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5911.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59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5911.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5911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别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1、初步认识我国地理差别显着的表现及其原因。
2、初步认识我国地区区分的依照以及地理地区种类。
3、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地区的地理地点、范围,并说明区分依
据。
4、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简单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5、简单认识地理差别对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培育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烈感情。
2、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各地理地区的热忱。
教课要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主要地理意义。
2、我国地理差别的表现。
3、我国四大地理地区的地点、范围及区分依照。
教课难点1、我国地理差别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2、培育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空间看法。
教课方法读图察看、启迪式叙述、学生活动、研究。
教具准备教课挂图、多媒体。
教课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显现:
西藏高峰牧区、云南丽江、傣族竹楼、沿海经济特区生产流水线、长江三角洲农业与工业
中国是一个地区辽阔的国家,在广袤的地理地区中,各地区的景观存在着很大的差
异。
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别。
二、新课解说
(一)地理差别显着
1、我国的自然环境差别显着
(1)1月份均匀气温:
自南向北,随纬度的高升,气温渐渐降低。
(2)降水:
自东南沿海向西部内地渐渐减少
(3)地势: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散布,逐级降落
2、人文地理现象千姿百态
(1)农业:
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
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高,西部低
(4)生活风俗和文化传统的差别大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别
(1)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乡村生活景观:
农田多为旱地,以栽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常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乡村生活景观:
农田多为水田,以栽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还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限
(2)1月份0℃等温线
(3)800mm等降水量线
(4)润湿区与半润湿区的分界限
(5)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限
(6)水田和旱地的分界限
(7)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限
(8)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限
(二)四大地理地区
1、依据不一样的标准,能够把我国区分为不一样的地理地区
(1)依据天气特点区分为不一样的天气种类区,大概有热带季民风候区、亚热带季民风候区、温带季民风候区、温带大陆性天气区、高原山地天气区等
(2)依据干湿度把我国区分为不一样干湿地区,大概有润湿区、半润湿区、干旱区、半干旱区
(3)依据气温差别把我国区分为不一样的温度带,包含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天气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地区
(1)区分的标准:
依照整体的地理地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
(2)四大地区: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四大地理地区的分界限: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限:
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限:
以400mm等降水量
线为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限:
昆仑山
-
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4)四大地理地区的大概地点和范围
名称地点范围
主要省区
区分依照
北方地大概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
区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
海、黄海
南方地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
区
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西北地大概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
区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青藏地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
区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
三、讲堂小结
东三省、黄河中下
游各省的所有或大
部,以及甘肃省东南
部和江苏、安徽的北
部
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
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我国季民风候区的
北部地区,1月0℃等
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以北
我国季民风候区的
南部地区,1月0℃等
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
非季民风候区,深
居内地,400mm等
降水量线以西
独到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天气寒冷
我们学习了中国地理差别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地理差别显着,自然环境复杂
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同时也学习了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限“秦岭-淮河”一线。
面对这样多娇的河山,我们又怎不可以感觉到骄傲和骄傲呢?
四、作业部署地理填补图册1-3页同步练习册1-3题五、板书设计(略)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点与农业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1、掌握“黄土地”和“黑土地”的地区差别。
2、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3、认识华北平原的重要性以及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1、明确我国北方地区所处的地点及其自然特点。
2、认识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地理科目的感情。
2、鼓舞学生使用合适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学习地理知识。
教课要点1、“黑土地”和“黄土地”的自然特点。
2、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教课难点1、理解致使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
2、能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各主要地形区及其自然特点。
教课方法读图察看、启迪式叙述、学生活动、研究。
教具准备教课挂图、多媒体。
教课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沁园春雪》。
这首词描绘的是北国雪景,今日,我们一同学习毛主席笔下
的“北国”吧。
二、新课解说
(一)黑土地黄土地
1、北方地区的范围
我国北方地区大概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北方地区的地形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面积广阔西部: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3、北方地区的天气
温度带: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暖温带和中温带
天气:
北方地区大多数地区为温带季民风候。
冬天寒冷,最冷月均匀气温在0℃以下;夏天酷热,最热月均匀气温在20℃以上。
大多数地区的年均匀降水量为400—800mm;
降水季节分派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天
干湿区:
北方地区属于半润湿区
4、黑土地
东北平原地区在冷湿的环境下,植物不易分解,形成了肥饶的黑色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5、黄土地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黄土地”
黄土高原被深沉的黄土所覆盖;华北平原因黄河和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批泥沙在下游地区聚积而成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饶,耕地集中连片不足:
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2、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
甜菜、棉花、大豆
3、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和解决举措
限制因素: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天,浇灌水源不足,春旱严
重
解决举措:
空间上散布不均匀能够跨流域调水;时间上的不均匀能够修筑水库;从长久看应当发展节水农业
三、讲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三个重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
原,知道了“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由来,并经过读图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北方地区的
天气差别。
四、作业部署地理填补图册p6-7同步练习册p7-9
五、板书设计(略)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1、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点、范围、天气、地形、经济特点等地区概略。
2、认识东北地区从“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历史背景及过程,知道东三省农业发显现状。
3、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认识其资源现状和所面
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连续发展观和科学发
展观的教育。
教课要点东三省的天气特点;东三省的工业、农业发显现状。
教课难点剖析和理解有关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课方法读图察看、启迪式叙述、学生活动、研究。
教具准备教课挂图、多媒体。
教课过程
一、新课导入图片:
东北“二人转”、东北大豆油、长白隐士参、哈尔滨冰雕等。
二、新课解说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东北印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2、东北三省的范围
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在山地之间散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河山大势。
4、东北三省的天气
整体特点:
天气冷湿
产生原因:
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天风源地
详细表现:
东北三省大多数地区冬天漫长寒冷,夏天短促暖和;大兴安岭北部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天较短;降水集中在夏天,冬天降雪许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储,以适应四时的天气变化。
(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好知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3)在春秋天节,因为常常受寒潮影响,简单发生低温冻害。
2、“北大荒”
东北平原开发较晚,特别是北部地区,人烟稀罕,沼泽遍及,表现“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败塘”的情景,历史上被称“北大荒”。
3、“北大仓”
东北平原地势平展,土壤肥饶,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天气雨热同期,有益于农作物的生长。
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供给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增补:
(开垦“北大荒”)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期间。
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
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呼吁,怀着捍卫边境、建设边境的激情壮志到达“北大荒”。
排干沼泽,开垦荒野,成立了很多国有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批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漂亮丰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
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但因为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批罕有动物失掉栖息地。
4、成立自然保护区
开荒意义:
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扩大了耕地面积,增添了粮食产量。
开荒的害处:
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成立自然保护区的必需性:
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湿地泛指临时或长久覆盖水深不超出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许多的草甸,以及低潮
时水深不超出6米的沿海地区。
湿地拥有修养水源、蓄洪防旱、调理天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三江平原散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创建多项工业之最。
2、资源优势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3、获得的成就
东北三省依靠丰富的资源,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含煤炭、电力、建材、丛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好的重工业系统。
4、复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原因:
20世纪90年月,因为资源枯竭、设备老化、家产构造单调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举措:
拟订详尽发展规划,复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成效:
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势头优秀,远景广阔。
三、讲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北三省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它的地点、范围及天气,理解了东北平原从“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历史背景、保护湿地的必需性和东北三省的粮食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及条件,认识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衰、工业散布特点。
我们对东北三省地区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四、作业部署
五、板书设计(略)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聚积区----黄土高原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1、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点、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认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成因。
3、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及其原因。
4、知道黄土高原的由来及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方法。
5、认识黄土高原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文明的摇篮。
过程与方法1、经过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点及所跨省级行政区。
2、经过读图,剖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致使的结果。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自然环境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
系。
2、认识地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育人地观
和可连续发展观。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建立可连续发展看法,形成全世界
意识。
教课要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柔弱的生态环境及其成因。
教课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的由来。
教课方法读图察看、启迪式叙述、学生活动、研究。
教具准备教课挂图、多媒体。
教课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黑土地”的有关知识,今日我们来学习“黄土地”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解说
(一)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的印象黄土、千沟万壑、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的范围
3、华夏文明的摇篮
原因:
母亲河----黄河的孕育;黄土松散肥饶,便于耕作;黄土高原以前林草茂盛,
环境宜人。
表现: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在四五千年前,华夏鼻祖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创始了吗华夏文明的先河。
影响:
悠长的历史,造就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遗迹和文化遗存。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概略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聚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沉的黄土。
2、黄土“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从内地干旱地区吹来的,与日俱增堆积成深沉的黄土层。
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地地区。
3、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3、水土流失的危害
(四)水土保持
1、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必需性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经验
(1)治理水土流失的举措:
生物举措:
种树种草
工程举措:
修筑梯田、修挡土坝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三、讲堂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认识了黄土高原
的地点、范围与悠长历史及富裕地方特点的“黄乡俗情”,还学习了黄土的由来—“风成说”,理解了黄土高原柔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四、作业部署
五、板书设计(略)
第四节祖国的国都----北京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1、认识北京的地点、面积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2、认识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将来发展方向。
3、认识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变迁。
4、对北京的现代化有必定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读图能力和剖析、资料整理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认识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加深学生对祖国悠长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培育爱国之情。
2、培育学生保护名胜遗迹的意识。
教课要点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的将来发展方向。
教课难点1、北京地理地点的评论。
2、北京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举措。
教课方法读图察看、启迪式叙述、学生活动、研究。
教具准备教课挂图、多媒体。
教课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
此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
二、新课解说
(一)政治中心
(北京)
1、城市符号
一个城市拥有文化传承价值的着名建筑,是这个城市的符号。
2、北京概略(面积、人口)
3、北京的地理地点和地势
4、北京的城市职能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2)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3)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
(二)历史悠长的古城
1、悠长的历史
2、众多的名胜遗迹(三)现代化的多数市
1、北京的发展
2、北京的城市交通网络
(1)立体交通网络:
由航空、公路、铁路构成
(2)市里快速道路网:
呈环形加放射状
(3)城市轨道交通发达,初步建设成网
(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北京的城市建设
目标:
国家国都、世界城市、文假名城、宜居城市三、讲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重要性----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北京的地点、地形、
天气,认识了北京的地理环境优胜和城市的变迁,还认识了作为现代化城市北京的将来发展方向。
四、作业部署
五、板书设计(略)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点与农业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1、认识南方地区的地点、范围、天气、农作物。
2、认识南方地区的天气、地形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平时饮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经过阅读资料和图片,培育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经过小组活动,培育学生团联合作的能力。
3、培育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论述实质规律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
爱家乡的感情。
3、让学生关怀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连续发展看法。
教课要点1、认识南方地区的“山清水秀”、“鱼米之乡”。
2、认识南方地区的地点、范围、天气、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教课难点紫色盆地与红壤丘陵的形成。
教课方法读图察看、启迪式叙述、学生活动、研究。
教具准备教课挂图、多媒体。
教课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山清水秀”、“鱼米之乡”图片导入二、新课解说
(一)天气湿热的红土地
1、南国风光
2、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
3、南方地区的地形
4、南方地区的天气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有益条件
(2)不一样的地形区的水田规模
2、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三、讲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的一些自然特点,知道南方地区的范围、天气、土壤等
知识,还学习了南方地区农作物的有关知识。
四、作业部署
五、板书设计(略)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胜的地理地点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别,以及河流在地区发展中
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所形成的城市群和家产基地,
以及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着名的旅行地。
过程与方法经过阅读地图,培育学生剖析和概括的地理思想能力,培育学生的对照剖析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建立地区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正的可连续发展看法。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课要点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课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课方法读图察看、启迪式叙述、学生活动、研究。
教具准备教课挂图、多媒体。
教课过程
一、新课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今日我们就来了
解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新课解说
(一)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2、鱼米之乡
3、江海交汇之地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历史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上海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三)水乡的文化特点与旅行
1、独具特点的水乡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
(2)水乡风采
(3)人文旅行资源
2、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旅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的原因
(1)有独具特点的水乡文化
(2)人文旅行资源丰富
(3)便利的交通
(4)较为完美的服务设备
三、讲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胜的地理地点、范围、优势,知道了长江三角
洲地区散布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认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区发展状况,以及本区密
集的旅行景点。
四、作业部署
五、板书设计(略)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地点和优胜性。
2、认识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点。
3、理解香港和澳门地区与祖国内地的亲密联系。
4、认识香港城市用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5、理解祖国内地是港澳地区发展的坚毅后援。
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