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94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论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论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论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论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论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论课程设计.docx

《信息论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论课程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论课程设计.docx

信息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论基础

课题名称对称信道容量的求解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6月29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信息编码

课题对称信道容量的求解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2年6月18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2年6月29日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有关知识,提高编程的能力,并将所学的内容加以综合。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

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动手进行程序设计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认真查阅资料 

2、遵守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3、按时上机,认真调试程序 

4、认真书写报告

三、报告书写格式

1、课程设计封面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正文 

4、参考文献

5、课程设计成绩报告单

四、设计题目

对称信道容量的求解:

给定信道的概率矩阵,编程判断其是否为对称信道,并求解其信道容量

五、时间安排

1、查阅资料及程序设计(4天)   

2、上机调试程序(4天)     

3、书写报告(2天)

六、成绩评定

1、未完成设计任务,没达到设计要求则成绩为“不及格”。

2、基本完成设计任务,并撰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则成绩为“及格”。

3、学生能够认真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程序调试通过,并且撰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则成绩为“中”。

4、学生能够认真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程序调试通过,功能完善,操作灵活,界面美观,并且撰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则成绩为“良好”。

5、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在实现设计题目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评定成绩时根据其难度和完成情况给与适当加分,如界面效果,系统操作的方便性、灵活性、创新性等,如果设计非常完善则成绩为“优秀”。

 

目录

1.信道容量的概念……………………………………………5

2.信道容量的计算……………………………………………6

3.程序设计……………………………………………………6

4.总结…………………………………………………………9

5.评分表……………………………………………………11

 

1.信道容量的概念

信息论不研究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物理过程,它假定信道的传输特性是已知的,这样信道就可以用抽象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在信息论中,信道通常表示成:

{X,P(Y|X),Y},即信道输入随机变量X、输出随机变量Y以及在输入已知的情况下,输出的条件概率分布P(Y|X)。

根据信道的统计特性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

(1).恒参信道(平稳信道):

信道的统计特性不随时间变化。

卫星通信信道在某种意义下可以近似为恒参信道。

(2).随参信道(非平稳信道):

信道的统计特性随时间变化。

如短波通信中,其信道可看成随参信道。

信道容量是信道的一个参数,反映了信道所能传输的最大信息量,其大小与信源无关。

对不同的输入概率分布,互信息一定存在最大值。

我们将这个最大值定义为信道的容量。

一但转移概率矩阵确定以后,信道容量也完全确定了。

尽管信道容量的定义涉及到输入概率分布,但信道容量的数值与输入概率分布无关。

我们将不同的输入概率分布称为试验信源,对不同的试验信源,互信息也不同。

其中必有一个试验信源使互信息达到最大。

这个最大值就是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有时也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二进制位的位数(称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位速率),以位/秒(b/s)形式予以表示,简记为bps。

通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信息,为度量信息的多少(信息量),我们用到了熵这个概念。

在信号通过信道传输的过程中,我们涉及到了两个熵:

发射端处信源熵——即发端信源的不确定度,接收端处在接收信号条件下的发端信源熵——即在接收信号条件下发端信源的不确定度。

接收到了信号,不确定度小了,我们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发端信源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端信源的信息,这部分信息的获取是通过信道传输信号带来的。

如果在通信的过程中熵不能够减小(不确定度减小)的话,也就没有通信的必要了。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接收信号条件下信源熵变为0(不确定度完全消失),这时,发端信息完全得到。

通信信道,发端X,收端Y。

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看,通过信道传输了I(X;Y)=H(X)-H(X|Y),(接收Y前后对于X的不确定度的变化)。

该值与两个概率有关,p(x),p(y|x),特定信道转移概率一定,那么在所有p(x)分布中,maxI(X;Y)就是该信道的信道容量C(互信息的上凸性)。

2.信道容量的计算

信道的输入、输出都取值于离散符号集,且都用一个随机变量来表示的信道就是离散单符号信道。

由于信道中存在干扰,因此输入符号在传输中将会产生错误,这种信道干扰对传输的影响可用传递概率来描述。

信道传递概率通常称为前向概率。

它是由于信道噪声引起的,所以通常用它描述信道噪声的特性。

有时把p(x)称为输入符号的先验概率。

而对应的把p(x|y)称为输入符号的后验(后向)概率。

平均互信息I(X;Y)是接收到输出符号集Y后所获得的关于输入符号集X的信息量。

信源的不确定性为H(X),由于干扰的存在,接收端收到Y后对信源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为H(X|Y),又称为信道疑义度。

信宿所消除的关于信源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获得的关于信源的信息为I(X;Y),它是平均意义上每传送一个符号流经信道的信息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平均互信息又称为信道的信息传输率,通常用R表示。

有时我们所关心的是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平均传输的信息量。

如果平均传输一个符号为t秒,则信道平均每秒钟传输的信息量为Rt一般称为信息传输速率。

对于固定的信道,总存在一种信源(某种输入概率分布),使信道平均传输一个符号接收端获得的信息量最大,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固定信道都有一个最大的信息传输率,这个最大的信息传输率即为信道容量,而相应的输入概率分布称为最佳输入分布。

信道容量是信道传送信息的最大能力的度量,信道实际传送的信息量必然不大于信道容量。

要使信道容量有确切的含义,尚须证明相应的编码定理,就是说当信息率低于信道容量时必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之在信道中传输而不发生错误或错误可任意逼近于零。

已经过严格证明的只有无记忆单用户信道和多用户信道中的某些多址接入信道和退化型广播信道。

对某些有记忆信道,只能得到容量的上界和下界,确切容量尚不易规定。

对于对称信道容量的计算:

3.程序设计:

信道输入为等概率分布,即

有如下概率转移矩阵:

求其信道容量。

(1)首先我们要判断

是否为对称矩阵:

在MATLAB命令行中输入下列代码:

P=input('输入信道转移概率矩阵:

');

[r,c]=size(P);

ifsum(P,2)-1~=zeros(1,r)';

error('输入的信道矩阵不合法!

');%矩阵行和一定要为1

end

l=1;

Sum=0;

forj=2:

c

fori=1:

r%i是行变量

fork=1:

r

ifP(k,j)==P(i,1)

Sum=Sum+1;

break;

end

end

end

end

ifSum==r*(c-1)

fprintf('是离散输出对称信道!

\n',j);

elsefprintf('不是对称信道!

');

end

然后输入:

[1/21/200;01/21/20;001/21/2;1/2001/2]

可得:

是离散输出对称信道!

下面是此过程的程序截图:

(2)新建文件名为hmessage的M文件,用来求互信息量,其内容如下:

functionr=hmessage(x,f,nx,my)

%x为输出的概率分布

%f为转移概率矩阵

%nx为输出符号的可选个数,也为矩阵f的行数

%my是矩阵的列数

sum=0;

fori=1:

nx

forj=1:

my

t=f(i,j)*x(i)

%求平均互信息量

sum=sum-t*logx(f(i,j))/logx

(2);

end

end

r=sum;

disp('平均互信息量');

double(r)%返回结果

(3)新建文件名为message的M文件,计算离散信源平均信息量,其内容如下:

functionr=message(x,n)

r=0;

fori=1:

n

r=r-x(i)*logx(x(i))/logx

(2);

end

disp('平均信息量')

double(r)

(4)下面用函数message来求信源的熵,利用hmessage来求平均互信息量,并最终得到信道容量。

其实现的MATLAB程序代码如下:

>>x=[0.250.250.250.25];

f1=[1/21/200;01/21/20;001/21/2;1/2001/2];%定义概率转移矩阵

hf1=hmessage(x,f1,4,4)

hx=message(x,4)

disp('信道容量为')

c=hx-hf1

MATLAB输出:

t=0.1250

t=0.1250

t=0

t=0

t=0

t=0.1250

t=0.1250

t=0

t=0

t=0

t=0.1250

t=0.1250

t=0.1250

t=0

t=0

t=0.1250

平均互信息量

r=1

hf1=1

平均信息量

r=2

hx=2

信道容量为

c=1

经过本题的4个步骤,即判断信道是否为对称信道,计算互信息量,以及信源的平均信息量,最终通过hmessage和message来求得信道容量。

易知本题的信道容量等于1.

4.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我的课题是对称信道容量求解的设计,开始的一个星期我针对这个课题的任务要求从图书馆、上网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然后设定了本课题的设计方案。

经过近多日的努力,终于将本次课程设计做完了,但由于水平有限,文中肯定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请老师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使我能做出改正,我会虚心接受。

在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跟同学的交流,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按时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在此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完善自我,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懂得了理论和实际联系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不仅要把理论知识掌握牢固,更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5.参考文献

1傅祖芸.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周荫清.信息理论基础.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3TMCover&JAThomas.ElementsofInformationTheory.NewYork:

JohnWiley&Sons.Inc.,1991

4[美]RW汉明著,朱雪龙译.编码和信息理论.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4

5朱雪龙.应用信息论基础.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姜丹.信息论与编码.合肥: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7陈运.信息论与编码.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8曹雪虹.信息论与编码.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9吴伟陵.信息处理与编码.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课程设计评分表

课程名称:

项目

评价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创造性

设计与调试结果

设计说明书的质量

答辩陈述与回答问题情况

课程设计周表现情况

综合成绩

教师签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