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884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一、《童趣》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土砾()②怡()③壑()④癞蛤蟆()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项为之强()(3)凹者为壑()

(4)又留蚊于素帐中()(5)果如鹤唳云端()

(6)不觉呀然惊恐()(7)捉蛤蟆,鞭数十()

3.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①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②使与台齐()

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④余年幼,方出神()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常蹲其身()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④鞭数十,驱之别院()

5.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2)作青云白鹤观。

译文:

(3)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文:

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2.人不知而不愠。

(愠:

3.吾日三省吾身。

(日:

)(三省: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5.温故而知新。

(故: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7.由,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女:

)(是:

)(知:

8.见贤思齐焉。

(齐:

9.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10.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

)(欲:

)(施:

(二)写出课文中至今还用的成语。

、、、

、、、、、、。

(三)理解性背诵默写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⑨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京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三、《世说新语》

1.加点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

2.解释加点词。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去后乃至()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入门不顾()下车引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期日中,过中不至。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

(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四、《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智子疑邻(智:

)⑵暮而果大亡其财(果:

)(亡:

⑶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⑷人皆吊之(吊:

⑸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

)⑹居数月(居:

⑺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

)⑻死者十九(十九: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

一、《伤仲永》

1.加点字注音。

邑人()日扳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

环谒于邑人()泯然众人矣()卒之为众人()

2.解释加点的字。

①世隶耕()②未尝识书具()③并自为其名()④指物作诗立就()⑤稍稍宾客其父()⑥或以钱币乞之()

⑦环谒于邑人()⑧不能称前时之闻()⑨泯然众人矣()

⑩受之于天()⑾贤于材人远矣()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稍稍宾客其父()⑤父利其然也()

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点词的意思。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

宾客:

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

译文:

5.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二、《孙权劝学》

1.注音:

卿()岂()涉猎()孰()遂()

2.解词:

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孰若孤()()自以为大有所益()

但当涉猎()()当涂掌事()蒙乃始就学()

即更刮目相待()及鲁肃过寻阳()()见事之晚()

3.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成语解释:

刮目相待(看):

吴下阿蒙:

三、《口技》

1、解释加点词语: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     )⑵会宾客大宴(       )

⑶施八尺屏障(    )⑷众宾团坐(       )⑸妇拍而呜之(  )

⑹奋袖出臂(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⑻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⑼妇抚儿乳()()

⑽宾客意少舒()()⑾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⑿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

2、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指: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B、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

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

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

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6.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四、《狼》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一起)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2)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

(3)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

译文:

3.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其”各代什么?

恐前后受其敌()一狼洞其中()

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参考答案

一、《童趣》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土砾(lì)②怡(yí)③壑(hè)④癞蛤蟆(lài)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私拟作群鹤舞空(比做)

(2)项为之强(通“僵”,僵硬)(3)凹者为壑(山谷)

(4)又留蚊于素帐中(白色的)(5)果如鹤唳云端(鸣叫)

(6)不觉呀然惊恐(惊异的样子)(7)捉蛤蟆,鞭数十(用鞭子打)

3.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①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在)②使与台齐(同)

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把)④余年幼,方出神(刚好,正好)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常蹲其身(自己)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丛草、虫蚁、土砾)

③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二虫)④鞭数十,驱之别院(癞蛤蟆)

5.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我心里这样想,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

译文:

(我把这个景象)比做“青云白鹤”的景观。

(3)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用鞭子打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文:

舌头一吐,二虫全部被它吞下。

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同“悦”,愉快)2.人不知而不愠。

(愠:

生气,发怒)

3.吾日三省吾身。

(日:

每天)(三省: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真诚,诚实)5.温故而知新。

(故:

旧的知识)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

有害)

7.由,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女:

通“汝”,你。

)(是:

这。

)(知:

通“智”,聪明。

8.见贤思齐焉。

(齐:

相同)9.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刚强,勇毅)

10.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

大概,也许)(欲:

想做的事情)(施:

施加。

(二)写出课文中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

(三)理解性背诵默写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京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山市》

1.加点字注音。

青冥(míng)飞甍(méng)连亘(gèn)窗扉(fēi)遂(suì)

睥睨(pì)(nì)高垣(yuán)逾时(yú)倏忽(shū)

2.解释加点词。

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连绵不断)

②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③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没有)(高)(云霄与天河)

④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集市)

3.翻译下列句子

A.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每层)楼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

B.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我听说,起早赶路的人,曾经看到山上有居住的人家,集市和商店,与人间毫无差别,所以山市又叫做“鬼市”。

4.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无何解释不一会儿;②未几解释不一会儿;③既而解释不久;

④逾时解释过些时候;⑤倏忽解释:

转眼之间。

作用:

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

5.“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没有,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子虚乌有。

6.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

为什么?

答:

不可改。

“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

四、《世说新语》

1.加点字注音。

柳絮(xù)差可拟(nǐ)尊君在不(fǒu)雪骤(zhòu)

2.解释加点词。

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快速、急速)

公欣然曰(高兴地、愉快地)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不如)(凭借)去后乃至(离开)与友期行(约定)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下车引之(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期日中,过中不至。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4.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

(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②(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

③(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五、《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智子疑邻(智:

以……为聪明)⑵暮而果大亡其财(果:

果然)(亡:

丢失)

⑶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逃跑)⑷人皆吊之(吊:

安慰)

⑸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

难道)⑹居数月(居:

经过,过了)

⑺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

带领)⑻死者十九(十九:

十分之九)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参考答案

一、《伤仲永》

1.加点字注音。

邑人(yì)日扳仲永(pān)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n)

环谒于邑人(yè)泯然众人矣(mǐn)卒之为众人(zú)

2.解释加点的字。

①世隶耕(属于)②未尝识书具(曾经)③并自为其名(题上)④指物作诗立就(完成)⑤稍稍宾客其父(渐渐)⑥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⑦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⑧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⑨泯然众人矣(消失)

⑩受之于天(承受)⑾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⑿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己的)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他的)

④稍稍宾客其父(他的)⑤父利其然也(这种)

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点词的意思。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

对……感到惊奇。

宾客:

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译文: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待他的父亲。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

认为……有利可图。

译文: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泯然众人矣__”。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父利其然也……不使学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_。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二、《孙权劝学》

1.注音: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2.解词:

权谓吕蒙曰(告诉)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用)(事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孰若孤(谁)(比得上)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但当涉猎(只)(粗略地阅读)当涂掌事(当道,当权)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到)见事之晚(认清事物)

3.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

4.成语解释:

刮目相待(看):

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三、《口技》

1、解释加点词语: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⑵会宾客大宴(正赶上)

⑶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⑷众宾团坐(围绕)⑸妇拍而呜之(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⑹奋袖出臂( 扬起,举起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大腿)(几乎,差点儿  )

⑻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只听到)(通“座”)⑼妇抚儿乳(抚摸,安慰)(喂奶)

⑽宾客意少舒(心情)(稍微)⑾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⑿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即使)(说出)

2、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指: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B、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

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

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

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忽、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

一时表示相继发生:

既而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俄而、少顷、未几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在同一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5.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C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6.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A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四、《狼》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通“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连接,这里指“紧跟”)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把)骨。

一狼得骨止(停止),一狼仍从(跟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一起)驱如故(旧、原来)。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顾(回头看)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于是、就)奔倚(靠)其下,弛(放下)担持(拿着)刀。

狼不敢前(上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会儿),一狼径(径直)去(离开),其一犬(像狗一样)坐于前。

久之(音节助词,不译),目似瞑,意(神情、态度)暇甚。

屠暴(突然)起,以(用)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刚要、正要)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打洞)其中,意(意图、企图)将隧入以(连词,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屁股)尾。

屠自后断其股(大腿),亦毙之。

乃(才)悟前狼寐,盖(原来是)以(用来)诱(诱惑)敌(敌人)。

⑤狼亦黠(狡猾)矣,而顷刻(一会儿)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多少)哉?

止增笑耳(罢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3)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

译文:

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3.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其”各代什么?

恐前后受其敌(指两只狼)一狼洞其中(指“积薪”,即柴草堆)

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

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