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964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州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通州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通州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通州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通州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州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通州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州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州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通州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通州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开采可燃冰生产天然气

B.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燃料乙醇

C.化学家合成一些药物

D.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2.(3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氮分子的电子式:

B.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20的氟原子:

F

C.对硝基苯的的结构简式:

D.FeC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FeCl3═Fe3++3Cl﹣

3.(3分)我国科学家使用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

CO(g)+H2O(g)═CO(g)+H2(g)△H<0.在低温下获得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

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显示:

起始时的2个H2O最终都参与了反应

B.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

C.过程Ⅰ、过程Ⅱ均为放热过程

D.过程Ⅲ只生成了极性共价键

4.(3分)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W

X

Y

Z

A.原子半径:

W<X

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Z<W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5.(3分)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并得到纯净的气体,装置a、b、c、d中依次选用的药品均正确的是(  )

A.制Cl2:

浓盐酸、MnO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B.制CO2:

稀盐酸、CaCO3,、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

C.制H2:

稀硫酸、锌粒、浓硫酸、酸性KMnO4溶液

D.制SO2:

浓硫酸、Cu片、饱和NaHSO3溶液、浓硫酸

6.(3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2LCl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5NA

B.标准状况下,含NA个分子的H2、CO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1L

C.常温下,l.0L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2NA

D.2.1g环已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5NA

7.(3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解释该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

A.“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的主要成分为CuSO4):

Fe+CuSO4═FeSO4+Cu

B.铜片加入盛有稀硝酸的试管中,瓶口有红棕色气体:

2NO+O2═2NO2

C.CuO投入稀硫酸中。

黑色因体溶解。

溶液呈蓝色:

CuO+2H+═Cu2++H2O

D.向FeI2酸性溶液(浅绿色)中滴入少量H2O2稀溶液,溶液变黄:

2Fe2++H2O2+2H+═2Fe3++2H2O

8.(3分)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配制FeC12溶液

B.

酯水解程度比较

C.

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密闭环境下的反应

D.

卤化很沉淀的转化

9.(3分)化合物X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不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

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

D.1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

10.(3分)水合肼(N2H4•H2O)为无色透明的油状发烟液体,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水合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甲中试剂X可以选择生石灰

B.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

C.装置丙制备水合肼时氨气从b口进入

D.装置丁可用于吸收多余的尾气

11.(3分)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Al(OH)3用作塑料的阻燃剂

Al(OH)3受热熔化放出大量的热

B

K2FeO4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

K2FeO4具有强氧化性,被还原后生成的Fe3+水解生成胶状物,可以软化硬水

C

Na2O2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O2的来源

Na2O2是强氧化剂,能氧化CO2生成O2

D

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藻土可用于水果保鲜

KMnO4溶液可氧化水果释放的CH2=CH2

A.AB.BC.CD.D

12.(3分)H2S是一种剧毒气体,对H2S废气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是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反应原理为:

2H2S(g)+O2(g)=S2(s)+2H2O(l)△H=﹣632kJ•mol﹣1.如图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电流从电极a经负载流向电极b

B.电极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H2S﹣4e﹣=S2+4H+

C.当反应生成64gS2时,电池内部释放632kJ热能

D.当电路中通过4mol电子时,有4molH+经质子膜进入负极区

13.(3分)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B.图乙是金刚石与石墨分别氧化生成CO2的能量关系曲线,说明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的△H>0

C.图丙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H2起始体积分数(N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图中a点N2的转化率大于b点

D.图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相同条件下NaA溶液的pH大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14.(3分)硝酸厂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2),将烟气与H2的混合气体通入Ce(SO4)2与Ce2(SO4)3[Ce中文名“铈”]的混合溶液中实现无害化处理,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2+Ce2+═2H++Ce3+

B.x=l时,过程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C.处理过程中,混合溶液中Ce3+和Ce2+总数减少

D.该转化过程的实质为NOx被H2还原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4分.)

15.(10分)将高温水蒸气通到KSCN的表面,会发生下列反应:

4KSCN+9H2O(g)═K2CO3+K2S+3CO2+3H2S+4NH3

请填空:

(1)上述反应所涉及的各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第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上述反应所涉及的各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3)写出CO2的电子式:

  ;

(4)已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0mol/L的K2CO3和K2S溶液pH如下:

K2CO3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用化学用语解释),从表中数据可知,K2CO3溶液c(CO32﹣)  K2S溶液c(S2﹣)(填“>”“<”或“=”);

溶液

K2CO3

K2S

pH

11.6

12.5

(5)K2S接触潮湿银器表面,会出现黑色斑点(Ag2S),其原理如下(配平反应式):

  K2S+  Ag+  O2+  H2O→  Ag2S+  KOH。

每消耗标准状况下224mLO2,转移电子数目为  。

16.(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Mg与盐溶液反应的多样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向试管中加2mL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I:

0.1mol/LAgNO3溶液

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黑色固体,并有少量气泡产生

实验II:

2.0mol/LNH4Cl溶液

反应开始时产生大量气体(经检验其中含有H2),一段时间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实验III:

pH=8.2NaHCO3溶液

产生大量气体(经检验其中含有H2和CO2)和白色固体

(1)对实验I进行研究:

①推测实验Ⅰ中黑色固体为Ag,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确认黑色固体为Ag的实验方案是  .

(2)对实验II进行研究:

①反应开始时产生H2的原因可能是Mg和NH4+直接反应,或  .

②“一段时间后”产生的气体一定含有H2和  .

③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

操作

现象

实验IV

向装有相同镁条的试管中加入2mL1.0mol/L(NH4)2SO4溶液

产生气体的速率明显慢于实验II

结合实验II、IV,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对实验III进行研究:

①经检验,白色固体为碱式碳酸镁[Mg2(OH)2CO3].

②推测在pH=8.2的该溶液中,若无HCO3﹣,则H+和Mg反应的程度很小.通过实验证实了该推测,其实验操作是  .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影响Mg与盐溶液反应多样性的原因有  (填字母序号)

A.盐溶液中阳离子的氧化性B.盐溶液的温度

C.含Mg生成物的溶解性D.盐溶液中阴离子的影响.

17.(10分)碘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含有碘离子的溶液需回收处理。

(1)“硫碘循环”法是分解水制备氢气的研究热点,涉及下列三个反应:

反应Ⅰ:

SO2(g)+I2(aq)+2H2O(l)═2HI(aq)+H2SO4(aq)△H1

反应Ⅱ:

HI(aq)═

H2(g)+

I2(aq)△H2

反应Ⅲ:

2H2SO4(aq)═2SO2(g)+O2(g)+2H2O(l)

Ⅰ反应:

SO2(g)+2H2O(l)═H2SO4(aq)+H2(g)的△H═  (用△H1、△H2表示);

②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I中SO2还原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O2同时产生1molH2

③反应I发生时,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I2(aq)+I﹣(aq)⇌I3﹣(aq),其反应速率极快且平衡常数大。

现将1molSO2.缓缓通入含1molI2的水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

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n(I3﹣)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开始阶段n(I3﹣)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2)用海带提取碘时,需用氯气将碘离子氧化成单质。

酸性条件下,若氯气过量还能将碘单质进一步氧化成碘酸根离子(IO3﹣),写出氯气与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氯化银复合吸附剂也可有效吸附碘离子。

氯化银复合吸附剂对碘离子的吸附反应为I﹣(aq)+AgCl(s)⇌AgI(s)+Cl﹣(aq),反应达到平衡后溶液中c(I﹣)═  [用c(Cl﹣)、Ksp(AgCl)和Ksp(AgI)表示].该方法去除碘离子的原理是  。

18.(13分)某研究小组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另含有少量铁、铝、铜、镍等金属化合物)作脱硫剂。

通过如下简化流程既脱除燃媒尾气中的SO2,又制得电池材料MnO2(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组试剂中,能准确测定一定体积燃煤尾气中SO2含量的是  (填编号);

A.NaOH溶液、酚酞溶液B.稀H2SO4酸化的KMnO4溶液C.碘水、淀粉溶液D.氨水、酚酞溶液

(2)写出软锰矿浆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  ;

(3)用MnCO3,能除去溶液中的Al3+和Fe3+,用原理解释:

  。

(4)写出KMnO4与Mn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工业上将K2MnO4溶液采用惰性电极隔膜法电解,可制得KMnO4.装置如图:

①D是溶液  ;

②结合电极反应式简述生成KMnO4的原理:

  ;

(6)除杂后得到的MnSO4溶液可以通过  (填操作名称)、过滤制得硫酸锰晶体。

三、有机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

19.(14分)以烃A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药物X、Y和高聚物Z。

已知:

Ⅰ.

(R或R'可以是烃基或H原子);

Ⅱ.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⑤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

(2)X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反应③的条件为  ,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  ;

(3)关于药物Y(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药物Y的分子式为C6H8O4遇氯化铁溶液可以发生显色反应

B.1mol药物Y与H2、浓溴水中的Br2反应,分别最多消耗4mol和2mol

C.1mol药物Y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33.6L氢气

D.药物Y中⑥、⑦、⑧三处一OH上H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⑧>⑥>⑦

(4)写出反应E→F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属于酚类化合物,且是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6个峰。

(6)设计一条以CH3CHO为起始原料合成Z的线路(其他试剂任选)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答案】A

【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是为化学反应,据此判断解答。

【解答】解:

A.开采可燃冰生产天然气,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反应,故A选;

B.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燃料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B不选;

C.化学家合成一些药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C不选;

D.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D不选;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为基础性习题,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新物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分析】A、氮气分子的电子式没写出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标注于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注于元素符号左下角;

C、对硝基苯中苯环与硝基﹣NO2的N原子相接,与﹣OH处于苯环的相对位置;

D、FeCl3水解是可逆反应,用“⇌”连接。

【解答】解:

A、N2为非金属单质,N原子之间有3各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20的氟原子的质量数为29,质量数标注于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注于元素符号左下角,所以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20的氟原子为299F,故B错误;

C、硝基﹣NO2中的N原子与苯环相接,﹣NO2与﹣OH处于苯环的相对位置,所以对硝基苯的的结构简式为

,故C正确;

D、水解是可逆反应,所以FeC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Fe3++3H2O⇌Fe(OH)3+3H+,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结构简式、核实表示方法、水解方程式书写等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即可解答,注意硝基的正确书写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A

【分析】A.根据图知,过程Ⅰ和过程Ⅱ存在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过程Ⅲ中生成水分子;

B.催化剂能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

C.反应过程中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D.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互为极性键。

【解答】解:

A.根据图知,过程Ⅰ和过程Ⅱ存在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过程Ⅲ中生成水分子,所以起始时的2个H2O最终都参与了反应,故A正确;

B.催化剂能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所以使用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故B错误;

C.反应过程中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过程I、II都有化学键的断裂,所以都为吸热过程,故C错误;

D.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互为极性键,过程III中生成的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氢气分子,所以过程III生成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以制备水煤气为载体考查反应热和焾变,明确反应历程中断键和成键方式、化学键基本概念内涵、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分析图中化学键的变化,题目难度中等。

4.【答案】D

【分析】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图示可知,W位于第二周期,X、Y、Z位于第三周期,设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2,W、X的最高价分别为x、x﹣2,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x+x﹣2=8,解得:

x=5,则W为N元素,结合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X为Al,Y为Si,Z为P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解:

根据分析可知:

W为N,X为Al,Y为Si,Z为P元素。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W<X,故A正确;

B.常温常压下单质硅为固态,故B正确;

C.非金属性P<N,则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Z(P)<W(N),故C正确;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为弱碱,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5.【答案】B

【分析】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的氯气含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氯气有毒不能排放;

B.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含水蒸气和氯化氢,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二氧化碳无毒可以排放;

C.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含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得到;

D.制SO2:

浓硫酸和Cu片需要加热反应。

【解答】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的氯气,最后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氯气,故A错误;

B.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含水蒸气和氯化氢,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二氧化碳无毒可以排放,利用装置可以制备纯净的气体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含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得到,不需要高锰酸钾溶液,故C错误;

D.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制备和净化装置的分析判断,注意反应条件的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分析】A、氯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

B、求出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气体体积V=nVm来分析;

C、pH=1的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

D、求出环己烷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环己烷中含17条共价键来分析。

【解答】解:

A、氯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其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故A错误;

B、标况下NA个分子的H2、CO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气体体积V=nVm=22.4L,故B正确;

C、pH=1的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故1L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含氢离子为0.1NA个,故C错误;

D、2.1g环己烷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而环己烷中含17条共价键,故0.025mol环己烷中含共价键为0.425NA条,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7.【答案】D

【分析】A、铁比铜活泼,铁能置换铜盐溶液中的铜;

B、铜片和稀硝酸的反应生成NO,NO在瓶口和氧气反应生成NO2;

C、CuO是碱性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D、I﹣还原性大于Fe2+,则H2O2先氧化I﹣生成I2,后氧化Fe2+,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A、铁能与CuSO4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硫酸亚铁,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A正确;

B、铜片和稀硝酸的反应生成的NO在瓶口遇到氧气或空气生成NO2,方程式为2NO+O2═2NO2,故B正确;

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和水,检验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故C正确;

D、I﹣具有强还原性、并且大于Fe2+,所以FeI2酸性溶液(浅绿色)中滴入少量H2O2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物之间颜色的变化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把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离子共存规则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B

【分析】勒夏特列原理是指在化学平衡发生改变的时候,化学平衡会向减少改变的方向移动,也就是阻止改变的方向移动,但不会回到原来,凡是存在可逆过程的反应,与平衡移动有关时,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加入浓盐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

B、酸是酯水解的催化剂,对平衡的移动不影响,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错误;

C、密闭环境下,增大压强可促进二氧化碳的溶解,减小压强二氧化碳逸出,为溶解平衡移动,故C正确;

D、发生沉淀的转化,为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C

【分析】有机物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发生中和、酯化反应,结合有机物的结构特点解答该题。

【解答】解:

A.根据图示可知两个苯环均连在同一个饱和碳原子上,碳碳单键能够旋转,则两个苯环不一定共面,故A错误;

B.X中含有羧基,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故B错误;

C.具有环酯结构,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故C正确;

D.X的酸性水解产物中含有2个羧基和1个酚羟基,1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体会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明确酸、酯的性质即可解答,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0.【答案】C

【分析】A.装置甲为氨气制取装置,浓氨水中存在NH4++OH﹣⇌NH3•H2O⇌NH3↑+H2O,根据化学平衡分析;

B.装置易可防止倒吸,为安全瓶;

C.装置丙中发生反应NaClO+2NH3═N2H4•H2O+NaCl,氨气应该从b口进入;

D.装置丁可防止倒吸,能够吸收多余的氨气。

【解答】解:

A.装置甲中提供氨气,浓氨水中存在平衡NH4++OH﹣⇌NH3•H2O⇌NH3↑+H2O,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碱性增强,且温度升高,会促进平衡正向移动,产生氨气,故A正确;

B.氨气极易溶于水,需要防止倒吸,装置乙为安全瓶,可防止倒吸,故B正确;

C.装置丙中合成水合肼(N2H4•H2O),从分液漏斗中滴入NaClO溶液,为了充分反应,氨气应该从导管a进入,多余的氨气从b流出,故C错误;

D.氨气有毒,多余的氨气需要吸收,装置丁可防止倒吸,能够吸收多余尾气,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制备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实验原理、实验目的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及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11.【答案】D

【分析】A.氢氧化铝分解为吸热反应;

B.依据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