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461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docx

《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docx

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

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

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强化皇权的等级观念与服务与灵魂的宗教精神互相渗透,构成古埃及美术创造的动因。

如果说在平等的原始社会,美术作为人类试图征服自然力的精神图图像,反映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望,那么,古埃及美术则是为了极少数人服务的。

古埃及是东方最典型的奴隶制国家,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独裁王国。

哪里有十分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

为了维护法老的绝对尊严,必须借助宗教势力来统治人的精神世界。

这导致法老不惜数十万努力来为自己建造陵墓、庙宇,雕凿巨像,以表现他至高无上的地位。

B.理智因素与固定程式结合的造型法则

原始美术中的形象创造,全凭直觉感受的记忆。

古埃及美术的创造则更多地运用理智因素。

那些形象不是立足于艺术家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所能看到的东西,而是立足于他所知道的一个人或一个场面所具有的东西。

它们总是试图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都包括在一个人的形状之中,而且尽可能表现得清清楚楚。

这种造型法则形成,便被认为是唯一的正确方法,以后的艺术家必须严格效仿。

于是,程式化的造型形成了古埃及美术的重要特点。

这种重理智的描绘方法,虽然很少见作者的激情流露,但作品却呈现出惊人的秩序感。

C.强调几何形式规整,追求装饰风味的表现手法

古埃及美术的形式创造绝不是人以虚构的,而是对自然的犀利观察与几何形式的规整之间的密切结合。

这使人感到古埃及美术的表现手法总是十分概括简练,并具有装饰风味。

D.刚劲、宏伟、庄严、明晰而简练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面貌的形成,正是以上特征的形象体现。

它折射古埃及的时代精神,显示出人类理智发展的一个新的水平

古埃及美术与古希腊美术与古罗马美术的关系

关于艺术的起源,一般有五种说法,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劳动说,装饰说。

原始美术的艺术特征:

原始美术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塑、建筑等。

原始绘画中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如此准确,连现代人都难以做到,这表明原始人终生同动物打交道,对动物的形象、习性非常熟悉,闭目如在眼前,所以才能画得那么真实、生动,由此开创了西方以实用为目的的写实主义艺术传统。

古埃及美术的艺术特征:

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二者相结合,这是古埃及艺术的第一个特点。

埃及艺术第二个特点是稳定性相纪念性。

古希腊美术的艺术特征:

古希腊美术史的分期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荷马时期为希腊神话的形成期,也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期。

古风时期是造型艺术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东方文化通过贸易交往对希腊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希腊艺术又通过吸收东方文化之长和逐步摆脱东方文化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古典时期,这一时期是希腊艺术的繁荣期,为艺术的各门类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以建筑和雕刻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希腊化时期,这一时期又称“泛希腊时期”。

这一时期美术的主要成就是雕刻,雕刻艺术形成了以不同的地区为中心的各种风格。

整个罗马美术可以说具有下列特征:

多血缘的综合性美术,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并存,对统治者的歌功颂德。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

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

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

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第一节古代埃及艺术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足以为古老的文明之一,唯一可以与之匹敌的是发端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

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正是尼罗河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狭长的绿洲地带,这成为古埃及文明的基础。

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社会已经出现阶级的萌芽,公元前4000年前后埃及出现奴隶制国家。

埃及古代史通常被划分为六个时期:

古朴时期(3100BC-2770BC);

古王国时期(2770BC-2200BC),第一王朝至第六王朝;

第一中间期(2200BC-2050BC);

中王国时期(2050BC-1786BC),第十一王朝至第十二王朝;

第二中间期(1786BC-1560BC);

新王国时期(1560BC-1087BC),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

古埃及的统一始于古朴时期的开端(公元前3100年左右),根据传统的说法,是来自南方的武士纳尔迈完成了这项事业,因此他也是第一位法老。

而真正的专制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应该是从第三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左塞开始,整个国家有着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和浓厚的宗教背景,政治生活与宗教生活之间没有区分。

法老是太阳神的后代,也是祭司之长。

王国经济以相当发达的农业为基础,农产品种类繁多。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以后,商贸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此外制造业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古埃及人在天文、医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他们还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相信神灵的保佑和“灵魂永生”,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敬拜神祗,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修建庙宇、陵墓之上,创造了惊人的作品,而其创作的目的不局限于“现世”,而是在于“永恒”。

1.古王国艺术

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建筑和雕塑最为突出,绘画还处于初期阶段。

建筑:

金字塔——法老的陵墓。

王朝初期,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质建筑,石棺就放在建筑内部,这称为“马斯塔巴”。

随着陵墓的扩大,一层的马斯塔巴演化成从大到小几层相叠的阶梯式金字塔,最早的金字塔是法老左塞的阶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70年左右。

到了古王国盛期,又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最为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基座四边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坡面呈52度角,致使塔高与塔底周长比等于圆周率,由230万块2.5吨重的石灰岩垒成,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却非常紧密。

金字塔内部有走廊、通气管道以及存放法老木乃伊的石室。

金字塔有着惊人的体量感和对称、稳定的外形,足以使站立在它面前的人们感到自己的渺小,这庞大的建筑物是“升入天堂”观念的物化。

但是这种建筑方式在中王国时期被放弃,不仅仅因为它的修建是劳民伤财,也因为当时对个人得救的关心成为主要的宗教倾向,因此神庙取代了金字塔成为修建的主要对象。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

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

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

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雕塑:

古埃及雕塑主要作为建筑附属物存在,其程式在古王国就已经形成并沿袭下去,主要表现为:

直立姿势,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着重刻画人物头部,其它部位刻画得较为简略;面部轮廓写实,表情庄严;根据人物地位的高低确定比例的大小;雕像着色,眼睛中往往镶嵌水晶、石英等物。

著名的作品有:

《狮身人面像》(哈夫拉金字塔),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之一,身长约57米,面部长达5米,为法老的面像。

《拉霍特普王子与其妻》(坐像),线条柔和舒展,表现了王子的性格特征以及王子妃的端庄美丽。

雕像保持了原来的着色,人物眼珠由黑檀木做成。

其他著名的作品还有《门考拉及其妻》、《书吏凯伊》、《村长像》(实际上是王子卡帕尔雕像)等等。

浮雕、绘画:

古埃及的浮雕与绘画有着共同的程式:

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横带状排列结构,以水平线划分画面;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画面充实,不留空白;有固定的色彩程式:

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

古王国时期的浮雕代表作是:

《纳米尔石板》、《猎河马》。

古王国起的墓室壁画:

遗存数量不多,代表作是《群雁图》,以写实手法绘制,形象生动,色彩和谐动人。

与希腊罗马艺术相比,埃及艺术似乎有着许多不可逾越的规范,不论是雕像绘画还是浮雕,任何动作行为都有着一种不可挣脱的模式与框架,战争,祭祀,祈福,各个场合都有其标准的动作,为了达到各个人物动作的规范统一性,在画画与浮雕时,作者甚至会整齐地在底稿上画上方格,而人物每一个部位所占方格数都会有严格而统一规定。

古埃及在艺术创作中从来没有如希腊艺术那般大胆真实的表现,也很少有自由的肢体语言,给人威严肃穆却稍显呆板的感觉。

这种表现当然也符合上述的“正面律”与埃及人永恒稳定的观念,但这种艺术中人性化淡薄的现象与古埃及另一种强大的力量——王权,也有密切关系。

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人间之神,法老靠的是严格的秩序来统治整个国家。

埃及是东方最古老、最典型的奴隶制国家之一,法老、王公和平民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座紧密森严的金字塔,稳定而规范。

在埃及人眼中,不管是斗转星移,还是世界的运转,都有它背后隐藏着的诸多伟大的秩序在维持,法老不仅要在现世宣扬这些秩序,更要把它带到永恒的来世去。

于是,法老也要求艺术家为他和他背后的神创作。

因此,埃及的艺术自然并不是创作优美的线条与形体以愉悦人们的身心的,而是代表着并表达着法老的愿望与命令的,遵守着“神”的意旨的。

这样一来,线与形是不能随意变化的,一切都同仪式一般庄严不可更改。

艺术家也只能按照法老——这位最伟大的祭司的命令和仪式的要求去创作,而失去了自由创作的权力。

公元前第一个三千纪的王朝时期在埃及与努比亚的尼罗河流域所产生的古代巨大建筑、雕刻、绘画和装饰工艺品。

埃及艺术的发展历程大部分是与本国的政治历史平行的,但也取决于根深蒂固的社会制度。

由官方宗教支持的一种等级制阶级结构要求服从权威的法律和遵守强制性的道德标准。

埃及艺术作为一种维护现存社会结构的有力的宣传工具,可能比其他任何艺术更多地为当权者服务。

古代埃及艺术反映了一种文化的宗教信仰,它是从这样的信念发展起来的:

与永恒的来生相比,现世的生命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插曲。

各阶级的人们都在搜集死后陪伴他们的有用的和装饰的物品。

他们竭尽所能在自己的墓地上大下功夫。

结果,很大一部分艺术品是由古墓保存下来的。

考古学家从埃及前王朝时期(约至公元前2925)挖掘出来的艺术品有岩雕、美饰花瓶、赤陶小塑像和梳妆用具。

木材稀少。

在营造者学会用太阳晒干砖坯以前,房舍是用尼罗河的泥和芦苇修筑的。

早期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925~约前2575)最著名的艺术品是“那尔迈板”,这是一片描绘那尔迈国王击败敌人情景的石板,并象征上埃及与下埃及的统一。

它对每一情景以及对法老的颂扬都刻画得十分清晰,标志着此后埃及艺术长期遵循的一种风格。

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575~约前2130),开始用石头营造巨大的建筑物。

大金字塔是统治者的陵墓,周围有由坟墓和神庙组成的建筑群。

塞加拉的所谓阶梯式金字塔是已知最早的金字塔。

吉萨的几座著名金字塔是金字塔建筑最优秀的形式。

贵族们埋在靠近国王金字塔的长方形石墓中。

大斯芬克斯雕刻为一座带有统治者头部的狮子,卧在海夫拉的金字塔旁边。

神庙供奉死去的法老和埃及的众神。

坟墓内的家具、珠宝和其他手工艺品都保存了数千年。

古王国的石墓与神庙都装饰有色彩鲜明的浮雕,生动而真实地描绘埃及人民的日常生活。

用木石制作的大小雕像酷似逝者,栩栩如生。

这一时期对人像的刻画已有规定,示明正确的比例、姿态以及细节的安排。

统治者与官员总被刻画成一定的合乎身分的庄严姿态,奴仆与劳工则呈现他们从事各种工作的状态,刻画得比较自由。

这种雕刻准则使风格得以流传,使技艺达到高的水平。

古王国末期,由于内战和普遍的经济萧条,已不可能建造精致的坟墓,艺术质量下降。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1938~约前1600)政治局势比较稳定,艺术也随之复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王们的雕像,他们愁容满面,与古王国人像的庄严安详恰成对比。

这一时期在法尤姆绿洲附近建造的皇陵金字塔与神庙都比较小,而且主要使用砖坯,表面加一层石块,但是浮雕与绘画的艺术技巧和制作的精确程度,都达到高水平。

经过另一场政治混乱之后,繁荣昌盛的新王国(公元前1539~前1075)使各种艺术开始争芳斗艳。

神庙、礼拜堂、石墓和石碑等,在埃及与努比亚的整个尼罗河谷纷纷建造起来。

巨大的花岗岩雕像和墙壁上的浮雕为统治者与众神歌功颂德。

绘画成为独立的艺术,装饰的手工艺达到新的高峰。

在国王图特安哈门陵墓中发现的财宝,是为皇室及其臣属所制作的各种奢侈艺术品的典型,特别是在第十八王朝时期,绘画与雕刻表现出优美与高雅,虽然遵循古典的准则,但表现得比较自由。

人像轻快而优雅,细节十分精确。

国王阿孟霍特普四世在位时期,艺术上发生过一度短暂的革命,称阿马纳型风格。

允许表达方式完全自由,用朴素的写实主义描绘皇家成员的非正式的日常活动。

新王国最引人注目灼建筑物是敬奉众神的巨大石造神庙。

无论是它们的室内布局或是它们的巨大尺寸,都显示出僧侣权力的上升。

典型的结构可以包括魁伟的门口、一个有柱廊的庭院、一个圆柱大厅、一个神龛室、一个或一个以上礼拜堂。

只有法老和高级僧侣可以进入最内部地区。

圆柱与柱头的图案均以植物(如棕榈和纸莎草)为基础,墙壁也装饰以植物花纹。

众神与统治者的巨大雕像足以令人敬畏。

这一时期的墓葬是在沙漠绝壁的岩石上凿洞而成。

新王国的统治者们在底比斯的国王陵墓谷地建造了极为精巧的陵墓与宗祠群,现在人们可以在卢克索、凯尔奈克、阿比多斯、特勒·埃尔-阿马尔纳和阿布辛拜勒见到庄严的古墓遗迹。

在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和公元最初几个世纪,希腊、罗马支配着地中海世界。

努比亚的艺术传统融合了罗马化埃及的艺术风格。

但是,埃及对艺术一个突出贡献是罗马化埃及时期(公元前30~公元642)的棺椁肖像,这类肖像标志着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的出现,这种风格后夹在拜占廷画像中发扬光大到了顶点

公元前500年~323年,是希腊的古典时期,是艺术、文学、哲学和政治高度繁荣昌盛的时代,在这期间它与波斯和马其顿这两大强敌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希腊人在对波斯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一种合作精神由于这一胜利在各个城邦中被激发出来,同时由于雅典的军队在抗击所谓的野蛮人时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于是,在战后的城邦联盟中雅典便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希腊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

希腊美术尤其是雕塑与建筑艺术,构成了古希腊美术的高峰。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与建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古希腊的社会制度、美学价值、审美观念、社会风尚等密不可分。

一、古希腊的社会制度

古希腊实行的既不是东方那种君主至上的、森严的官吏制度,也不是效法埃及法老那种神权与宗教式统治,而是采取了一种以城邦为单位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公民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和自由民都有权参加、发言和表决,城邦的统治者从公民议会中民主选举产生。

这种奴隶制民主政治,最关键、最重要的是直接民主制度,即城邦的政治民主主权属于全体自由民,它不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或代表大会来治理国家,而是由自由民直接参与城邦的治理。

由于古希腊的这种主权在民与直接民主的制度,公民可以听取政治家们的演说和辩论、参与讨论内政外交大事、选举或者罢免官员、决定祭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古代哲学与雄辩术的发展。

在自由民的心目中,国家只不过是一座神庙林立的卫城,在这里埋葬着创业英雄的遗骨,供奉着本民族的神像,不仅有供集会的广场、娱乐的剧场、锻炼的健身场,还有从事公共事务或者哲学研究的健美、朴素、勇敢的自由民,以及侍候他们并从事着耕种等生产工作的奴隶。

这就是一切!

希腊人的社会制度体现了对人的(虽然是有限的)尊重,赋予了公民创造的自由,激发了每个公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创造热情,有利于求得自身的健美、和谐与全面发展。

正如温克尔曼在《古代艺术史》中所说的,“自由随时都有它的宝座”。

所以,希腊人可以同时是诗人、哲学家、批评家,是行政长官、祭司、法官,也是公民、运动员和战士。

他们聪明,讲趣味,能集中一二十种才能于一身,但又不会使一种才能妨碍另一种才能的发展。

希腊的自由民是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而生活、工作的。

他们讲求自身的完善和美,而不是单纯地为帝王贡献。

所以,希腊的艺术也是为生活的美化与欢乐而存在的。

在希腊人看来,一个人既有思想、又有意志,而且有活泼、敏捷的身体才算是真实的人,乐观、开朗的他们把人生看作行乐,甚至连最严肃的思想和政治制度也都变成了愉快的东西,他们生性充满了对自然、对人生、对生命的豁达开朗、朴素天真的信念。

在他们的思想里没有荒诞的信仰和迷信,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与神灵同乐,为神展示健美的体魄,为神而装点城邦,用艺术与诗歌创作辉煌的作品,使人暂时脱离现实生活来与神一起分享快乐。

二、希腊式的美学价值

希腊人为西方艺术提供了一种“古典美”的理想典范。

他们把宇宙视为一个整体、完整的神圣秩序,“宇宙”(cosmos)一词本身就包含了“和谐、数量、秩序”的意思。

早期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指出,数是音乐和宇宙天体运行的共同规则,它象征着音乐和宇宙的和谐,而人本身就是一个和谐体,一旦遇到外界的和谐,便产生感应、共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德谟克利特有一句名言说“人是一个小宇宙”。

在希腊人看来,美的东西是整体的各个部分取得调和关系而产生的,而求得这种调和的美则直接来源于人体,人体是宇宙这一大秩序中的小宇宙、小秩序。

他们相信,人体是美的,它是真、善、美的最好统一,它体现了宇宙间所能发现的智慧与秩序,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

所以,艺术家们把这种观念推而广之到建筑、雕塑艺术等各个方面,以人体雕塑表现其心目中的神的形象,并以此象征宇宙的神圣秩序。

古希腊雕刻家们一再探索人体的标准比例,其目的也是在寻求一种人体标准来表现美。

雕塑家波里克里托斯专门研究了人体各部分间的比例,写成了《法则》一书,明确指出了人体各方面的比例对称数据,如健壮的人体身高为七个头长(7:

1),雕像的重心集中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放松,能使整个身体的肌肉和筋的紧张与松弛变化突出,也能使整个形象更富于表现力。

在波利克里托斯的代表作《荷矛者》中,他就以头与全身1:

8的比例塑造了高贵而肃穆的理想人体形象。

1.古希腊雕刻分哪几个时期?

希腊雕塑分4个时期

a.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8世纪),因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而得名;

b.古风时期(公元前750年—6世纪末),因这时期的雕刻艺术呈古朴稚拙的风格而得名;

c.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下半期—334年),指希波战争结束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东侵;

d.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年—30年),指罗马灭亡埃及托勒密王朝这一历史时期。

2.古罗马艺术的特点及分类?

罗马的雕刻艺术是师承希腊的,但与希腊相比又有其特点。

a、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贵族、帝王为主。

b、人物形象不及希腊生动、秀丽、而更多严竣、矜持的神情,但强调真实和个性。

c、缺乏希腊雕刻中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对力量和动态美的刻划,人物大多陷于凝神沉思中。

代表性作品:

屋大维像、《马克·奥里略骑马铜像》、佛拉维贵夫人像等。

还有和平祭坛、纪功柱和凯旋门上的浮雕等。

3.罗马式教堂与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a.罗马风教堂

圆券、扶壁、圆柱,教堂空间较低矮,内部较暗。

b.哥特式教堂

尖券、飞扶壁、束柱、花棱窗、勒骨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有很强的上升的感觉、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经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

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

它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

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

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

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

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

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

它的雕塑艺术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

当时,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除致力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希腊雕刻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可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古风时期是雕刻家的训练阶段。

这个时期经过雕刻家的长期探索,为后来的雕刻家开辟了道路。

其中最著名雕刻家是米隆。

《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品。

古典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

希腊化时期,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

古希腊的雕刻家们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

处理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

希腊雕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

古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

由于僧侣风俗和祭祀礼节的流行,古罗马雕刻家较多刻画着衣人物形象。

罗马早期雕刻被少数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当时的雕刻家们雕刻的不少罗马皇帝的形象,是把罗马皇帝当做英雄的统帅来表现的。

如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奥古斯都》,表现了罗马皇帝手执权杖,正在向部下训话传令的瞬间动作。

这段时间的肖像雕塑以写实的风格见长。

雕刻家们善于运用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舍去繁琐的东西,加强运动感。

除此之外,古罗马雕刻家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

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

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