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890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可研报告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

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管部门:

福建省农业厅

建设地点:

平和县小溪镇金光村大旗山

建设单位:

福建省畜牧总站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

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名称:

平和县小溪镇金沣养殖场

经营者:

张友祥

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2007年末总资产565.2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85.44万元,流动资产379.77万元,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300.00万元,所有者权益485.68万元,2007年度实现销售收入596.2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596.25万元,税后净利128.56万元,销售利润率21.56%,净资产利润率26.47%,资产负债率14.07%。

1、1、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

平和县小溪镇金沣养殖场“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平和县小溪镇金光村大旗山。

建设规模:

引进“闽引象草”原种并建立优育基地20亩;扩繁基地80亩;年提供种茎16万公斤;年提供无公害猪肉60万公斤以上。

主要建设内容:

⑴“闽引象草”原种基地20亩,扩繁基地80亩;

⑵新建基地道路400米;选育基地及扩繁基地喷、灌溉设施配套建设;

⑶年加工鲜草100万公斤生产能力的设备;

⑷“闽引象草”科技配套、科技培训、产品推广等。

1、1、3项目实施方案

种苗及技术来源:

平和县小溪镇金沣养殖场依托“6.18”平台举办的农业“五新”现场会,与福建省畜牧总站对接,由福建省畜牧总站提供“闽引象草”种苗及其高产栽培等综合配套技术。

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

市场营销:

企业以引进新品种为契机,以自有养殖场为依托,将“闽引象草”导入养猪生态系统,以实际经济效益推广带动广泛养殖专业户种植及采用“闽引象草”饲草。

组织管理方案:

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制度,绩效挂钩,权责明确。

1、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45.2万元。

资金来源:

申请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补助25万元,项目实施单位“平和县小溪镇金沣养殖场”自筹资金25.2万元。

1、1、5预期效益

项目投产期年可替代饲料250T,价值57.5万元;青草饲喂空怀和怀孕前期母猪,400头母猪产仔800头,每头猪仔增值10元,可增收0.8万元;年出售种茎1000亩,可创利3万元。

项目增收61.30万元,总成本增加39.14万元,税前利润增加22.16万元,税收增加5.54万元;

投资利润率:

49.03%;

投资回收期2.39年;

财务内部收益率66.20%;

财务净现值:

41.22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平和县是农业大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五新”项目推广及转化工作,大力支持农业走科技道路,积极扶持综合实力强,带动能力大,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作为实施农业“五新”项目推广及转化的突破口和重点来抓。

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切实增加养殖企业、养殖户收入,增强我县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为拓展市场打好基础,按照《农业“五新”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纲》编报本项目。

1、3综合评价

本项目通过建立“闽引象草”选育基地及扩繁基地,形成“闽引象草原种场+养猪场”嫁接模式,将闽引象草原种保护与扩繁体系导入养猪生态系统。

因此,不仅减少了原种繁殖的成本,而且可有效解决猪场粪水污染问题;同时,本项目还将牧草的下脚料喂猪,做到“物尽其用”,为生产无公害优质猪肉提供原料,增加了增值环节,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也增强了项目建设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章研究开发的目的意义

2、1研究开发的目的

农业科技创新的指导方针是:

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

要加快普及先进实用种养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现农业科技“三直接”(即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五新”的推广应用,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全面加速农业的科技进步。

本项目是“五新技术”成果—牧草新品种“闽引象草”推广应用项目。

实施本项目有如下目的:

A、建设选良基地,引进“闽引象草”新品种,并建立扩繁基地,示范推广饲草新品种、畜牧养殖新技术。

B、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100亩草种繁殖基地,每年可向社会推广2000亩,每亩增收仅按500元/亩计,每年可为农民增收100万元以上;一个万头猪场,配套种植100亩“闽引象草”,按6-7斤青草可抵1斤饲料计算,年可节约饲料600~750吨;“闽引象草”是草食动物的优质青草,每亩草地可为1头奶(水)牛提供周年的饲草,亩产值在2000元以上。

C、无公害优质猪肉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本项目利用主产品----种茎替代部分猪饲料(约20-25%),适当延长生猪有机体营养积累时间,提高猪肉肌间脂肪,降低胆固醇含量,可有效改良猪肉品质和风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D、“闽引象草”不仅是草食动物的优质饲草,而且具有耐水肥特性。

采用生物治理方法、实行种养结合模式,是治理养殖环境污染成本较低的方法之一。

因此,“闽引象草”将成为今后解决养殖场污水污染环境的重要生物物种,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作用。

2、2研究开发的意义

通过建立“闽引象草原种场+养猪场”嫁接模式,将“闽引象草”原种保护与扩繁体系导入养猪生态系统,不仅减少了原种繁殖的成本,而且可有效解决猪场粪水污染问题,同时,通过采用分阶段利用方法,提高了原种“副产品”的利用率,并为生产无公害优质猪肉提供原料;此外,通过研究种茎越冬保鲜技术,不仅可有效解决“闽引象草”在播种季节种茎缺乏问题,而且可加速“闽引象草”在福建省内外的大面积推广。

本项目通过建立草种基地,向全省乃至周边省份的养殖场提供种茎,形成“基地―养殖场”的产业链,即可为养殖业提供饲草(料),又可消纳污水、节省肥料,因此,产业化前景广阔。

第三章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

“闽引象草”在台湾称为“台畜草二号”,是台湾农学家选育的新品种,除了台湾省外,其它国家没有种植;该品种1999年引进我省,2006年列入省农业厅《农业五新手册》新品种,截至目前国内其它省份尚未推广种植。

“闽引象草”种植技术现已十分成熟,从品种选育到繁育、推广,都具备相当条件。

大力推广种植象“闽引象草”这样的新品种饲草,替代部分饲料,在目前国际粮食价格高涨的背景下尤其符合国内外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南方奶水牛是我国正在实施的发展战略。

我国水牛93%的比率,约2000万头分布在亚热带地区。

今后对高产优质的牧草需求量极大。

因此,在南方推广C4类牧草新品种——“闽引象草”是必然趋势,前景广阔。

第四章前期科研基础与技术负责人情况

“台畜草二号”自1999年从台湾省引进我省以来,已经完成了适应性试验、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并于2005年通过福建省草地监理所认定为“闽引象草”新品种;2006年列入省农业厅《农业五新手册》新品种。

“闽引象草”系C4多年生狼尾草属牧草,株高3-5米,叶面茸毛极少;分孽力强,生长速度快,营养生长期长,生育期300-330天;耐旱,抗病虫害;耐刈割,含糖分高;极为适合亚热带地区种植。

利用闽引象草生产生态猪肉、无公害猪肉的综合配套技术,已于2006年厦门国戎有限公司课题组完成并通过厦门市科技局鉴定。

利用“闽引象草”鲜草浆替代部分日粮喂猪生产生态肉,其质量经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最新检测报告显示:

不含抗生素、激素,无有害物质残留,安全、卫生;肉品富含氨基酸,胆固醇含量仅为普通猪肉的三分之一,钙质含量比普通猪肉高20%以上。

本项目技术负责人系福建省畜牧总站高级畜牧师卓坤水同志,他从事草地畜牧业科研与推广工作近30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他近年来提出的“猪—沼—草—猪”生态养殖模式,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面已日趋扩大;他撰写的“闽引象草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一文,于2006年9月获得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和中国草学会联合颁发的优秀论文奖。

第五章研发方案

5、1具体研究开发方案及内容:

利用猪场沼液灌溉“闽引象草”草田,生产种茎,降低成本;利用“闽引象草”生长旺季生产鲜草喂猪,提高单位面积产值、猪肉品质和母猪产仔数;研究种茎越冬保鲜技术,解决季节性供种问题,并扩大供种半径。

应用和示范本项目主要内容:

建立“闽引象草”品种生产试验基地100亩,其中;引进“闽引象草”原种并建立选育基地20亩;扩繁基地80亩;年提供种茎16万公斤;年提供无公害猪肉60万公斤以上。

5、2项目研究开发目标:

5、2、1基本目标

依托科技,引草入田,草当粮种,种草养牧,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2年努力,建设“闽引象草”100亩基地,其中:

引进“闽引象草”原种并建立选育基地20亩;扩繁基地80亩;以建立“动物-沼液-牧草-动物”的生态养殖、循环利用为载体,加速优良牧草新品种推广应用。

最终达到优良牧草(闽引象草)推广、生态养猪与无公害优质猪肉生产一举多得的目的。

5、2、2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①“闽引象草”种茎高产技术;

②种茎种用价值的确定、种茎越冬保鲜技术;

③环保型、无公害饲料添加剂配制与生产加工技术;

④无公害优质猪肉生产全过程饲养管理技术。

5、3技术路线:

由省畜牧总站派出专家现场技术指导(畜牧总站已于2007年12月30日与金沣养殖场签订《关于“闽引象草”合作合同》),聘请县农业局农艺师担任技术负责人。

具体技术路线:

 

从原种繁殖场(省畜牧总站)引进种苗(转让品种使用权)

基地建园及基地配备设施建设20亩选育基地建设完成80亩扩繁基地种植

形成“基地+养殖场”的产业链向社会推广。

5、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①引进“闽引象草”原种并建立选育基地20亩;扩繁基地80亩;年产鲜草1500吨。

②提供主产品种茎供社会发展繁殖;示范、推广基地2000亩。

③日供沼气200立方。

④年生产无公害优质猪肉600吨。

第六章承担单位与合作单位概况及必要的支撑条件

6、1项目承担单位概况及必要的支撑条件

6、1、1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平和县小溪镇金沣养殖,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标准化规模立体养殖场,养殖场已投资485万元,场区面积100多亩,猪舍占地36亩,建有配种公猪舍、产房、商品猪栏、保育猪舍、定位栏等标准化猪舍,建有办公楼及其它附属管理房,各种管理设施齐全。

现存栏母猪400头,年出栏7200多头。

平和县小溪镇金沣养殖场位于平和县城小溪镇金光村大旗山下山谷区域,三面环山,南向开口,坡地由北向南倾斜,冬暖夏凉;谷底常年积水,形成沼泽地。

在山坡17.5亩建成猪舍,谷底18.5亩建成鱼塘,合计面积36亩组成“金沣养殖场”。

周边山坡100多亩可租用做为公司生产基地,经综合开发和利用,是养殖业非常难得的生态居所。

6、1、2项目承担单位必要的支撑条件:

6、1、2、1基本条件及管理、研发能力

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根据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做到责、权、利分明,依照企业章程行使管理权、经营权。

公司现有管理、技术人员12人(含聘任),其中农艺师3人,助理农艺师2人,有较强的养殖、种植及技术研发能力。

现我场依托“6.18”平台,已与省畜牧总站对接农业“五新”科研成果项目,同时签订《关于“闽引象草”合作合同》,拟于2008年建设“闽引象草”种植基地100亩。

为确保顺利实施该项目,由福建省畜牧总站提供“闽引象草”种苗及其高产栽培等综合配套技术;拟聘请省专家、县农业局农艺师,现场技术指导,保障技术。

在养殖场现有人员基础上,招聘有经验老农若干名现场田间管理、采收、加工。

企业现已自筹资金20万元,基地已签妥租赁协议。

6、1、2、2财务状况

企业2007年末总资产565.2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85.44万元,流动资产379.77万元,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300.00万元,所有者权益485.68万元,2007年度实现销售收入596.2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596.25万元,税后净利128.56万元,销售利润率21.56%,净资产利润率26.47%,资产负债率14.07%。

项目单位是我县养殖的大户,连续多年被评为龙头企业。

公司近年来财务状况良好,有能力加大投资进行新品种转化。

6、1、2、2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

企业经营者:

张友祥先生,年龄42岁,职称:

助理农艺师,从2002年企业创办以来,张友祥先生努力经营、开拓进取,公司年年有新发展,企业资产不断增加,营业收入平均年递增20%。

张友祥先生为人诚实守信,尚德厚物,无破产、银行欠资或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社会表象和诚信问题。

6、2项目合作单位概况及必要的支撑条件

6、2、1合作单位概况

本项目的合作单位为福建省畜牧总站,系福建省农业厅直属的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2人,设有畜牧技术推广科、畜禽品种资源科、畜禽品种质量测定与评估中心(科级)和综合科。

主要职能是:

畜禽良种和新技术推广。

6、2、1合作单位必要的支撑条件:

福建省畜牧总站畜牧技术力量雄厚,本科生16名,硕士生5名;现有高级畜牧师8名,占36.4%;畜牧师9名,占41%。

专业覆盖畜禽品种、遗传、牧草、营养以及饲养管理等所有畜牧学科。

因此,具备承担全省畜牧科技的科研、示范与推广的工作能力。

第七章经费概算与资金来源

7、1经费概算

7、1、1投资概算依据

①本项目土建工程根据《福建省建筑安装工程定额》并结合项目区同类厂房等指标及当前市场价格进行测算。

设备价格按厂家询价并结合本地区同行业相似规模投资情况进行估算。

②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的3%;

③预备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其中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之和的3%计,涨价预备费按3%计;

④前期费用包括项目可研、策划设计等费用按1.5万元估算。

7、1、2项目投资概算

土建及基地基础设施概算18.50万元,其中:

建造打浆机房50平方米,计4.5万元;“闽引象草”冬储室50立方米,计5万元;基地道路建设3.2万元;建园每亩100元,计5.8万元(详见附表2-1:

《土建及基地基础设施投资明细表》)。

项目设备投资概算15.3万元,其中:

购买割草机2台0.6万元;打浆机2台1.6万元;喷、灌溉设施12.6万元(详见附表2-2:

《设备投资明细表》)。

科技投资概算7.7万元,其中:

技术费用3万元;技术示范2.3万元;技术培训1.6万元;科技人员补助0.8万元(详见附表2-3:

《科技投资明细表》)。

项目其它费用概算2.13万元;项目预备费概算1.57万元。

7、2资金来源

申请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补助25万元,建设单位自筹25.8万元。

企业自筹资金来源于历年未分配利润。

第八章起止年限与进度安排

8、1起止年限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建设期二年,起止时间为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

8、2进度安排

5-6月完成前期规划、可行性研究;6-7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6-9月完成打浆生产车间建造及“闽引象草”冬储室的建造;完成基地道路;基地建园;9-10月完成供水、喷灌系统、供电配套;11月设备购买、安装与调试;2009年2-3月播种,2009年4月竣工、验收;2009年投产。

工程形象进度详见表8-1。

表8-1

工程形象进度表

第九章经济社会效益初步分析

9、1财务评价依据

①项目投资45.20万元。

②种植项目贴现率10%。

③税负水平:

按相关税法规定,项目企业不缴纳增值税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按利润总额的25%计算。

④项目投资产生效益相关产品价格以现行市场价为基础结合未来预期计算。

⑤项目效益期按6年计算。

9、2项目增加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估算

9、2、1项目增加销售收入

项目效益益期内,每年饲草替代部分饲料,可节省饲料250T,价值57.5万元(按0.23万元/T计算)。

青草饲喂空怀和怀孕前期母猪,400头母猪产仔800头,每头猪仔增值10元,可增收0.8万元。

年出售种茎1000亩,可创利3万元。

(详见附表6-1)

9、2、2销售税金及附加

根据税法规定,本项目不缴纳增值税及销售税金和各项附加;但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详见附表6)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9、3、1项目总成本估算

项目年平均总成本:

39.14万元(详见附表4)。

9、3、2经营成本估算

项目经营年平均成本:

36.86万元(详见附表4)。

9、4财务效益分析

9、4、1盈利能力分析

投资利润率(税前):

49.03%;

投资回收期2.39年;

财务内部收益率66.20%;

财务净现值:

41.22万元。

(详见附表7)

9、5不确定性分析

9、5、1盈亏平衡分析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年均固定成本÷(年均销售收入-年均可变成本-年均税金)×100%

=9.04÷(61.30-30.10)×100%

=28.97%

该项目只要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28.97%,企业即可保本。

说明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9、5、2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表

表9-5:

以上项目敏感性分析表明,本项目在财务上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由表9-5作敏感性分析图,见图9-6。

 

图9-6敏感性分析图

9、6财务评价结论

以上财务分析表明,本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利润率(31.26%),投资回收期只有2.39年,而且当项目折现率取10%时,财务净现值高达41.22万元,财务内部报酬率为66.20%,高于基准收益10%,企业只要达到计划生产能力的28.97%即可保本。

可见,本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第一十章项目与工程化、产业化工作的衔接

10、1项目工程化

10、1、1项目工程建设现代化

本项目引进“闽引象草”原种并建立优育基地20亩,扩繁基地80亩,年提供种茎16万公斤,每年为企业带来14.13万元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工程设施全部采用先进农机具,山坡平整采用挖掘机作业,采摘采用割草机,加工粉碎采用打浆机。

10、1、2项目与菜蓝子工程对接

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2000亩的“闽引象草”种茎,一方面可解决草食动物的草料问题,为扩大肉奶生产能力打下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可为生产卫生、安全的无公害猪肉提供示范基地,增强全社会生产无公害猪肉产品能力。

10、2项目产业化

10、2、1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本项目建设立足新品种创新、生态养殖、安全养殖和无公害猪肉生产,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并建立以新品种为核心,带动生态养殖、安全养殖和无公害生产等产业化生产机制,促进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10、2、2辐射带动能力

10、2、2、1项目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联结原则:

企业增效、草农增收

联结形式和兑现措施:

项目实施单位将带动示范基地2000亩,带动畜牧养殖企业走科技道路,有效带动养殖企业走“企业+农户”经营模式,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将引导部分农民种植“闽引象草”,为项目实施单位及畜牧养殖企业提供高质饲料,从而获得收益;同时将新增畜草种植加工工人就业岗位,农户从项目实施中得到确实利益。

10、2、2、2辐射带动基地

项目实施后,直接带动基地面积达2000亩,引导养殖企业及农户开展种养结合生态养殖。

10、2、2、3辐射带动农户

项目实施后,将直接安排农业人口30人,直接带动农户30户,间接带动农户300户,带动农民400人;示范带动农户400户,带动农民600人。

10、3其它影响评价

项目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畜牧企业及相关农户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畜牧业科技水平,提高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有效促进菜蓝子工程建设,改善了城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起到促进作用。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集牧草新品种选育、品种扩繁和“猪—沼—草—猪”生态养殖模式为一体,各环节之间可取长补短,是牧草新品种繁育与推广模式的创新性项目,不仅技术路线正确,而且经初步效益分析,财务效益十分显著,抗风险能力强。

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附录

一、附表:

附表1:

可研报告编写人员情况表

附表2: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2-1:

土建及其他基础设施投资明细表

附表2-2:

设备投资明细表

附表2-3:

科技投资明细表

附表3: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4:

总或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5:

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和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附表6: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6-1:

项目新增收入和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附表7:

财务现金流量表(增量全部投资)

 

附表1:

“闽引象草”扩繁基地建设与示范

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人员情况表

 

建设单位:

福建省畜牧总站

法定代表人:

苏荣茂

 

编制单位:

漳州兴龙会计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平和分公司

 

编写人员:

曾锦嶂(会计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