酸”与“与强酸和弱酸反应至中性”的意思不同。

前者看酸的物质的量,后者看酸的强弱。

17.关于小苏打溶液的表述错误的是

A.c(Na*)二c(HCO/)+c(CO?

)+c(H:

C03)

B.c(Na')+c(H')二c(HCO/)+2c(CO/)+c(OH-)

C.HCOJ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

D.c(Na")>c(HCOJ)>c(OH-)>c(COf)>c(H*)

【答案】D

【解析】

A、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有:

c(Na*)=c(HCO;)+c(CO,3-)+c(H:

CO3),选项A正确;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有:

c(Na*)+c(H")二c(HCO3-)+2c(COf)+c(OH-),选项B正确;C、溶液呈碱性,故HCO;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选项C正确:

D、小苏打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和电离都较微弱,水和碳酸氢根离子都电离出氢离子,只有碳酸氢根离子电离出碳酸根离子,所以cc(COL)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比较以及三大守恒定律,注意多元弱酸酸式根离子可电离也可水解。

HS05\HF01等以电离为主:

HC05\HS-等以水解为主。

18.已知298K时下列物质的溶度积(单位略)

CIIjCOCMg

AgCl

A员CR

A峭

2.3x10-

1.77x10」。

1.12xlO12

6.7x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体积、浓度均为0.02mol・I/'的CHoCOONa和AgNO:

溶液混合能产生沉淀

B.离子浓度均为0.01mol-L”的CrOL和C1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入AgNO,溶液时,CrO厂先沉淀

C.在CRCOOAg悬浊液中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H5C00Ag+H'+Cl=€^^+AgClI

D.298K时,上述四种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CH1coOAhAcSgCDAcGgErOjAclgS)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液中,若两离子的浓度端超过对应的溶度积常数,即会发生沉淀。

【详解】A.等体积、浓度均为0.02mol-L'的CH5C00Na和AgNO:

溶液混合,

Q二c(CH,COO)c(Ag+)=0.01molL1x0.0ImolL'=lxlO^

B.离子浓度均为0.01mol-L”的CrOL和Cl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入AgNOs溶液,发生沉淀时,Ag£rOi需要的根离子浓度为l.OexlO"mol-f1,AgCl需要的银离子浓度为L77X1071。

1・广,故重铭酸根后沉淀,筑化银首先沉淀,B错误:

C.在CRCOOAg悬浊液中,沉淀发生部分溶解,且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远小于醋酸银,沉淀向着更难溶的氯化银方向移动,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H£OOAg+H'+Cl=CHsCOOH+AgClI,C正确;

D.饱和溶液中,CHSOOAg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52.3x10-3mol-LR.048moi・!

AgCl饱和溶液中八屋的浓度为J1.77x10T°mol*L-l=l.33X10-5mol-L-t,c(AgCl)=l.33X10-5mol-L'\Ag£rO:

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2.24x10-2mol-L'^1.3XlO-mol-L-1,

c(Ag=CrOt)=6.5X10'smol-L-i,同理Ag2s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1.1XlO^moPL-1,c(Ag;S)=5.5X10'smol-L-1,上述四种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CH3C00Ag)>c(AgcCrO,)>c(AgCl)>c(Ag=S),D错误。

答案为c。

19.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_||iH

铁性

氯化衲溶液润湿的pHa纸

a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

C处无明显变化;d处试纸变蓝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a为电解池的阴极

B.b处有氯气生成,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

C.c处发生了反应:

Fe-3e=Fe3+

D.d处:

2H:

0+2e-=H:

t+20H-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电解池原理,a极与负极相连,作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食盐水,阴极生成氢气,阳极生成氯气,以此来解答。

【详解】A.a与电源负极相连,为电解池阴极,A正确:

B.b为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B正确:

C.c处为阳极,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Fe-2e=Fe”,C错误:

D.d处为阴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2H2+2e-=H"+20H;溶液显碱性,因此试纸显蓝色,D正确。

答案为C。

20.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像如下:

pH-2时链形瓶由气体由践佃勺邮嫡

pH-4时错形瓶中气体压强受化的曲线囹

分析图像,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

B.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C.溶液PHW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

D.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2e-=Fe:

'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压强与时间关系图可知,pH=2的溶液和pH=4的溶液中,变化相同的压强时所用时间不同,前者比后者使用时间长,这说明吸氧腐蚀速率大于析氢腐蚀速率,A错误:

B、pH=4的醋酸溶液中压强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减小,说明发生吸氧腐蚀。

pH=4的醋酸溶液呈酸性,所以在酸性溶液中生铁也可能发生吸氧腐蚀,B正确:

C、根据pH=2的溶液中压强与时间的关系知,压强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增大,说明发生的是金属的析氢腐蚀,这说明溶液PHW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个溶液中都发生电化学腐蚀,铁均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D正确;

答案选A。

三、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1.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0(g)+05(g)U2N0:

(g)。

(1)某温度时,按物质的量比2:

1充入N0和6开始反应,n(N0)随时间变化如表:

时间(5)

0

1

2

3

4

5

n(N())(mol)

0.()2()

0.()10

0.007

0.006

0.()06

0.006

以0:

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0〜4s内的(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

5s内的。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气体颜色保持不变B.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v送(NO)=2v正@)D.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3)已知:

K(300r)>K(400℃)o下列措施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的是°

A.升高温度B.充入Ar使压强增大C.充入0二使压强增大D.选择高效催化剂

【答案】

(1).大于

(2).r(3).ABC(4).C

c~(NO)c(O2)

【解析】

【详解】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4s内和1〜5s内浓度的变化量相同,又因为物质反应速率之比与反应系数之比相等,故以0二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4s内的大于1〜5s内的。

(2)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上一;A.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c2(NO)c(O2)

体,一氧化氮和氧气均为无色气体,到达反应平衡后,气体颜色保持不变,A正确:

B.密闭环境,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到达反应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B正确;C.反应到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反应速率之比与反应系数之比相同,ViE(NO)=viI(NO)=2vlK(O3),C正确;D.密闭环境,体系总体枳不变,气体质量守恒,故反应过程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无法判断平衡状态,D错误:

综上所述,能说明该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