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琥珀人教部编版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1082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琥珀人教部编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琥珀人教部编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琥珀人教部编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琥珀人教部编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琥珀人教部编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琥珀人教部编版 1.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琥珀人教部编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琥珀人教部编版 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琥珀人教部编版 1.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琥珀人教部编版1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科普知识”这一主题,编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4篇课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的奥秘,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

《琥珀》通过想象推测了琥珀形成的过程。

《飞向蓝天的恐龙》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和科学家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

《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琥珀

2

1.认识4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45个字,正确读写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4.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激发探索科学、大自然的热情。

飞向蓝天的恐龙

2

纳米技术就在

我们身边

2

千年梦圆在今朝

1

口语交际

1

能准确、清楚、连贯地传达信息。

习作

2

能大胆展开想象,写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

语文园地

2

1.与同学交流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法。

2.通过“识字加油站”学习填写汇款单,认识数字的大写。

3.通过“词句段运用”,认识、了解新兴词语及旧词新义,学习用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介绍另一个事物。

4.背诵积累对联。

快乐读书吧

3

培养学生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

5琥珀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策略

教学时化繁为简,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故事导入,明确文体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导入:

今天老师让一位“小美女”给大家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播放故事音频。

(出示课件)

2.出示琥珀图片,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组琥珀图片。

师:

这就是琥珀。

(板书课题)

(2)介绍有关琥珀的知识。

(出示课件)

(3)介绍文体,感受特色。

师:

《琥珀》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文,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文。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随着作者的推测,去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设计意图】为避免课堂教学沉闷,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过程产生兴趣,再让学生了解、欣赏有关图片,初步感知琥珀的美丽。

此板块旨在扫除教学中潜在的理解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出示课件)

(1)认读生字。

①生开火车认读;自由练习认读。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脂、拭、渗”读翘舌音。

(2)师:

你认为哪些字在认读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

示例:

“珀”读“pò”,不要读成“bó”;“脂”读“zhī”,不要读成“zhǐ”;“湃”读“pài”,不要读成“bài”。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说文解字识记“餐”字。

(课件出示“餐”的说文解字)

课件出示:

,餐,吞食。

采用“食”作部首,采用“

”作声旁。

指导书写“餐”字。

(视频出示“餐”字的书写笔顺)

(2)比较形近字识记:

脂—指;晌—响;测—侧;详—祥。

4.学习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出示课件)

师指名认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

(相机提示:

“热辣辣”的“辣”读là)

5.生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画出不懂的词语,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词语)郊

7.整体感知。

(1)理清思路。

学习了生字、词语后,再次走进课文。

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课的行文思路。

课件出示:

课文先写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再写琥珀被发现,最后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2)概括主要内容。

(3)师小结:

课文主要写了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被发现的,以及有什么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会抓住主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板块三合作朗读,尝试提问

1.朗读课文。

(1)四人一组合作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组内讨论交流:

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

针对课文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学会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收获可真不少。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琥珀》,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反复诵读文本,能使学生深入课文,发现问题,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2.能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进入角色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

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琥珀》,现在请大家大声读课题。

(板书课题:

琥珀)

(2)课件出示琥珀的化石。

(3)看图交流。

师引导:

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看到这两只小动物,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

预设:

琥珀是透明的,里面包裹着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

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了很久。

(4)师过渡:

这是你们的想象,科学家们是怎样推测的呢?

请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角色转换。

(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比较“想象”与“推测”。

①师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相机引导:

“想象”是什么意思?

(预设:

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②(板书:

推测)师引导:

“推测”和“想象”都有“想”的意思,怎么理解“推测”?

(预设:

“推测”就是根据一种事实去想,要有理有据地想)

③师:

你们的想象和推测,与科学家看到琥珀所产生的想象和推测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来进行角色转换,假如你就是科学家,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是你想象和推测出来的。

你认为在想象和推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要有什么样的科学态度?

预设:

要特别认真;要细心、严谨。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想象”和“推测”的,转换为一个“主导者”——亲自进行一番“想象”和“推测”,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

板块二大胆想象,情境朗读

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1)师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角色转换,下面就请“科学家们”好好默读课文,描述你们想象的一系列情景。

(板书:

大胆想象)

师:

你们愿意描述哪一个自然段?

你们想描述事情的经过、当时的环境还是故事的结果?

你们为什么这样想?

“科学家”在描述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2)生默读,边读边想象。

(3)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2.大胆想象,全班交流。

(1)学习第3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②生读后交流:

描写炎热的天气,为琥珀的形成做铺垫。

③师:

这里想象的是小苍蝇来到树林的情景,连它快乐的心情都想象出来了——它在快乐地飞舞。

请你读出小苍蝇的快乐和天气的炎热来。

④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②生想象交流。

③指导朗读。

师:

你们想象一下,蜘蛛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

高兴)那你能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吗?

④师范读。

师:

蜘蛛的心里多高兴呀!

吃掉这只美味的小苍蝇,是多么高兴的事呀!

为此,我会这么读。

(用一种成年人的语气读)

⑤师启发生带着想象朗读:

假如这是一只幼小的蜘蛛,你会怎么读?

预设:

带着稚气的语气读。

⑥读出“自己的滋味”。

师:

请你们自由朗读,读出属于“自己的滋味”。

⑦生自由朗读。

(3)学习第6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②师引导:

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呢?

③预设:

因为天气炎热才会使松树滴出松脂。

这也是琥珀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④女生齐读。

(4)学习第7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

②生朗读。

③师引导:

你能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体现事情发生得很凑巧的词语吗?

④师指名回答,相机强调突出“刚、突然、刚好、一齐”。

⑤师小结:

这是多么凑巧的一件事情呀,就像这位同学分析的那样。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真实地再现这一凑巧的事情。

⑥生齐读第7自然段。

(5)学习第10自然段。

师过渡:

请大家继续想象,还会有怎样的情景出现?

①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引导:

关于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③预设:

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呀?

师:

因为没有这么长时间,是无法形成琥珀的。

④师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

(6)学习第11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②师:

为什么要写地壳的变化呢?

③预设:

地壳的一系列变化,也是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全班齐读。

3.现场竞答,找寻根据。

(1)师引导:

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想象的句段,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琥珀形成的一系列画面。

现在再请“科学家们”推测以下几个问题。

看看你们的推测科学吗?

有充分的依据吗?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

●科学家研究琥珀有哪些价值?

(3)现场竞答。

①课文中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预设1:

需要天气炎热、老松树、小苍蝇和小蜘蛛,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

预设2:

还需要形成化石,包括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海水淹没了那片松林,松脂球被掩埋在泥沙下面。

这些条件合起来才应该是琥珀形成的条件。

②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

预设1:

因为琥珀在地壳运动以后,一直被埋在泥沙下面,没有受到风沙、空气的腐蚀。

预设2:

发现琥珀的人能很好地将琥珀保护好并展现在世人面前。

4.“科学家”互访,质疑答疑。

(1)师引导:

团结合作力量大。

以上三个问题,大家答得特别好。

现在请“科学家”进行互访:

你可以向其他“科学家”发问,从课题到字句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只要有疑问,都可以问。

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

(2)生小声读课文并试着发现问题;“科学家”互访,提出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现场竞答,“科学家”互访,互提问题,共同讨论,学生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空间”和“合作互动”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发挥。

学生在一问一答间,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教师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也突破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板块三总结写法,鼓励创新

1.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师引导:

你们的想象都很细致、合理、科学,德国作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样的推测写成了这篇文章——《琥珀》。

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并思考:

你认为他写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

(2)生自由读课文。

(3)预设:

《琥珀》中既有事实,又有想象,写得特别生动。

2.角色转换,鼓励创新。

(1)师引导:

柏吉尔听了你们的评价,一定特别高兴。

同学们,我们再次进行角色转换。

这次不是让你们当科学家,而是当作家。

(2)师创设问题:

听了科学家有关琥珀的想象和推测之后,要是让你写,你会怎么写?

你一定会按照柏吉尔的写法来写吗?

这只小蜘蛛一定是为了吃掉小苍蝇而不幸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吗?

有没有别的可能?

(3)生回答。

预设1:

可能是小蜘蛛寂寞了,想找小苍蝇玩耍,恰巧被困在了松脂里。

预设2:

可能是小蜘蛛看小苍蝇太漂亮了,产生了妒忌心理,想吃掉小苍蝇,结果不幸遇难了。

3.课堂总结。

师:

你们都很有创作才能,都很了不起。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琥珀的知识?

可以上网查一查,互相交流。

我相信,只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学会大胆想象,合理推测,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你们将来也会成为科学家或作家的。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想象、创作。

通过角色转换,鼓励创新,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理解到位而深刻,思路通畅而开阔,想象丰富而合理,语言表达清晰而流畅,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琥珀》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单元语文要素进行。

1.“主题教学”使语言学习充满情趣。

在教学的主体部分设计了两个情境,让学生想象琥珀形成的经过,能巧妙地将朗读指导、口语交际练习、词句理解等环节穿插其间。

这些语言活动使师生间的互动流畅自然,就像平时的闲聊,但比平时的闲聊更注重内在的严谨逻辑。

学生也完全置身于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既积累了语言,又获得了独特的体验。

2.实现“用教材教”。

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本课根据课文特点,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确定为教学重点,但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文解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再通过教学提问和学生提问两个环节组织小型的主题研究活动。

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相关知识得到整合,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快速的提升。

整篇课文的教学中,老师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不受制于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老师完全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表达,类文链接根据自己的方式讨论、交流、学习。

学生们时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历史的长空里翱翔,时而又回到现实世界提出一个个疑问。

课堂上,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开放的,他们的思想也是自由的、开放的,课堂由此生机勃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