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919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四.docx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四.docx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四

2012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四)

统计基础知识第五章 时间序列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C  )。

  A.平均指标时间序列   B.相对指标时间序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2.在时间数列中,作为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基础的是(  A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3.已知各时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B )。

  A.水平法   B.累计法  C.两种方法都能采用   D.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

  4.已知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A )。

  A.水平法   B.累计法  C.两种方法都能采用   D.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

  5.假定某产品产量2007比1997年增加了235%,则1997--2007年期间平均发展速度为(  B )。

  A.     B.     C.    D. 

  6.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D )。

  A.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减l  B.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C.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的平方根  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7.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D )。

  A.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B.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C.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减l  D.二者无直接代数关系

  8.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B )。

  A.7%   B.7.1%  C.10%  D.11%    (1+5%)×(1+2%)=1.05×1.02=1.071=107.1%

  9.总速度是( A )。

  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  C.定基增长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

  10.以1980年为基期,2006年为报告期,若求平均发展速度须开方计算,应开几次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C )。

  A.28   B.27  C.26   D.25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BE )。

  A.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   B.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  C.某市近5年企业数   D.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   E.某商场1990--2006年商品销售额

  2.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就可计算( AC  )。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定基发展速度   D.逐期增长量  E.累计增长量。

  3.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被开方的数是(  ACE )。

  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

  D.基期发展水平与报告期发展水平之比  E.总速度

  4.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ACD )。

A.累计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   B.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减1

D.定基发展速度减1  E.逐期增长量分别除以基期水平

  5.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BCDE )。

  A.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B.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  C.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应该一致

  D.指标数值的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E.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

  6.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采用的指标有( BCDE  )。

  A.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

  三、判断题

  1.发展水平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它只能用总量指标来表示。

(  × )

  2.保证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  √ )

  3.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1。

( √  )

  4.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点。

( ×  )

  5.若将某市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时间数序属于时期数列。

(  × )

  6.平均增长速度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

(  √ )

  四、综合应用题

  1.某市2011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资料如下表:

  某市2011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   单位:

万人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11月1日

12月31日

从业人员

140.2

142.5

144.1

149.5

148.8

 

  请回答:

  

(1)关于此数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BD )。

  A.属于时期数列   B.属于时点数列  C.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D.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2)2011年该市的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 C  )万人。

  A.145.02   B.145.07  C.145.12   D.145.15

  (3)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尽可能地收集(  A )。

  A.月度数据   B.季度数据  C.半年度数据   D.年度数据

 解题过程:

  

 

2.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

  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   单位:

万元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工业增加值

200

220

23l

240

252

262

 

  请回答:

  

(1)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  AC )。

  A.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B.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2)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 B  )万元。

  A.10.33    B.12.40  C.42.00   D.62.00

  (3)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C )。

  A.    B.    C.    D.

  (4)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年平均工业增加值为(  D )万元。

  A.239.33   B.239.14  C.237.43   D.234.17

 解题过程:

年平均增长量=(262-200)/5=62/5=12.4

年平均增加值=(200+220+231+240+252+262)/6=234.17 

3.2000年到2008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资料如下: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8

GDP(万亿元)

9.92

10.97

12.03

13.58

15.99

18.31

30.02

年末人口数(亿人)

12.67

12.76

12.84

12.92

13.00

13.08

13.56

三产比重(%)

27.5

27.7

28.6

29.3

30.6

31.4

32.0

人均工资(元)

9371

10870

12422

14040

16024

18364

32817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1)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的是(AB)。

A.GDP数列   B.人口数列   C.三产比重数列   D.人均工资数列

(2)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是(C)。

A.GDP数列   B.人楼口列   C.三产比重数列   D.人均工资数列

(3)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是(D)。

A.GDP数列   B.人口数列   C.三产比重数列   D.人均工资数列

(4)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是(A)。

A.GDP数列   B.人口数列   C.三产比重数列   D.人均工资数列

(5)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B)。

A.GDP数列   B.人口数列   C.三产比重数列   D.人均工资数列

(6)十五期间,我国年均GDP为(A)。

A.14.18万亿元  B.13.47万亿元   C.15.83万亿元   D.13.14万亿元

(7)2001年到2008年我国人口平均数为(B)。

A.13.40亿人  B.13.04亿人   C.14.03亿人   D.14.30亿人

(8)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累计增长量为(D)。

A.19.10万亿元  B.20.01万亿元   C.8.39万亿元   D.20.10万亿元

(9)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量为(C)。

A.3.35万亿元  B.2.23万亿元   C.2.51万亿元   D.2.87万亿元

(10)计算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时,常需要计算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这两个指标,二者的关系是(A)。

A.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                  B..逐期增长量之积等于累计增长量楼数列                 C..累计增长量之和等于逐期增长量                 D.累计期增长量之积和等于逐期增长量

(11)2000年到2008年我国人口数的定基发展速度为(B)。

A.106.27%   B.107.02%    C.6.27%     D.7.02%

(12)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定基发展速度为(A)。

A.302.62%  B.3.02%   C.2.62%  D.202.62%

(13)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A)。

A.114.85%  B.104.85%   C.113.09%   D.103.09%

(14)计算上述平均发展速度时使用的方法是(A)。

A.水平法   B.累积法   C.叠加法   D.换算法

(15)计算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时,常需要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这两个指标,二者的关系是(B)。

A.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6)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定基增长速度为(D)。

A.302.62%   B.3.02%    C.2.62%     D.202.62%

(17)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A)。

A.14.85%   B.4.85%    C.13.09%     D.3.09%

 解题过程:

十五期间(2011年-2005年)年均GDP=(10.97+12.03+13.58+15.99+18.31)/5=14.18(万亿元)

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累计增长量=30.02-9.92=20.1(万亿元)

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量=20.10/(9-1)=20.1/8=2.51(万亿元)

2000年到2008年我国人口数的定基发展速度=13.56/12.67×100%=107.02%

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定基发展速度=30.02/9.92×100%=302.62%

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14.85%

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定基增长速度=302.62%-100%=202.62%

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14.85%-100%=14.85%

统计基础知识第六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现象总规模或总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是(  B )。

  A.质量指标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

  2.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B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指数

  3.公式称为(  A )。

  A.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   B.固定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公式

  C.综合指数公式                   D.指数体系公式

  4.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D )。

  A.25%   B.2%  C.75%   D.20%       (1.5/1.25=1.2=120%)

  5.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  B )。

  A.增长   B.降低  C.不变   D.与物价上涨幅度一致

  6.平均指数是通过下列哪项指数加权平均而成的指数(  D )

  A.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

  7.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C  )。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8.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的目的是测定某项指标的总变动,该项指标是(  A )。

  A.各种商品销售量   B.各种商品销售额  C.各种商品零售价格   D.居民购买力

  9.指数划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依据是(  C )。

  A.按指数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不同   B.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

  C.按总指数编制方法不同   D.按确定同度量因素原则的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

  1.综合指数(  ABC )。

  A.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B.可变形为平均指数  C.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

  D.是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而得到的指数  E.是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总指数

  2.平均指数(  ACDE )。

A.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B.是计算总指数的唯一形式  C.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D.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指数形式  E.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

  3.三种商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为105%,其绝对影响为68万元,这表明( ABD  )。

  A.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5%  B.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长5%

  C.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情况下多支出68万元

  D.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在一定销售量条件下多收入68万元  E.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绝对差额为68万元

  4.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时期的选择(  ABCD )。

  A.应根据指数的经济内容来决定  B.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C.在计算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D.在实际应用中,可将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  E.应根据基期或报告期资料是否全面来决定

  5.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CE )。

  A.产品销售量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C.工业总产出指数   D.零售物价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6.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ABCD  )。

  A.综合指数法.   B.平均指数法  C.数量指标指数法   D.质量指标指数法  E.因素指数法

  7.编制综合指数首先必须明确的概念有(  AB )。

  A.指数化指标   B.同度量因素  C.数量化指标   D.权数  E.指标间的数量关系

  8.指数的作用有(  ABCDE )

  A.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  B.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程度

  C.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D.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

  E.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

  9.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BDE )。

  A.产品销售量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C.工业总产出指数   D.零售物价指数  E.劳动生产率指数

  10.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5.4%,则说明(  BCD )。

  A.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15.4%  B.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超过15.4%

  C.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低于15.4%  D.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5.4%

  E.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15.4%

  三、判断题

  1.总指数最主要的作用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  √ )

  2.个体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  × )

  3.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 ×  )

  4.同度量因素时期选择的一般原则是: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

(  × )

  5.如果基期或报告期的资料不全,就不能计算总指数。

( ×  )

  6.指数一般是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

( √  )

  7.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的指标。

(  √ )

  8.某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2007年工业总产出指数为134.8%,这表明该企业2007年的产量是1990年的l.348倍。

( √  )

  9.指数体系可以测定各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进行因素分析。

( √ )

  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属于静态指数。

(  × )

  四、综合应用题

  1.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

价格(元/件)

销售量(件)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200

100

160

220

120

150

4000

8000

3000

5000

6000

4000

 

   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销售量指数为(  A )。

  A.107.69%   B.116.35%  C.92.86%   D.90.56%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B  )。

  A.105.67%   B.108.04%  C.90.28% D.94.62%

  (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B )。

  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6.35%,增加34万元

  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69%,增加16万元

  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7.14%,减少14万元

  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44%,减少19万元

  (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B )。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67%,增加13万元

  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

  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72%,减少22万元

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5.38%,减少12万元

解题过程:

产品名称

 

价格(元/件)

 

销售量(件)

 

 

200

220

4000

5000

100

120

8000

6000

160

150

3000

4000

合计

 

 

 

 

销售量指数==/=107.69%

 

 

=-=

 

 

 

价格指数==/=108.04%

 

 

=-=

 

 

 

  2.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成本(元/吨)

产量(吨)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350

180

30

320

176

30

50

50

160

60

50

200

 

  若根据上表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总成本指数为(  A )。

  A.108.62%   B.118.04%  C.92.05%   D.98.45%

  

(2)产量总指数为(  B )。

  A.114.86%   B.115.02%  C.86.94%  D.87.06%

  (3)成本总指数为(  B )。

  A.96.57%   B.94.44%  C.105.88%   D.106.65%

  (4)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C  )。

  A.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5.88%,增加2117元

  B.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6.65%,增加2400元

  C.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5.56%,减少2000元

  D.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3.43%,减少1235元

  (5)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A )。

  A.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

  B.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4.86%,增加4650元

  C.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3.06%,减少4087元

  D.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2.94%,减少4050元

 解题过程:

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成本(元/吨)

产量(吨)

350

320

50

60

17500

21000

19200

180

176

50

50

9000

9000

8800

30

30

160

200

4800

6000

6000

合计

 

 

 

 

31300

36000

34000

总成本指数==34000/31300=108.62%

 

 

=34000-31300=2700

 

 

 

 

产量指数==36000/31300=115.02%

 

 

 

=36000-31300=4700

 

 

 

 

成本指数==34000/36000=94.44%

 

 

 

=34000-36000=-2000

 

 

 

 

 

3.某电器城5、6两个月所销售的三种电器资料如下:

产品

销售量(台)

销售价格(元)

冰箱

500

600

2000

2200

彩电

600

400

1000

1200

空调

400

500

1500

1400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1)题干中彩电销售量变动的相对数是一个(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