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468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docx

《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笔记.docx

读书笔记

建设理想课堂》读书笔记

编辑删除

  

                       《建设理想课堂》关键词解释

1.有效教学

“有效”的维度:

看看是否有效果、是否有效率。

“有效”的理念:

强调对学习效益和质量的追求,以改进教学设计为基础,以不断反思为推动力,以及时反馈和评价为保障。

它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31-33页。

2.学习选择:

学习选择就是学习自由;就是学习承担选择的责任;是学习发挥优势;是学习放弃。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0-11页。

3.理想的课堂教学:

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41页。

4.教学设计:

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促进学生学习,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5.问题式教学:

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它能使课堂始终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充分释放。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68页。

6.课堂纪律

纪律有三种基本含义:

1是指惩罚;2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好的课堂纪律应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彼此尊重,有序运行!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25-126页。

7.反思:

杜威最早对反思进行描述的,在《我们如何思维》中,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

”.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37页。

8.专家:

专家应该是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的一类人。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42页.

9.专家型教师:

应该是象专家一样生存和生活,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思考或实践。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42页。

10.观课议课:

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44页。

《建设理想课堂》主要观点摘录

 

1.   追求有效教学:

“有效”的维度:

看看是否有效果、是否有效率。

“有效”的理念:

强调对学习效益和质量的追求,以改进教学设计为基础,以不断反思为推动力,以及时反馈和评价为保障。

它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

“有效”教学的实施要求: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二是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31-38页。

 

  2.提升教学生命质量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己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理想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41页。

 

3.自觉地批判使用教材

教师不是教材的被动消费者,它所强调的不是教师在教学方法应用中的选择权利,而是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的选择意识和选择作用。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59页.

 

4.树立更加开放的课程资源观

很多农村学校的老师抱怨农村学生看的东西太少,农村缺乏网络、电脑、多媒体……这些都是事实,而且应该努力改变。

但农村又有农村的优势:

湛蓝的天空,欢快的小河,灿烂的野花,充满野性的游戏……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开放的、多样的课程资源意识,并坚持做有心人,使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61页.

 

5.为生成精彩准备

首先要精心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其次要精心地选择学习的材料,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使知识的结构更紧密地吻合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能够发现,提出问题。

第三要精心地设计富有思考性、挑战性的问题,确保生成的智慧含量。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09页.

 

《建设理想课堂》经典案例

1.老师在写课题时把“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点。

然后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板书有什么特点?

”同学回答“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得小一些。

”正中老师下怀。

老师接着说:

“使得,这里的画家是一个著名的画家,牧童是一个十分平常的牧童,而且是一个小孩。

我们就来读一读,看看这个著名的画家和一个普通的2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页.

 

2.今天上午,我刚刚和孩子们一起学了《第一场雪》。

我觉得优美的文章,朗朗上口的文章,应该反复咀嚼,反复品读。

每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韵味生出,每一遍都会有新的陶醉。

本来,我打算把第三自然段读上两三遍即可。

可有的孩子一定要说:

“老师,我认为寂静应该换为幽静!

”于是,按照惯例,大家展开讨论,另一个孩子又说:

“我认为,第三自然段后应该继续写‘偶尔咯吱一声响,接着是一声鸟叫,不知哪只鸟儿从掉落的窝里惊醒’。

这样,山村的雪夜更显得寂静。

”大家不断地朗读,不断地想象,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因而朗读也越发地有味了。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53页.

 

3.师:

现在回到我们今天,假设我们出国旅游,假设我们在国外不文明,不礼貌。

别人会不会说我们某一个人,他么会说我们是什么——

生:

中国人。

师:

所以到国外以后要——

生:

文明礼貌。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我们不仅仅代表自己,而且代表中国。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59页.

 

4.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了,班里必须选拔人才。

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锻炼,我要求全员参与。

我和体育班长吧学生分成小组,有人跳绳,有人计数,有人记录,选拔赛秩序井然地进行着。

选拔赛结束了,看着一组组跳绳成绩,忽然想到这几天正在学习统计,这是多么好的素材呀,何不利用一下呢?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61页.

 

5.师:

刚此孩子们已经用学过的方法认识了生字宝宝们,课文也基本上读通顺了。

现在,老师吧词语宝宝请到了黑板上,哪位小老师愿意来带我们读读吗?

生:

不久

生:

盼望

生:

幼芽

生:

绳子

生:

我想请××同学注意,你有一个字“绳”没读准。

师:

你的耳朵真灵听得真仔细。

我们一起来读读。

陈大伟:

《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39页

相关论文:

 

走进理想的语文课堂,享受语文的教学真谛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面对课堂上50多双清纯的眼眸,我经常扪心自问: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们!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希望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

美国学者里德利等人在《自主课堂》一书中,大力提倡创造绿色的课堂环境。

绿色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温暖,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不要让学生感受到为难,也不要诱哄着学生去学习;每个成员都是有价值的一员,都享有地位、尊重、基本权力、权利义务;无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都应该让学生看到,你在关心他们每一个人。

简言之,所谓绿色的环境,亦即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可以自由自在地驰骋,不同的思想、相悖的观点,可以无拘无束地碰撞,“胡言乱语”不会受到歧视,“异想天开”不会遭遇嘲笑。

要实践“绿色教育”,主渠道就是创设绿色课堂。

我想“绿色课堂”应是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也就是最理想的课堂,也是我们教师所应致力追求的目标。

我们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理想学习语文课堂呢?

一、理想课堂:

人文与情感谐调共振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

学生作为一种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它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的生命发展加以关照,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文课堂远离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

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课堂,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1、教师激情飞扬:

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我认为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教师首先应该进入角色,充分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真挚感情,将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用自己之情感染学生之情,并将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我认为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我”,让“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就曾经说:

“激情是我的追求,是我永远为师的追求。

2、课堂情意浓浓:

教育是什么,它可以是唤醒,是等待,是激励,是鼓舞,但教育首先是保护。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

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就如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在“理想课堂”中,“赏识”、“尊重”是教师示爱的一种有效方式。

课堂充满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读童话《小稻秧脱险记》中杂草被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这句话时,一学生读得声音很大,于老师笑着说:

“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产品。

”说完,朝学生做了个喷洒动作,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在笑声中,学生的紧张消除了,精神放松了,对如何读好课文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试想,如果没有浓浓的“爱意”作为基础,是不会有如此效果的。

二、理想课堂:

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鲁姆)。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在全面的预设中,怎样来生成美丽的课堂呢?

1、平等对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学而教,为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在平和的、无权威的交流中,生成一个个新的视角。

如一位教师在教第二册《美丽的小路》一课,在讲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时,教师充满感情地说:

“你听,这条小路还在说话呢!

它一边哭泣,一边叫喊,小朋友,你们听到了吗?

”    

生1说:

我仿佛听到小路在哭泣:

“谁来帮我洗洗澡啊?

我好难受哇!

生2(皱着眉头说):

“我的衣服好脏啊!

我不要穿这样的衣服!

这时一位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

我对生2提点小小的建议,不能说“我的衣服”,应该说“小路的衣服”。

生2(不服气地说):

可是现在,我就是小路呀!

师:

哇!

多么奇妙的想象啊!

你已经把自己完全当作了小路。

小路小路,你以前穿的是什么衣服呀?

生2说:

以前我穿的是花花绿绿、干干净净的衣服。

 师:

那现在呢?

生3说:

臭气熏天的衣服。

生4说:

脏兮兮的衣服。

师:

是呀,此时的小路是多么难受呀,它多么希望自己还是那条花花绿绿、干干净净的小路呀!

在此片断教学中,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在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中,产生了美妙的思维碰撞。

2、善于倾听:

一位老师教学《林海》一课时,学生把课文中说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的岭“大不一样”错读成“不大一样”。

这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没有被老师的倾听疏忽。

于是,课堂生成了一个教学新环节:

师:

课文中写的是“不大一样”吗?

生齐答:

“是大不一样。

师:

“大不一样”与“不大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生:

“不大一样”是只有一点儿不一样,“大不一样”是非常不一样。

这里的区别可大了!

师:

说得好。

“大不一样”是十分不一样。

那么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的“岭”大不一样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根据,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课堂上的亮点,源于学生精彩的发言。

倾听能及时发现课堂生成,能使学生感受到关注。

课堂上一次无意识地倾听,往往能使教学得以升华,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课堂上生机勃勃的一面应该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的备课应该随着学生的状态而调整、改进,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

3、尝试探究:

如在教第一册《自己去吧》一课时,学生读着读着,突然一个孩子问到:

“为什么鸭妈妈和鹰妈妈都说:

‘你自己去吧。

’它们不疼自己的孩子了吗?

”学生的这一提问表明孩子真正地融入了文本,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已经与自己的生活相沟通,这一有价值的问题探究怎能放过。

于是我就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升为一个富有争辩性的问题:

“鸭妈妈到底是不是好妈妈?

”一场课堂探究式的辩论便热闹地展开了,学生们激情荡漾,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挖掘,他们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在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主动探究,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充满了鲜活和灵动。

三、理想课堂:

生活与课堂交相辉映

肖川先生在文章《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中有过这样一句话:

“当我们能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的日臻完满的生活。

”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那是多么美好诗意的事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够充分享受这些东西,是多么的诗意。

“理想课堂”呼唤让生活走进课堂,同时,也提倡让语文课堂向生活延伸。

1、让生活走进课堂: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能感悟到的语文内涵也就越丰富。

我们应当推开窗户,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生活的气息。

在新课标教材《影子》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尝到了甜头。

《影子》描写的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

但一年级的孩子对于生活现象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没有别人的提醒和引导,更多的时候是视而不见。

于是,在揭示课题后,我就带着孩子们来到了草地上玩“影子”的游戏:

“小朋友们,我们站在阳光下,我们的身边就又多了一个朋友,那就是──影子。

现在,你们玩玩自己喜欢的跟影子有关的游戏,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虽然初冬时节的风已有了寒意,但孩子却一个个欢呼雀跃,兴致盎然。

你们可以想象在灿烂的阳光下,在绿色的草坪上,有一群活泼孩子一边玩着游戏,一边背着课文《影子》: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这样的课堂是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

2、让课堂走进生活:

“让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课堂相对于孩子丰富的生活世界,是渺小的。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听讲座、逛书店、看展览、观影视,乃至游山玩水,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

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让他们饱览更深邃的语文视野。

如新课标倡导的低年级“生活识字”这一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大街上的商店标牌、电视上的广告用语、车厢里的宣传标语、风景区的旅游标牌,甚至我们可以背起行囊,带着干粮与水壶,唱着歌儿去旅游,多么浪漫,多么惬意,多么诗意……因为到处都是孩子们识字的天地。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我们快乐、自由、浪漫而诗意的课堂,就无处不在…… 

四、理想课堂:

个性与灵性珠联璧合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

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和灵性得到发展的港湾。

1、物我两相忘:

我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让学生美读课文后,我戴上荷叶头饰,成了一片美丽的“荷叶”。

“荷叶”蹲在那里,左右顾盼,等待小动物的到来:

“有哪些小动物会来我这里呢?

”我以动作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情境,进入了创新的境界。

孩子们有的扮演起了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拍着手让我抱。

有的扮青蛙,蹦到“荷叶”上说:

“荷叶是我的歌台”,接着学着青蛙呱呱地唱起了歌。

有的扮小蜻蜓,飞到“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说:

“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有的扮小鱼儿躲在荷叶下,笑嘻嘻的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看到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我又请班上的女生扮小动物,男生扮荷叶。

“小动物”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一片“荷叶”,互相进行对话表演。

课堂上,“小动物们”飞的飞,跳的跳,活泼可爱;“荷叶们”或以水嬉戏,或翩翩起舞,煞是多姿多趣……好一个让人如临其境的童话世界!

在生动的情境中,学生们真切地体验着自己就是一片美丽的荷叶,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个性与灵性融入了诗意的课堂中。

2、句句总关情:

课堂教学就是要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学生创造个性与灵性表达的舞台,要尊重学生富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表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

如我在教《柳树醒了》这一课时,我把学生带河边的柳树前,一个可爱的小朋友问:

“老师,柳树为什么会发芽?

”“是呀,柳树为什么会发芽?

 听听我们孩子“句句总关情”的回答:

“是让风给吹来的!

“柳树睡了一个冬天,现在打了个哈欠醒来了。

“老师,老师,我说柳树的芽是让布谷鸟给叫出来的。

我唱过这样的歌。

”呵,这是音乐带给他的灵感!

“柳树听到小朋友在草地上唱歌、做游戏,它睁开眼看看,就发芽了”

“柳树的芽,是小燕子从南方捎回来的。

“柳树的芽是小草带来的朋友。

“柳树呀,想看看红红的太阳,就仰起了头,睁开了美丽的眼睛。

”…

我喜欢我和学生们共同营造的这样语文课堂,有时,它会像一首淡雅清丽的小诗,有时它会像一首澎湃激昂的壮歌,有时它会像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

学生的奇思妙语,常常会照亮我思想的天空;在很多时候,我不经意中的点拨,往往能收获到学生思维的百花争艳;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倾听彼此的思维涌动不息的声音,看到阳光般的个性与灵性在课堂中飞扬。

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谁都不会去抗拒“理想课堂”,因为那是生命的课堂,那是希望的课堂,为了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喜欢语文,让每个孩子都学好语文,那就让我们用一颗平常心,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去关注孩子们的需要和发展,与学生一同走进理想的语文课堂,真正享受语文教学的诗意与真谛!

 

再谈“教”与“学”

——《建设理想课堂》读书心得

沙溪镇第三小学  张莉

       一位老师在办公室里声色俱厉地训斥学生:

“为什么不做家庭作业!

前几天你还抄了别人的作业,现在连抄你都懒得抄了,看看你的成绩一天不如一天,不想学习就回去!

下来把昨天的作业写两遍!

”训完后走进教室上课。

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准备了很多题,每一个题目的处理都匆匆忙忙,每一个题,都只让一位或两位同学讲自己的思路。

其他同学还没有明白,老师就在黑板上解题。

尽管也有讲解,但终究是跳跃性的,相当多的同学表情茫然地坐在课堂上。

课后,党听课老师问他学生什么时间做作业时,他回答说只能安排家庭作业。

       这是《建设理想课堂》中的一个鲜活的例子,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数见不鲜的无奈。

我们学校上学的多数孩子是外来打工者的子女,他们的父母忙于打工,没有人管家庭作业,即使是一些本地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往往把孩子交与祖父母照顾,祖父母往往对孩子的学业无能为力,所以家庭作业的质量通常比课堂作业质量差,更有学生因为不会做或是缺乏自觉性而不做家庭作业。

       如何化解这一尴尬的局面?

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向课堂要质量,课外遇到的问题课内想办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

所以作为教师,要坚决摒弃“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低耗高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方法的高效化。

       优化课堂教学应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入手,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优化“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树立生本观,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前提,遵循三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人,教学过程应以学生参与为基础。

”一切的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有效。

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与积极性。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与能力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两个必要的因素。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着一定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传授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

努力在知识教学中把促进能力发展的因素发掘出来,加以贯彻。

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3.精讲与多练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本质和精髓,找出重点与难点,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得要领,扼其关键,从而掌握规律,运用自如。

多练并非机械重复,不是搞“题海战术”。

而是教师设计的每一道问题都应具有目标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布置的练习少而精。

对于较难的问题可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及时点拨、提示诱导,积极启发学生思考。

“精讲”与“多练”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只有精讲,才能为多练提供充足的时间,而通过多练,又能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为精讲创造条件。

       二、优化“学”

       教师除了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样,教师的教就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学生的学就具有自主性、迁移性,学生才能由“学会”上升为“回学”。

具体做法是: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前,教师先出示提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指导学生读目录,掌握教材的基本线索和整体框架;指导学生阅读插图、思考题,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检验阅读的效果。

       2.指导学生归纳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将散见在各课中的同一类型的知识组合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帮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环环相扣的知识链条。

       3.指导学生科学记忆。

       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的内容日益增多,知识量加大,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至关重要。

科学记忆应理解为基础,力求记得巧、记得牢。

教师教给学生一些科学记忆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选用。

       总之,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会学为主旨”的原则,把优化“教”与优化“学”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