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梁莱歆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488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财务会计梁莱歆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级财务会计梁莱歆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级财务会计梁莱歆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级财务会计梁莱歆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级财务会计梁莱歆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财务会计梁莱歆习题答案.docx

《高级财务会计梁莱歆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财务会计梁莱歆习题答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级财务会计梁莱歆习题答案.docx

高级财务会计梁莱歆习题答案

第一章所得税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D4.A5.A6.D7.C8.B9.B10.A11.D12.B13.C14.B15.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DE3.ACD 4.ABCDE5.ABDE6.ACDE7.ABE8.BC9.AB10. AB

三、判断题

1.× 2.√ 友商社区_T'D6t;Kg_i#L_P~    3.×   4.×    5.×      W8m{*PA6. ×  友商社区

a#a{0x"d友商社区^7w8V*R.}m_C.E3t          友商社区m~,y#u__s_d#`}B3WJ$wt_}fP8b0

四、计算及会计处理题

1.

(1)①无形资产账面价值=360-360÷10×6/12=342(万元)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342×150%=513(万元)

无形资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13-342=171(万元)

注:

此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②预计负债账面价值=200-50=150(万元)

预计负债计税基础=150-150=0

预计负债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50万元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1050万元

计税基础=1050万元

国债利息收入形成的暂时性差异=0

④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000+100=1100(万元)

因没有出售长期股权投资的计划,所以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1100(万元)

此项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⑤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40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50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400=100(万元)

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1100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税基础=1000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100-1000=100(万元)

⑦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300万元

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300-300=0

应付职工薪酬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

(2)①应纳税所得额=6000-(500-360)×50%-360÷10×6/12×50%+150-50-100+100+300=6321(万元)

②应交所得税=6321×25%=1580.25(万元)

③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150+100+300)×25%=13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100×25%=25(万元)

递延所得税=25-137.5=-112.5(万元)

④所得税费用=1580.25-137.5=1442.75(万元)

(3)会计分录:

借:

所得税费用1442.75

递延所得税资产137.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80.25

递延所得税负债25

 2.

(1)

大海公司2007年12月31日暂时性差异计算表单位:

万元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持有至到期投资

2100

2100

 

 

固定资产

1080

1140

 

60

交易性金融资产

220

200

20

 

预计负债

1000

1000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2000×(1+5%)=2100(万元),

因国债利息免税,所以其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相等。

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200-1200÷10=1080万元,

计税基础=1200-1200÷20=1140(万元)。

3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220万元

计税基础=200万元。

④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1000万元

计税基础=1000万元。

(2)税前会计利润                  4960

加:

本期多计提折旧            60

罚款                      100

预计负债                  1000

减:

国债利息收入              1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应纳税所得额              6000

应交所得税=6000×33%=1980万元。

(3)大海公司2007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99÷33%+20)×25%-99=-19(万元)。

大海公司2007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66÷33%+60)×25%-66=-1(万元)。

大海公司2007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19-(-1)=-18(万元)。

大海公司2007年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1980+(-18)=1962(万元)。

(4)借:

所得税费用1962

递延所得税负债19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980

递延所得税资产1

 

第二章外币业务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B5.D6.C7.D8.A9.C10.B11.A12.D

二、多项选择题

1.CD2.ABC3.BCD4.ABE5.ACD6.CDE7.ABDE8.ACD

三、判断题

1.×2.√3.×4.×5.√6.√7.×8.√

四、分录与计算分析题

1.所兑换的美元数=HKD10000×1.12÷8.274=1353.64

会计分录如下:

借:

银行存款——美元户   11193

    财务费用        7

    贷:

银行存款——港元户 11200

2.会计分录如下:

借:

银行存款——美元户     1932500

  贷:

股本             1932500

3.根据期末汇率调整各账户余额为:

现金        77400

应收账款     387000

应收票据 193500

应付账款232200

应付票据154800

长期借款3096000

借:

现金     2200

  应收票据   3750

应收账款 9500

递延汇兑损益56000

贷:

应付账款   2700

    应付票据2200

    长期借款56000

财务费用10550

4.

(1)按单项交易观点:

①2007年1月1日购入商品时:

  借:

商品      785000

    贷:

应付账款  785000

  ②2007年1月31日汇率变化时:

  借:

应付账款    35000

     贷:

商品   35000

  ③2007年2月15日付款时:

  借:

商品      20000

    贷:

应付账款  20000

  借:

应付账款    770000

    贷:

银行存款  770000

 

(2)按两项交易观点:

  ①2007年1月1日购入商品时:

  借:

商品      785000

    贷:

应付账款  785000

  ②2007年1月31日汇率变化时:

  借:

应付账款    35000

    贷:

汇兑损益  35000

  ③07年2月15日付款时:

  借:

汇兑损益    20000

    贷:

应付账款  20000

  借:

应付账款    770000

    贷:

银行存款  770000

5.

(1)在现行汇率法下:

若此贷款为短期贷款,则折算后项目为:

USD20000,  折算损益:

USD0 

若此贷款为长期贷款,则折算后项目为:

USD20000,  折算损益:

USD0

(2)在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下:

若此贷款为短期贷款,则折算后项目为:

USD20000, 折算损益:

USD0

若此贷款为长期贷款,则折算后项目为:

USD20455  折算损益:

455

注:

新加坡子公司对于美元外币短期(长期)借款账户在期末已按期末汇率进行了调整,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贷款额为36000[20000×1.78+20000×(1.8-1.78)]

6.

(1)在时态法下:

由于报表折算差额直接列入当期损益,所以先折算资产负债表,然后再折算收益及留存收益表。

存货及长期投资按成本计价。

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金额(加元)汇率金额(美元)

现金800001.4156738

应收账款1200001.4185106

存货250000-178608

年初存货1250001.3890580

年末存货1250001.4288028

长期投资4000001.40285714

固定资产2000001.44138889

合计1050000-745055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应付账款1250001.4188652

应付票据1000001.4170922

长期负债2000001.41141844

股本4500001.43314685

留存收益175000-128952

合计1050000-745055

收益及留存收益表如下:

项目金额(加元)汇率金额(美元)

一、产品销售收入14000001.401000000

减:

产品销售成本8050001.40575000

二、产品销售利润595000425000

减:

销售费用1000001.4071429

折旧费用600001.4441667

管理费用1500001.40107143

折算损益--50

三、税前利润285000-204711

减:

所得税1700001.40121429

四:

税后利润115000-83282

加:

年初未分配利润150000-109500

五、可分配利润265000-192782

减:

股利分配900001.4163830

六、期末未分配利润175000-128952

(2)在现行汇率法下:

由于报表折算差额直接列入资产负债表所以先折算收益及留存收益表,然后再折算资产负债表。

收益及留存收益表如下:

项目金额(加元)汇率金额(美元)

一、产品销售收入14000001.401000000

减:

产品销售成本8050001.40575000

二、产品销售利润595000425000

减:

销售费用1000001.4071429

折旧费用600001.4042857

管理费用1500001.40107143

三、税前利润285000-203571

减;所得税1700001.40121429

四、税后利润115000-82142

加:

年初未分配利润150000-109000

五、可分配利润265000-191142

减:

股利分配900001.4163830

六、期末未分配利润175000-127312

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金额(加元)汇率金额(美元)

现金800001.4156738

应收账款1200001.4185106

存货2500001.41177305

长期投资4000001.41283688

固定资产2000001.41141844

合计1050000-744681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应付账款1250001.4188652

应付票据1000001.4170922

长期负债2000001.41141844

股本4500001.43314685

留存收益175000-127312

折算损益1266

合计1050000-744681

7.按上年折算结果,期初未分配利润中,流动与非流动法下为1700,货币与非货币法下为1750。

收益及留存收益表如下:

流动与非流动法货币与非货币法

项目汇率 折算后金额汇率折算后金额一、产品销售收入0.8768970.876897

减:

产品销售成本0.8745980.874598

二、产品销售利润22992299

减:

销售费用0.876900.87690

折旧费用0.844760.84476

折算损益---427

三、税前利润11331560

减:

所得税0.873450.87345

四、税后利润7881215

加:

年初未分配利润17001750

五、可分配利润24882965

减:

股利分配0.872300.87230

六、期末未分配利润22582735

资产负债表如下:

流动与非流动法货币与非货币法

汇率折算后金额汇率折算后金额

现金0.894490.89449

应收账款0.898990.89899

存货0.8920220.862093

长期投资0.8511760.851176

固定资产0.8459520.845952

合计1049810569

应付账款0.8913480.891348

长期负债0.8837500.893708

股本0.9027780.902778

留存收益22592735

折算损益364-

合计1049810569

第三章资产减值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D4.C5.A6.A7.A8.A9.C10.D11.D12.A

二、多项选择题

1.BC2.ABCD3.ABC4.ABCD5.ABC6.ABCDE7.ABCD8.BD9.ABC10.A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计算与会计处理题

1.

(1)计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原值-累计折旧-计提的减值准备

=3000-800-200

=2000(万元)

(2)计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800万元;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600/(1+5%)+550/(1+5%)2+400/(1+5%)3

+320/(1+5%)4+180/(1+5%)5

=1820.13(万元)

所以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820.13万元,低于该资产的账面价值2000万元,即机电设备发生了减值。

(3)应该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2000-1820.13=179.87(万元)

(4)会计分录

借:

资产减值损失179.87

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79.87

2.减值测试过程:

(1)确定2006年12月31日资产组账面价值

资产组账面价值=20+30+50=100(万元)

(2)估计资产组可收回金额

经估计生产线未来5年现金流量及其折现率,得到其现值为60万元。

而公司无法合理估计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则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由此

资产组可收回金额=60万元

(3)比较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及其可收回金额,并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单位:

甲机器

乙机器

丙机器

整条生产线

账面价值

200000

300000

500000

1000000

可收回金额

600000

减值损失

400000

减值损失分摊比例

20%

30%

50%

100%

分摊后的账面价值

50000×

120000

200000

100%

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

30000

二次分摊比例

37.5%

62.5%

二次分摊减值损失

11250

18750

30000

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

131250

218750

二次分摊后的账面价值

168750

281250

*第一次分摊时,应将减值损失总额40万元按照3台机器的账面价值(20:

30:

50)为比例分配,据此甲机器应分配到8万元,即减值后的账面价值为12万元,但该金额低于该资产年末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15万元,所以甲机器所能承担的减值损失最多为5万元。

未能分摊到甲机器的3万元减值损失按照乙、丙两台机器第一次分摊后的账面价值比例(18:

30)分摊到乙、丙机器。

(4)会计分录:

  借:

资产减值损失——机器甲50000

  ——机器乙131250

  ——机器丙218750

  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机器甲50000

  ——机器乙131250

  ——机器丙218750

3.分析进行资产减值测试,首先要将总部资产采用合理的方法分配至各资产组,然后比较各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最后将各资产组的资产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之间分配。

(1)将总部资产分配至各资产组。

由于各资产组的使用寿命不同,不能直接按其账面价值分配总部资产,而应根据各资产组使用寿命对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按各资产组调整后的账面价值来分配总部资产。

乙、丙资产组的使用寿命是甲资产组使用寿命的两倍。

换言之,乙、丙分公司1元钱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当于甲分公司2元钱资产的账面价值。

所以分配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100+2×150+2×200=800(万元)。

总部资产应分配给甲资产组的数额=150×100/800=18.75(万元)

总部资产应分配给乙资产组的数额=150×300/800=56.25(万元)

总部资产应分配给丙资产组的数额150×400/800=75(万元)

分配后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

甲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100+18.75=118.75(万元)

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150+56.25=206.25(万元)

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200+75=275(万元)

(2)进行减值测试:

甲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118.75万元,可收回金额为219万元,没有发生资产减值。

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206.25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56万元,发生资产减值50.2万元。

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275万元,可收回金额为200万元,发生资产减值75万元。

(3)将各资产组的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之间分配:

乙资产组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50.25×56.25/206.25=13.7(万元)

分配给乙资产组本身的数额=50.25×150/206.25=36.55(万元)。

丙资产组中的资产减值额先冲减商誉15万元,余下的分配给总部和丙资产组。

分配给总部的资产减值=60×75/275=16.36(万元),

分配给丙资产组本身的数额=60×200/275=43.64(万元)。

4.本例中,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520万元,可收回金额=400万元,发生减值120万元。

丙资产组中的减值额先冲减商誉20万元,余下的100万元分配给A设备、B设备和无形资产。

A设备应承担的减值损失=100÷(250+150+100)×250=50(万元)

B设备应承担的减值损失=100÷(250+150+100)×150=30(万元)

无形资产应承担的减值损失=100÷(250+150+100)×100=20(万元)

会计分录:

  借:

资产减值损失               120

  贷:

商誉减值准备               2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0

5.

(1)将总部资产分配至各资产组

总部资产应分配给甲资产组的数额=200×320/800=80(万元)

总部资产应分配给乙资产组的数额=200×160/800=40(万元)

总部资产应分配给丙资产组的数额=200×320/800=80(万元)

分配后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

甲资产组的账面价值=320+80=400(万元)

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160+40=200(万元)

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320+80=400(万元)

(2)进行减值测试

甲资产组的账面价值=400万元,可收回金额=420万元,没有发生减值;

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200万元,可收回金额=160万元,发生减值40万元;

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400万元,可收回金额=380万元,发生减值20万元。

将各资产组的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之间分配:

乙资产组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40×40/200=8(万元),分配给乙资产组本身的数额=40×160/200=32(万元)。

丙资产组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20×80/400=4(万元),分配给丙资产组本身的数额=20×320/400=16(万元)。

甲资产组没有发生减值,乙资产组发生减值32万元,丙资产组发生减值16万元,总部资产发生减值=8+4=12(万元)。

6.

(1)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表

表3-1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

年份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万元)

折现率(%)

折现系数

现值(万元)

2010年

200

5

0.9524

190.48

2011年

300

5

0.9070

272.1

2012年

400

5

0.8638

345.52

2013年

600

5

0.8227

493.62

2014年

800

5

0.7835

626.8

合计

1928.52

(2)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928.52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900万元,所以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928.52万元。

(3)账面价值=原价-折旧-已计提资产减值=3000-1000=2000(万元)

比较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

该资产应该计提的减值准备=2000-1928.52=71.48(万元)。

(4)会计分录:

借:

资产减值损失 71.48

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1.48

第四章或有事项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B4.C5.A6.C7.A8.C9.C10.D11.D12.A

二、多项选择题

1.AC2.BCD3.ABCD4.ADE5.ABCDE6.ABE7.ADE8.ABDE9.CE10.BC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