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1015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docx

《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docx

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

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

实用,抢救药品速记口诀

常考常背更常忘的抢救药速记口诀及简要介绍。

速记口诀

一肾二异三阿托四洛五可六利多七多八阿九西地十尿一去地氨钙还有异油嗪苯镁以及钠考糖硝龙最后还有氯化钾二十五种药记牢

名称和剂量

1、肾上腺素(1mg/ml/支)2、异丙肾上腺素(1mg/ml/支)3、阿托品(0.5mg/ml/支)4、洛贝林(3mg/ml/支)5、可拉明(0.375/1.5ml/支)又名尼可刹米6、利多卡因(100mg/5ml/支)7、多巴胺(20mg/2ml/支)8、阿拉明(10mg/ml/支,相当于重酒石酸间羟胺19mg)9、西地兰(0.4mg/2ml/支)10、速尿(20mg/2ml/支)11、去甲肾上腺素(2mg/ml/支)12、地塞米松(5mg/ml/支)13、氨茶碱(0.25/2ml/支)14、葡萄糖酸钙15、盐酸异丙嗪(50mg)16、硝酸甘油(5mg)17、盐酸异丙嗪(50mg)18、氨甲苯酸注射液(0.1g)又名止血芳酸19、硫酸镁(10ml)20、5%碳酸氢钠注射液(10ml)21、氢考(100mg)又名氢化可的松22、50%葡萄糖注射液(20ml)23、硝普钠注射液(50mg)24、可达龙(150mg)又名盐酸胺碘酮25、氯化钾注射液(10ml)

药物作用、适应症及不良反应(简摘):

一、肾上腺素(1mg/ml/支)

1、药理作用:

可兴奋心脏,收缩血管,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

2、适应症:

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心跳骤停的抢救。

3、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有面色苍白,心慌,头痛,心律失常,停药后消失,剂量过大注射入血管使血压骤升,反复局部注射易引起局部坏死。

4、禁用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亢,洋地黄中毒,心源性哮喘,出血性休克等患者。

二、异丙肾上腺素(1mg/ml/支)

1、药理作用:

为拟肾上腺素药,对β1与β2受体都有很强的作用,对α受体无作用,加快心率。

2、适应症:

用于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心跳骤停,抗休克与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尖端扭转性室速。

3、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有心悸,头痛,头晕,喉干,恶心,软弱无力,出汗,可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可引起心律失常。

禁与碱性药物合用。

甲亢,洋地黄中毒,心肌炎患者禁用。

舌下含服应咬碎。

三、阿托品(0.5mg/ml/支)

1、药理作用:

抗胆碱药,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加快心率,消除心脏传导阻滞,可解除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

2、适应症:

用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症,胃肠道,胆绞痛,散瞳,有机磷农药中毒。

3、注意事项:

心动过速,青光眼者禁用。

四、洛贝林(3mg/ml/支)

1、药理作用:

本品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2、适应症:

用于新生儿窒息,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期呼吸衰竭。

3、注意事项:

大剂量可兴奋迷走神经而导致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特大剂量可引起惊厥,呼吸麻痹,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心悸。

五、可拉明(0.375/1.5ml/支)又名尼可刹米

1、药理作用:

本品可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对大脑皮质血管运动中枢和脊髓有微弱的兴奋作用。

2、适应症:

中枢性呼吸麻醉药和中枢神经抑制药中毒,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辅助治疗。

3、注意事项:

一般用静注,大剂量可出现高血压,心悸,多汗,震颤等。

六、利多卡因(100mg/5ml/支)

1、药理作用:

局麻药,抗心律失常药,能降低心室肌应激性,提高心室致颤阈。

2、适应症:

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室颤动,表面麻醉。

3、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有嗜睡,头痛,听力减退,视力模糊,定向障碍,大剂量可引起肌肉抽搐,惊厥,心动过缓,心律失常,低血压,传导阻滞。

七、多巴胺(20mg/2ml/支)

1、药理作用:

兴奋β1受体,大剂量可兴奋α受体,中剂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小剂量兴奋肾,脑,肠系膜血管及冠状动脉。

2、适应症:

各种类型的休克,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难治性心力衰竭。

3、注意事项:

本品应强调按个体差异用药,用药前要注意补足血容量。

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

静注不应漏出血管。

心动过速者禁用。

八、阿拉明(10mg/ml/支,相当于重酒石酸间羟胺19mg)

1、药理作用:

直接消费血管平滑肌,以兴奋α受体为主。

有中等强度的缩血管作用与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

2、适应症:

治疗各类休克,低血压。

3、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有失眠,震颤,头痛,心悸,心律失常。

避免药物外渗。

九、西地兰(0.4mg/2ml/支)

1、药理作用:

强心药,加强心肌收缩力。

2、适应症:

急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

3、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神经系统症状。

本品禁与钙合用,必要时间隔4小时。

静脉注射要慢,应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

十、速尿(20mg/2ml/支)

1、药理作用:

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离子的再吸收。

本品能增加肾血流。

2、适应症:

用于各种原因的水肿,也用于肺水肿,脑水肿,药物中毒时在输液同时促进毒物排泄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3、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电解质,可引起脱水症、低血压、低血钙,等等,有胃肠道反应,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4、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患者禁用。

十一、去甲肾上腺素(2mg/ml/支)

1、药理作用:

直接兴奋α受体,对β受体作用较弱使全身血管收缩而使血压升高。

2、适应症:

治疗各种休克。

3、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为焦虑,呼吸困难。

滴速快可致心律紊乱,过量可致高血压,尿闭,静注外渗可致局部坏死。

对高血压、失血性休克者禁用。

十二、地塞米松(5mg/ml/支)

1、药理作用:

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影响糖类代谢,抗炎,抗过敏,抗毒,抗休克作用。

2、适应症:

严重的细菌性感染,严重的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严重支气管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注意事项:

大剂量可出现糖尿和库欣综合征,长期服用可导致精神症状。

十三、氨茶碱(0.25/2ml/支)

1、药理作用: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强心肌收缩力,舒张冠状动脉,增强肾血流量,利尿。

2、用于支气管哮喘,胆绞痛,心、肾性水肿。

3、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宜饭后服用,可使呼吸增快。

4、心律失常,严重心脏病,甲亢,高血压,活动性溃疡,肝肾疾病患者慎用。

十四、葡萄糖酸钙

1、药理作用:

本品能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缓解平滑肌痉挛。

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2、适应症:

用于低血钙,过敏性疾病,各种绞痛,镁中毒。

3、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速度要缓慢,注射时漏出血管有强烈的刺激性。

附: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

一、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

过敏性休克时以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静注,继以1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抗组织胺药:

如非那根25~50毫克肌注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吸氧,氢化可的松200~400毫克加入1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静滴,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

过敏性休克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

1、有过敏接触史2、表现胸闷、喉头堵塞感,继而呼吸困难、紫绀、濒死感,严重者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3、常有剧烈的肠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4、意识障碍,四肢麻木、抽搐、失语、大小便失禁、脉细弱、血压下降;

抢救:

1、立即应用肾上腺素;2、静脉快速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3、扩容;4、吸氧或高压给氧;5、给予钙剂及抗组织胺药物;6、及时处理喉头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

二、肺水肿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

1、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口唇发绀,大汗淋漓;2、阵发性咳嗽,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3、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与鼾鸣声或大量痰鸣音;抢救:

1、吸氧或高压给氧;2、选用血管扩张剂;3、选用强心、利尿剂;4、给激素药物;5、四肢结扎、半坐位。

急救:

1、吗啡10毫克,皮下注射;2、西地兰0.4~0.6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3、速尿40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4、硝酸甘油0.5毫克或硝酸异山梨醇10毫克舌下含服;5、硝普钠5~10毫克与5%糖100毫升(静缓滴)直至症状体征消失(注意血压)6、酚妥拉明1.5~3.0毫克,50%糖40毫升(10分钟静注完)

三、输液反应和防治

输液反应:

(一)反热反应,症状:

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初起即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0C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防治:

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二)(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量:

症状:

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出现湿罗音。

防治:

(1)输液过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如发现症状须立即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3)加压给氧,使氧气经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4)按医嘱给镇静剂和扩血管药物及毛地黄等强心剂;(5)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三)静脉炎症状:

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防治: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激的药物,要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

(2)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四)空气栓塞症状:

病员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防治:

(1)置病员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2)氧气吸入;(3)加压输液时严密观察;护士不得离开病员。

输液反应谨慎处理输液反应有危险,谨慎处理莫慌乱。

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

但它可诱导病人基础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

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

一、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①是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

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

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②是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

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或未做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③是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

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

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

④是输液速度过快:

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

⑤是液体配伍过杂:

如果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药品之间会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而致输液反应。

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6种之多,实属不当,这都有利于输液反应的发生。

二、防范

针对上述原因,对其防范应当不难。

但在某些地方,以往每年都有因输液反应致死事件发生,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医生护士都很被动,为此而产生的医疗纠纷也不少。

所以,还必须强调:

㈠,把好药品质量关:

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产品,选购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㈡把好液体配制关: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操作前养成先把液体瓶倒过来晃一晃、对着窗口看一看(看有无杂质及混浊)、把住瓶盖转一转(看瓶盖是否松动)、配好液体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习惯;㈢,坚持“一人一管”、“一液一管”;㈣,缩小液体与体温的温差:

若液体瓶子太凉则不宜急用,适当升温最好;㈤,输液速度要慢;㈥,液体配伍应避繁就简,尤其中药针剂最好不与西药配伍混合,如要用,必须有文献资料支持作依据,不可凭经验或想当然。

三、准确判断

简单说,输液反应就是热源反应所致的寒战高热,与“速发型过敏反应”不同。

虽然二者在刚发生时都有面色苍白、胸闷、恶心等前驱表现,但前者发冷寒战更突出,约10-15分钟后面色潮红,寒战过后或同时出现高热、超高热,临床发展以分钟计,与后者相比相对较平稳;而后者的本质是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前驱症状发生数秒、数十秒后即出现面色苍灰、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瘫倒下去、呼吸浅促、脉博细速、频死感、昏厥、心跳呼吸骤停,是一种骤然衰竭,其临床过程以秒计,与前者相比要急骤得多,无寒战高热过程。

四、果断处理一旦发生输液反应,㈠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

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

㈡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

㈢五联用药:

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5mg(小儿0.1--0.5mg/kg.次)。

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至于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则应慎重,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

当然,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

至于烦躁不安时镇静剂的使用也应慎重。

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大多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对这种病人用镇静剂也会掩盖病情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