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547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

塞紧胶塞

B.

加入固体

C.

点燃酒精灯

D.

刷洗试管

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3.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中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药品

B.

滴加液体

C.

加热固体药品

D.

量取9.5mL液体

5.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A.高钙牛奶

B.无磷洗衣粉

C.无铅汽油

D.无氟冰箱

6.在试管中进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收集气体

C.

加固体粉末

D.

滴加液体

7.有一次上课时,小军觉得闷、呼吸不畅。

他想:

“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得出结论

B.猜想假设

C.收集证据

D.设计实验

8.2018年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科学家合成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合物

B.程序员设计计算机程序算法

C.研究稀土金属的结构组成与性能

D.酶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9.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B.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可停止加热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向试管中加粉末状药品

C.

滴加液体药品

D.

量取液体

11.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

下列仪器中队容器口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A.

广口瓶

B.

锥形瓶

C.

滴瓶

D.

集气瓶

12.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四种物质

反应前质量(g)

60

5

10

2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5

32

20

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未测值为20

B.反应消耗或生成的甲丙丁质量比为20:

16:

9

C.乙可能是催化剂

D.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还会有9g丁生成

13.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水

1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uO粉末

Cu粉

加适量稀盐酸、过滤

B

CaCO3

CaO

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C

N2气体

O2气体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NaCl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澄清溶液的是

A.Fe3+、K+、SO42-

B.Ag+、Na+、Cl-

C.OH-、Ba2+、CO32-

D.NH4+、Na+、NO3-

17.以下对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C.空气是几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1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氧化铜

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B

氧化钙

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盐酸

C

氮气

二氧化碳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通过足量浓硫酸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混合气体

A.A

B.B

C.C

D.D

1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氮气(氧气)

经过灼热的铜网

B

氯化钾(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生石灰(碳酸钙)

高温煅烧

D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

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三、选择填充题

20.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绿色冬奥会,下列措施符合健康、环保理念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B.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进行物品包装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四、填空题

21.2017年4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出了一种独特的锂-氮电池(Li-N2),结构示意图见下方。

该电池由锂箔作负极,多孔碳布作正极,玻璃纤维作隔板,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锂-氮电池反应方程式:

6Li+N2=2Li3N。

请回答:

(1)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Li3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锂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它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玻璃纤维是玻璃熔融状态下抽成丝制得,它属于_______(填序号)。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5)碳布作为锂-氮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碳单质的_________(填一种物理性质即可)。

22.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洗涤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先进行____,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

(3)量取10 mL某液体时,如果俯视量筒的刻度(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取液体的体积____(填“>”,“<”或“=”)10 mL。

(4)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左手拿____,右手拿____,把插入胶皮管一端____,再稍稍用力____插入。

五、简答题

23.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中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_____;

(2)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_____。

24.联系所学的

的性质,结合以下短文的相关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年,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氮

(化学式为

).在制取氮

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氮

是由排列成

形的

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

比较氮气和氮

的异同点:

 

 

氮气

不同点

分子构成

________

 ________

物理性质

________

 ________

化学性质

________

 ________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想象一下

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

(至少写

条)_____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5.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

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将①②两只试管反应后的液体倒入甲烧杯中,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

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_____________。

(3)当观察到③试管中的液体____________时,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

(4)将③④两只试管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乙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溶液呈无色。

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无色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甲同学认为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和HCl,你认为甲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一定不含有Na2CO3;

丙同学认为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还可能含有另外一种物质,于是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滤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________ (写化学式)

26.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氧化铁也能加速氯酸钾的分解。

为了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过氧化氢溶液温度/℃

氧化铁的用量/g

收集40mL氧气

所需时间/s

5

10

20

0

128.5

5

10

20

1.2

16.8

15

10

20

1.2

10.5

5

10

70

0

32.7

(1)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若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

(2)通过实验①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通过实验②和③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有关:

通过实验_____和_____(填表中的序号)对比可知,氧化铁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的速率。

(3)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它在该反应前后的_____和_____未发生改变。

(4)G图装置也能收集气体,若收集氢气,应从_____(“a”或”b”下同)端通入氢气:

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端。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多选题

1、

2、

3、

4、

三、选择填充题

1、

四、填空题

1、

2、

五、简答题

1、

2、

六、科学探究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