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答辩问题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294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答辩问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毕业设计答辩问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毕业设计答辩问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毕业设计答辩问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毕业设计答辩问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答辩问题汇总.docx

《毕业设计答辩问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答辩问题汇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答辩问题汇总.docx

毕业设计答辩问题汇总

毕业设计答疑问题汇总

1、板厚如何确定的?

板厚一般最少为板的短向跨度的1/50,双向板最小厚度不小于80mm。

2、梁尺寸如何确定?

框架横向主梁:

次梁:

3、柱截面尺寸确定

对于框架柱,柱截面的高与宽一般不小于(1/15~1/20)层高,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50mm,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同时按轴压比估算框架柱尺寸,其中,所有边柱,角柱,中柱均按荷载较大位置计算:

,其中

-分项系数,取1.3

-单位面积重量,取13~15

-柱的承载楼层面积

-截面以上的楼层数,以底层计算

-边角柱轴向力增大系数,一级、二级抗震设计角柱为1.3,其余情况1.0。

本设计考虑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总高,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表11.1.4可查得结构抗震等级,故取

-由于水平力的轴力增大系数:

非抗震、6度及7度抗震设计,

=1.058;8度抗震设计,

=1.1;9度抗震设计,

=1.2

-柱轴压比限值,由《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表6.3.7可查得

-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强度等级为C35,

4、计算简图如何确定?

取编号为a轴框架进行计算。

以框架柱的几何中心轴线作为框架柱的轴线,梁轴线取至板顶即梁顶面,梁跨度为柱几何中心轴线距离,2~n层柱高即为层高;底层柱高度从基础顶面取至一层板顶。

5、风荷载标准值如何计算的?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按下式来计算:

式中,

—风荷载标准值(

—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基本风压(

由《荷载规》,取基本风压

,地面粗糙度为B类。

风载体型系数由《荷载规》第7.3节查得;《荷载规》规定,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

)的房屋结构,应采用风振系数

来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

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

公式为:

A为一榀框架各层节点的受风面积,取上层的一半和下层的一半之和,顶层取到天沟斜板顶,底层只取到一层的一半。

底层的计算高度从室外地面开始取。

6、水平地震荷载计算时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何计算?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

屋面恒载,50%屋面活荷载(据“荷载规”,不计入屋面活载,计入雪荷载),纵、横梁自重,次梁重,半层柱自重,半层纵、横墙体自重。

中间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

楼面恒载,50%楼面均布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次梁重,楼面上下各半层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实际计算取⑦轴框架所在的两条防震缝之间的部分计算。

恒载+0.5×活载

7、竖向荷载作用下力计算采用什么方法?

刚度和传递方面有什么规定?

竖向荷载作用下力计算采用分层法;如果结构对称,可以取半结构进行计算,其中对称处为竖向滑动支座支撑。

除底层外,其他柱线刚度乘以0.9计算弯矩分配系数。

固定端的转动刚度为4i,滑动支座处的转动刚度为i。

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

8、竖向荷载作用下力计算采用分层法;将各层分层法求得的弯矩图叠加,可得整个框架结构在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叠加后节点弯矩不平衡,如何处理?

对不平衡弯矩再次进行分配,但是不传递。

9、水平荷载(风、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力如何求解?

水平荷载(风、地震)作用下,利用D值法计算结构的力;其中:

反映了梁柱线刚度比值对抗侧刚度的影响。

根据各柱D值,将该层剪力分配至各个柱的反弯点处,其中反弯点处无弯矩,仅有剪力,由此便可利用求得的剪力与反弯点高度求出柱端弯矩;然后利用节点平衡,按梁抗弯刚度求出各个梁端弯矩;最后,利用求得的弯矩,可解出剪、轴力。

10、反弯点高度

,考虑了那些因素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为标准反弯点高度,其值与结构总层数n,该柱所在层次j、框架梁柱线刚度比及侧向荷载形式有关;

表示上下横梁线刚度比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表示层高变化对反弯点的影响,以上系数查表可得。

11、在用D值法(修正是反弯点法)将柱端弯矩全部求出以后,如何求解梁端弯矩?

在用D值法(修正是反弯点法)将柱端弯矩全部求出以后,可利用节点平衡原理求解梁端弯矩,梁端弯矩计算:

图节点平衡图

如果是中间节点,左右梁的弯矩按线刚度进行分配求得。

12、力组合前需要进行弯矩调幅,为什么?

为了减小支座处负钢筋的数量,方便钢筋的绑扎与混凝土的浇捣;同时为了充分利用钢筋,以达到节约钢筋的目的。

在力组合前将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处梁端负弯矩(使梁上面受拉)调幅,调幅系数

或者0.85。

13、力组合前需要进行弯矩调幅,是否对竖向荷载作用下和水平荷载作用下力都进行调幅?

调幅只对竖向荷载作用下力进行调幅,不对水平荷载作用下力进行调幅,同时,为简化计算,以梁的跨中弯矩代替跨中最大弯矩。

14、力组合前需要进行力调整,为什么?

力计算与调幅的力均是针对轴线处和跨中截面力而言,所求的杆端力也就是柱中与梁点处的力。

但是,实际结构并不是如计算简图那样无尺寸的框架,各个构件是有尺寸的,所以,用于设计构件的力应该是梁边或柱端处的力。

因此,需要将杆端力调整为实际构件端部的力。

同时考虑抗震设计中的强柱弱梁原则,仅对梁端弯矩、剪力进行力调整,让框架柱的设计更加偏于安全。

15、在计算活荷载力时没有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在力组合时怎么弥补的?

在计算活荷载力时没有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因此活荷载作用下结构弯矩需乘以1.2的放大系数。

16、为什么要进行力组合?

结构在实际工作状态下可同时受几种不同的荷载的作用,所以应该将计算所得的单项力按照基于概率论的可靠度设计原理加以组合。

17、在考虑地震作用参与时,抗震设计上要求“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毕业设计中是如何保证的?

针对与地震作用参与的组合进行力调整,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

原则将梁端剪力,柱端弯矩,柱端剪力进行抗震调整。

调整原则详见《高规》6.2节。

18、在进行截面设计时,梁设计力是如何选择的?

梁利用弯矩与剪力进行截面设计,具体来说,利用弯矩设计纵向钢筋,利用剪力设计箍筋。

所以弯矩与剪力不需取同一组工况的力。

分别取最大值为设计力即可。

19、在进行截面设计时,柱设计力是如何选择的?

柱利用弯矩与轴力设计,两者是耦合的,不可孤立的选择,所以,两者必须来自于同一种工况。

究竟哪一种工况最危险,需要借助于N-M包络图来判断,必要时还要试算,哪一种配筋量大,哪一组即为设计力。

剪力用于设计箍筋,可以取自不同于弯矩和轴力的工况(取最大值)。

20、板的力计算时,按照弹性还是塑性理论进行计算的?

板的力按照塑性理论进行计算,计算跨度取净跨。

21、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要求,板钢筋间距、负筋、、受力钢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都有些什么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要求,板钢筋间距不小于200mm,负筋不小于

,同时受力钢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22、设计基础时,基础的埋深要考虑那些因素?

你设计的建筑物基础埋深是多少?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要求:

基础的埋深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1)建筑物的用途、基础型式和构造

2)左右在低级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

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23、框架结构方案构思时应考虑那些方面容?

1、结构的传力路线应简捷明了。

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传力路线越短、越直接,结构的工作效能越高,所耗费的建材也就越少。

2、从力学观点看,在民用和公共建筑的平面布局中,应当尽量使柱网按开间等跨和进深等距(或近似于等距)布置,这样可以相应减少边跨柱距,也可以充分利用连续梁的受力特点以减少结构中的弯距,可以使各跨梁截面趋于一致,而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

3.结构方案还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和建筑功能要求综合考虑。

24、考虑抗震要求,提出的“弱梁、强剪弱弯、强结点、强锚固”在毕业设计中是如何体现的,试解释?

1、关于强柱弱梁节点。

这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让梁端形成塑形铰,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但节点还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强柱弱梁措施的强弱,也就是相对于梁端截面实际抗弯能力而言柱端截面抗弯能力增强幅度的大小,是决定由强震引起柱端截面屈服后塑性转动能否不超过其塑性转动能力,而且不致形成“层侧移机构”,从而使柱不被压溃的关键控制措施。

柱强于梁的幅度大小取决于梁端纵筋不可避免的构造超配程度的大小,以及结构在梁、柱端塑性铰逐步形成过程中的塑性力重分布和动力特征的相应变化。

因此,当建筑许可时,尽可能将柱的截面尺寸做得大些,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尽可能大于1,并控制柱的轴压比满足规要求,以增加延性。

验算截面承载力时,人为地将柱的设计弯距按强柱弱梁原则调整放大,加强柱的配筋构造。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不得过高,以免在罕遇地震中进入屈服阶段不能形成塑性铰或塑性铰转移到立柱上。

注意节点构造,让塑性铰向梁跨移。

  2.关于“强剪弱弯”措施:

强剪弱弯是保证构件延性,防止脆性破坏的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为加大各承重构件相对于其抗弯能力的抗剪承载力,使这些部位在结构经历罕遇地震的过程中以足够的保证率不出现脆性剪切失效。

对于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梁应注意抗剪验算和构造,使其满足相关规要求。

  3.注意构造措施。

①对于大跨度柱网的框架结构,在楼梯间处的框架柱由于楼梯平台梁与其相连,使得楼梯问处的柱可能成为短柱,应对柱箍筋全长加密。

这一点,在设计中容易被忽视,应引起重视。

②对框架结构外立面为带形窗时,因设置连续的窗过梁,使外框架柱可能成为短柱,应注意加强构造措施。

③对于框架结构长度略超过规限值,建筑功能需要不允许留缝时,为减少有害裂缝(规规定裂缝宽度小于0.3mm),建议采用补偿混凝土浇筑。

采用细而密的双向配筋,构造间距宜小于150mm,对屋面宜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处按构造措施宜适当加强。

④其它构造措施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请详见新规。

25、结构设计过程包括哪些方面?

设计过程包括结构方案、构件选型、材料选择、配筋构造、施工方案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安全适用和经济合理。

设计中许多数据可能有多种选择方案,因此设计结果不是唯一的。

最终设计结果应经过各种方案的比较,综合考虑使用、材料、造价、施工等各项指标的可行性,才能确定较为合适的一个设计结果。

26、简述计算简图的处理和注意事项

  结构计算中,计算简图选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基础梁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基础梁设置在基础高度围,作为基础的一部分,此时结构的底层计算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一层楼板顶面的高度。

基础梁仅考虑承担上部墙体荷载,构造满足普通梁的要求即可。

当按规要求需设置基础拉梁时,其断面和配筋可按构造设计,截面高度取柱中心距的1/12~1/18,纵向受力钢筋取所连接的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来计算。

但是,当基础埋深过大时,为了减少底层的计算高度和底层的位移,设计者往往在±0.000以下的某个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

此时,基础拉梁应作为一层输入,底层计算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基础拉梁顶面的高度,二层计算高度应取基础拉梁顶面至一层楼板顶面的高度。

拉梁层无楼板,应开洞处理,并采用总刚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基础拉梁截面及配筋按实际计算结果采用。

若因此造成底层框架柱形成短柱,应采取构造措施予以加强。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当框架结构的电梯井道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壁时(设计时应尽量避免),计算简图一定要按实际情况输入,否则可能会造成顶部框架柱设计不安全。

27、在毕业设计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是多少?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一2001)中规定: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1g和0.15g两种,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2g和0.3g两种。

计算中应严格注意地震区的划分,选取正确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这一项对地震作用效应的影响极大。

28、在进行地震作用时,需要对结构周期进行折减,为什么?

折减系数多少?

  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的存在,使结构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计算周期大于实际周期,因此,算出的地震作用效应偏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因而对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折减是必要的。

折减系数可根据填充墙的材料及数量选取0.7~0.9.

29、在进行力计算时,活荷载是否按照最不利布置进行的?

为什么?

多层框架,尤其是活荷载较大时,是否进行活荷的最不利布置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

即使选用程序中给定的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也不一定能反映出工程的实际受力情况,有可能造成结构不安全或过于保守。

考虑目前的计算机计算速度都比较快,所以电算时,所有工程都应进行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计算。

30、计算地震作用时,鞭梢效应是如何考虑的?

对于顶层,一般由于该层的重量和刚度相对于下层突然变小,地震时将产生鞭梢效应,使得其地震反应特别强烈。

为了简化计算,《抗震规》规定,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这类小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时,宜乘以增大系数3,但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

31、在进行设计时是如何考虑结构的功能要求的?

结构的功能是由其使用要求决定的,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安全性:

结构应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外加变形、约束变形等的作用。

在偶然荷载(如地震、强风)作用下或偶然事件(如爆炸)发生时和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整体稳定性,不发生倒塌。

2)适用性:

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

不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的过大变形或局部损坏。

3)耐久性:

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如:

不发生由于保护层碳化或裂缝宽度开展过大,导致钢筋的锈蚀。

32、试说明建筑结构设计的一般过程?

建筑结构设计的一般过程:

(1)结构选型

(2)结构布置

(3)确定材料和构件尺寸

(4)荷载计算

(5)力分析及组合

(6)结构构件设计

(7)构造设计

33、在主梁截面计算时,对次梁位置的地方配筋如何处理?

当弯起钢筋不能同时满足正截面和斜截面的承载力要求时,可单独设置仅作为受剪的弯起钢筋,但必须在集中荷载或支座两侧均设置弯起钢筋,这种弯起钢筋称为“鸭筋”。

34、在柱的截面设计中,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求出Nu-Mu相关曲线?

⑴取受压边缘混凝土压应变等于ecu;

⑵取受拉侧边缘应变;

⑶根据截面应变分布,以及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确定混凝土的应力分布以及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应力;

⑷由平衡条件计算截面的压力Nu和弯矩Mu;

⑸调整受拉侧边缘应变,重复⑶和⑷

35、解释Nu-Mu相关曲线,并说明其特点。

Nu-Mu相关曲线反映了在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正截面承载力的规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⑴相关曲线上的任一点代表截面处于正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时的一种力组合。

如一组力(N,M)在曲线侧说明截面未达到极限状态,是安全的;

如(N,M)在曲线外侧,则表明截面承载力不足。

⑵当弯矩为零时,轴向承载力达到最大,即为轴心受压承载力N0(A点)。

当轴力为零时,为受纯弯承载力M0(C点)。

⑶截面受弯承载力Mu与作用的轴压力N大小有关。

当轴压力较小时,Mu随N的增加而增加(CB段);

当轴压力较大时,Mu随N的增加而减小(AB段)。

⑷截面受弯承载力在B点达(Nb,Mb)到最大,该点近似为界限破坏。

CB段(N≤Nb)为受拉破坏;

AB段(N>Nb)为受压破坏。

36、在进行柱截面设计时,是否采用对称配筋?

为什么?

实际工程中,受压构件常承受变号弯矩作用,当弯矩数值相差不大,可采用对称配筋;采用对称配筋不会在施工中产生差错,故有时为方便施工或对于装配式构件,也采用对称配筋。

37、地震作用计算可以采用那些方法?

你在毕业设计中采用的是哪种方法?

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法、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等。

毕业设计中采用的是底部剪力法。

38、解释什么是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

钢筋混凝土纵梁、横梁和柱等构件组成承重体系的房屋。

39、根据《高规》4.4.2“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为什么这样规定?

你是怎么验算的?

这样规定是为了避免结构出现刚度突变,产生薄弱层。

因为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楼层率先屈服、发展弹塑性变形,并形成弹塑性变形集中的现象,不能发挥整体的抗震能力。

40、在进行恒载计算时,框架梁上有那些荷载?

梁上线荷载=梁自重+板重+墙重

41、画出双向板塑性铰线分配图。

板的自重按双向板塑性铰线分配图:

42、在进行恒载计算时,柱的集中力由哪几部分组成?

柱集中力=边柱自重+纵向框架梁的传力

纵向框架梁传来的力=部分板重+纵向框架梁自重+墙重

43、在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时,梯形或三角形分布荷载你是怎么处理的?

将梯形或三角形分布荷载按固端弯矩等效的原则折算成均布荷载:

梯形荷载折算公式:

其中:

为梯形分布荷载的最大值。

三角形荷载折算公式:

其中:

为三角形分布荷载的最大值。

44、在进行力计算时,用力矩分配法,分配系数是如何计算的?

分配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

为转动刚度,两端固支杆

,一端固支,一端滑动固支杆

n为该节点所连接的杆件数。

45、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时,柱轴力是怎么计算的?

柱轴力=柱顶集中力(无柱自重)+梁端剪力

46、利用D值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

D的含义?

D的计算公式?

D是抗侧移刚度,

反映了梁柱线刚度比值对抗侧刚度的影响。

47、修正反弯点法(D值法)计算要点是什么?

计算出各柱D值,根据各柱D值,将该层剪力分配至各个柱的反弯点处,其中反弯点处无弯矩,仅有剪力,由此便可利用求得的剪力与反弯点高度求出柱端弯矩;然后利用节点平衡,按梁抗弯刚度求出各个梁端弯矩;最后,利用求得的弯矩,可解出剪、轴力。

48、利用下图求杆件AB的剪力。

利用杆件平衡,列力矩平衡方程:

,即

同理:

49、框架力组合有哪几种组合形式?

你在毕业设计中采用了哪几种组合?

根据《高层规》5.6,框架力组合有以下几种组合形式:

(1)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2)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以上各个符号意义详见《高层规》5.6。

毕业设计时,具体采用以下八种力组合形式:

(针对梁,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针对柱,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0、在进行截面设计时,介绍梁截面设计的设计思路?

对于边跨梁,首先利用跨中正弯矩设计值,以单筋T形截面来配置梁底纵筋(因为跨中梁顶负筋一般配置较少,以单筋截面设计带来的误差较小);然后根据“跨中梁底纵筋全部锚入支座”的原则确定支座的梁底纵筋,利用支座负弯矩设计值以双筋矩形截面来配置梁顶纵筋。

纵筋的截断、锚固以构造要求确定。

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长,所以不考虑钢筋的搭接。

然后按规有关要求配置抗剪箍筋,验算梁抗剪承载力;

对于中跨梁,因其跨中正弯矩较小,所以利用支座正弯矩设计值,以单筋T形截面来配置梁底纵筋即可。

51、什么是单向板?

试述其受力特点是什么?

当板的长边尺寸l2与短边尺寸l1的比大于2(l2/l1>2)时,板是单向受弯的,板上荷载绝大部分沿短边方向传至次梁,

52、什么是双向板?

试述其受力特点是什么?

当板的长边尺寸与短边尺寸的比小于等于2(l2/l1<=2〉时,板的长边方向的弯曲不可忽略,板是双向受弯的,板上的荷载沿两个方向传到梁上。

53、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的破坏特征是什么?

在设计中如何防止少筋梁和超筋梁?

适筋破坏形态:

当时发生适筋破坏形态,其特点是纵向受拉钢筋先屈服,受压区混凝土随后压碎。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界限配筋率。

超筋破坏形态:

当时发生超筋破坏形态,其特点是混凝土受压区先压碎,纵向受拉钢筋不屈服。

少筋破坏形态:

当时发生少筋破坏形态,其特点是受拉区混凝土一裂就坏少筋梁的破坏特点是梁破坏时的极限弯矩小于正常情况下的开裂弯矩。

54、在受弯构件中,斜截面有哪几种破坏形式?

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斜拉破坏,为受拉脆性破坏,脆性性质最显著;斜压破坏,为受压脆性破坏;剪压破坏界于受拉和受压脆性破坏之间。

不同破坏形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传力路径的变化引起应力状态的不同而产生的。

55、板在构造上需满足哪些要求?

板的构造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0mm和钢筋直径d;

钢筋直径通常为6~12mm,HPB235级钢筋;

板厚度较大时,钢筋直径可用14~18mm,HRB335级钢筋;

受力钢筋间距一般在70~200mm之间;

垂直于受力钢筋的方向应布置分布钢筋,以便将荷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并便于在施工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同时也可抵抗温度和收缩等产生的应力。

56、在进行截面设计时,柱截面设计的设计思路?

柱按偏心受压构件设计。

首先根据设计力判断是属于“大偏心受压柱”还是“小偏心受压柱”,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截面设计。

利用下式分别判断各组力作用下,该柱是属于“大偏心受压柱”还是“小偏心受压柱”。

时,为大偏心受压构件;

时,为小偏心受压构件。

57、在进行板的设计时,板上的荷载设计值你是如何确定的?

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比较这两种组合,取大值作为板的设计荷载。

58、结构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根据结构类型、高度、抗震烈度来查《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6.1.2条,查表6.1.2。

59、针对毕业设计,建筑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的设计容?

建筑平面设计应主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力求建筑物的美观大方,同时兼顾结构平面布置尽量规则合理和抗震要求,以便于结构设计。

建筑设计包括:

总平面设计——合理布置建筑的外部使用空间;

建筑平面设计——有机地组合部使用空间;

立面设计——创造优美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外部形象。

剖面设计——确定经济适用的房间高度,

60、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哪些容?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

走廊、楼梯、电梯、各出入口等部分;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要求:

交通路线简洁明确、宽度适中,人流畅通、应满足采光和通风要求等。

44、结构自振周期如何确定?

45、水平荷载作用下,需要对结构进行什么变形验算?

46、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力计算方法是什么?

47、梁中钢筋有哪些?

各有什么作用?

48、柱中的钢筋如何选择和确定?

49、你所设计的建筑主要应满足哪些功能要求?

50、什么是分布钢筋?

它起什么作用?

51、结构的极限状态有哪几种?

写出其表达式。

52、梁的正截面计算有哪几种类型?

53、柱的正截面计算按什么构件进行配筋计算?

为什么?

54、简述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步骤。

55、柱下独立基础的受力钢筋如何确定?

2、建筑平面设计包含哪些基本容?

4、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

5、如何确定走道的宽度和长度?

试说明走道的类型、特点及适用围。

6、建筑剖面设计的容有哪些?

7、楼地层由哪些部分组成?

各起哪些作用?

试说明你毕业设计楼板的类型及楼面做法。

本设计遵循建筑标准化的原则,建筑构造与做法大部分均选自《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建筑配件图集》。

8、结合你毕业设计的容,说明雨篷的做法和构造?

9、绘制建筑施工图中,平面图应注意哪些问题?

你在毕业设计的平面图中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10、毕业设计中,你是如何应用建筑构造标准图集的?

你选用了几种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