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747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docx

《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docx

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试析美联社和新华社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以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评选为例

一新闻价值及十大国际新闻:

通常我们认为新闻价值包含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五个反面(李良荣《新闻学导论》)。

新闻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新闻价值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新闻评价中的体现,所以社会群体或个人的新闻价值观却是各不相同的。

年度十大国际新闻,是对一年里最影响世界进程、最受世人关注的新闻的报道,是对国际新闻报道实践的年度性总结回顾,是媒体新闻实践中新闻价值观的体现。

二美联社、新华社

美联社TheAssociatedPress(AP)美国联合通讯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

简称美联社,英语直接称为“联合通讯社”。

每天用6种语言提供上百万字(三百多万字的文字稿)左右的新闻稿以及照片、图片(XX百科)。

在全球有2万家媒体的订户。

遍布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每天有15亿人会接触到美联社新闻。

西方三大通讯社:

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是一直以来大家的既定认识,其中尤以美联社地位和影响最甚。

新华社,XinhuaNewsAgency全称新华通讯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的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创建于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

三、美联社、新华社十大新闻评选机制及发布时间

依据查阅到的资料,美联社在99年之前,参与评选的主体是所有订阅美联社消息的各国媒体的编辑。

但是在近几年的评选中,通常是由美国本土评出,比如2010年的十大国际新闻榜,参评者就是美国本土的多名新闻编辑和新闻总监。

在评选机制上十大新闻是由投票选举产生并按照票数高低依次排序。

新华社十大新闻是由新华社内部评选产生。

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新华社的榜单本来就是由新华社内部产生,而且只选稿不排序难免被认为有失公允,还糊不清。

从发布时间来看,年度十大国际新闻通常在每年的12月发布,美联社发布的时间常常比新华社要早,新华社通常坚持到月末才发布。

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新华社于12月30日刊登,而美联社是在12月22日就已经发布这一榜单。

年度十大新闻评选的出发点就是总结回顾一年里最重大地方国际新闻。

既然是对一年的总结报道,时间上的完整性是榜单公正有效的最基本要件。

因此,十大新闻的公布时间应该越晚越好。

四、从新闻价值看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

相同的有三条:

“海地地震”、“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智利矿难”,本文主要从不同点分析新闻价值观。

1从新闻发生地和主要关系地来看接近性

历年来,美联社评选的十大国际新闻中有关美国自身的新闻占了很大比例,而新华社的榜单中则大多为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的新闻。

这一现象在2010年的十大新闻中尤为突出。

美联社评选的十大新闻中除去海地地震和智利矿难,竟有八条是和美国有直接关系的,所谓“国际新闻”,乍一看就像是“美国新闻”。

这样的差异主要源于两国不同的文化。

西方文化的内核是重视个性,而中国的整体观念侧重集体观念和国家精神,主张整体对个人的超越性。

因此,在国际新闻的报道中,中国把世界看成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主要从地区甚至整个世界的角度来报道新闻。

而美国习惯把个体看成研究的出发点,强调新闻价值对个体的关注,于是,就更倾向于从单个国家甚至是个人的角度来报道国际新闻。

此外,就美国十大新闻评选这种明显的本土化倾向,英国学者丹尼斯·迈奎尔在他的《媒介政策》中说:

“媒体的全球化等同于美国化,媒体的商业化等同于美国化。

”美国媒体的新闻价值观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人的价值自尊性,他们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世人,在新闻价值评价方面尤为如此。

美国媒体在报道国际事件时,都要从接近性的角度看它是否与美国的利益、价值观念有关系,由此表现为,美国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越来越少,新闻报道越来越内向。

把新闻的接近性作为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之一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这一点,在新闻报道上就会表现为自我封闭和报道面狭窄,甚至影响到公众通过媒介全面认识和了解外部世界的能力。

正如《纽约时报》的编辑麦克斯·弗兰克所说:

“美国人忘记了在美国疆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

这种把美国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倾向,加深了美国人对美国和美国以外的世界的漠视与陌生,也蒙蔽了公众对美国外交与国际关系以及国家安全的清醒认识,无端助长了美国人唯我独尊的心态,缺乏其他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2头条选择看“重要性”

十大新闻中的头条最能体现媒体对“重要性”的理解和权衡。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在年度头号新闻的评选中获得了180张选票的54张,从而获得十大新闻之首。

英国石油公司一钻井平台4月20日发生爆炸,11名工人丧生,引发了深海原油泄漏事件,最终导致近1.7亿加仑原油泄漏进入墨西哥湾。

这一事件的后果包括渔业和旅游业遭到重创、一个大规模的、代价高昂的清理行动、英国石油公司管理层易人、成立一个200亿美元的资金来支付赔偿。

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酿成一场经济和环境惨剧。

美国政府证实,此次漏油事故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故。

从事故影响来看,专家指出,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对美国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

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在推进能源战略方面将暂时受阻。

另一方面,漏油事故不仅危及到沿岸各州环境,也给几个州的经济造成重创。

奥巴马个人的支持率将因此受到影响,如果事故的影响不能很快消除,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难免因此“丢城失地”。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民意调查公司最新数据显示,51%的美国民众对奥巴马处理这场漏油事件的方式表示不满,6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没有能力避免今后再度发生类似事件。

(XX百科)

中国的头条则是:

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

这是目前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涵盖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6万亿美元,贸易额4.5万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使双方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效率显著提高,为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世界和世界对中国的双向影响都越来越大。

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和中国与世界的友好发展,展示了中国积极、进步、发展的一面,推动了国家形象的正面塑造。

很明显,美联社的头条是一条负面新闻,而中国的头条是一则名副其实的正面报道。

总这与中美一贯的新闻报道风格也是一致的。

美国新闻界向来就有“揭丑”的传统,历史上还出现了著名的“扒粪运动”。

约瑟夫·普利策也早在1961就宣称:

“报纸的生命就在于‘揭露’”,这种揭露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政府,一个是社会问题。

这些批评政府、揭露问题的报道一方面体现了美国媒体作为独立于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的监督者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即自由意志、社会责任感、民众知情权、监督权等。

总的来说,中国新闻更多地从地区、全球的角度选择新闻,强调新闻对国际形势、世界发展的重大影响,在报道负面新闻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世界积极的一面。

美国新闻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个国家和个人上,特别是有关美国国内的新闻,强调新闻的冲突性和政治报道,重视负面报道。

 

附:

新华社评出2010年国际十大新闻

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新华社评出2010年国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为序)

1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

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

这是目前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涵盖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6万亿美元,贸易额4.5万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使双方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效率显著提高,为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海地发生强烈地震

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粗略估计造成20多万人死亡,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为海地200年来最严重灾害。

灾后重建进展缓慢,至今仍有约130万灾民住在临时帐篷里。

10月,海地又暴发霍乱疫情,数周内蔓延全国。

截至12月22日,霍乱疫情已导致近2600人死亡,超过12万人接受治疗。

地震、飓风、霍乱以及政局动荡,使海地人道主义局势日益严峻。

3东北亚安全局势持续紧张

3月26日,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黄海)爆炸沉没,104名官兵仅58人生还。

5月20日,韩国公布调查结果称,“天安”号遭到朝鲜小型潜艇鱼雷攻击而沉没,朝方称其与这一事件毫无关系。

11月23日,朝韩在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相互炮击,造成韩方4人死亡。

朝方称,交火事件由韩国向朝鲜领海发射炮弹而引起。

11月28日至12月1日,韩美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举行联合军演,美国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参加。

12月3日,为期8天的日美史上最大规模联合军演又在日本周边海域展开,东北亚安全局势一年来持续紧张。

4冰岛火山灰致欧洲航空瘫痪

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灰在高空向东向南飘散,在挪威、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以及俄罗斯等多国上空聚积,导致欧洲空中交通一度瘫痪,波及全球空运。

一周内,欧洲取消约10万架次航班,经济损失达数十亿欧元。

5美墨西哥湾漏油酿生态灾难

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爆炸起火并最终沉没,导致11人死亡和大量原油外泄。

9月19日,美国政府宣布漏油钻井被永久性封堵。

其间,400多万桶原油流入大海,酿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对墨西哥湾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6新兴国家经济地位上升

4月25日,世界银行决策机构发展委员会表决同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重提高到47.19%。

11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通过份额改革方案。

中国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和IMF第三大份额贡献国,在两大机构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

7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

4月27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再次下调希腊信用评级。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信用评级也先后被下调,去年年底在希腊首先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呈蔓延之势,严重冲击欧元稳定和欧元区经济复苏。

5月2日,欧元区启动希腊救助机制;11月,债台高筑的爱尔兰也不得不接受外部援助;市场还担心葡萄牙、西班牙和比利时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为应对债务危机,欧元区多国被迫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8全球首个人造单细胞生物诞生

5月20日,美国基因专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培育出了全球第一个完全由人造基因组控制的单细胞细菌。

这一成果向人为创造简单生命形式迈出关键一步,并有助于推动新型生物燃料合成工艺的研究。

这一成果有望开启基因工程新纪元。

9智利矿难救援创造奇迹

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33名矿工被困井下700米深处,在艰难的条件下团结自救,顽强求生。

经过两个多月努力,于10月13日将被困矿工全部救出。

此次救援规模和难度之大、矿工井下生存时间之长,世所罕见,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史上的奇迹。

10美货币政策引发他国质疑

11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这项政策在全球引发广泛质疑与批评。

批评者认为,美联储“大印钞票”以刺激经济复苏,实际效果难以预料,危及国际经济和金融稳定以及全球经济复苏。

据新华社电

 

美联社评2010年十大新闻:

墨西哥湾漏油居首

2010年12月22日10:

44:

24 来源:

环球网

据美联社12月22日报道,根据美联社对美国编辑和新闻主管的年度调查,由英国石油公司钻井平台爆炸而引发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被评为2010年十大新闻之首。

引发美国公众分裂的医疗保险改革排名第二。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在年度头号新闻的评选中获得了180张选票的54张,从而获得十大新闻之首。

排在第二位的医疗保险改革获得了30张。

美国中期选举排名第三。

而在2009年排名年度十大新闻之首的美国经济今年仅列第四位。

以下是美联社公布的2010年十大新闻: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英国石油公司一钻井平台4月20日发生爆炸,11名工人丧生,引发了深海原油泄漏事件,最终导致近1.7亿加仑原油泄漏进入墨西哥湾。

这一事件的后果包括渔业和旅游业遭到重创、一个大规模的、代价高昂的清理行动、英国石油公司管理层易人、成立一个200亿美元的资金来支付赔偿。

医疗保险改革:

在经过痛苦的政治争斗之后,奥巴马成功地将他竞选时的一个主要诺言变成法律,一个涉及金额达1万亿美元的医疗保险改革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