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278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docx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docx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要点

 

 

第一部分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技术要点

一、前言

简述:

1、工程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及特征(如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区等)所属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类型和侵蚀等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分为I、II、Ⅲ级)。

3、水土保持方案大纲和报告书编制过程。

工程概况包括地理位置、规模、占地、土石方量、工期、投资等主要指标。

重点区域是指省、市、县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严重砂化区,水源保护区等。

二、方案设计的深度、水平年和服务期

1、方案设计深度

新建(含改建、扩建)项目为可行性研究深度。

已经开工的补报项目方案应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2、设计水平年

设计水平年指方案拟定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全面到位,并开始发挥防护作用的时间。

一般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第1年。

3、方案服务期(年限)

建设类项目,为施工准备阶段至设计水平年。

生产类项目,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计算一般不超过10年。

三、项目概况

工程概况应简明扼要,重点介绍能直接反映工程特性和与水土流失直接相关的内容。

用文字结合图、表说明。

1、工程概况包括:

项目位置、建设规模、工程布局(线)、总投资、建设期限、工程占地、土石方量、渣料场的数量及规模等。

列出项目组成表和工程特性表。

附工程平面位置图和工程总体布局图。

(1)工程占地情况:

按永久和临时占地,分行政区、分项目、分工段、分土地利用类型列表说明。

(2)工程总体布局(线):

应说明各单项工程所处(或所经过)的小地形情况(山脊、山坡、沟道、阶地、滩地、平地)、工程(场地)与周边河流(行洪沟道)的距离、高程与洪水位的影响关系、主体设计的防洪等级和主要措施。

2、应重点分析工程的以下内容,说明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的施工活动和工序,列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表:

(1)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

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时序;主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式;土、砂、石料场的位置,开采、运输、堆存方式,主体设计的防护措施。

(2)土石方平衡。

根据土石方开挖量、回填量、弃土石(灰渣、尾矿)的可利用数量,考虑挖填方的施工时段、标段划分、运距等因素,综合分析、提出土石方平衡方案,绘制土石方平衡流向框图。

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挖填方加减。

(3)固体废弃物排放。

介绍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堆放地点、容量、堆存方式和主体设计采取的防护措施。

四、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应简明扼要,可用表格说明,简化文字。

在介绍项目区宏观区域情况基础上,还应重点介绍工程周边小范围内(一般可取500~2000米区域)的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情况 

(1)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项目占地中各地貌类型面积(如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区等)、地形坡度。

线路工程应分里程表述。

工程地质应介绍与水土保持工程有关的覆盖层组成及厚度、山坡岩层风化情况、不良地质地段情况。

(2)气象、水文情况。

可列表说明。

气象应重点介绍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内容,如降雨、气温、短历时暴雨、积温、无霜期、冻土深度、大风、灾害性天气情况。

突出年均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反映降雨强度的一定频率的6小时或12小时最大降雨;年均风速、大风日数;年均气温、极端气温、最高和最低月均气温、无霜期、≥10℃的积温等。

水文应重点介绍项目区河流、行洪沟道的基本情况(长度、宽度、比降、汇流面积、流量、泥沙输移情况)和洪水情况(洪水位、洪峰流量、洪灾)。

(3)土壤植被。

重点介绍土壤种类、地表物质组成、土层厚度,植被类型、主要群落结构、植被覆盖率。

(4)项目区所处的地震烈度带。

2、社会经济情况

包括行政区划、人口、耕地、主要作物、人均收入、主要经济指标、土地利用方向、开发建设项目情况等。

重点介绍与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规划有关的内容。

点式工程以乡为单位、线型工程以乡或县为单位介绍。

3、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自然和人为水土流失现状、与当地水保区划(三区)的关系或者所处的重点区域(小流域)、水保工作经验与问题。

(1)通过现场调查,参考最新的水土流失监测试验成果,用表格说明项目区各级侵蚀强度的面积和所占比例。

(2)重点调查介绍工程周边500~2000米范围之内的自然和人为水土流失情况。

说明本项目区所属的土壤侵蚀类型区、侵蚀等级、水土流失容许值。

(3)总结项目区和周边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及教训。

改扩建项目,还需简要介绍以往水保工程实施情况、取得的经验及教训。

相关水土保持经验与教训应具体化,如种植成功的植物种类、工程选型及其防治水土流失效果、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等,为本项目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借鉴。

五、水土流失预测

1、预测分区

根据地形地貌、水土流失、项目功能分区和施工组织,划分水土流失预测区段。

一般可按主体施工区、土石料场区、施工道路区、弃土弃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进行预测。

线状工程应先按地形地貌和水土流失特点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再按照施工标段、功能分区或施工区分区预测。

2、预测时段

建设类项目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运行初期可按照项目运行特点取1~3年;生产类项目为建设期和方案服务期内的生产运行期。

不同预测区段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应根据各单项工程的具体施工时间(施工组织)分别确定。

3、预测方法

(1)推荐采用类比法和调查法。

采用经验公式法、数学模型法等,应注意边界条件。

风力侵蚀的定量预测,可参照经验公式或实际观测资料进行。

(2)拟定各预测区段扰动前后的土壤侵蚀数,应说明预测参数取值的来源依据(试验研究、调查观测值等)。

采用其他地区的参数时应分析其在本区域的适用性。

(3)采用类比法的,应列表分析类比工程的适用条件。

类比内容应包括:

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土地利用以及工程布局、施工扰动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等。

实测类比工程产生的流失量(用断面法、体积法测算),确定水土流失模数。

计算公式:

            

式中:

W1-水土流失量,t;

Fi-扰动地表面积,km2;

 Mi-水土流失模数,t/km2·a;

Ti-水土流失预测时段,a。

 I-地貌类型标号。

注意:

计算弃土弃渣流失量时,应按坡面和顶面分别计算流失量,坡面计算面积为投影面积。

4、水土流失量预测

(1)扰动地表面积。

项目建设施工和生产运行中占压的土地类型、数量,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类型、面积等。

列表说明。

(2)排放固体废弃物。

施工建设期,按照划分的预测区段预测可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产运行期,按照主体工程设计,预测可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列表说明。

(3)列表说明风力侵蚀区域和面积(如需要进行风蚀预测)。

(4)水土流失量计算

列表计算各预测区段的原地貌水土流失量、预测时段内的水土流失总量、工程建设施工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

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1)对下游河道、水库淤积和行洪的影响。

(2)集中排水对下游(河沟道、耕地、道路等)的冲刷影响。

(3)对水环境的影响。

如施工生产、生活用水排放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

(4)对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和土地的影响。

(5)可能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可参考项目防洪评价、水资源论证以及环评、地质灾害评价的结论性意见。

 6、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

(1)明确项目是否在《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限制或禁止建设的区域。

如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区、河道行(滞)洪区、重要水源保护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危险区等等。

(2)明确产生水土流失量或危害的重点区段,亦即重点防治的区段。

(3)在水土流失强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防治工程类型(如工程措施类型、植物措施类型等)。

(4)根据水土流失量的变化过程,提出防治工程(特别是临时防护措施)的实施进度要求。

(5)根据水土流失强度和总量,明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时段、重点区段。

六、防治方案

(一)编制原则

针对项目特点确定方案的防治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突出“预防为主、重点治理、生物防护优先”、与主体工程设计相衔接和“三同时”的原则。

使方案拟定的各项防治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防治标准和目标

根据项目区的位置,参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送审稿)确定防治标准(分为I、II、Ⅲ级)。

针对工程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确定6项量化目标:

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

对难以达到防治等级标准的防治目标说明理由。

(三)防治责任范围

1、用文字、表格、图件说明防治责任区的范围和面积。

2、项目建设区:

永久及临时占地,列表说明各防治分区的占地面积、占地类型。

3、直接影响区范围。

主要包括:

(1)未征用的施工临时道路等占地区。

(2)移民安置区(另行编制方案的需加以说明)。

(3)交通道路等专项设施迁建区(另行编制方案的需加以说明)。

(4)渣场、道路修建对下游和周边的影响区域。

(5)地下开采项目对地面的影响区:

如煤矿、金属矿、隧道、地下管线等。

(6)项目建设可能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区域。

(7)风力侵蚀影响的区域。

注:

经过调查和论证,如项目无直接影响区的应加以说明。

(四)防治分区

防治分区应重点考虑施工布局,便于防治措施的组织实施。

1、点状工程可按项目的功能分区划分一级分区,以不同的施工区划分二级分区。

2、线状工程(大型)先按不同地形地貌和水土流失类型划分一级防治区,再以行政区或工程标段划分二级分区,以项目功能分区或施工区划分三级分区。

(五)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1、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一般包括:

(1)绿化工程(含防护林)。

(2)边坡防护工程。

(3)防洪排水工程。

(4)施工道路防护工程。

(5)料场、渣场、灰场防护工程。

(6)施工场地恢复、临时挡护、排水和遮盖措施。

2、对上述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进行水土保持评价,找出与水土保持要求不符部分,提出补充完善措施和设计意见,说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重点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1)取土、砂、石料场、弃土(渣)场的选位、容量、数量、占地类型及面积等是否符合或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2)防护措施(范围、长度、高度等)是否全面到位、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重点分析说明由于工程改变汇流条件、集中水流可能导致冲刷或淤积(如河沟道、涵洞、耕地、道路)的情况;有无可能减少地下水或污染水质情况。

(3)施工时序安排和临时措施是否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列表说明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工程量及投资。

(六)防治措施布局

1、分区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应明确工程类型和布置原则。

(2)植物措施应在对立地条件的分析基础上,推荐多树种、多草种,供设计时进一步优化。

防治水蚀、风蚀的植物措施应有针对性,水蚀风蚀交错区措施应兼顾两种侵蚀类型的防治。

(3)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及管理措施

①开挖:

表层剥离物的及时清运、集中堆放、周边排水,施工作业面上边坡的排水、施工场地排水及沉沙。

②堆弃:

临时堆渣覆盖、拦挡,倒渣过程的坡脚拦挡、弃渣及时平整、碾压、排水、削坡。

③施工期:

尽可能避开大风日和主汛期进行土方施工。

④施工便道:

要提出水土保持要求,并进行临时拦挡、排水等设计。

2、防治措施体系

提出防治措施体系框图和布局表。

防治措施体系框图和布局表应包括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工程。

3、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1)涉及河滩、河岸或河道弃渣的,应说明弃渣与河道行洪及洪水位关系,要求堆放在防洪设计水位以上,并先取得河道主管部门的同意。

(2)隧道、桥涵施工土石方易直接入河(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